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式输油泵原理及安装
- 格式:docx
- 大小:187.97 KB
- 文档页数:3
齿轮式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式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齿轮组件:齿轮式油泵通常由驱动轴和从动轴上的齿轮组成。
驱动轴通过传动装置(如电机)提供动力,驱动从动轴上的齿轮旋转。
2. 吸油过程:当驱动轴转动时,从动轴上的齿轮也会随之旋转。
从动轴上的齿轮在与之配合的驱动轴齿轮的作用下,形成吸油腔和压油腔。
在吸油腔中,驱动轴齿轮和从动轴齿轮的齿谷之间形成一个负压,吸引外部液体(通常是液体油)进入吸油腔。
3. 推油过程:当齿轮旋转到一定位置时,齿轮的齿顶与齿谷之间形成封闭腔,将吸入的液体油封闭在压油腔中。
随着从动轴的继续旋转,压油腔的容积逐渐减小,同时油液被迫挤压,沿着压油腔的出口管道流出。
4. 循环过程:随着齿轮的继续转动,压油腔的容积逐渐增大,压力减小。
当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外部液体油会再次进入吸油腔,循环再次开始。
总的来说,齿轮式油泵通过齿轮间的密封传动,实现了油液的吸入和排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油泵介绍及原理一、齿轮油泵产品介绍:1、本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同本单位联系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
2、齿轮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
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脱开啮合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
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单级单吸油泵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而排出泵外。
二、齿轮油泵结构说明:本产品由泵体、齿轮、前后泵盖、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零、部件组成。
1、泵体、前后盖等零件为灰铸铁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亦可根据用户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制作。
2、安全阀。
齿轮油泵自身不带安全阀,用户在使用时需自行在管路系统中安装安全阀。
KCB,系列齿轮油泵在后泵盖或泵体上方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和高压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的高压液体回到吸入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轴承。
齿轮油泵全部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0818.3-83.3、1.1齿轮油泵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KCB133-960、8-60齿轮油泵有采用DU轴承,锡青铜轴承和滚动轴承三种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
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DU轴承结构供货。
轴承为内置型式,依靠被输送介质进行润滑;011轴承和锡青铜轴承能在非润滑性介质中工作。
4、轴封。
本系列产品的轴端密封有骨架油封、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三种结构。
a.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特点是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但寿命较短。
丁晴胶骨架油封适用于1001:以下工作环境;氟橡胶骨架油封适用于200℃以下工作环境。
机油泵的作用是将油底壳里的机油经过增压后压送到机油滤清器和各润滑油道,以润滑发动机的各主要运动机件,并使机油得到滤清。
机油泵通常采用螺旋齿轮或曲轴前端驱动。
机油泵主要有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
齿轮式机油泵又分外啮合齿轮式和内啮合齿轮式。
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
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
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转子式机油泵工作原理:转子式机油泵由驱动齿轮、内转子、外转子和泵壳等组成。
内转子固定在驱动轴上,外转子在泵壳内由泵壳支承轴承支撑,并且内、外转子相对位置固定,这样内、外转子的转速就相同。
由于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对置的外转子各齿槽就在相对的内转子各齿槽内刚好作一半周长的转动,从而保证泵的吸油及压油过程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总的来说,这两种机油泵都是利用容积变化产生压力差将低位的机油输送至高位的机油滤清器及各润滑部位,使其得到充分润滑。
最新整理KCB-33.3齿轮式输油泵操作规程
一. 系列齿轮油泵的润滑是靠本身排送的液体进行的,(电动机的润滑脂更换,视使用情况而定)。
所以排送的液体必须活洁,若夹带有细小沙尘或金届粉末,对本泵的使用寿命有严重的影响,使用时注意此点。
必要时在吸入管端装置金届滤油wang,防止杂质吸入。
滤油wang以60-100目/时为宜,滤油wang的有效过滤面积应大于吸油管截面积的两倍。
二. 泵的安装高度,应保证不超过泵所允许的吸上高度,安装管路应有管架、油泵不允许承受管路负荷。
三. 建议在吸、排油管路上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以便监视泵的工作状态。
四. 油泵未开动前的准备:
1. 在油泵未开动之前应对泵各部进行仔细检查。
A. 检查油泵的各螺母及底座上各螺栓是否紧固。
B. 检查油泵内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转动是否灵活。
2. 把吸油接管和排油接管的阀门打开。
3. 检查电动机的电源是否接对。
油泵旋向是否与指示箭头方向相同,即面向轴承,顺钟向旋转。
五. 油泵工作时的维护:
1. 注意油泵压力表和真空表的读数应符合技术规范。
2. 注意轴封的工作状态,倘若漏油,对填料密封结构的泵应将其压紧盖
均匀拧紧,但不能过紧,以免发热和密封圈的迅速磨损,漏油时应及时更换油封。
3. 定时检查油泵各部位发热情况。
4. 当发现油泵有不正常的噪音或发热过高等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油泵工
作,排除故障。
5. 经常保持油泵工作场地活洁。
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本文我给大家介绍下关于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希望大家对齿轮式机油泵能有一定的了解。
各车型装用的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原理大体上相同。
泵体内装有一对互相啮合的主、从动圆柱直齿轮,从动齿轮自由地套在从动齿轮轴上,主动齿轮用键与主动齿轮轴连接。
主动齿轮轴上端装有螺旋齿轮,与凸轮轴的机油泵驱动齿轮相啮合,由凸轮轴驱动。
齿轮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壳体上有进油口。
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螺旋齿轮,使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反方向旋转。
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便从进油口吸人并充满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两齿轮间隙的机油便不断送到出油腔,在出油腔主、从动齿轮的轮齿逐步进人啮合,齿间的机油因齿间容积在啮合过程中逐渐减小,油压增高,具有一定压力的机油便从出油口流出泵体,机油便不断地压送到各个必须要润滑的部分。
2齿轮式机油泵的检修齿轮式机油泵的检修要求必须达到如下几点:1、泵壳或泵盖的接合端面不同意有显然的磨损凹痕,其平面度偏差不大于0. 05 mm 。
2、主动齿轮轴与壳或盖(或衬套)承孔的配合间隙应不大于0. 12mm,使用限度为0. 15mm。
3、从动齿轮轴与壳孔的配合一般不应有间隙,与从动齿轮承孔的配合间隙应不大于0. lomm。
4、主动齿轮轴承孔轴线与从动齿轮轴承孔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一般应不大于100:0.14,泵壳接合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偏差一般应不大于100:0.1005、主、从动齿轮端面的平面度偏差应不大于0. 05mm;齿面应无毛刺,如有毛刺可用油。
3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齿轮式机油泵主要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泵体、泵盖、限压阀等零件组成。
在泵体上加工有进油口和出油轮齿之间的润滑油由12于轮齿逐渐啮合而被挤压产生很高的压力,此压力会通过齿轮作用在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上,使齿轮和轴的磨损加剧,因此在泵盖上加工出卸压槽,使啮合齿隙与出油腔连通,以降低其油压。
1、简述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答:在凸轮轴式齿轮驱动下,齿轮开始转动,进油腔的容积因齿轮脱离啮合而增大,使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从进油口被吸入并充满进油腔。
齿轮旋转时,把齿间所充满的机油带到出油腔,由于出油腔一侧齿轮进入啮合,出油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便从出油口被送到内燃机油道中。
机油泵连续不断地工作,从而使机油在润滑系中不断循环。
2.气缸磨损后有什么特点?答:从气缸的纵断面看磨损最大部位一般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第一道环所对应的气缸壁处,使气缸磨损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状,俗称锥形。
从气缸的横断面看,气缸磨损后失去了原来的正圆形状,一般在进气门的对面磨损较大,俗称“失圆”。
从气缸的纵断面看气缸上口活塞环不接触的部位几乎没有磨损,形成一名显“台阶”,俗称“缸阶”或“缸肩”。
在特殊情况下,气缸可能出现中部磨损最大,俗称“腰鼓形”。
3.风扇皮带过紧或过松会有什么危害?怎样检查和调整风扇皮带的松紧度?答:过松皮带易打滑磨损,影响散热效果;过紧会加重皮带和各轴承的负荷,使之易与损坏。
在正常情况下,用39.2-49.0N的力压下皮带时,其挠度在15-20mm范围内,否则,可改变发电机的位置进行调整。
4.活塞裙一般制成椭圆形,其长轴垂直于活塞销座方向。
原因①侧压力的作用②销座处金属堆积③气体压力P的作用选择题1.气门锥角角度大小一般为(D )A.20°或30°B.30°或40°C.35°或40°D.35°或45°2.25Y-6100Q 汽油机25表示(D )A.缸径B气缸排列形式 C.汽油喷入量 D.载重量。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齿轮式机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系统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取并压送到发动机内部各个润滑点,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下面将详细介绍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一、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齿轮式机油泵由驱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和配流器等组成。
其中,驱动齿轮由发动机曲轴带动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使得泵体内的机油被吸入,并通过配流器被压送至发动机润滑系统。
二、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1. 吸入阶段当发动机启动时,曲轴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旋转。
在此过程中,因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在其啮合点附近形成了一定大小的容积。
当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形成容积时,泵体内的机油就会被吸入到齿轮之间的空隙中。
2. 压送阶段当从动齿轮继续旋转时,其啮合点逐渐向泵体的出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齿轮之间的容积逐渐减小。
因为机油是不可压缩的,所以在容积减小的过程中,机油会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并通过配流器被压送至发动机润滑系统。
3. 排出阶段当从动齿轮完全旋转一周后,其啮合点回到了起始位置。
此时,在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大小的容积,但是其中已经没有机油了。
因此,在下一个工作周期开始前,需要将这部分空气排出泵体,以便下一次工作时能够正常吸入机油。
三、齿轮式机油泵的优缺点1. 优点(1)结构简单:由于齿轮式机油泵只由少量部件组成,因此其结构相对简单。
(2)工作稳定:由于其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很少出现故障。
(3)压力稳定:齿轮式机油泵在压送机油时,由于齿轮之间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其压力相对稳定。
2. 缺点(1)噪音大:由于齿轮之间存在空隙,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2)易磨损:由于齿轮之间需要相互啮合,因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
(3)润滑不足:由于齿轮式机油泵本身就是用来压送机油的,因此其自身润滑不足。
如果长时间使用不加润滑油,则会导致泵体内部的齿轮磨损加剧。
油泵说明书油泵说明书1. 引言本说明书旨在提供对油泵的详细介绍和使用指南。
油泵是一种用于传输液体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汽车等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您将了解到油泵的工作原理、使用要点和维护保养等相关内容。
2. 油泵工作原理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或电动力驱动,使液体在泵的腔室内产生压力差,进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常见的油泵类型包括离心泵、齿轮泵和柱塞泵等。
2.1 离心泵离心泵利用离心力使液体沿离心方向运动,通过叶片的旋转将液体从进口处抽入泵体,然后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推至出口处。
离心泵具有简单结构、体积小、输送流量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2.2 齿轮泵齿轮泵主要由一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通过齿轮的转动将液体吸入泵的吸入口,并将液体推至排出口。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平稳、噪音小的特点,适用于高粘度液体的输送。
2.3 柱塞泵柱塞泵采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运动的方式实现压缩和推送液体。
柱塞泵具有体积小、体积流量可调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压输送领域。
3. 油泵使用要点3.1 安装在安装油泵时,请确保以下要点:-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使油泵稳定安全。
- 根据油泵类型,选择正确的连接方式和管路。
- 清洁并涂抹润滑剂,确保泵体与管路之间密封良好。
3.2 启动与停止在使用油泵之前,请注意以下要点:- 执行正确的启动和停止操作,确保油泵正常运行。
- 遵循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按照正确的顺序启动和停止油泵。
3.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油泵时,请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关注油泵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不超负荷使用油泵,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故障。
- 定期清洁和维护油泵,延长其使用寿命。
4. 油泵维护保养为确保油泵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4.1 清洁经常清洁油泵和其附属设备,去除灰尘和杂质。
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进行擦拭。
4.2 润滑定期检查油泵的润滑情况,确保润滑油的添加和更换。
液压元件与系统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一:液压泵的设计Q=60L/min n=1450rad/min p=班级:流体13-2班姓名:单德兴指导教师:魏晓华学号:021、外齿轮泵外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组成: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吸入口、排出口。
装配关系: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两根平行的转轴上;两根平行的泵转轴由泵体和端盖支承;两齿轮被安装在泵体内。
工作原理:KCB 齿轮式输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
A 为入吸腔,B 为排出腔。
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化从啮合到脱开时在吸入侧(A)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
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B),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泵的排出口排出泵外2.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也称齿封现象)齿轮泵的啮合过程中,同时啮合的齿轮对数应该多于一对,即重叠系数ε应大于1(ε=才能正常工作。
留在齿间的油液就被困在两对同时啮合的轮齿所形成的一个封闭空间内,这个空间的容积又将随着齿轮的转动而变化。
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3.齿轮泵设计齿轮泵参数设计齿轮泵的流量Q 、压力p 为已知的设计参数。
1.确定泵的理论流量0Q 为V Q Q η/0= =ml 16.6395.060= (2—9)式中:V η——泵的容积效率 V η=。
2.选定转速:由原动机直接驱动,原动机的转速即为泵的转速,或将原动机减速后作泵的转速。
若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一般转速为1450r/min 。
3.选取齿宽系数K :对于低压齿轮泵K=7,压力高取小值,压力低取大值。
4.选取齿数Z :对于中低压齿轮泵:Z=13 5.计算齿轮模数m : 当为标准齿轮时:28.4)27.013(6145014.321067)27.0(21036360=+⨯⨯⨯⨯⨯=+⨯=Z nK Q m π =≈(mm ) 圆整后去6.校验齿轮泵的流量。
齿轮油泵的用途及工作原理齿轮油泵,这名字一听就觉得挺酷的吧?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默默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你想想啊,汽车、机械设备、甚至是工业生产中,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油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就像一位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忙着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
没有它,整个机器就像没了灵魂,动不了半步。
它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呢?齿轮油泵的原理其实不复杂。
它里面有两个齿轮,这两个齿轮就像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转来转去,把油吸进来,再推送出去。
就像你们在学校里排队一样,一个个都得按顺序来。
油从进油口流进来,然后被齿轮夹住,紧接着被“挤”到出油口。
想象一下,一群小伙伴在玩挤橙汁,刚开始是懵懵懂懂,后来越挤越顺,油也是这样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这玩意儿的好处可多了,它的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油送到指定位置。
就好比你请了一位大厨,他能迅速把一桌好菜端上来,让你大快朵颐。
齿轮油泵的结构比较简单,维护起来也不麻烦。
你只需要定期检查,确保没有什么异物卡住,就能继续安心使用。
想想如果你有个这样的好帮手,生活该多轻松啊。
再说说它的应用,简直是无处不在。
你可能在车里开着空调,心里想着凉快,其实是油泵在给你“供暖”。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也离不开它。
就像家里需要电,工厂需要油,齿轮油泵正是这股动力的源泉。
更不用提那些大型机械,它们就像是在挥舞巨大的铁锤,背后少不了齿轮油泵的支持。
它简直就是机械界的“隐形冠军”。
使用齿轮油泵时,也得注意些问题。
油的粘度、温度等等,都能影响它的表现。
就像你去健身房,今天你感觉状态好,明天又不行,油泵也有自己的“小情绪”。
如果油太稠,泵可能转得不顺畅,像个老奶奶走路那样慢吞吞的。
相反,油太稀,又可能导致泄漏,像水龙头坏了,滴滴答答的麻烦。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有没有什么替代品呢?其实市面上有不少其他类型的油泵,但各有各的优缺点。
齿轮油泵虽然简单,但就是因为它的简单,才让人觉得亲切。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引言齿轮式机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装置,用于向发动机提供必要的机油循环。
齿轮式机油泵通过齿轮的转动产生润滑油的压力,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入,然后通过油管输送至发动机各个润滑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关键部件的作用。
工作原理齿轮式机油泵由驱动齿轮、从动齿轮、机壳和进出口管道等组成。
驱动齿轮通常由发动机的曲轴直接驱动,它通过轴向传力装置与从动齿轮相耦合。
从动齿轮的轮齿通过齿槽与驱动齿轮啮合,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会跟随转动。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齿轮的旋转运动和从动齿轮的移动。
具体而言,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会开始转动,同时沿轴向移动。
在油泵的吸油区域,从动齿轮的一侧会形成一个低压区域,将机油从油底壳中抽入泵腔。
随着从动齿轮的旋转和移动,从动齿轮的另一侧则形成高压区域,将机油推送到油管中,供应给发动机各个润滑点。
关键部件及其作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是齿轮式机油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发动机的曲轴直接驱动。
驱动齿轮的主要作用是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从动齿轮的运动,驱动整个油泵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驱动齿轮的转速和转动方向决定了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速度。
从动齿轮从动齿轮是齿轮式机油泵中另一个重要的部件,它通过与驱动齿轮的啮合转动并沿轴向移动。
从动齿轮的移动是实现泵油和吸油的关键。
通过轮齿间的变换,从动齿轮能够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实现机油的吸入和推送。
机壳机壳是齿轮式机油泵的外壳,起到固定和保护内部齿轮及其他部件的作用。
机壳内部通常有合适的密封装置,以防止机油泄漏或外界杂质进入。
机壳的结构也决定了机油的进出方式,保证机油的流动顺畅。
进出口管道进出口管道是将机油从油底壳输送至发动机润滑点的通道。
进口管道通常与油底壳相连,将机油吸入泵腔;而出口管道则将经过泵腔增压的机油推送至发动机各个润滑部位,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作过程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吸油阶段:在这一阶段,从动齿轮远离驱动齿轮形成一个低压区域,将机油从油底壳中抽入泵腔。
输油泵的工作原理
输油泵的作用是保证柴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燃油给喷油泵,其输油量应为全负荷最大喷油量的3-4倍。
输油泵分为齿轮式输油泵,膜片式输油泵,柱塞式输油泵,管道式输油泵等等。
工作原理: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偏心轮通过滚动轮和顶杆,向下压活塞,这样使吸入止回阀和增压阀开启,同时活塞弹簧被压缩。
当偏心轮转过滚轮后,弹簧的弹力使活塞上行,此时,止回阀和开启,而另外两个关闭。
凸轮轴每转一周,输油泵输油两次。
如果排出管路上油压增高大于弹簧弹力时,则活塞便停留在输油泵下部,待油压降低后,继续供油。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名称: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名称:高温齿轮泵高温齿轮泵的维护与管理高温齿轮泵是聚酯熔体输送、增压和熔体计量必不可少的设备。
高温齿轮泵比其他型式的熔体泵结构紧凑、运转可靠、能耗低、容积效率高,对熔体的剪切作用小,在高粘高压时流量稳定,无出口压力波动。
该泵具有的独特优势及在工艺流程中的关键作用,使其在聚酯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如此,如果对泵的操作使用不当,管理不到位,不仅不能发挥其效能,甚至会造成泵的突然损坏。
一、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台完整的齿轮泵包括马达、减速器、联轴器和泵头几部分,泵头部分由泵壳、前后侧盖、齿轮轴、滑动轴承和轴封构成。
高温齿轮泵属于正位移泵,工作时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造成的工作容积变化来输送熔体。
工作容积由泵体、齿轮的齿槽及具有侧板功能的轴承构成。
当齿轮如图1所示方向旋转时,熔体即进入吸入腔两齿轮的齿槽中,随着齿轮转动,熔体从两侧被带入排出腔,齿轮的再度啮合,使齿槽中的熔体被挤出排出腔,压送到出口管道。
只要泵轴转动,齿轮就向出口侧压送熔体,因此泵出口可达到很高的压力,而流量与排出压力基本无关。
二、运行管理1.日常维护(l)泵的解体和清洗,升、降温,起停都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2)应注意保持增压泵人口压力的稳定,使其具有稳定的容积效率,以有利于泵本身运行和下游纺丝质量的稳定。
(3)人口为负压的填料轴封泵,应保持填料函处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
背压降低时,应及时调整填料函的压力,否则会使泵吸入空气,造成铸带条断带,影响切粒,导致切粒机放流。
(4)要经常检查热媒夹套的温度,主体与前、后盖的热媒温度要保持一致。
(5)每一次产量提高时,要将当时的产量、转速、出、入口压力、电流值记录下来,并将前后数据加以比较,认真分析,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常见故障及对策如下:(1)故障现象:泵不能排料;故障原因:a.旋转方向相反;b.吸入或排出阀关闭; c.入口无料或压力过低; d.粘度过高,泵无法咬料对策: a.确认旋转方向; b.确认阀门是否关闭; c.检查阀门和压力表; d.检查液体粘度,以低速运转时按转速比例的流量是否出现,若有流量,则流入不足.(2)故障现象:泵流量不足故障原因:a.吸入或排出阀关闭; b.入口压力低; c.出口管线堵塞; d.填料箱泄漏;e.转速过低对策:a.确认阀门是否关闭;b.检查阀门是否打开;c.确认排出量是否正常; d.紧固;大量泄露漏影响生产时,应停止运转,拆卸检查; e.检查泵轴实际转速;(3)故障现象:声音异常故障原因:a.联轴节偏心大或润滑不良b.电动机故障; c.减速机异常;d.轴封处安装不良;e.轴变形或磨损对策:a.找正或充填润滑脂; b.检查电动机; c.检查轴承和齿轮; d.检查轴封; e.停车解体检查(4)故障现象:电流过大故障原因:a.出口压力过高; b.熔体粘度过大;c.轴封装配不良; d.轴或轴承磨损; e.电动机故障对策:a.检查下游设备及管线;b.检验粘度; c.检查轴封,适当调整; d.停车后检查,用手盘车是否过重; e.检查电动机(5)故障现象:泵突然停止故障原因:a.停电; b.电机过载保护; c.联轴器损坏;d.出口压力过高,联锁反应;e.泵内咬入异常; f.轴与轴承粘着卡死对策:a.检查电源;b.检查电动机;c.打开安全罩,盘车检查;d.检查仪表联锁系统;e.停车后,正反转盘车确认; f.盘车确认说明:以上故障现象和对策是一一对应关系三、提高运行寿命的措施1.因泵体在高温下运转,故冷态安装时配管上应设铰支座,以防升温后配管位移。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系统设备,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机械设备的齿轮系统中,以提供必要的润滑和冷却。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泵的内部结构:齿轮油泵主要由泵体、驱动轴和齿轮组成。
泵体内设有两个齿轮,分别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由驱动轴带动旋转,而从动齿轮则通过咬合与驱动齿轮一起转动。
2. 工作原理:当泵体与润滑系统连通后,润滑油从润滑系统进入泵体中。
当驱动轴转动时,驱动齿轮也开始旋转。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咬合,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被带动一同旋转。
3. 润滑油吸入:当齿轮组转动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会逐渐与泵体内的吸油腔相连。
吸油腔与进油通道相连,从而使润滑油从进油通道被吸入吸油腔。
4. 润滑油排出:同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也会逐渐与与出油通道相连,使润滑油从泵体的出油通道被排出。
5. 循环输送:润滑油被泵送出去后,会进入润滑系统,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润滑和冷却的齿轮系统。
在齿轮系统中,润滑油起到了润滑、冷却、减少磨损和摩擦等作用。
总结: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组的咬合和转动,使润
滑油被吸入泵体并排出,从而实现对齿轮系统的润滑和冷却。
这种工作原理确保了齿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齿轮泵操作流程步骤齿轮泵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极为广泛,通常被用来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等。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程,对该类型泵做一个初步认识理解。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引起工作容积的变化来输送液体,如下图所示。
齿轮安装在泵壳内,两个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各自的轴上,其中一个为主动齿轮,与原动机轴相连;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当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跟着旋转时,液体受到齿轮的拨动,吸入管中的液体分两路沿齿槽与泵壳体内壁围成的空间,随着齿轮的旋转被强行带至压出管。
齿轮的啮合处把吸入管的低压区与压出管的高压区隔开,使液体不致倒流,起到密封的作用。
齿轮顶部与壳体间的间隙很小,约为0.1mm,能够阻止液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泄漏。
由于齿轮高速旋转,每转过一个齿,就有一部分液体排出,所以齿轮泵的排液量比较均匀。
二、齿轮泵的特点齿轮泵的特点是流量均匀,尺寸小而轻便,结构简单紧凑,紧固耐用,维护保养方便,流量小压力高,适用于输送黏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燃烧油,可作润滑油泵、燃油泵、输油泵和液压传动装置中的液压泵,温度一般不超过70℃,流量范围通常为0.045~30m3/h,压力范围通常为0.7~20MPa,工作转速通常为1200~4000r/min。
齿轮泵不宜输送黏性低的液体,如水、汽油等,不宜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
三、齿轮泵的安全操作规程1. 启动前①检查工艺流程是否正确;②齿轮泵周围是否存在妨碍运行的物品;③检查联轴器保护罩、地脚等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松动;④轴承箱是否有充足的润滑油,油位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⑤按齿轮泵的用途及工作性质,选配好适当的压力表;⑥有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的齿轮泵应保持水路畅通;⑦检查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电机接线及静电接地是否正常。
2. 启动①打开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②打开齿轮泵的放空阀,排除齿轮泵内气体后关闭;③打开齿轮泵的出口阀;④启动电机,观察齿轮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异音;⑤检查轴封泄漏情况,正常时填料密封泄漏应10~20滴/分,且没有发热现象;机械密封泄露应小于8滴/分;⑥齿轮泵出口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⑦齿轮泵的振动,详见产品说明书;⑧齿轮泵的轴窜量不超过2~4mm(多段齿轮泵);⑨检查电机轴承处温度≤80℃3. 运行①压力指示稳定,压力波动在规定范围内;②齿轮泵壳内和轴承应无异常声音,润滑良好,油位在规定范围内;③电机电流在铭牌规定范围内;④轴瓦冷却水及轴封水应畅通,无漏水现象,盘根(填料密封)滴水应正常;⑤按时记录好运行数据,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切泵检查4. 停车①切断电源停运电机;②逐渐关闭出口阀门;③待齿轮泵停止运转后,关闭齿轮泵的入口阀门;④如长期停车,应将泵内液体排尽。
齿轮式输油泵原理及安装
一、齿轮式输油泵产品概述:
1、本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同本单位联系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
2、齿轮式输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
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脱开啮合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
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单级单吸油泵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而排出泵外。
二、齿轮式输油泵结构说明:
本产品由泵体、齿轮、前后泵盖、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零、部件组成。
1、泵体、前后盖等零件为灰铸铁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亦可根据用户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制作。
2、安全阀。
齿轮式输油泵自身不带安全阀,用户在使用时需自行在管路系统中安装安全阀。
KCB,系列齿轮式输油泵在后泵盖或泵体上方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和高压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的高压液体回到吸入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轴承。
齿轮式输油泵全部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0818.3-83.3、1.1齿轮式输油泵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KCB133-960、8-60齿轮式输油泵有采用DU轴承,锡青铜轴承和滚动轴承三种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
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DU轴承结构供货。
轴承为内置型式,依靠被输送介质进行润滑;011轴承和锡青铜轴承能在非润滑性介质中工作。
4、轴封。
本系列产品的轴端密封有骨架油封、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三种结构。
a.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特点是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但寿命较短。
丁晴胶骨架油封适用于1001:以下工作环境;氟橡胶骨架油封适用于200℃以下工作环境。
b.1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的特点是密封可靠、寿命长,成本高。
机械密封的基体用不锈钢制造,动、静环视介质不同分别由YG8硬质合金或YG8-石墨制造,使用温度在200℃以下。
c.填料密封:填料密封仅用于高温油泵,其特点是耐高温,有少量泄漏。
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泄漏情况经常进行调整,使用温度在250℃:以下。
用户需何种型式的密封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
凡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丁晴胶骨架油封结构供货。
5、进、出油口型式。
系列齿轮式润滑泵进、出油口为与口径对应的英制管螺纹(G),直接制作在泵体上。
KCB18.3-200、1.1-12齿轮式输油泵配带管螺?口的腰形法兰;其余泵不配带法兰,当用户需要配带法兰时,应在订货中注明。
6、泵与电机用弹性联轴器连接,并安装在公共底盘上。
三、齿轮式输油泵型号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