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田开发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28
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
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是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技术和
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评估矿产资源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中,技术评价主要涉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选矿、冶炼等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矿产资源的品位、储量、开采难度等。
而经济评价则涉及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价格、成本等方面,主要考虑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的投资回报率和收益水平。
在进行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和经营策略,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以寻求最优的技术和经济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安全、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指导,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 1 -。
如何加强油气田开发经济评价与管理摘要:在油气田工程中,经济的评价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社会对于石油资源需求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如何强化技术创新,降低采油环保安全隐患,提高石油开采效率成为石化企业工作的重点。
该文首先分析油气田开发项目质量监督现状,其次探讨油气田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就建立基于差别化监管的质量监督模式进行研究,为以后基层采油班站的安全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储备和经验补充。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经济;评价;管理引言对一个储量规模有限,用常规方式开发达不到油气公司经济效益门槛的油气区块,则被统称为边际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一般有着小规模分散、可采难度大、采出率低、生命周期不长等特点,而的边际油气田开发又受制于水深、海浪、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开采起来难度非常大。
对那些总储量大的分散性边际油气田,如何挖掘潜力、经济有效开发是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1油气田开发项目质量监督现状在石油化工项目中,质监机构行使监督职能,保障了建设工程依法合规,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健康平稳可控。
但油气田开发项目却仅由第三方发证检验机构进行质量管控,其是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授权从事固定设施检验及发证的机构,质量监管力量薄弱,往往一个验船师要负责一个或几个项目。
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油气田开发项目的企业质量监督势在必行,而企业质监机构行使质量监督的探索阶段,制度体系刚刚建立,的石油化工项目质量监督模式不能完全适用,探索新的质量监督模式,打造企业工程质量监督品牌,有效发挥质量监督职能,促进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2油气田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油气田是石油、天然气的集散地,它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在油气田开发初期,采用的自动化技术并不多见,诸多资料的处理都要靠人力来完成,这不但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很多的差错。
而且,生产现场的环境非常复杂,不利影响因素也很多。
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
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
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
2。
1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开发指标较全面地反映油田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各油田单位的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或评比规定等,筛选了有代表性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对各项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2。
油田开发方案范文总结范文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方针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胡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具体遵循的原则是:1、在详探胡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1、确定采油和稳定期限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3、确定开发层系4、确定开发步骤D、确定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和增注措施2、论述如何建立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模型。
答:常规地质模型的建立技术流程为三级两步建模:三级:单井地质模型二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模型两步:储层骨架模型的简历属性模型的建立单井地质模型单井模型:用来研究井剖面上砂体的厚度、韵律特征、特性变化及其剖面非均质性。
单井地质模型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标识砂层在剖面上的深度及砂层厚度---测井。
2、在砂体内部按物性进行细分段A同一小段内部物性基本一致或差别很小B相邻小段的物性有较明显的差别C分段不能太薄或太厚二维地质模型是表示两度空间的非均质模型,包括平面模型和剖面模型两种类型1、平面二维模型2、剖面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储层骨架模型的建立属性模型的建立5、详述油田注水的意义及如何确定注水时间、注水方式和部署井网答:一、油田注水的意义和方式1、油田注水的意义油田投入开发后,如果没有相应的驱油能量补充,油层压力将随着开发时间,逐渐下降,引起产量下降,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下降,通过油田注水,可以使油田能量得到补充,保持油层压力,达到油田产量稳定,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油气田开发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李伟摘要: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新兴学科。
对油气田开发方案合理地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对于提高石油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田开发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步骤、方法及现金流量分析,并以某油田为例阐述了这些方法在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方法0前言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及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科学。
油气田开发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风险的特点,油气田开发方案是合理开发油气田的基础。
对编制出的每个开发方案都要进行经济评价,论证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并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争取用最小或最少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获取最大或最佳油气田开发方案,以获得最大投资的经济效益。
1油气田开发方案经济评价的步骤油气田开发方案经济评价应从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入手,在对一个新的开发方案评价之韧,首先应系统地收集该油气田有关地质、开发基本经济指标以及钻井成本、油气集输、地面建设等几大系统工程的投资指标、原油及天然气成本以及销售方面的资料,并分析研究确定各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如果没有现成的数据时,可参考类似油田或类似区块的资料,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定的调整系数,经过调整后使用。
其次,应按油田的具体情况,选用评价指标。
根据各种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
最后,运用计算机程序对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计算,经过反复计算和对比分折,推荐出最佳方案。
经济评价工作一般按三步走:1.数据收集与整理主要内容有:(1)调查油气田勘探简史和方案立项依据。
(2)收集评价方案的地质工程数据。
产能经济369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与效益探讨张永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规划计划处摘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下,对于资源和能源需求度不断提升,加强油气田开发建设十分关键,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油气田开发建设中,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特性,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和不可再生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升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前首要工作方向之一。
基于此,本文就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客观阐述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的效益情况,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油气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益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369-01石油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新时期社会各个行业快速发展,新时期对于石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包括钻生产井、注水井和地面建设工程等多个部分,从投资到形成设计生产能力全过程,需要结合建设能力和资源量情况,整合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
也正是由于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自身投资大、风险大和周期长的特点,所以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做好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项目所带来的效益情况,推动石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对其研究,可以为实际工作开展带来一定指导意义。
一、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概述其一,评价体系复杂。
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建设中,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是一个钻井采油、油藏和地面工程于一体的评价活动,涉及内容较为繁杂[1]。
在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评价中,除了需要对单一工程内容分析以外,还要综合考量本工程项目同其他工程质检的关系。
所以,项目评价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资料,数据复杂,所以相较于普通建设项目而言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评价体系更为复杂。
其二,经济效益优先。
开发井效益到位率评价方法
按照股份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了明确开发井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在原有产能建设到位率的基础上,新增加效益到位率评价方法,现将效益到位率的评价方法说明如下:
一、效益评价方法
指根据新井实施区块近年来实施的相同层位、相同井型、相同油品、相同开发方式的已正常结算井的平均投资,按照经济评价方法计算出内部收益率能够达到股份公司最低标
准(稀油12%,稠油8%)时的极限累产油量(由经济评价部门协助完成),再根据部署区块新井递减规律反推第二年年
产油量,作为该块同类型新井的效益评价产能。
新井实施投产后,以效益评价产能为基础,根据新井第二年产量情况计算出产能到位率称为效益评价到位率。
公式:效益评价到位率=×100%
二、其它要求
1.产能到位率仍做为常规技术评价方法,开发井产能等于平均单井日产油与油田配产天数的乘积,其中平均单井日产油的确定以开发调整方案中设计值为准。
产能到位率=×100%
2.效益评价方法、技术评价方法适用于开发井实施效果
评价,但控制井、试验井可不纳入评价范围。
3.开发井井位汇报中应明确新井方案设计产能及效益产能,如方案设计产能低于效益产能,则不允许实施。
**油田开发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公司年月**油田开发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委托单位:承担单位:编写单位:课题负责人:编写人:审核人:提交报告单位:提交报告时间:目录0.前言 (1)1.项目概况 (3)1.1基本情况 (3)1.2开发基础数据 (3)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2.1.投资估算 (7)2.2.资金筹措 (11)3.成本费用估算 (12)4.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 (13)4.1.产品商品率、售价及销售收入 (13)4.2.税金及附加 (13)5.利润的估算与分配 (14)6.财务评价 (15)6.1财务评价(行业)基准参数 (15)6.2财务盈利清偿能力分析 (16)7.开发方案优选 (18)8.推荐方案不确定性分析 (19)8.1敏感性分析 (19)8.2盈亏平衡分析 (21)9.综合结论及建议 (23)前言某油田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是《某油田开发方案》的课题之一。
由某公司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
油藏工程针对某油田的油藏和分别进行了开发方案的设计,技术经济评价相应分油藏进行方案的评价、优选。
油藏储量规模小、开发难度大,因此,将其作为边际开发油藏进行经济评价。
项目经济评价采用费用—效益法。
在油田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计委颁布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要求,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结合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方案的投资、采油成本费用和油价进行了详细估算、预测。
对油藏工程设计的多个技术上可行的开发方案进行评价;考察方案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同时,对优选方案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预测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考察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最终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技术经济评价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⑴某油田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建设工程课题;⑵《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勘探与管道第三版;⑶某公司近两年油气生产成本费用等有关资料。
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⑴由财务分析结果可知,在推荐井网基础上设计的2%采速开发方案在开采中无论是在资源动用程度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均优于其它开发方案,因此,该方案为推荐首选方案。
⑵ 2%采速方案在评价期内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⑶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开发方案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原油销售价格是方案最敏感因素;其次是原油产量。
因此,一方面要积极进行原油销售市场的预测分析、促销,尽可能降低油价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确保油田中、后期开采的持续稳产,是确保油田在开发全期获得盈利的重要条件。
⑶ 2%采速方案建百万吨产能投资19.48亿元。
通过对油藏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⑴油藏作为边际油田开发各方案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由财务分析结果可知,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
在评价期内该方案具有强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⑵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表明开发方案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原油销售价格是方案最敏感因素;其次是原油产量。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有****等。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项目组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地面工程等课题成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感谢。
项目概况1.1 基本情况某油田位于****;该油田交通便利。
某油田于1990年在*井见到油气显示。
1996年*井在1373~1504m地层测试获得工业性油气流,折算日产油212.5m3,天然气14.18×104m3,从而正式发现某油田。
1999年5月,向国家储委提交并审查批准某油田含油气面积为25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451×104t,溶解气地质储量为15.59×108m3。
某油田共提交国家储委并获得审批储量两次,两次累计探明含油面积为23.5km2,石油探明储量为831×104t,溶解气加凝析气地质储量为37.52×108m3,溶解气油比为435m3/t,含油丰度为36.6×104t/km2。
属于古岩溶残丘和缝洞发育控藏,无边水存在。
1.2 开发基础数据油藏均利用天然能量进行衰竭式开发,在此前提下油藏工程针对根据不同井距、不同采油速度设计了多套技术上可行的开发方案,各方案基础数据见表1-2-1、表1-2-2;由于油藏储量规模不大,开发难度大,油藏工程课题只能对油藏开展开发技术论证,并提出了继续评价的多个方案,各方案基础数据见表1-2-3。
表1-2-1 不同井网方案基础数据表表1-2-2 同一井网、不同采速方案基础数据表表1-2-3 油藏方案基础数据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1.投资估算2.1.1 勘探工程投资某油田目前共有成功探井6口(开发)。
截止2001年底,根据2001年固定资产统计年报,6口探井的净值总计4066万元。
2.1.2 开发钻井工程投资截止2001年底,某油田已完钻开发井14口,其中:3口,净值总计3776万元;11口,净值总计26120万元。
(根据2001年固定资产统计年报)。
根据《钻井工程》课题研究成果,新钻开发直井平均井深1600米,水平井平均井深2160米;油藏新钻开发直井平均井深1400米。
直井单位综合成本1703.19元/米,油藏直井单位综合成本1391.49元/米,水平井单位综合成本2193.01元/米,侧钻水平井每口井244万元。
2.1.3 采油工程投资采油工程投资依据《采油工程》课题研究成果,根据采油工程设计的具体工作量和投资、费用进行投资估算。
和油藏的采油工程投资估算都采用统一的估算标准。
各项投资按单井具体估算,详见表2-1-5。
表2-1-5 采油工程投资估算表2.1.4 地面建设工程投资开发新建地面工程投资依据《地面建设工程》课题研究成果中的投资估算,详细估算见表2-1-6。
油藏做为边际油田进行开发,评价时只考虑新建井的井口配电和集输油气管线投资。
表2-1-6 地面工程投资估算表某油田开发新建地面工程投资总计:2623.02万元(不含预备费)。
2.1.5 预备费以工程费用为计算基础估算,基本预备费率取12%;近几年物价运行的比较平稳,价差预备费暂不考虑。
与油藏各方案的预备费,详见表2-1-7、表2-1-8、表2-1-9。
2.1.6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照国家规定本项目税率为零。
2.1.7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采用分项详细法估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2月21日起执行的国内人民币贷款年利率,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贷款利率为5.31%,因此流动资金投资贷款年利率取5.31%。
流动资金投产第一年全部投入,按全年计息,贷款利息进财务费用。
各开发方案所需流动资金见表2-1-7、表2-1-8、表2-1-9。
2.1.8建设期利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2月21日起执行的国内人民币贷款年利率,三至五年(含五年)贷款利率为5.76%,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按5.76%计算,该项目为边建设边生产,因此长期贷款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总投资。
2.1.9 项目总投资不同井网和不同采速下的各开发方案的投资估算,详见表2-1-7、表2-1-8。
表2-1-7 不同井网方案总投资估算表表2-1-8 同一井网、不同采速方案总投资估算表油藏各开发方案的投资估算,详见表2-1-9。
表2-1-9 油藏方案总投资估算表2.2.资金筹措截止2001年底,某油田已形成的固定资产(包括:成功探井、开发井及地面油建工程等)在评价中均按自有资金考虑,不计息、不考虑预备费、不贴现。
根据新财会制度规定,本项目新增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中30%为自有资金,70%为银行贷款。
成本费用估算采油成本和费用包括操作成本、折旧、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操作成本包括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生产人员工资、职工福利及附加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修理费、污水处理费、轻烃回收费、油气处理费、其他开采费等。
根据《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2001年某公司实际生产成本并结合《采油工程》设计的作业量确定采油成本费用定额。
通过研究成本项目与开发指标的关系,将成本项目划分为与总井数有关的费用、与产油量有关的费用、与产液量有关的费用及与投资有关的费用:⑴与井数有关的费用:材料费:22.82万元/井.年燃料费: 4.48万元/井.年动力费: 2.37万元/井.年生产工人工资:该项目定员8人,年均工资为3.6万元职工福利及附加费:按生产工人工资的54%计提井下作业费:9.82万元/井.年测井试井费:7.67万元/井.年⑵与产油(液)量有关的费用:维护及修理费:2.66元/吨油油气处理费:8.32元/吨液轻烃回收费:7.09元/吨液污水处理费:0.0058元/千方其他开采费:18.80元/吨油⑶与投资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综合折旧法。
油气集输设施14年,油气井10年,残值率为0%。
⑷财务费用:固定资产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⑸管理费用: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其它管理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根据国务院1994年2月27日第150号令,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按销售收入的1%计征;其他管理费用按每年618.30万元计。
⑹销售费用:根据某公司近年实际销售情况,按每年120.78万元计。
油藏作为边际油田开发,评价时成本中不考虑生产工人工资、福利及附加费、管理费用。
推荐方案成本费用估算见附表1-7。
油藏推荐方案成本费用估算见附表8-14。
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4.1.产品商品率、售价及销售收入参照某公司近年的实际销售原油资料,估算原油商品率为95%。
某油田油藏原油为轻质油,取近几年国际油价的平均值1380元/吨(含税);原油为中质油,取近几年国际油价的平均值1200元/吨(含税)作为方案评价油价。
4.2.税金及附加本项目应缴纳的税种主要有两类: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城市建设附加费、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具体税率如下:⑴、增值税税率:原油为17%;⑵、城市建设附加费:取增值税的7%;⑶、教育费附加:取增值税的3%;⑷、资源税税率:原油为12元/吨;⑸、企业所得税税率:按国家规定取33%。
按照石油建设项目行业规范,进项税扣除比例见表4-2-1。
表4-2-1 进项税扣除比例和油藏各方案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见表5-1、表5-2、表5-3。
利润的估算与分配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成本费用-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后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本项目所得税后利润,按15%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剩余部分为未分配利润,与折旧费一起用于归还固定资产投资借款。
⑴各方案在评价期内总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见表5-1-1、表5-1-2。
表5-1-1 不同井网方案总收入、成本及利润表表5-1-2 同一井网、不同采速方案总收入、成本及利润表⑵油藏各方案在评价期内总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见表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