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答题纸
- 格式:doc
- 大小:182.31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25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憧(jǐn g) ▲②(xuàn) ▲丽③摇摇欲(zhuì) ▲④出谋(huà) ▲策2.下面的这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象,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霭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声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翻风格……——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乡书何处达,▲。
( ▲《次北固山下》)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③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⑤四面湖山归眼底,▲。
(湖南岳阳楼对联)⑥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⑦▲,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4.阅读下面的材料,同答问题。
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
”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要求:语言得体,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2分)▲5.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分)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
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题号分数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10分)1-5 10 1、D 2、B 3、D 4、C 5、A(每小题答对得2分)二、默写题(10分)6 10 (1)落花时节又逢君(1分)(2)闻道龙标过五溪(1分)(3)峨眉山月半轮秋(1分)(4)枯藤老树昏鸦(1分)(5)山岛竦峙(1分)(6)乡书何处达(1分)(7)遥怜故园菊(1分)应傍战场开(1分)(8)不知何处吹芦管(1分)一夜征人尽望乡(1分)(每句错一字、多一字、漏一字、字序错误,整句不得分)三、阅读题(33分)(一)(10分)7 2 (1)生气,恼怒。
(2)竭尽自己的心力。
(3)疑惑。
(4)往,离去。
8 4 (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 4 提示:选文中每一条,都至少有一条君子的品质。
取巧的方式是,抄写三条下来。
(二)(11分)10 2 反复和比喻。
11 2 农业文化。
12 3 作者希望每个人在心里的一亩田里,种希望,种快乐。
(符合、合理即得分)13 4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都在忙着种植和收获。
心田里,唯有种满阳光和鲜花,才会收获春光明媚。
(符合、合理才可得分)(三)(12分)14 2 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
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15 3 美国那些名校中,那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国压力小。
(符合、合理即得分)16 3 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符合、合理即得分)17 4 提醒: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也考察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苦乐观和人生观。
(符合、合理才可得分)四、共4分18 4 鲁迅《<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孝道。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3分)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6分)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
那弥漫着油墨清香的文字能让我们(líng tīng )阳光的絮语,欣赏落叶的轻灵A能让我们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zhēn dì );能让我们陶冶生活的情操,感受人生的美好。
读书,如清风拂过心头的尘埃,如细雨(zīrùn)知识的田野, B 。
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以好书为友,以读书为乐,努力让自己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境界。
①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②在横线A处填写正确的标点。
(1分)③在横线B 处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句连贯。
(2分)2.语文综合实践(10分)①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书香满园,香飘海陵”的活动号召,校文学社决定要举行与此有关的活动,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至少写出三种。
(3分)②校“海风文学社”决定于明天(10月9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书香满园,香飘海陵”的活动启动仪式,要求每班选两名代表参加。
请你为文学社拟写一则通知。
(4 分)③下午放学后,王嘉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籍,王嘉不知怎样选择。
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推荐冰心的《繁星·春水》给他,请结合作品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向他介绍。
(3 分)“王嘉同学,你好。
”。
3.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①心中的风雨来了,。
②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③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④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⑤念天地之悠悠,。
⑥《刻舟求剑》中点明文章中心的一组句子是“,”。
二、阅读与赏析(4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4分)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题卡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验
一、课文理解与阅读(20分)
本部分共有10道题,每题2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二、文学常识和词汇(10分)
本部分共有5道题,每题2分。
请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含义。
三、句子构造和语法(10分)
本部分共有5道题,每题2分。
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四、作文与表达(20分)
在本部分,你需要根据给定的主题写一篇短文。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五、古文诗词鉴赏(10分)
本部分共有2道题,每题5分。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诗词,回答问题。
六、语言应用与语境(10分)
本部分共有5道题,每题2分。
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通顺。
七、综合性学习(10分)
本部分共有3道题,每题3分。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验和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语文 第1页(共6页) 语文 第2页(共6页) 语文 第3页(共6页)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语文·答题卡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选择题,请看清楚题号,请用2B 铅笔填涂,每题3分。
2.[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积累运用(20分) 1.(6分)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5.(1)(2分)《 》《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著与现代文阅读(31分)6.(3分)( )( )( )7.(2分)① ( ) ②( )8.(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9.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选文一】中的墪师_________________;【选文二】中的日本老师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三】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对应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3题20分)1.(8分)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 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把“千磨万击还坚劲”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②lín(2分)(3)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2分)(4)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修改意见。
.(2分)2.古诗文名句填空。
(7分)开学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在古诗文中欣赏美景,感受诗情,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欣赏“潮平两岸阔,(1)”的开阔平静,也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2)”的凄凉萧瑟;我们在“正是江南好风景,(3)”中感受杜甫感慨时事之悲,也在“遥怜故园菊,(4)”中感受岑参对和平的渴望之切;我们也在《论语》中学习到“(5),思而不学则殆”的方法,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一、文言文(共27 分)(一)默写(12 分)1.默写(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元曲,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断肠人”的意思是。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三)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 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题温馨提示:1、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老师改卷以答题卡答案为准。
.............2、全卷共分四个大题,27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这份试卷中有好些题没有设计标准答案,请你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你大胆的表述。
4、请沉着思考,认真答题,祝你考试成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A.眩.目(xuàn)黄晕(yùn) 地窖(jiào)玲珑剔(tī)透B.栖.息(qī)收敛.(liàn)挑(tiāo)逗忍俊不禁.(jìn)C.诅(zǔ)咒奢(shē)望蜕变(tuì)猝(cù)然长逝D.落难(nàn)贪婪(lán)档(dàng)案碌碌(lù)终生2.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是一个技术人员员,是一个小孩儿,好像于神话故事一般,于大自然的景色。
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A、认为不仅而且沉醉迷醉B、认定不仅而且迷醉迷醉C、认定不但而且迷醉沉醉D、认为不但而且沉醉沉醉3. 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猝然..长逝(突然)具体而微.(微小)B 一丝不苟.(认真)小心翼翼..(谨慎)C 可望不可即.(靠近)慧心未泯.(消失)D 瘦骨嶙峋..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瘦削)怡然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B、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有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D、通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严重错误。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璀璨(cuǐ càn)瞬息(shùn xī)B. 悠然(yōu rán)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huà)C.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D. 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气贯长虹(qì guàn cháng hó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对他的关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B.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我一定要把它写成小说。
C.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地辅导我们。
D. 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的。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破:打破;釜:锅;沉:沉没;舟:船。
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B. 胸有成竹(胸:心里;成:成熟;竹:竹子。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C. 风马牛不相及(风:指风土;马牛:指马和牛。
比喻两者毫不相干。
)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已经;出:说出;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比喻话说出口就不能收回。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无数明亮的眼睛。
B. 那里的风景如画,仿佛仙境一般。
C. 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就像春天的鸟鸣。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七年级上册期中期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满分:150 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应用(1-9题27分,10小题10分,11小题5分;12小题4分,总计46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zùi)拆散(chāi)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C、搓捻(niǍn) 讽刺(fěng)难堪(kÀn) 确凿(zuó)D、优雅(yǍ) 酝酿(yùn)黄晕(yùn)应和(hé)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 B 、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 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七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D.和平、和谐、和美、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陵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一(22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自从有了shūjí,就有了读书方法。
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精读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A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bólǎn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小心求证,大胆假设”,这种zhìyí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和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诵读,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在文中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1分)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4.最近我们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5分)【甲】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甲乙两段话中描写的人物分别是▲和▲。
(2分)(2)鲁迅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经历不仅让他遇到了恩师——甲段中的“黑瘦的先生”,更让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促使他萌发了▲(填四个字)思想,认为救国救民必须先要改变人的精神。
(1分)(3)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给乙段写一两句赏析式...的批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分)▲▲▲5.阅读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关于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们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有人认为应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们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3分)▲▲▲▲▲▲6.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4)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宽阔胸襟的名句是▲,▲。
二(43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4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虚掩的柴门。
一切和谐而富有诗意。
(2分)8.诗歌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传神,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3题。
(17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2分)(1)险躁则不能治性(2)匹夫不可夺志也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淫漫则不能励.精(▲)(2)年与时驰.(▲)(3)人不堪.其忧(▲)(4)博学而笃.志(▲)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作者还对“名利”和“为人”作了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借此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话是▲,▲。
(4分)13.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
(12分)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分)▲▲▲15.本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
请你品读下列细节,并按要求完成问题。
(4分)(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能否换成”期待”?为什么?▲▲▲16.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 3分)▲▲▲17.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3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10分)等鱼断气胡展奋⑴大概是 1969 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
当时医生传授了一副消肿利水的奇药方——鲫鱼汤。
需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⑵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
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自由市场购买。
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父亲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
⑶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地去黑市买鲫鱼。
买回来后,他马上开始操作,按每碗鱼汤 100 克鱼计算,剖 200 克鲜鱼熬约 30 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碗,早晚服用。
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
他们即去医生处报捷,王老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
”老爸一听,傻了,当时他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但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就少而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了。
⑷“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
“当然 !”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
”⑸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 !”⑹天已摸黑。
路灯下,我远远地看见父亲正蹲在地上,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瓷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以便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
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二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
此时的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
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的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
⑺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子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
⑻父亲胜利似的叫了起来:“看 ! 它不动了 !”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拜侬 ! ”⑼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了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
⑽“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⑾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 !”⑿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蹲守时就着了凉,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了,发高烧到 40 度。
⒀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
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于心不忍,常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也不收钱。
长大后读书,每每读到 " 仗义每多屠狗辈 ",我便会想到他们。
⒁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全然退去。
⒂那是 1969 年上海的冬天。
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
(选自《读者》2017年第24期,有删节)18.仔细阅读全文,把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母亲生病,需鱼汤滋补→父亲黑市买鱼,初见效果→母亲仍需鱼汤滋补,可用刚断气的鱼→▲→▲→母亲的浮肿全然退去19.阅读第(6)段中的划线句,说说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