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28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连云港市宏观环境发展概况一、连云港市(一)、战略定位:1. 亚欧大陆桥的东头堡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头堡,是这条连接东亚、欧洲与中东地区的运输大动脉上重要的国际运输枢纽。
连云港市同时也是陇海--兰新铁路沿线11个省市自治区最近的出海口,将成为整个陇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构成部分。
2.大东北亚经济圈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最南端的连云港,随着海陆联运枢纽港的地位日益显现,经济战略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连云港能够利用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趋势,重新调整自身定位,进一步提高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中的地位。
3.渤海,长三角经济圈,徐连经济带连云港在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带的交汇处,随着经济圈中心城市的迅猛进展,大量产业面临着转移扩散到苏北地区的趋势,连云港将凭借其大陆桥东头堡的港口优势,以徐连经济带为依托,成为整个苏北经济进展的发动中心。
徐连经济带:包含徐州、连云港两市及所辖9县,土地面积与人口占全省的20%左右。
连云港港口作用的发挥制造业将成为港口进出货物的重要依托。
4.连云港市进展目标:将徐连经济带建成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力强与经济发达地区,使该地区在陇兰经济中内联外引的枢纽地位加强。
徐州都市圈:包含徐州市,宿迂市及其所辖县市,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市县。
徐州都市圈与徐连城镇进展轴要加强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技术扩散与转移;进展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区位优势,加强各城市间优势互补;为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服务,充分发挥苏北地区后发优势。
(二)、连云港概况1.连云港区域概况连云港市,江苏省辖地级市。
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经118度24分-119度48分与北纬34度-35度07分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沐阳县毗邻;南与淮阴市涟水、盐城市响水县相连,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9.4平方公里。
本规划整合海湾内港区布局、功能和名称,布局两翼新港区,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各港区主要功能如下:1、连云港区是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通用散杂货运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主要包括马腰、庙岭、墟沟、大堤、旗台五个作业区。
2、赣榆、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功能。
3、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为大型石化产业发展服务。
4、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附件:《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报批稿简本)》《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示意图》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北翼赣榆港区位于连云港“一心三极”发展战略的北部一极,以积极推进大型产业基地为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柘汪、海头片区重点发展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赣榆县城为中心的带状发展区域,与主体港区形成城市总体发展构架。
本次港区规划充分考虑了片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以大型工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附件:《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连云港港徐圩、灌河港区总体规划根据徐圩港区岸线资源特点,规划在埒子口以北13km岸段形成双堤环抱形式港湾,湾内通过突堤和挖入式港池相结合形成五个港池,并于埒子口至灌河口之间岸段预留远景发展区。
港区由外至内依次布置以下功能区:液体散货泊位区,为后方临港工业区炼油化工等相关石化产业服务;干散货泊位区,为临港工业区钢铁产业所需各类原材料、辅料及其他物质运输服务;通用泊位区,为钢铁产业成品运输及临港工业区原材料、产品、设备及其它各类物资进出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区,为临港工业区修造船及其他重型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内河转运区,通过人工运河与灌河相连通,实现港区�:恿 斯δ埽�通用泊位区后方规划相应规模仓储物流园区。
连云港市沿海滩涂开发“十五”规划我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黄金海岸,亚欧大陆桥东端,正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给合部,是建设徐连经济带和“海上苏东”的重点地区。
沿海滩涂面积160万亩,占全市陆域面积1l%涉及沿海四县二区18个乡镇和四大盐场,总人口2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1999年社会总产值93.45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15.6%,其中滩涂农业总产值29.8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0.6%,涉滩农民年人均收入3959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7个百分点。
因此,加大沿海滩涂开发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十五”规划、对于落实省委、市委建设“海上苏东”、“海上连云港”的发展战略及发挥亚欧大陆东桥头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年,2005年为规划目标年。
一、滩涂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现状(一)概况我市沿海滩涂、北自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面积160万亩,其中潮上带130万亩,潮间带30万亩,潮下带浅水海域400万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我市海岸类型齐全,大陆海岸线总长188公里,岛屿岸线28公里,有江苏唯一的基岩海岸40公里,分布在连云港港区附近,有全省独特的砂质海岸30公里,分布在海州湾北部,其它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我市滩涂水文条件优越,自北向南绣针河、龙河、青口河、朱稽河、新沭河、烧香河、善后河、五图河、新沂河、灌河等大小20余条河流由西向东入境出海,年入海流量100亿立方。
一为开发滩涂提供充足水源,调节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给近海鱼虾索饵徊游,生衍繁殖创造了条件;二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汊渔港,为近海养殖、捕捞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市地处暖温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3.2—14℃,年均降水量900—1030MM,多集中在6—9月。
年蒸发量1700—1860MM,年日照时数2400—2630小时左右,是全省蒸发量最大区,对发展农、林、渔、盐生产极为有利。
连云港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1.1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等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专业技术标准,并结合连云港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1.2本细则是与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在连云港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省《技术规定》和本细则。
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也应符合本规定。
1.3连云港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按《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内容确定,旧区包括:新浦旧城区范围为海连中路、南极北路、解放中路、盐河北路、人民路以及龙尾河相围合的区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海州旧城区范围为玉带河以南、南大街以东、东风路以北、花园路以西的区域,以及玉带河以北、海连西路以南、幸福路以西至铁路东侧的区域,面积约3.9平方公里;墟沟旧城区范围为大港西路以南、西园路以东、中山路以北、海棠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新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旧区以外的其它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细则。
城市规划区内乡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共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工作任务书一、项目背景石化产业是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之一,凭借连云港的区域优势条件,通过省、市和徐圩新区的不懈努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被列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2013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13]2924号),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徐圩新区迈出了关键一步。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徐圩新区管委会迅速启动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规划建设规模为50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300万吨/年芳烃和高端石化产品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标准及“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徐圩新区管委会加快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并对石化产业基地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安全环保和管理服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石化产业基地整体竞争优势,将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带动江苏沿海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
二、项目概况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范围东部紧临海滨大道,北至苏海路及疏港大道,西至242 省道,南至善后河及南复堆河北岸,规划总面积84 平方公里。
规划时限为2014-2030 年,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其中,一期:2014-2025 年;二期:2026-2030 年。
规划石化产业基地区域内土地主要由盐田、鱼塘等组成,农业利用价值不高,是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业用地。
图1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徐圩新区)三、编制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8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石化产业基地的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招标人启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工作。
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国家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形势,以及江苏省域开发重点从沿江向沿海的战略转变,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连云港城市及周边区域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体系的战略性调整;2.以目标为导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走跨越发展之路;3.以城乡统筹为导向,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空间资源优化配置,走和谐发展之路;4.以资源环境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科学发展之路;5.以公共政策为导向,推动规划的更好实施。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8.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连云港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7]77号)》9.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的批复(交规划发[2008]101号)》以及国家、江苏省、连云港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4条城市规划区本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连云港市区行政辖区(含2007年底行政区划调整后纳入市区的浦南镇和岗埠农场),以及灌云县善后河以北地区、白塔埠机场控制区和市区东部近海部分浅滩海域。
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都市发展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即连云港地市行政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含开发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总面积7500(部分海域面积未计入)平方公里。
都市发展区:主要由连云港市区(含新浦、海州、连云以及南翼地区)和赣榆、灌云、灌南三县东部滨海区域(含赣榆县城、海头、柘汪、燕尾港、堆沟港等地区)组成,总面积约为1992平方公里。
本规划整合海湾内港区布局、功能和名称,布局两翼新港区,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各港区主要功能如下:1、连云港区是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通用散杂货运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主要包括马腰、庙岭、墟沟、大堤、旗台五个作业区。
2、赣榆、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功能。
3、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为大型石化产业发展服务。
4、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附件:《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报批稿简本)》《连云港港总体规划示意图》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北翼赣榆港区位于连云港“一心三极”发展战略的北部一极,以积极推进大型产业基地为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柘汪、海头片区重点发展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赣榆县城为中心的带状发展区域,与主体港区形成城市总体发展构架。
本次港区规划充分考虑了片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以大型工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形成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附件:《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连云港港徐圩、灌河港区总体规划根据徐圩港区岸线资源特点,规划在埒子口以北13km岸段形成双堤环抱形式港湾,湾内通过突堤和挖入式港池相结合形成五个港池,并于埒子口至灌河口之间岸段预留远景发展区。
港区由外至内依次布置以下功能区:液体散货泊位区,为后方临港工业区炼油化工等相关石化产业服务;干散货泊位区,为临港工业区钢铁产业所需各类原材料、辅料及其他物质运输服务;通用泊位区,为钢铁产业成品运输及临港工业区原材料、产品、设备及其它各类物资进出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区,为临港工业区修造船及其他重型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内河转运区,通过人工运河与灌河相连通,实现港区�:恿 斯δ埽�通用泊位区后方规划相应规模仓储物流园区。
《连云港港口总体规划》连云港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陇海铁路东部起点,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能源与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
1997年交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的《连云港港总体布局规划》对连云港港的生产、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要发展战略,要求连云港港大力提升服务中西部的运输枢纽功能。
江苏省振兴苏北、沿海开发、沿东陇海开发三大生产力布局要求连云港港积极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腹地经济持续增长、物资进出口贸易扩大、工业化进程加快、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与港口密切相关的发展形式均对连云港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连云港港总体规划加以调整和修订。
2007年元旦,温家宝总理视察连云港时将连云港港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给以定位。
温总理指出,连云港港,小而言之是带动苏北发展的龙头;大而言之可以带动江苏全省的发展;再大一点,从全国区域范围可以带动经济协调发展,并要求连云港港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落实温总理的指示,专题研究连云港港的发展定位、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
为了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对连云港发展的要求,适应新时期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连云港港的发展方向,优化港口的规划布局,合理、有效地开发港口资源,促进港口与城市、港口与腹地经济协调发展,本着科学、审慎的态度,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自2005年开始,陆续组织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院、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多家规划、咨询、科研单位开展新港址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自然条件资料和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修订和编制《连云港港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按照“一体延伸,两翼拓展”和建设组合港的发展思路,对连云港市176.5公里海岸线和43.1公里灌河岸线进行统筹规划。
规划将建成五大港区。
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规划方案引言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位于连云港市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
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连云港市政府决定对蔷薇河片区进行规划和开发。
本文将提出连云港市蔷薇河片区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片区。
1. 规划目标- 创建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片区,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和投资;- 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具有科技、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片区。
2. 环境保护与景观提升- 保护和修复蔷薇河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打造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污染;- 提升河岸景观,修建人行桥和观景台,打造休闲漫步的河岸带。
3. 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提升交通便利性;- 建设现代化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建设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购物服务;- 完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4.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创新创业,建设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提供创业扶持;-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入外来投资;- 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5. 文化艺术与休闲娱乐- 建设艺术中心和文化广场,举办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兴建博物馆和图书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建设体育场馆和运动公园,提供运动休闲设施;- 发展旅游业,开发景点和旅游线路。
6. 社区规划与民生改善- 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和社区公园,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改善社区设施,建设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提供便利的社区服务;- 促进社区自治,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
7. 团队合作与资源整合- 成立蔷薇河片区规划工作组,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 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规划实施;- 整合财政、土地等资源,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连云港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市政府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这份规划方案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连云港最新规划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连云港市政府重点规划了新的城市中心区,力争成为城市的新助推器。
同时,计划在城市周边新建多个直辖镇,以服务于日益增长的人口。
此外,为了解决市中心区域交通繁忙的问题,市政府拟建立新的多层型立体交通网,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
二、公共设施建设随着连云港市人口的增长,公共设施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
计划新建多个文化广场、商业中心、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以便市民有更多的娱乐和休闲场所,同时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还将加快市内多个医疗机构的建设,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连云港市政府计划加强市内污染治理,同时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此外,城市还将在市内多个区域建立绿化带,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
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连云港市政府计划逐步推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
市政府还将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小型经济,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五、人口规划人口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调控人口的流动,连云港市政府提出建立人口流动调控中心,以实现人口流动的有序化。
同时,市政府还将鼓励外来人口在市内的就业和创业,逐步实现全民共建美好城市的目标。
在连云港市政府颁布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后,市内的各个部门和市民纷纷表示赞成和支持。
这份规划方案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市民的居住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信在这份规划方案的引领下,连云港市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