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连云港商务核心区(CBD)规划及城市设计咨询2
- 格式:ppt
- 大小:17.11 MB
- 文档页数:54
XX商务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XXX商务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简称上轮规划)实施两年期间,在局部路网线形断面、个别地块性质指标及防洪沟布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证XXX商务核心区建设用地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X当前的形势和现实需求,特提出对上轮规划进行调整。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用地内的各项建设工程,规划区位于XXX城市东部,后云台山北麓的滨海湾区内,北侧连接大海,东侧紧邻XXX港区,西侧以北崮山为界,南侧以中山路为界,到平山转盘为止,总用地面积为9.89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文本是指导XXX商务核心区内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的技术性文本,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与个人,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第四条本次规划在《XXX商务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的主要规划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建设部分)》(建设部建标 [2000]179号发布令)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002))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7.《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06)8.《XXX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9.《XXX东部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10.《XXX市中小学布点规划(2007-2020)》11.《XXX东部城区排水规划(2007-2020)》12.已批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方案13.规划设计任务书、工作会议纪要等技术文件14.甲方及各职能单位征求意见会议纪要及书面反馈意见书等技术文件15.地形图(1:1000电子文件)16.国家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第五条本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543.70公顷,总人口12.8万人。
CBD核心区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商业中心,通常是一个城市最繁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CBD核心区规划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工作,旨在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核心地区的资源,提升其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二、CBD核心区规划目标1.通过优化土地使用,提高空间效率,实现CBD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2.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CBD核心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配套设施;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CBD核心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4.促进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打造CBD核心区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中心。
三、CBD核心区规划重点1.土地使用优化–合理规划CBD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将商业、办公、居住和休闲设施有机结合,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按照功能区划分,明确每个区域的用途和发展方向,避免资源浪费和乱建乱用的现象。
2.交通运输改善–优化现有道路和交通枢纽,增加CBD核心区的交通容量;–打造快速公交系统,提高CBD核心区的交通效率;–鼓励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机动车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化覆盖率,打造CBD核心区的生态廊道;–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实现CBD核心区的雨水资源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社会文化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CBD核心区的文化名片;–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CBD核心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四、CBD核心区规划实施步骤1.制定CBD核心区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和市民意见征询,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和开发商的责任和义务;3.改造和建设基础设施: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包括道路、骨干网络、公共交通等;4.引导开发商投资:通过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开发商投资CBD核心区的建设;5.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管理机制,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6.完善后评估:对CBD核心区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连云港市徐圩片区发展战略规划连云港市徐圩开发建设指挥部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09.05)目录前言 (5)第1部分总体定位分析 (7)一、项目背景分析 (7)(一)规划范围 (7)(二)背景分析 (7)二、区域背景分析 (8)(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8)(二)南北层面: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 (9)(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 (10)(四)省域层面:引领江苏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 (11)(五)市域层面:连云港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 (12)三、开发条件分析 (13)(一)地块地理条件 (13)(二)区位交通条件 (13)(三)城镇基础条件 (14)(四)产业基础条件 (14)(五)徐圩港区规划 (14)(六)重大项目引进 (14)(七)开发条件评述 (15)四、区域战略分析 (17)(一)区域层次 (17)(二)时间维度 (17)(三)开发理念 (18)(四)核心策略 (19)(五)空间策略 (19)第2部分产业发展定位 (20)一、产业假设分析 (20)(一)依托区位条件做好国际通道 (20)(二)依托区域经济做好协同错位 (21)(三)依托港口资源做大临港经济 (21)二、产业定位分析 (23)(一)产业定位原则 (23)(二)产业筛选分析 (24)三、产业体系组合 (26)(一)产业体系组合内涵 (26)(二)产业体系关系分析 (27)四、主导产业规划 (28)(一)港口物流业 (29)(二)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34)(三)化工产业 (39)(四)清洁能源产业 (46)(五)装备制造业 (51)第3部分总体战略定位 (56)一、战略定位原则 (56)(一)承接上位规划、打造区域增长极 (56)(二)争取政策支持、兼顾市场操作性 (56)(三)呼应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大循环 (56)(四)遵循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工业区 (57)二、战略定位提出 (57)(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58)(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58)(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59)(四)江苏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 (60)三、战略定位内涵 (61)(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61)(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62)(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64)四、战略定位实现 (65)(一)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基地 (65)(二)东西合作发展示范区 (66)(三)循环经济示范区 (68)第4部分区域空间布局 (69)一、空间布局原则 (69)(一)基于地块条件和交通体系进行总体布局 (69)(二)结合产业特性和循环经济进行工业布局 (69)(三)结合区位条件和服务对象进行物流布局 (70)(四)基于资源条件和工业做生活配套区布局 (70)(五)结合资源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生态布局 (70)二、功能分区建议 (71)(一)空间总体布局 (71)(二)功能分区建议 (71)三、分区发展建议 (73)(一)临港物流产业集群 (73)(二)钢铁产业集群 (75)(三)石化产业集群 (77)(四)IGCC多联产工业园 (79)(五)北部综合物流园区 (80)(六)北部综合产业园 (82)(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4)(八)西部生活居住区 (87)(九)南部生态涵养带 (88)(十)北部滨海文化休闲带 (90)规划编制人员 (91)连云港徐圩开发建设指挥部 (91)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91)前言适逢江苏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连云港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连云港市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指引1总则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住宅规划设计水平,促进住宅项目品质提升,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形象持续优化,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连云港市区内新建高品质住宅规划设计,改建项目可参考执行。
2加强城市空间设计2.1.优化住宅总体布局住宅项目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建筑的关系,尊重山水城市特色,通过合理布局组团空间和集中绿地,避免大面积采用行列式布局,营造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
沿山地带建设空间宜采用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布局结构,注重沿山地区建筑风貌、高度和视廊控制,做到显山透绿。
滨水地区空间布局和场地设计宜减少对水岸、山地、植被等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坏,注重滨水建筑界面、高度、视线通廊设计,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景观的融合、渗透。
2.2.注重天际线设计住宅项目应通过相邻地块及地块自身的高度设计,营造“成组成团、疏密有致、丰富有序”的城市天际线。
山前地区建设空间应强调建筑天际轮廓线与山脊线的协调,突出山地建筑风貌。
位于重要山体、重要水体、重要廊道周边地区的建筑高度应符合上位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要求。
重要山体、重要地标、重要节点之间的视线通廊,其视线通廊的建筑高度应保证不遮挡视点互望。
2.3.加大建筑退让位于快速路、主次干道沿线的住宅建筑退让宜差异化,位于快速路、主次干道交叉口的住宅建筑在符合相关规定条件下,应适当加大退让距离,留足城市开放空间,丰富街角公共界面。
沿城市主要景观街道两侧的地块,鼓励建筑退界区域和街道景观一体化设计。
2.4.管控城市界面位于城市重要节点、河流、廊道、快速路、主干道沿线的建设项目,应合理确定建筑面宽和高度的比例关系,形成疏朗大气的城市界面。
合理控制住宅及裙房贴线率,使街道形成连续、有机的整体空间。
滨水、临山及临城市重要干道的建设项目,适当增加空间开敞度,并保证城市设计中确定的主要景观轴线及视线通廊贯通。
3提升住区内部空间规划3.1.塑造多层次空间结构高品质住区应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统筹周边城市条件合理布局,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宜结合本地区主导风向、温湿度条件,改善住区微气候条件。
连云港市城市规划(2008-2030)官方总体方案2008-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及南翼三大层次。
从城市规模来看,2012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城市人口总规模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0平方公里以内,平均每年约增加5平方公里。
此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与区域中心城市;我国中部沿海的国际性干线大港;江苏省乃至国家级临港产业基地;山海相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
未来港城将逐渐建立“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空间结构。
“一体”即连云港中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及交通中心,“两翼”即连云港中心城区南、北两侧的产业发展及综合配套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一、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大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前三岛和大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县东部滨海地区(含赣榆新城、海头、柘汪等地区)组成,总面积为1806.3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 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海域。
总面积约为1644 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2 年,远期为2013-2030 年,远景展望2030 年以后。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
连云港新海新区凤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政规划中间成果连云港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3-1-12目录第一节给水工程 .............................................................................................. - 1 -一、现状概况............................................................................................... - 1 -二、供水体系............................................................................................... - 1 -三、供水量预测........................................................................................... - 1 -四、供水设施............................................................................................... - 3 - 第二节再生水工程 .......................................................................................... - 4 -一、再生水水量预测................................................................................... - 4 -二、再生水回用方式................................................................................... - 4 -三、再生水回用标准................................................................................... - 4 -四、再生水处理厂....................................................................................... - 5 - 第三节污水工程 .............................................................................................. - 5 -一、现状概况............................................................................................... - 5 -二、排水体系............................................................................................... - 5 -三、污水量预测........................................................................................... - 5 -四、污水处理厂规划................................................................................... - 6 -五、污水提升泵站....................................................................................... - 6 -六、污水管网............................................................................................... - 6 - 第四节雨水工程 ................................................................................................ - 6 -一、现状概况............................................................................................... - 6 -二、设计标准............................................................................................... - 7 -三、雨水工程规划....................................................................................... - 7 - 第五节防洪工程 ................................................................................................ - 8 -一、现状概况............................................................................................... - 8 -二、设计标准............................................................................................... - 8 -三、防洪工程规划....................................................................................... - 8 - 第六节、供电工程规划 ...................................................................................... - 8 -一、现状概况............................................................................................... - 8 -二、负荷预测............................................................................................... - 9 -三、电源....................................................................................................... - 9 -四、变电所规划......................................................................................... - 10 -五、高压走廊规划..................................................................................... - 10 -六、中压配网规划..................................................................................... - 10 -第七节、电信工程规划 .................................................................................... - 11 -一、现状概况及规划原则......................................................................... - 11 -二、容量预测............................................................................................. - 11 -三、局所规划............................................................................................. - 12 -四、通信管线规划..................................................................................... - 12 - 第八节、燃气工程规划 .................................................................................... - 12 -一、现状概况............................................................................................. - 12 -二、气源及供气方式................................................................................. - 13 -三、用气量预测......................................................................................... - 13 -四、燃气输配系统..................................................................................... - 13 - 第九节、供热工程规划 .................................................................................... - 14 -一、现状概况............................................................................................. - 14 -二、热负荷预测......................................................................................... - 14 -三、热源..................................................................................................... - 14 -四、供热方式............................................................................................. - 14 -五、供热管网............................................................................................. - 14 -第一节给水工程一、二、坚持通过通过三、现状概况连云港市自来水目前主要由海州水厂、茅口水厂和第三水厂供给。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建设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平台。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连云港自贸区片区的建设成为了关注焦点。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黄海之滨,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2012年,连云港被批准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成为率先启动的四个片区之一。
连云港自贸区片区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建设自贸区片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政策供给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如何提升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建立现代化的法治环境,如何促进创新创业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供给是自贸区片区建设的关键。
政策供给的不足将影响自贸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政府需要在自贸区片区建设中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和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还需要认真研究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贸区的政策措施,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产业发展是自贸区片区建设的关键。
连云港自贸区片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通过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壮大传统产业,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自贸区片区还需要加大对外贸易和物流领域的开放力度,引进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贸区的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提升自贸区的国际竞争力是自贸区片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连云港自贸区片区需要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服务贸易、跨境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扩大自贸区的开放范围和便利化水平,提高自贸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自贸区片区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互联互通,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区域。
建立现代化的法治环境也是自贸区片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国家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形势,以及江苏省域开发重点从沿江向沿海的战略转变,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连云港城市及周边区域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体系的战略性调整;2.以目标为导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走跨越发展之路;3.以城乡统筹为导向,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空间资源优化配置,走和谐发展之路;4.以资源环境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科学发展之路;5.以公共政策为导向,推动规划的更好实施。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8.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7]77号)》9.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的批复(交规划发[2008]101号)》以及国家、江苏省、连云港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城市规划区本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滩海域。
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灌云、灌南三县东部滨海区域(含赣榆县城、海头、柘汪、燕尾港、堆沟港等地区)组成,总面积约为1992平方公里。
本规划整合海湾内港区布局、功能和名称,布局两翼新港区,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各港区主要功能如下:1、连云港区是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通用散杂货运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主要包括马腰、庙岭、墟沟、大堤、旗台五个作业区。
2、赣榆、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功能。
3、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为大型石化产业发展服务。
4、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附件:《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报批稿简本)》《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示意图》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北翼赣榆港区位于连云港“一心三极”发展战略的北部一极,以积极推进大型产业基地为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柘汪、海头片区重点发展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赣榆县城为中心的带状发展区域,与主体港区形成城市总体发展构架。
本次港区规划充分考虑了片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以大型工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附件:《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连云港港徐圩、灌河港区总体规划根据徐圩港区岸线资源特点,规划在埒子口以北13km岸段形成双堤环抱形式港湾,湾内通过突堤和挖入式港池相结合形成五个港池,并于埒子口至灌河口之间岸段预留远景发展区。
港区由外至内依次布置以下功能区:液体散货泊位区,为后方临港工业区炼油化工等相关石化产业服务;干散货泊位区,为临港工业区钢铁产业所需各类原材料、辅料及其他物质运输服务;通用泊位区,为钢铁产业成品运输及临港工业区原材料、产品、设备及其它各类物资进出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区,为临港工业区修造船及其他重型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内河转运区,通过人工运河与灌河相连通,实现港区�:恿 斯δ埽�通用泊位区后方规划相应规模仓储物流园区。
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规划方案引言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位于连云港市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
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连云港市政府决定对蔷薇河片区进行规划和开发。
本文将提出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片区。
1. 规划目标- 创建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片区,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和投资;- 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具有科技、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片区。
2. 环境保护与景观提升- 保护和修复蔷薇河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打造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污染;- 提升河岸景观,修建人行桥和观景台,打造休闲漫步的河岸带。
3. 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提升交通便利性;- 建设现代化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建设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购物服务;- 完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4.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创新创业,建设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提供创业扶持;-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入外来投资;- 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5. 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 建设艺术中心和文化广场,举办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兴建博物馆和图书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建设体育场馆和运动公园,提供运动休闲设施;- 发展旅游业,开发景点和旅游线路。
6. 社区规划与民生改善- 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和社区公园,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改善社区设施,建设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提供便利的社区服务;- 促进社区自治,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
7. 团队合作与资源整合- 成立蔷薇河片区规划工作组,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 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规划实施;- 整合财政、土地等资源,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