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42
绪论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填空: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1)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2)(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1)(%)。
(2)(PPm),(3)(mg/Kg)等。
二、判断正误: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四、单项选择: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A、氨化物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A、90%B、98%C、无水D、100%三、问答:(一)饲料的概略养分(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1)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
第一章化学组成水: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
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作用单胃草食动物(猪)消化道特点◆切齿呈铲状,臼齿连续排列,顶端扁平,下颌左右移动范围大,咀嚼肌发达;◆嗅觉和味觉发达,唾液腺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胃分泌大量盐酸和酶,体积适中;◆小肠≈13-15倍体长,容积相对较大,吸收能力强;◆后肠具有一定的发酵能力;◆胃肠发育较均衡,整体消化吸收能力强。
反刍动物(牛)的消化特点◆唇和舌灵活,切齿发达;◆反刍行为;◆胃分化为四部分;◆肠道长;◆大肠中微生物发酵能力较强。
单胃草食动物(马)消化道特点◆切齿发达;◆胃壁薄,胃容积相对较小;◆小肠相对较短;◆盲肠和结肠发达,体积大,微生物活跃。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 食入养分*100%第三章水的营养水的来源:饮水,即需水量,主要来源饲料水,变幅大,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代谢水,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水的流失:肾脏,以尿液形式随体内代谢废物一起排出皮肤,以汗液形式散发体内产生的过量的热呼吸,意蒸汽形式随CO2排出消化道,以粪的形式随未消化物质一起排出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ANIMAL NUTRITION EXAMINATION绪论: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课本P7)3.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4.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二:动植物化合物组成差异: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