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成都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级标准及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需遵守的法律条例、技术规范是什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且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供水对象分为地级、县级、乡镇级、乡镇以下级,为市(州)政府所在地供水的称地级水源地,为县级政府所在地供水的称县级水源地,为乡镇政府所在场镇供水的称乡镇级水源地,为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农村地区供水的称乡镇以下级水源地;乡镇千吨万人水源地强调的是供水规模,其按供水范围既可能是乡镇级、也可能是乡镇以下级。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是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外的其他饮用水水源地。
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涉及国家、省主要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政策文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2)《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3)技术规范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HJ 747-2015)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773-2015)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6)《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2010年)(4)重要文件1)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执法〔2018〕142号)2)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答复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函(环办环监函〔2018〕767号)3)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答复2019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函(环办执法函〔2019〕647号)4)四川省打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实施方案(川府发〔2019〕4号)5)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环水体函〔2019〕92号)6)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08〕667号)7)关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类建设项目管理的复函(环函〔2009〕33号)8)关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环评函〔2016〕162号)。
附件1划定、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表序号保护区划定、调整市(州)县(市、区)水源地名称取水口坐标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1划定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䢺江河飞凤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东经103°20′44.93″北纬30°33′54.90″取水口三坝电站压力前池沿调节池、引水线路明渠向上游至三坝电站引水闸对应的水域范围,以及三坝电站引水闸沿䢺江河向上游1000米、多年平均水位对应高程线下的水域范围。
三坝电站引水闸沿䢺江河向上游1000米,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50米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的陆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上边界向上游2000米、多年平均水位对应高程线下的水域范围。
三坝电站引水闸向上游至二级保护区上边界,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1000米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除一级保护区外的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上边界向上游3200米(包括汇入支流钱沟)、多年平均水位对应高程线下的水域范围。
准保护区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1000米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的陆域范围。
2调整成都市龙泉驿区调整前:成都市龙泉驿区自来水二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整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风渠、东干渠麻石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1:东经104°13'35.58",北纬30°35'05.70"。
取水口2:东经104°13'39.35",北纬30°35'04.85"。
东风渠取水口下游100米至取水口上游1000米、东干渠取水口下游50米节制闸上游侧至东干渠渠首闸上游侧渠道内的水域范围。
东风渠段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至植草沟但不小于18米、不大于50米的陆域,东干渠段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50米,其中左岸不超过水厂围墙的陆域范围。
东风渠段一级保护区上边界沿东风渠向上游2000米渠道内的水域范围。
东风渠段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50米,二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两岸纵深至分水岭但不小于18米、不大于50米除一级保护区外的陆域范围;东干渠段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沿左岸纵深50米但不超过东安湖环湖路背湖侧除一级保护区外的陆域范围。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二○○八年三月前言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用水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饮用水安全方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决定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统一部署,成都市在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为四川省及国家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的同时,也为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第一章总论1.1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护水源、防止污染、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为目标,针对我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解决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我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法规标题】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发布部门】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成都市【发布时间】2018-10-11【生效时间】2018-10-11【关键词】环境,水及废水管理,取水用水管理,生态保护,资源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1991年12月20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3月13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2014年6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2014年7月30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18年8月31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8年9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饮用水水源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
本条例所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是指通过输配水管网集中提供饮用水,且供水人口在一千人以上的给水设施的取水水体,包括现用、备用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
本条例所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是指供水人口不足一千人的供水水源。
第四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确保安全,权责统一、综合平衡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安全负责,履行下列保护和管理职责:(一)制定本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二)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投入,合理布局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三)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式供水,减少分散式供水;(四)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饮用水水源保护职责。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2018)【法规类别】法规规章清理【批准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2018.09.30【发布部门】成都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8.10.11【实施日期】2018.1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等10件法规修改决定已于2018年8月31日经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8年9月30日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10月11日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2018年8月31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18年9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为本市城市、镇、农村新型社区提供饮用水的河流、水库、湖泊、塘、堰等集中式地表水源地、地下水源地、备用水源地应当划定保护区。
”二、将第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特定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区(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区(市)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3.13•【字号】•【施行日期】1992.07.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1991年12月20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3月13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内城镇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区(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市、区(市)、县计划、工业交通、农业、城市管理、城乡建设(公用)、规划、卫生、水利、林业、乡镇企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做好本行政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禁区(不含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分。
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划定明确的地理界线和设置标志。
第五条本市在柏条河、徐堰河、府河、沙河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青白江、岷江都江堰市段及其他河流、水库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设置,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及地方水质标准和本条例有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跨本市行政区的,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报批。
第六条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包保协调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环办环监函[2018]288号【发布部门】60242【发布日期】2018.05.16【实施日期】2018.05.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包保协调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环监函[2018]2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切实落实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要求,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按期完成专项行动任务,我部制订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包保协调工作方案》(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万睿、肖静电话:(010)66103138、66556474附件: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包保协调工作方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年5月16日附件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包保协调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及时指导、协调、帮助各地解决问题和困难,实时掌握各地专项行动进度,确保完成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安排(一)实行分片包干。
由生态环境部部领导、监测司、水司、环境监察局、应急中心、环科院、监测总站、规划院、评估中心、卫星中心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副组长仅负责本省份的协调工作),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人员为成员,成立14个协调组(分组安排见附1),分片包干,对负责区域的专项行动工作指导调度,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开展现场督查。
各协调组定期(原则上2个月1次)分赴所负责省(区、市)开展现场督查,重点督查工作明显滞后、整治难度大的地区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问题解决。
2018年11月成都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环境质量状况
一、监测情况
(1)监测范围
中心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按现有点位洞子口(水五厂)、郫县三道堰(水六厂)和郫县徐堰河饮用水源地(水七厂)执行。
(2)监测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23项,COD除外)、补充项目(5项)、优选特定项目(33项)及取水量,共62项。
每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进行一次109项全分析。
(3)质量保证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及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二、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Ⅲ类标准和表2、表3对应的标准限值执行。
以江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总氮不纳入评价。
评价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执行。
三、评价结果
2018年11月成都市市政府所在地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
四、各水源地有关情况
成都市中心城区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关情况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