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0.《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12.《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4、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
《秋兴八首(其一)》限时训练习题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第Ⅰ部分一、写出本节课有关内容(6分)第Ⅱ部分一、默写填空(每空3分,共24分)1、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枫叶凋零、秋风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注音:凋.伤()塞.上()暮砧.()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C.文藻逶迤悲怆沉郁D.慨叹朔漠霜鬓苍凉【答案】B(箫—萧)3、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B )A.奔放雄奇B.沉郁顿挫C.平易晓畅D.清朗俊爽4、《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5、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秋兴八首其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 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
(jīng) B.萧.墙(xiāo) 运筹帷幄.(wù) 秉.承(bǐng) 草木菁菁
..
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
(jiān)
..
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
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
C.寒砧逶迤悲怆沉郁
D.慨叹丛林心系苍凉
3.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参考答案1.C 2.B 3.C。
学校:寻甸县第一中学学科:高一语文编写人:陆贞穆审核人:韩娟秋兴八首(其一)(建议用时:30分钟)达标体验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 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
后人专称其为“__”。
拓展提能3.阅读下列三首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
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1。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及答案【课堂检测】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哪怕是对王昭君的)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4.(1)诗史沉郁顿挫诗圣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课外拓展】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
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
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
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
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阳楼》。
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
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
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镜头深深地感动。
(3)[点拨]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
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
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
颈联用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秋兴八首(其一)》高考理解性默写
13.《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4.《秋兴八首》(其一)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5.《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
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
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一)《秋兴八首(其一)》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诗三首巩固练习情景性默写: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0.《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12.《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13.《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课堂练习《秋兴八首其一》(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夔州的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咏怀古迹其三》(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登高》(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3.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夔州的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4、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5、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6.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
(
7、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8、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来简要地分析一下情景交融的效果。
(3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②兼天涌:波浪滔天。
③接地阴:风云盖地。
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附:诗歌意译】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答案】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
3.D
4、寄寓了诗人悲秋之情、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5、答: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落寞、郁闷的感情基调。
6、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对偶)(1分),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1分)。
7、“催”与“急”字。
(1分)秋已深,“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1分)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分
8、答:示例一: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1分)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2分)
示例二: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1分)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2分)示例三:颔联的象征:以阴云盖地,(1分)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2分)
示例四: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1分),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