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储层条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分析_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某区块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808.44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含有两套含煤岩系,分别为石炭一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发育,有着较大的厚度。
本文主要就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和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科学利用进行了探讨。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煤田储层特征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探程度也相应不断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演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中生代大型内陆拗陷。
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阶段,旱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重要的聚煤期。
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煤层层数、厚度及横向变化规律在盆地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特点。
构造转折期与有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的有机匹配是控制煤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也慢慢成为科学研究重点地区,对于构造活动比较微弱的鄂尔多斯盆地来说,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搞清储存空间的展布规律和聚煤区丰富的地段。
鄂尔多斯盆地经过了这么些个阶段的作用,如今盆地呈一个矩形形状,南北向分布,盆内大多都是水平分布着地层,倾角在3度左右,构造并不复杂,次级构造不发育。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盆内的盆地构造与盆缘的盆地构造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以来的沉积面貌以及聚煤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格局的影响,也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时期的活动特点。
1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1)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是由吕梁期形成的统一固化结晶基底-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与中、新元古代以后形成的盖层沉积构成,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因此它属于一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
(2)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陆相断陷盆地的拉张裂陷作用具有阶段性、旋回性的特点,是一个不连续的幕式沉降过程,其特有的这种沉降作用控制了盆地充填物的旋回性。
(3)岩石特征。
砂岩储层中杂基的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和高岭石,平均含量可达10%左右;胶结物的主要成分是硅质(石英)和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绿泥石、浊沸石等自生粘土矿物,含量约为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受到重视。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储层特征多样,该区域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理论和技术上的一系列难题。
本文将讨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层位难点及对策1. 煤层分布不均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分布不均匀,需要通过精细的层位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
采用高密度的地震勘探,结合各种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确保煤层气储量的准确评估。
2. 煤层连通性差:煤层气储层有很高的渗透性差异,导致煤层之间的连通性差,难以全面开发利用。
因此,需要采用压裂、水平井和冲击孔爆破等技术手段,提高煤层气井的连通性,增加开采效率。
二、储层难点及对策1. 煤层孔隙度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开采。
需要采用地面化学药剂和低渗透压裂液技术,增加储层孔隙度,提高气藏透气性。
2. 煤层中的水气共存: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中的水气共存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煤层气开采的难度。
可采用抽采、降压和注水等方法,有效地减缓煤层水气共存对煤层气开采的不利影响。
三、开采难点及对策1. 参数评价准确性低:由于储层特征复杂多样,现有的参数评价方法通常难以准确地评估煤层气资源潜力和开采量。
因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提高参数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开采技术成本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开采技术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需要进行技术研发,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
在此基础上,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潜力薛军民;高胜利;高鹏【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岩系中煤储层的纵横向分布、宏观煤岩类型、微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与渗透性,镜质体反射率和吸附性能等方面特征的研究,认为:煤层总厚呈东西厚、南北薄的分布特点,煤层厚度满足煤层气开发的要求;多为半亮煤,仅东部边缘地带以半暗煤为主,表现为低含水、中等灰分含量和高挥发分含量的烟煤;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最高,其次为惰质组;孔隙类型以微孔、过渡孔为主.研究区从北向南,煤级逐渐升高,整体表现为低-中煤级;煤的吸附能力较强,煤层气具有饱和、过饱和特征,煤层含气潜力大.最后指出,本区具有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储层条件,含气潜力较大.【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8(030)001【总页数】5页(P37-40,46)【关键词】煤层气;含气量;煤储层;神木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薛军民;高胜利;高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神木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北段,横跨晋西挠褶带和伊陕斜坡两大构造单元,包括陕西省的神木、府谷县和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县,南北长90 km,东西长127 km,煤层气勘探面积为11 430 km2,资源丰富[1]。
本区东部边缘煤层埋深小于800 m的区域,煤田勘探程度较高;埋深大于800 m的地段,是勘探空白区。
研究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的新区域[2,3],2003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在孤山地区孤1井对煤层进行绳索取心,测取煤层含气量及其他参数,从此开始了本区煤层气的探勘研究工作。
1 煤层分布特征1.1 煤层埋深及纵向分布特征该区山西、太原组共有煤层10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1#~10#,其中,5#及8#煤层是本区的重点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特征研究摘要:煤层气是以吸附态为主赋存在煤层中的一种清洁能源。
我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资源量也相当可观。
开发煤层气不仅只是提供能源,对减少瓦斯事故、保护大气层也都有重要意义。
煤储层是煤基质快、气、水(油)三相物质组成的三维地质体,煤储层较常规储层具有非常特殊的物理特征,其物性包括孔裂隙性、吸附解吸特性、力学性质、渗透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汞置换法、低温氮吸附法等实验和各种数据资料统计,总结出鄂尔多斯西缘煤储层特征,有利于准确预测煤层气开发前景、优选煤层气地面开发高渗富集区、制定有效的煤层气开发战略和完井方案,为煤层气资源评价、产能预测、储层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特征、孔隙特征、渗透性、最大含气量The Coal Reservoir Feature’s Study on the Odors BasinZHOU Long-fei(The third Road and Bride Department, Zhongyuan Oilfield Construction Group, Puyang 457000, China)Abstract: Coalbed methane (CBM) is a kind of clean energy which is adsorbed in coalbed. There is abundant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CBM reserves is a considerable figure. Exploitation of CBM not only provides energ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improving safe production level of coal mines and also can protect the atmosphere.Coal reservoir is three-phase composition of 3D geological body which is constitute by matrix fast, gas, water(oil).Coal reservoir had the speci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that compared to relatively conventional reservoir,its phys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hole fractured, adsorption,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echanical properties,permeability, etc. By experiencing mercury displacement,low 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analysing various data,summarized the west margin of ordos 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benefit to predict the coalbed gas’s the development of prospects, optimize hypertonic CBM’s zone where the CBM is plentiful on the ground, make effective CBM’s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y and completed program,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coal bed methane resource,predicting productivity, reconstructing reservoir ,improving the recovery.Key words: Ordos Basin、Coal reservoir feature、Hole feature、Permeability、The biggest gas content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经过一系列勘探开发,初步显示出该盆地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开发前景[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盖特征及其控气作用田文广;肖建新;张继东;赵素平【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煤层气储盖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依据煤层顶(底)板的封盖能力,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盖组合划分为4种类型。
优势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保德—临县地区太原组泻湖、潮坪相带以及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滨浅湖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强。
次优势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保德—河曲地区太原组、石楼—三交地区山西组以及韩城—合阳地区三角洲前缘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较强。
一般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三交—吉县地区太原组浅海陆棚相带、保德—临县地区山西组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盆地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较弱。
不利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河曲以北山西组辫状河上游、冲积扇相带,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差;煤层气储盖组合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储层含气量分布,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31-35)【作者】田文广;肖建新;张继东;赵素平【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 [J], 李勇;汤达祯;许浩;孟尚志;刘一楠;张文忠;陈跃2.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及开发对策——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例[J], 聂志宏;巢海燕;刘莹;黄红星;余莉珠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 [J],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张彪;陈贞龙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白振华;郑永平5.深部微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气高产"甜点区"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地区为例 [J], 闫霞;徐凤银;聂志宏;康永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吴见;汤达祯;李松;任鹏飞【摘要】Based on the coal reservoir in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by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 and pressure mercury testing and cryogenic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ore structure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the porosity of coal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is low,and the trend of the north to south is obviously lower.The coal reservoi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ransitional pores and micro pores.BET of coal reservoir is 1.26m2/g,larger in the north.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inertinite,the 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econdary pore,BJH of coal reservoir is 0.003 41 mL/g.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metamorphism,the porosity,BJH and BET of coal rank had a trend of "high-low-high",and attained the minimal value when Rmax was 1.5%.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of coal reservoir,the micro pores were closed,and the number of other types of pores was reduced,and the content of transitional pores increased relatively.In coal,the pore types of the adsorption changed from the closed type to open type.The stress act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had strong control effect,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large pores to CBM.%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测试、压汞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手段,探讨分析了煤储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视孔隙度偏低,且自北向南呈明显降低趋势,煤储层的孔隙发育情况以小孔、微孔为主,煤储层的BET比表面积平均为1.26 m2/g,其中北部煤储层比表面积较大,煤储层BJH总孔容平均为0.00341mL/g;受惰质组相对含量、压缩程度及次生孔隙影响,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煤岩的孔隙度、BJH总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呈现“大—小—大”的变化规律,当Rmax值为1.5%左右时,为最小值;煤储层随着所受应力的增强,微孔趋于闭合,其他各类孔数量均减小,整体上为小孔含量相对增加,煤中吸附孔隙类型由封闭型孔变为开放型孔,应力作用对煤岩的渗流孔隙的发育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煤岩中大孔对煤层气的贡献要优于其他孔隙.【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7(045)005【总页数】8页(P58-65)【关键词】煤储层;孔隙结构;煤变质作用;应力【作者】吴见;汤达祯;李松;任鹏飞【作者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分公司,北京100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煤是一种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多孔物质,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将煤储层看成是由孔隙、裂隙组成的“双重孔隙”结构系统[1-2]。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煤层气区块产能潜力分区——以山
西柿庄镇北区块3#煤为例
冯帆;何亮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18(030)006
【摘要】划分煤层气产能潜力区,弄清地下资源展布特征,对节约勘探成本,早日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柿庄北区块3#煤为例,选取对煤层气产气情况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因素,将这些地质因素分为开采条件和资源条件两大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为各地质因素赋权重并分级赋值;最后根据所求结果对柿庄北区块进行产能潜力区划分,并运用实际生产资料对划分结果进行验证.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对本区以后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为其他区块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冯帆;何亮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中煤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38;中煤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45
【相关文献】
1.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3#煤层注入埋藏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和评价[J], 叶建平;张兵;SamWong
2.煤储层条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某区块为例 [J], 白生宝;王凤琴;杜厚余;王娟;任攀虹
3.樊庄区块3#煤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产能的控制分析 [J], 张超;司庆红;王善博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层气区块优选评价——以新疆阜康矿区东部区块为例 [J], 余牛奔;木合塔尔·扎日;傅雪海;齐文涛
5.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高阶煤层气压裂井产能影响评价模型——以鄂尔多斯柳林区块为例 [J], 彭冠铭; 谭雷川; 李宁静; 徐赣川; 张馨方; 张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孙建博;姜呈馥;尹锦涛;高潮;郭超【期刊名称】《中国煤层气》【年(卷),期】2014(011)005【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发育本溪组、山西组等多套煤层,具备煤层气形成的基本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煤层气的勘探潜力,本文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煤层等温吸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煤层气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宜川地区发育山西组3号和本溪组11号两套煤层,煤层分布稳定,单层厚度一般为2m左右,煤层含气量可达25m3/t.通过与已获得较好煤层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效果的延川南和韩城地区相比,本区具有煤层厚度相近,含气量大,埋深相对较大等特点,下步勘探工作的重点是寻找低地应力、高渗透率,煤层气富集的地区.【总页数】4页(P7-10)【作者】孙建博;姜呈馥;尹锦涛;高潮;郭超【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71007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J], 李浩;黄薇;何剑;李云;王振兵2.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地区中低阶煤层气勘探潜力分析 [J], 潘新志;叶建平;孙新阳;周龙刚3.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J], 董岩;王少依;柏淑英;王川4.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J], 方继瑶;陈洪德;史云鹤;李磊;邓翔;苏中堂5.江西省乐平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黄祖波;郭明强;顾娇杨;吴建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地应力状态及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影响李勇;汤达祯;孟尚志;吴鹏【期刊名称】《矿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02)005【摘要】为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影响,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参数,获取了地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对煤层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应力由燕山期的NW—SE向转变为喜山期的NE—SW向,对地层挤压有一定的释放作用;侧压系数一般小于1,总体处于拉张环境;现今储层压力普遍偏低,大多处于欠压状态;地应力与埋深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大致以800~1 100 m为过渡带,在更深的地层中相对挤压.研究区总体有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但不同地区的开发转折深度存在差异,柳林地区为800 m,韩城为1 000 m.【总页数】9页(P416-424)【作者】李勇;汤达祯;孟尚志;吴鹏【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地应力状态及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影响 [J], 李勇;汤达祯;孟尚志;吴鹏;;;;;;;;;2.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 [J], 吴见;汤达祯;李松;任鹏飞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楼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 [J], 宁正伟;王明寿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地质及勘探开发方向 [J], 张国良;贾高龙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 [J], 接铭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川南区块2号煤层排采效果主控因素分析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带,也是我国最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地区之一,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高。
延川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构造上位于晋西挠折带、渭北隆起和伊陕斜坡的交叉部位。
通过对该区块区域构造、成煤环境、煤储层条件研究,对区块2号煤层排采效果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环境、煤体结构、煤层解吸压力是区块单井排采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延川南煤层气排采主控因素鄂尔多斯盆地一、概况延川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河东煤田南段,以黄河为界分为山西省部分和陕西省两部分。
区块东西宽22.38km,南北长33.18km,面积701.4km2,含煤面积672km2。
区块主要含煤层系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煤层埋藏深度多在1500m以内,本文研究的目标煤层山西组2号煤层是区块分布最稳定、单层厚度最大的煤层,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煤层。
二、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1.区域构造特征区块整体构造简单,整体为一走向为ne-n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
断层总体以小断层为主,逆断层多,正断层少。
南部断层不发育,向北断层逐渐变多。
构造活动北部地区强于南部地区。
受区域单斜地层的控制,断裂多呈ne、nne向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区块中部发育的两条北东向逆断层,规模较大,是工区内最重要的断层,区块东南部也发育一条北东向的正断层。
根据构造特征,延川南区块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次级构造单元,分别为谭坪构造带、万宝山构造带、中部断层破碎带。
谭坪构造带煤层埋深600~1000m,万宝山构造带煤层埋深1000~1500m,是煤层气开发的主体构造单元。
2.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与煤层分布特征以往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的分析研究普遍认为[1,2],进入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受北部古陆抬升的影响,海水逐渐向东南退缩,发育了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支间沼泽及支间平原亚相为主的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煤田的煤层储层特征与分布分析【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含有两套含煤岩系,分别为石炭一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发育,有着较大的厚度。
石炭一二叠纪有着较高的煤层煤级,侏罗纪的煤层煤级较低,长焰煤是主要的成分,有着较低的含气量。
本文简要分析了鄂尔多斯煤田的煤层储层特征与分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鄂尔多斯煤田;储层特征;分布分析1 前言鄂尔多斯是我国大型的煤炭基地,面积很大,可以达到40*104平方千米,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其他的很多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它发育于稳定克拉通盆地之上的大型叠合盆地,一共经历了三个变形阶段,分别是前古生代裂陷阶段、古生代地台稳定坳陷阶段以及中新生代板块内部的变形阶段,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热作用以及板内构造积压及拉张的控制作用。
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经过了这么些个阶段的作用,如今盆地呈一个矩形形状,南北向分布,盆内大多都是水平分布着地层,倾角在3度左右,构造并不复杂,次级构造不发育。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盆内的盆地构造与盆缘的盆地构造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以来的沉积面貌以及聚煤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格局的影响,也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时期的活动特点。
2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储层特征通过调查发现,主要于石炭系太原组以及二叠系山西组分布着晚古生代煤层,煤层的一个非常显著特征就是北边的厚度较大,南边的厚度较薄。
举几个数字来进行说明,更加容易人理解,比如在西北部以及东北部,煤层的厚度一般在30米左右,柳林到神木地段厚度也可以达到20米,但是到了南部铜川,煤层的厚度却只能够维持在5米左右。
在滨海平原区分布的是太原组各煤岩系,这个滨海平原区十分的广阔,那么在成煤的过程中,一个广覆型富煤区就形成了。
但是,因为各处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古构造、古环境以及沉积构造等等,那么各地煤层在富集程度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储层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砂岩储层普遍含有煤层、压裂增产难度大的现状,开展了含煤储层增产技术研究。
根据储层与煤层不同组合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初步解决了含煤储层有效改造的难题,为同类气田的增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abstract: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aining coal seam generally and difficulties in fracturing stimulation in ordos basin taiyuan sandstone reservoirs,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coal-bearing reservoir stimula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ypes of reservoirs and coal seam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which achieved effect of stimulations, solved the problems of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al-bearing reservoir initially,providing an effective way for stimulations of similar gas field.关键词:含煤储层;隔层;控缝高key words: coal-bearing reservoir;compartment;high controlled seam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039-02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砂岩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特征,动用难度大,水力压裂是有效动用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