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现状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559.07 KB
- 文档页数:3
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篇: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去年初,省人大颁布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了解《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七月初开始,在朱正海副主席的带领下,本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相关部门,就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目前水源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主要工作近些年来,为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市及各县(市、区)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理念,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先后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专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目前,报省政府批复的我市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7个在用)的取水口水质稳定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1、领导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从2001年开始,扬州就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编制了《扬州市水环境功能区报告》,对全市范围内53个水域进行了水环境功能的界定区分。
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明确我市地表水的环境功能区为68个,其中重点水功能区30个。
水功能区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即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以及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四类,为全市水资源行政执法、水源污染防治及其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省人大《决定》下发后,市、县两级分别召开相关会议,统一思想,强化责任,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抓紧抓好。
与此同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视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并提出具体整改要求。
2、突破难点,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初见成效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环境整治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连年组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
猱社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4期2020年2月扬州市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李影,魏艳玲,吴皓(江苏智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7)摘要:针对2018年扬州市区3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较好,但水源地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提出了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源地;水质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060-021引言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淮河流域交汇处,河渠纵横、湖荡交错、水网密布,长江、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等诸多河流流经于此,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干道通过对扬州市区3个水源地水质分析,了解扬州市区饮用水源地现状。
2扬州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扬州市区现有3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河流型水源地。
入江水道廖家沟新城水源地位于廖家沟,设计取水规模为40万t/d,供水服务人口为40万人。
长江瓜洲水源地位于长江,设计取水规模30万t/d,供水服务人口为55万人。
长江三江营夹江水源地位于长江,设计取水规模为60万t/d,服务人口约为30万人。
3扬州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由于污水排放量和毒性的增加,污水排放前又未能全部妥善处理,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因此对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図。
目前,扬州部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还没有实现全封闭管理,隔离防护设施尚不完善。
长江扬州段上游南京、仪征段存有众多化工企业、工业园区和污水处理厂,若上述企业发生污染事故或者超标排污,可能会影响长江瓜州水源地和长江三江营水源地的安全。
同时,长江是我国的重要航道,一旦因船只碰撞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也将直接影响水源水质安全。
浅谈扬州市城乡水生态环境治理马宏伟;邓勇【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47-48)【作者】马宏伟;邓勇【作者单位】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30601;扬州市水利局 225001【正文语种】中文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自古以来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近年来,扬州高度重视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水视作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福利,确立了“治城先治水”的建设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城区水体环境整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用两年时间城区主干河道和城乡河塘疏浚做到活水全覆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加快推进“清水活水”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1.地表水水功能区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扬州市有68个水功能区,41个重点水功能区,79个监测断面。
根据监测,2014年全市41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8%,全覆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1.8%,分别比上年提高2.98%、7.97%。
2014年市政府批复实施《扬州市水功能区划》,对省级水功能区以外的28条骨干河流和12个重要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40个。
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地是重点水功能区组成部分,全市被确定省级饮用水源名录12个,分布于长江、淮河入江水道和里运河。
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的总体目标,扬州市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水功能区进行了确界立碑工作,对水源地保护区水域设立围栏和航标;相继完成扬州瓜洲、江都芒稻河、扬州长江三江营、宝应里运河饮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
配合对廖家沟备用水源地和仪征城市饮用水源地进行搬迁,按时序做好前期选址论证和后期审批工作。
3.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及管护根据统计,全市共有县乡河道2300多条,村庄河塘3.2万多条(面)。
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对策一、扬州市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1.水面现状扬州市区(不含江都区)现状水面积约为227.95km2,占市区总面积的22.19%。
其中,有大型湖泊邵伯湖(水面近200km2)及白马湖、保障湖、九龙湖等中小型湖泊;有小型在册水库14座,河、塘、沟、渠不胜枚举。
根据调查,近几年,主城区新开发建设的邗上、文汇、曲江、新盛街道等区域,建筑密度大,绿地少,河塘水面被大量填埋、占用、束窄,现状水面积率仅为1.48%、2.95%、3.49%、3.03%。
根据尚未城市化的相邻地区水面积率情况,邗上、文汇、曲江、新盛街道原有水面积率达6%~8%。
头道河、杨庄河、念泗河支河、黄泥沟等已被城市建设填埋、占用,引潮河、四望亭河、童套河、长河等已变成“断头河”。
2.水系沟通现状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穿越主城区的古运河沟通高邮湖、邵伯湖并与长江连通。
高邮湖正常水位5.8m(废黄河基面,下同),邵伯湖正常水位4.8m,长江正常水位在4.0m以下。
扬州的水流特性,在正常情况下,由高邮湖、邵伯湖经古运河至长江自北往南流动。
沿山河正常水位在7.5m,为城区内部河道活水创造有利条件。
瘦西湖水系通过瘦西湖活水泵站和古运河上段黄金坝站、便益门泵站实施补水活水;赵家支沟利用沿山河水源补水,新城河利用沿山河水源或念泗河站提引瘦西湖水源活水。
3.活水水源现状主城区活水水源除本地降雨滞蓄外,主要来源于高邮湖、邵伯湖调蓄的区间汇流,以及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尾水。
在正常年份下,高邮湖、邵伯湖富余水资源基本保证了古运河与城区水系6亿m3左右的生态基流。
邵伯湖水位较高(多年平均为4.67m),可自流入古运河(最低景观控制水位4.5m),是古运河活水的主要水源,水质现状为Ⅲ~Ⅳ类(目标水质为Ⅲ类)。
根据50多年的降雨和水位资料统计,邵伯湖水量、水位基本满足平水年的沿湖地区农业用水和市区环境用水需求。
4.水质现状根据2014年1~9月市区河道水质的监测结果,市区16个水功能区、20个监测断面共监测165次,其中达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Ⅳ类水的断面为119次,占总测次的72.1%;Ⅴ类、劣Ⅴ类水的断面为46次,占总测次的27.9%;达相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100次,达标率为60.6%(见图1)。
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关于印发《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扬府办发〔2008〕47号关于印发《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我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水管理水平,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市政府组织制定了《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并已经专家组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城市饮水安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饮水安全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和《水法》的重要举措,为改善扬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建立扬州市城市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水源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参考《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扬州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扬州市市域供水规划》、《扬州市2005年和2010年供水规划》等。
第3条以保障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水量安全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设为重点,分析评价城市饮用水水源饮水安全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并重、注重实效和强化管理等原则制定规划。
第4条规划总目标为查明全市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存在的供水、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扬州市实际情况,规划提出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治理方案。
第5条近期(2010年)基本解决建制市和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及乡镇区域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问题。
第6条远期(2020年)全面解决建制市和县级城镇、乡镇区域供水的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
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第7条本次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规划的范围包括扬州市城区、宝应县城区、仪征市城区、高邮市城区、江都市城区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扬州水资源环境变化有不记得是哪一天我惊喜的发现河流里竟然已经有鱼在畅游。
现在想想总算是补救了,但是很可悲的是,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再怎么补救,河流的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现在虽然它在复原中,但是要想回到几十年前的清澈,必须要靠它自己复原加上我们的努力,连有几条小鱼我都能感到惊喜,说明没有不久前这条河流是连这么一般的生命都不存在的。
不仅仅是护城河,在我老家那一块,由于城市往东扩建,老家那一带已经建上八车道的大马路,道路通畅,交通方便,但是那灰尘由于树木、农田、河流的减少更加多,还有路边有一个横穿马路的湖泊,由于周围填掉很多湖泊,现在成了死水,还有周围居民、公司将生活废水排放进湖泊,又出现了一个恶臭的湖泊,尽管我知道相关部门一定会补救,但是还是很悲哀,一定要到这种程度才想到补救,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吗?补救工作一直在进行,我们都很欣慰,谁不希望身边的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宜人。
但是还是有人为了利益不断地在破坏,不断地破话,然后又不断的修补,生态环境就在不断的摧毁,然后又在帮助下不断地恢复,总有一天会爆发。
扬州虽然不想水上城市威尼斯有那样多的河流,但是湖泊河流加起来绝对不少,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建设规划,很多小型的湖泊都被填补,建起了楼房,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经济发展得也是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可是我们失去的湖泊,那些美丽的景色,还是使内心更加惆怅,不管是哪个城市都是这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经济发展,官员更多地注重自己的政绩,等环境破坏到有很多人提出反对声音了才想起去补救。
我们现在就像是生活在暖房里的婴儿,什么都不管,一心希望自己舒服。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我们身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就拿最近的一个新闻事件来说吧。
2013年5月12日凌晨,一艘万吨货轮撞上南京长江大桥,货轮沉没。
12日下午,“仪征自来水取水口附近一条装满原油的船翻掉了”的消息在扬州仪征市市民之间疯传,位于事发地下游的一整只出现了市民争抢储备纯净水的现象前来抢购矿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整箱整箱的矿泉水都被搬出超市。
扬州市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作者:李影魏艳玲吴皓来源:《绿色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针对2018年扬州市区3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较好,但水源地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提出了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源地;水质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060-021 引言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淮河流域交汇处,河渠纵横、湖荡交错、水网密布,长江、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等诸多河流流经于此,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干道[1]。
通过对扬州市区3个水源地水质分析,了解扬州市区饮用水源地现状。
2 扬州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扬州市区现有3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河流型水源地。
人江水道廖家沟新城水源地位于廖家沟,设计取水规模为40万t/d,供水服务人口为40万人。
长江瓜洲水源地位于长江,设计取水规模30万t/d,供水服务人口为55万人。
长江三江营夹江水源地位于长江,设计取水规模为60万t/d,服务人口约为30万人。
3 扬州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由于污水排放量和毒性的增加,污水排放前又未能全部妥善处理,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因此对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2]。
目前,扬州部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还没有实现全封闭管理,隔离防护设施尚不完善。
长江扬州段上游南京、仪征段存有众多化工企业、工业园区和污水处理厂,若上述企业发生污染事故或者超标排污,可能会影响长江瓜州水源地和长江三江营水源地的安全。
同时,长江是我国的重要航道,一旦因船只碰撞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也将直接影响水源水质安全。
4 扬州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4.1 监测概况扬州市区3个水源地每月开展例行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和表2的28项指标;表3特定项目的33项,合计61项;每年6月份开展一次饮用水源地全项目(109项)监测。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5•【字号】扬府办发[2011]135号•【施行日期】201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扬府办发〔2011〕1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现将《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2010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2011年江苏省环保厅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意见》(以下简称省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省实施意见制定的目标任务,控制饮用水源污染,改善饮用水源环境质量,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现结合《扬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本地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满足城市饮用水安全需求,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强化考核。
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国家规划、省实施意见制定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城市饮用水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水质得到有效保障,水源应急监测及应急供水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三、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一)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扬州市现有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市区3个,分别为廖家沟、长江瓜洲、长江三江营,江都3个,分别为高水河、芒稻河、长江三江营,仪征2个,分别为长江仪征、仪征月塘水库(备用),高邮1个,里运河,宝应县2个,分别为里运河,潼河(备用)。
扬州市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浅析赵林林;樊孔明【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12-13)【作者】赵林林;樊孔明【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 225002;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233001【正文语种】中文一、研究背景扬州市根据《江苏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控制水资源消耗强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1.总体目标到2020年,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双控措施有效落实,双控目标全面完成。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2.基本原则坚持双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制度创新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推进相结合。
三、社会经济及水资源1.社会经济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4.92亿元,可比价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0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8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327.00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比例为5.2∶48.9∶45.9。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8%。
2000~2017年扬州市国民生产总值数值年增长率平均值为15%,增长率低于10%仅有三年(最低6%)。
2000~2016年工业增加值数值年增长率平均值为20%,增长率低于10%仅有6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数值有所下降,在同一统计口径下,2017年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8%。
根据扬州市预测结果,并结合趋势线结果,到2020年全市国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约分别为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