最新肢体语言的跨文化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英汉肢体语言与文化差异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身体间距、目光接触及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这一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说明了解肢体语言是用英语交际的必要条件。
标签:肢体语言;文化;身体间距;目光接触;手势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持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而肢体语言只是这种差异中的一方面。
一、肢体语言之一——谈话双方身体间距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一)身体间距的不同情况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二)东西方人对不同身体间距的不同态度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文化差异下的肢体表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索蕊摘要肢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肢体语言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肢体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文化差异的的缘故,对肢体语言的误解可能会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倘若忽视这些,人们可能会造成一些令人不快的严重错误。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你应该在对人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下结论之前,首先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高对文化认知的程度,并通过研究了解肢体语言的差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得沟通显得更加通畅无阻。
所以在这里,决定写下这篇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文章。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引言通过一些对已有的文献综述的重新整理和概括,分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表达的差异,通过大量的数据文库的分析,从而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现象.选题背景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通过让室友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共十份。
观察法: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从而获得资料.主要是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是影视作品,来增加对本方面的认知。
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导致新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前人已有的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现状和思考。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从人类学角度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差异人类是社交性动物,与他人进行交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流则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种交流中,身体语言作为非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人类学角度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的身体语言差异。
一、身体语言的定义与重要性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肢体、面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的方式。
它可以加强语言交流的效果,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弥补语言交流中的不足之处。
身体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信仰、社会规范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
二、不同文化中的身体语言差异1. 眼神交流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眼睛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代表着对对方的兴趣和重视。
然而,在其他一些文化中,直视眼睛则被视为挑衅或无礼的行为。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眼神交流习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 手势和姿态手势和姿态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方式。
例如,拇指竖起在西方国家通常表示“好”或“赞”,但在一些亚洲国家则被视为侮辱的手势。
此外,站姿和坐姿的差异也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在某些文化中,交叉双腿被视为不尊重对方,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一种放松和舒适的姿势。
3.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身体语言中最直接、最易察觉也最易误解的一部分。
微笑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友好和喜悦的表达,但在某些文化中,微笑也可能表示尴尬、不舒服或隐藏真实感受。
同样地,一些文化中的愤怒表情可能被误读为挑衅,而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对事情的关注和正义感。
三、跨文化交流中的适应和学习在跨文化交流中,适应并学习对方的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意识:1. 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这将帮助我们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并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动作一样,意义不同汉语意义气愤,恼怒,灰心,悔恨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好奇;有时是惊讶反对;责骂;轰赶(少见;一般见于成人对孩子)疼爱;(对成人或青年,会引起反感,是侮辱人的动作)肢体语言跺脚观众和听众鼓掌,表演或讲话人也鼓掌目不转睛地看发“嘘”声拍别人的脑袋英语意义不耐烦为自己鼓掌;被认为是不谦虚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要求安静安慰;鼓励;钟爱➢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意义“过来”(叫别人过来)“丢人”“没羞”(半开玩笑)“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动作肢体语言在美国的意义●咂指甲——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用大拇指顶着鼻头,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眨眼(很快地合上一只眼,微微一笑点点头)——表示下列几种感情:会意,赞许,鼓励,传递信息,表示团结等肢体语言在中国的意义●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男女相爱;匹配良缘。
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之比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肢体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甚至能够弥补言语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其异同之处和作用。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过程。
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非言语行为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基本的共性,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也存在差异。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其意义存在许多差异。
例如,在美国,人们普遍习惯于直接面对对方,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倾向于略微侧身站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时,对于空间和距离的观念也有所不同。
西方人往往习惯于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亚洲人则更倾向于亲密无间的交流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在表达情绪时也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人往往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而东方人则更注重姿态和动作。
以一个跨文化交际案例为例,一位西方国家的商人在与中国合作伙伴谈判时,发现对方经常用手势来强调话语中的重点。
起初,这位商人觉得这些手势有些多余,甚至有些不礼貌。
但随着谈判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这些手势在中国文化中是常见且有益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表达说话者的情绪和态度。
于是,他开始模仿中国合作伙伴的手势,最终使得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个案例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肢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沟通。
当我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更加留意对方的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感受。
我们也需要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差异,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录引言 (4)一、肢体语言是什么? (4)(一)肢体语言的概念及特征 (4)1.肢体语言的概念 (4)2.肢体语言的特征 (5)(二)肢体语言的相关理论 (6)二、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形成和解读 (7)(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 (7)1.亚洲文化背景 (7)2.西方文化背景 (7)3.非洲文化背景 (7)(二)肢体语言形成的原因 (8)1.遗传说 (8)2.外界决定论 (8)3.我的观点 (8)三、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差异 (8)(一)造成肢体语言差异的原因 (8)1.生活习惯及方式 (8)2.生活环境 (9)3.宗教信仰 (9)4.历史原因 (9)(二)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差异的具体表现 (9)1.表情语的差异 (9)2.身势语言的差异 (10)3.手势语言的差异 (10)四、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与解决对策 (10)(一)带来的困难 (10)1.交流困难 (10)2.容易造成误会 (11)(二)解决对策 (11)1.未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之前 (11)2.互联网时代下的对策 (11)五、在当今社会肢体语言还有哪些积极意义 (12)(一)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12)(二)对社会的作用 (12)(三)对特殊群体的作用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4)摘要肢体语言又称为身体语言,它是人类在语言障碍时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有效手段,通过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所做出的动作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眼睛神态等等。
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的差异等造成少许差异。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当我们走出国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习和了解不同名族的肢体语言差异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作者:雪瑞aa 版权所有详情咨询QQ:1499952622引言肢体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具有简单方便、简洁易懂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
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
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
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
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股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 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不论是摸摸、拍拍、接接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
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
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跨文化沟通中的身体语言解读亚洲与拉丁美洲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近年来,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但身体语言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亚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在身体语言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跨文化沟通中身体语言的解读,着重探讨亚洲和拉丁美洲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差异。
一、亚洲的身体语言特点在亚洲文化中,人们常常注重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亚洲人的肢体动作相对较为保守和克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亚洲身体语言解读:1. 手势:亚洲人在交流过程中喜欢使用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意图,但手势相对较小,并且动作轻柔。
相比之下,拉丁美洲人更倾向于大幅度的手势。
2. 眼神:在亚洲文化中,直接的目光接触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亚洲人在交谈时更倾向于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选择侧目或是注视地面。
这并不代表不尊重或不感兴趣,而是一种文化习惯。
3. 鞠躬:在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地,鞠躬是一种尊重他人和展示自己谦逊的方式。
鞠躬的深浅和持续时间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例如对长辈的尊重或向对方道歉。
4. 脸面:在亚洲文化中,脸面是非常重要的。
亚洲人更注重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因此会避免公开批评或负面评价他人。
这一点在亚洲商务场合中尤为明显,直接的否定或批评可能会导致损害关系。
二、拉丁美洲的身体语言特点相比之下,拉丁美洲的文化更加开放和热情,身体语言的表达也更为直接和大胆。
以下是几个拉丁美洲身体语言的特点:1. 大手势:与亚洲相比,拉丁美洲人更喜欢使用大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手臂的挥动范围通常更大,更显著。
2. 直视眼神:拉丁美洲人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保持直接的目光接触。
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表达兴趣和重视的方式。
然而,直视并不代表挑衅或威胁,而是一种表达方式。
3. 身体接触:在拉丁美洲文化中,身体接触是交流中常用的手段。
例如,握手可以表达友好和接纳,拥抱则表达亲密和熟悉。
浅析中美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
人们随时都会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朋友。
在人们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文字语言并不是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唯一的方式,肢体语言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交流的预期效果。
然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肢体沟通方式,不同的人也用不同的手势传达自己的表情。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之间的交往频率一直处于上升中,学习肢体语言的不同与共同规则,将会有助于中美国两国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1.1 距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两个人交流时距离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它不仅显示了两个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但也反映出民族文化特点。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该问题上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时你感觉对的行为,可能完全冒犯了对方的文化。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相比于中国人,美国人会保持更大的互动距离。
通过反复观察和细致的对比研究和阅读文献,正如所说,在美国社会与商业关系中有四种距离亲密、私人、社会和公众。
对于亲密的距离(045cm),一般出现在人们最私人的关系和活动中,如亲戚、亲密的朋友、情人和夫妻。
私人距离保持在45120cm,是最常见的普通朋友和熟人。
他们互相认识,但没有特殊关系。
xxxx。
一起工作或做生意的人,xxxx。
公共距离是3.60m。
该区域被预留给公众演讲,或者一般来说,当一大群人一起聊天时。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喜欢过于亲近。
过于远,当然也可能是尴尬的,但是走的太近会让人不舒服。
因此,应该保持合适的距离。
1.2 触摸与他人接触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文化人类学已经将联系分为两类:联系文化和接触文化。
美国属于联系文化而中国属于后者。
当美国人排队时,他们总是刻意保持距离。
如果有人与他太近,第一反应是离开。
如果不是这样,他会倾斜到一边。
浅析跨文化交流下的肢体语言差异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意思大不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肢体语言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本文浅析了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的含义和差异,并对此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交流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标签: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差异建议一、肢体语言的含义及作用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甚至面部表情达到表情达意效果的一种沟通方式。
如,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兴奋、愉悦、放松、紧张、焦虑等情绪。
当前,随著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每天会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或文化的朋友,在人们交流沟通中,文字和语言已经不是唯一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传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
肢体语言具有表达观点、传达情绪、表明社会关系、揭露心理状态的作用,了解到这些作用,充分掌握不同的文化下肢体语言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加频繁和近距离地交流。
不得不说,一些通用的肢体语言的使用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起来更加有效和方便。
比如,当感到高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笑,而当感到难过时人们通常会哭。
但是这些通用的肢体语言仅仅是肢体语言里的一小部分,事实上,由于肢体语言上的差异已经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这部分将会论述跨文化背景下的肢体语言差异。
1.眼神交流眼部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人类交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明我们可以从眼睛当中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通过眼睛,我们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恶、崇拜、轻视、憎恨或者憧憬,然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交流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