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
- 格式:doc
- 大小:79.08 KB
- 文档页数:2
小物件大危险小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小物件大危险小班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小物件的潜在危险性,并学会正确处理和使用小物件。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认识小物件的种类和形状,如硬币、彩笔盖、小玩具等。
2. 告知学生这些小物件可能带来的危险,如误食、窒息、刺伤等。
3. 演示正确处理小物件的方法,如不将小物件放入嘴中、不与小物件戏弄、不将小物件放入鼻孔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一些小物件,并判断其潜在危险性。
5.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小物件带来的危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规则。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小物件的概念,与学生分享一些小物件的图片或实物。
- 引发学生对小物件的兴趣,并提问是否了解小物件的危险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 向学生介绍小物件的危险性,如误食可能导致窒息、戏弄小物件可能导致刺伤等。
- 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物件带来的危险。
3. 演示与实践(15分钟):- 演示正确处理小物件的方法,如将小物件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等。
- 让学生模仿演示,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体验正确处理小物件的方法。
4.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
- 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小物件,并讨论它们的潜在危险性。
-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小物件进行展示,并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该物件。
5. 安全规则制定(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避免小物件带来的危险,并总结出相应的安全规则。
- 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6. 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小物件的危险性,并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哪些东西不能吃》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哪些东西不能吃》及教学反思小班健康教案《哪些东西不能吃》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健康《哪些东西不能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我们班级的孩子年龄小,并且是刚来到幼儿园,有一次我发现,有的孩子喜欢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在嘴里,多次都被我制止,还有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出去玩,孩子就捡了放在兜里,然后回到班级的时候,我赶紧检查孩子们的手,衣服兜,裤兜,还有的孩子看见吃的东西就要往嘴里放,这样的情况太危险,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全体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2、理解并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准备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圆豆豆》;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的水果。
活动过程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圆豆豆》(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述完后提问: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2、明明的身体好受么?3、医生对明明说了什么?4、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内容:在平时进餐时拍下幼儿进餐的状态,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碰》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制定的安全教育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幼儿避免接触危险物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认常见的危险物品,如火源、刀具、药品等。
2. 掌握避免接触危险物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导入环节:- 让幼儿回答一些与危险物品相关的问题,如“火热的东西可以摸吗?有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2. 正文教学:a. 引导幼儿了解并辨别危险物品:- 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危险物品图片或实物,如火烛、水壶、刀具、药品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危险性。
- 让幼儿通过游戏或活动,学会辨别常见的危险物品,如触电、烫伤等。
b. 教授避免接触危险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导入讨论,让幼儿说出避免接触危险物品的经验和办法。
- 通过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教授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
如不轻易靠近火炉、不乱翻柜子等。
c.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安全知识,如电器安全、热水安全、交通安全等。
- 通过游戏、童谣、绘本等形式,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安全实践活动,如火灾逃生演练、安全地图绘制等,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总结归纳:- 向幼儿复习本堂课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并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课后的实践表现等,综合评估幼儿对危险物品不接触的理解和实施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复习和应用,提高幼儿学习成效。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也意识到危险物品的重要性,共同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含反思教学目标:1. 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意识,学会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物品;2. 学会通过对安全物品和危险物品的比较,加强安全知识的应用;3. 学会通过游戏和绘画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1. 安全和不安全的物品有哪些?在教室、家庭以及公共场所常见的安全和不安全的物品有哪些,通过图片和事例进行具体阐述。
2. 如何保持远离不安全的物品?从日常习惯的培养、正确使用工具、正确处理电器等方面,教导幼儿避免接触不安全物品,保护自己的安全。
3. 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危险性通过对比安全物品和不安全物品的差别,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识别不同物品的危险性,分辨并避免接触那些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物品。
教学方法:1. 图片法: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辨认安全物品和不安全物品。
2. 讲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讲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辨认物品并记住安全知识。
3. 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任务,让幼儿在任务中学习培养正确使用工具,正确处理电器的习惯。
4.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强化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方面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法、讲故事法、模拟演练法和游戏法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强化安全知识。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结合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安全知识的意义。
2. 教学资源方面融合虚拟和现实资源,是目前教育不可避免的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程趣味性和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使教育有特效性。
3. 教学内容方面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方面,我们需要注重课程的实际效应。
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具有实际操作性,让孩子们在课堂外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达到更好教育效果。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第一课节:引入目标:让学生明白某些物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教具:图片、小道具(如电线、打火机、药品等)步骤:1. 介绍本堂课的主题:“这些物品不安全”,询问学生对物品安全的看法。
2. 展示或出示图片和小道具,提问学生对这些物品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的潜在安全隐患,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不安全。
4. 以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强调对这些不安全物品的警惕和避免使用。
第二课节:电线的安全使用目标: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电线以避免电击和火灾。
教具:绳子、电线步骤:1. 出示绳子和电线,让学生观察两者的相似之处并引出“电线”的概念。
2. 介绍电线的基本知识,包括导电性、绝缘材料等。
强调电线可以传输电能,但也有可能导致火灾或电击事故。
3. 指导学生学习正确使用电线的方法,如不随意拆解电线、不将电线接在水源附近、不将电线拖拉过锋利的物体等。
4. 通过游戏或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电线的正确方法。
5. 结合实例,讲解电线的使用注意事项,并跟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课节:打火机的危险性目标:让学生了解打火机的危险性及正确使用方法。
教具:打火机、绝缘胶带步骤:1. 出示打火机,与学生一起观察其外观和结构。
2. 讲解打火机的工作原理和危险性,强调打火机可以造成火灾和烧伤。
3. 指导学生分辨和避免不安全的打火机使用情况,如损坏的打火机、与易燃物接触等。
4. 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使用打火机,但在实验中使用绝缘胶带遮住打火机的火花部分,确保安全性。
5. 结合实例,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打火机,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着重强调正确使用打火机的重要性。
第四课节:危险药品的妥善存放目标:教会学生正确妥善存放危险药品。
教具:药品瓶、标志牌步骤:1. 出示药品瓶,引导学生观察药品瓶上的标志和说明。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一些不安全的物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物品的能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 教育幼儿遇到不安全物品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安全的物品:剪刀、锤子、针线、电池等。
2. 学习正确使用物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了解遇到不安全物品时如何保护自己。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剪刀、锤子、针线、电池等不安全物品的图片。
2. 视频:正确使用物品和遇到不安全物品时如何寻求帮助的视频。
3. 教具:剪刀、锤子、针线、电池等实物的教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安全的物品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这些不安全物品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3. 演示:教师演示正确使用这些不安全物品的方法。
4. 实践:让幼儿亲自尝试使用这些不安全物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
五、作业: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安全知识。
2. 家长协助幼儿找出家庭中的不安全物品,并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或存放这些物品。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遇到不安全物品时如何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剪刀使用比赛:教师准备一些剪纸材料,让幼儿用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方法剪出指定的形状。
2. 锤子敲击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小木块,让幼儿用锤子敲击木块,锻炼幼儿的正确敲击方法。
3. 穿针引线比赛:教师准备一些布料和针线,让幼儿尝试正确的穿针引线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不安全物品。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是否能主动避免不安全物品造成的伤害。
3.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不安全物品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安全教育课堂,共同讲解和演示正确使用物品的方法。
2.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安全设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 开展家庭安全主题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提高家庭安全氛围。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5篇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们要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中许多尖利的东西,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它们。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各类尖利的物品(笔、剪刀、树枝、牙签、筷子、针等)。
2、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会使小猴哭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这样的笔有个尖头,戳在我们的身上很疼,有时候还会戳破我们的皮肤,流出血呢!如果伤害到眼睛就更严重了。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尖尖的东西呢?教师边出示边介绍尖尖的物品,如:树枝、剪刀、各种刀、尖头笔、筷子等。
4、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讲述情境:情景一:小兔子用尖尖的比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景二:小猴子在耍弄树枝。
情景三:小猫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在剪纸。
情景四:小鸭拿着筷子对着别人说话。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尖尖的危险物品,我们要正确使用它,不要拿着他们玩闹。
当周围的伙伴这样做时,要提醒他并远离他,尽快告诉家长或老师。
6、操作活动:香香的糖葫芦。
(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竹签)7、教师小结,收拾用品。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精选篇2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哪些物品不安全。
2.能够正确识别和避免这些不安全的物品。
3.培养孩子们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哪些物品不安全1.1 利器举例:小刀,剪刀,刀片,针等。
1.2 再利用的物品举例:袋子,塑料袋,编织袋等。
1.3 容器举例:清洁剂瓶子,药瓶,酒精瓶等。
1.4 电器举例:插座,电线,电视,空调等。
2. 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和避免这些不安全的物品2.1 利器1.不随手拿小刀等工具玩耍。
2.注意不要随便拿东西割物品,如书籍、沙发、地毯等。
2.2 再利用的物品1.不要自己动手做玩具或者玩具衣服。
2.不应该踩在仍在使用的塑料袋或编织袋上玩耍。
2.3 容器1.不应该拿瓶子、罐子当玩具。
2.不应该靠近药品柜或其他安装有容器的地方玩耍。
2.4 电器1.不要自己插拔插头。
2.不要带湿手和赤脚操作电器,如空调、电视等。
3. 培养孩子们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3.1 意识1.教育孩子不要进行危险行为,如跑偏、踩高垫等。
2.教育孩子意识保护好自己。
3.2 保护1.学习孩子的脚步声,知道孩子的行动范围。
2.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对孩子进行保护。
三、教学方法1. 引入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看到不安全的物品,引导孩子识别这些物品是危险的。
2. 实例讲解结合具体物品,讲解这些物品为何是不安全的。
3.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不安全物品,并记住相关的保护方法。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感受到危险的现实情况,从而达到防范危险的目的。
5. 综合教学结合以上教学方法,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深印象。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教学步骤1.引入:用图片引导孩子们看到不安全的物品,让孩子们说说这些物品为何危险。
2.实例讲解:结合具体不安全物品,讲解为何是危险的。
3.游戏教学: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物品。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物品,提高安全意识。
2.学会正确使用和存放这些物品,避免发生意外。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不安全物品:剪刀、铅笔、插座、电器、药品等。
2.正确使用和存放这些物品的方法。
3.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剪刀、铅笔、插座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在哪些情况下会变得不安全?”2.讲解不安全物品的危害(1)教师讲解剪刀、铅笔等锐器可能造成的伤害。
(2)教师讲解插座、电器等电源类物品可能引发的触电事故。
(3)教师讲解药品、清洁剂等化学物品可能造成的伤害。
3.学习正确使用和存放不安全物品的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剪刀、铅笔等锐器。
(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插座、电器等电源类物品。
(3)教师示范如何正确存放药品、清洁剂等化学物品。
4.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情景,模拟生活中遇到不安全物品的情境。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这些不安全物品。
5.安全意识培养(1)教师讲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安全。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不安全物品的认知程度。
2.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正确处理不安全物品。
3.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对不安全物品的认知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安全意识是否得到加强。
4.课后跟踪调查和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延伸1.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小卫士”等。
2.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含反思介绍本篇安全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并以“这些物品不安全”为主题。
在这个年龄组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断增强,因此需要针对熟悉的物品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避免危险。
本教案旨在教授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与自身安全相关的物品。
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教材及教具准备•教学步骤•反思课程目标1.帮助幼儿识别和辨别安全和不安全的物品。
2.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与自身安全相关的物品。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以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教材及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册《这些物品不安全》教具•幼儿手绘画纸及笔•粘合剂•模拟物品(如假水果、玩具刀具、玩具钩子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
先向幼儿介绍一些危险物品,例如刀子、电熨斗、洗发露、医用酒精等,并帮助幼儿认识和辨别不安全的物品。
第二步:示范与讲解接着,教师拿出模拟物品,例如玩具钩子或刀具。
教师对幼儿进行示范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物品,以及怎样避免使用不安全。
第三步:细节辨识教师再次拿出一些常见的物品,例如刀子、洗发露、医用酒精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辨识来判断哪些物品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第四步:绘画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能否用彩笔画下一些你们所看到的不安全物品,然后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或避免使用这些物品呢?”鼓励幼儿们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对本次课程的理解。
第五步:讨论在幼儿画完后,教师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就如何才能安全地使用不安全物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反思本教案设计主要侧重于帮助幼儿识别和辨别与自身安全相关的物品,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我发现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生动有趣地引导幼儿学习。
要讲解内容、动作和语言严谨规范,让幼儿无需猜测老师的意图。
2.教师应耐心引导和鼓励幼儿,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丰富,各种新奇有趣的物品层出不穷。
然而,在这些物品中,有一些却潜藏着安全隐患,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危险的物品。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危险的物品进行介绍,以帮助小班的孩子们远离伤害。
一、常见危险物品1. 锋利物品锋利物品包括剪刀、小刀、铅笔刀等。
这些物品在孩子们的手中容易造成割伤、刺伤等伤害。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这些物品,并妥善保管。
2. 热源物品热源物品如电熨斗、电热水壶、微波炉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烫伤风险。
家长和老师应提醒孩子们不要随意触碰这些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3. 有毒物品有毒物品如农药、清洁剂、化妆品等,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家长和老师应教育孩子们不要随意触摸或品尝这些物品,以免中毒。
4. 电器产品电器产品如电脑、手机、电风扇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触电、火灾等风险。
家长和老师应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电器,并注意安全用电。
5. 玩具部分玩具如气球、玩具枪、水球等,存在窒息、爆炸等风险。
家长和老师应选择安全的玩具,并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
二、安全教育方法1. 生动形象的教育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如讲故事、做游戏、观看动画片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危险物品的危害。
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危险物品带来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例如,模拟“剪刀割伤手指”的场景,让孩子们认识到剪刀的危险性。
3. 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避免将危险物品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4. 定期检查家长和老师要定期检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确保危险物品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
三、注意事项1. 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避免让他们接触危险物品。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10篇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生存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尤其给幼儿带来极大的隐患。
那么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一下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们一起看看吧!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活动过程:一、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哭了》二、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
有时尖尖的东西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
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三、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件物品教师就拿一样,放在幼儿面前。
四、观看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
请幼儿观看表演,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害?1、小兔子用画画的笔在别人的脸上点墨水。
2、小猴在玩树枝。
3、小兔子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在用剪刀剪纸。
4、小鹅用筷子对着老师的眼睛说话。
五、教师小结。
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闹、玩耍;当周围有同伴在这样哄闹时要提醒他们,并躲开他们。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医生到园。
活动过程1、看录像,思考讨论:(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
幼儿园安全教案:这些东西不能碰不能碰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哪些物品或行为是危险的,不能随意触碰。
2.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1. 常见的危险物品和行为的图片,如剪刀、热水壶、电源插座等。
2. 安全教育视频或动画。
3. 模拟场景所需的道具,如玩具刀、火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吗?为什么?(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这些东西不能碰”。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向幼儿讲解哪些物品或行为是危险的,如剪刀、热水壶、电源插座等。
(2)教师讲解这些物品或行为为什么是危险的,引导幼儿了解其潜在的危险和后果。
(3)教师举例讲解在生活中如何避免接触这些危险的物品或行为,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 事故案例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幼儿讲解触碰危险物品或行为的后果。
(2)通过案例讲解,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警惕危险。
4. 安全教育互动(15分钟)(1)教师设定模拟场景,如玩具刀、火柴等,组织幼儿进行演练。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避免接触危险的物品或行为,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3)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幼儿在模拟场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程度。
2.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疑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通过家长反馈和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安全行为表现。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不玩危险物品》教学背景本次社会教育课的受众为幼儿园小班的学生。
这一年级的学生都处于幼儿园入学不久的阶段,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触碰危险物品。
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危险物品,如刀、火、药品等。
2.能够意识到触碰危险物品的危险性。
3.能够遵守不玩危险物品的规则。
教学内容及方法内容1.识别不玩危险物品,包括刀、火、药品、烟花爆竹等。
2.认识触碰这些物品的危险性,如烧伤、划伤、中毒等。
3.学习规则,遵守不玩危险物品的规定,如不接触陌生物品等。
4.学习求助的方法,如如何寻找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方法1.游戏识别法:引导幼儿玩一些小游戏,帮助他们认识和识别危险物品。
2.教师讲解法:通过话题讨论和图片展示,教师向幼儿介绍危险物品的危害,以及不玩危险物品的规定。
3.观看教材视频法:选择有关不玩危险物品的教学视频引导幼儿查看,并请他们将视频中的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再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1.热身: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让他们放松身体,做好听课准备。
2.确定学习重点:通过简单的小游戏引出不玩危险物品的概念,让幼儿思考和认识危险物品的危害。
3.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和教师的讲解,让幼儿了解不玩危险物品的相关知识和规则,并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危险物品对自身安全的威胁性。
4.讲解、演示、实践: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遵守不玩危险物品的规则,并演示实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
5.总结:教师与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幼儿不要忘记不玩危险物品的规定,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强化幼儿正确应对危险物品的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于危险物品的判断是否准确。
2.针对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可以让他们解释自己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注重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教学扩展1.可以要求家长参与,向家长介绍课堂所学,加强家园教育。
2.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
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一、教学目标:1.了解危险小物品的种类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2.学会正确使用危险小物品。
二、教学重点:认识危险小物品。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危险小物品。
四、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危险小物品是什么?举例:纽扣、塑料袋。
这些小物品看似平凡无奇,但不注意使用,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请我们的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自己周围有哪些危险小物品。
2.活动过程1)让孩子们看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危险小物品,了解这些小物品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
2)为孩子们展示纽扣、塑料袋等危险小物品,让孩子们认识这些小物品对人的危害性。
3)引导孩子们学习正确演示纽扣、塑料袋等小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通过听故事或者看短片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了解危险小物品对人的危害性,防止孩子们在玩耍中不小心受伤。
3.关于危险小物品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相关的教育。
今天,我们首先要教育孩子们如何认识危险小物品,例如纽扣、塑料袋等。
其次,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小物品,防止因过度或者疏忽而引起的危险事故。
当然,对于这一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孩子们的信心水平与兴趣度,能够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4.教学总结通过对小班安全教案《危险小物品》的教学,我们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够认真理解危险小物品对人类的危害性,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使用这些小物品,有效地保证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恰当的教育与引导不仅保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小物品,如饰品、电池等,它们可能具有的危险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物品,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增强幼儿防范意识,不随意取用陌生小物品,自觉远离危险,涵养良好的安全习惯。
教学内容本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危险的小物品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危险物品老师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危险的小物品,包括带锋利的饰品、小玩具和电池等,并让孩子们互动讨论它们的危险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故事、烘托氛围来加深孩子们对危险物品的认识。
2. 判断和远离危险物品老师会通过“谁能找出潜藏在爆米花桶子里的危险物品?”等趣味性活动来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小物品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和对应的安全措施。
孩子们将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锐利的观察力和正确做出判断的能力。
3. 扩展学习老师将与家长一起探讨扩展危险物品的学习,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危险物品,并且在家中也可继续进行相关的学习。
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是本次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老师将通过视频和大屏幕来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危险的小物品。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各种物品的危险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广泛运用,因为孩子们尤其喜欢玩游戏。
一些互动游戏和小活动将帮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危险物品,并充满乐趣。
3. 社会经验教学法通过家长和孩子们的互动,可以扩大孩子们的社会经验,并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危险物品。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潜藏在身边的危险小物品,并探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们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本次教学建议针对小班幼儿开展,课程时长不宜过长,根据幼儿儿童特点,每次20~30分钟为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孩子们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
小班下学期安全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这些物品不安全
活动目标:
1、知道家里哪些物品是不适合玩耍的。
能对各种行为进行正确
判断,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2、在选择玩具时会考虑到安全因素,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分别贴有笑脸标志和哭脸标志的塑料筐。
2、收集生活中的玩具、图书、饮料瓶等幼儿能玩的物品以及生
活中常见的干燥剂、电池等不能给幼儿玩的物品。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在家里有一些东西是不能随便玩的,你知道有哪些东西部能玩的吗?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的各种行为。
教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家里玩什么呢,请你想一想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3、与幼儿讨论挂图中的内容。
(1)教师:这个小朋友发现食品袋里还有一个小袋子。
小朋友
猜一猜这个小袋子里装的使什么?可以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