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水压试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3
换热站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0513*******
填写说明
一、填写依据
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
可按设计系统、设备种类划分;大中型设备单独划分为检验批。
三、GB50242-2002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13.6.1 热交换器应以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检验方法: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不降。
13.6.2 高温水系统中,循环水泵和换热器的相对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施工。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纸检查。
13.6.3 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安装,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封头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热管的长度。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13.6.4 换热站内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13.3.10的规定。
13.6.5 换热站内的循环泵、调节阀、减压器、疏水器、除污器、流量计等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13.6.6 换热站内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13.3.11的规定。
13.6.7 管道及设备保温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4.8的规定。
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范文.docx上海电控研究所消防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单位 ( 子单位 ) 工程名称子分项 ( 系统 ) 工程名称验收部位、区、段安装单位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试验区域( 层段 ) 或系统科研综合楼一楼科研综合楼二楼科研综合楼三楼科研综合楼五楼科研综合楼六楼科研综合楼七楼科研综合楼八楼半层科研综合楼九楼科研综合 1-9 楼立管上海电控研究所消防改造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科研综合楼管道材质镀锌钢管DN25-DN150上海科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 负责人 )《建筑给排水及给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50242— 2002)标准 ( 设计要求 )实际试验试验类别 ( 强工作压力试验稳压压降试验稳压压降度 / 严密性 )(MPa)(MPa)(MPa)压力时间压力时间或泄或泄(MPa)(min)(MPa)(min)漏漏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强度 / 严密性0.4 1.4300.05≤1、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持恒压30min,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时,管道强度试验为合格。
管道水压试验说明2、非隐蔽性管道,在试验压力下,30min 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管道及附件无损坏,然后使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保持恒压2h,进行外观检查,无漏水现象认为严密性试验合格。
专业工长 ( 施工员 )测试人员安装单位检查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 ( 建设 ) 单位验收结论年月日上海电控研究所消防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单位 ( 子单位 ) 工程名称上海电控研究所消防改造工程子分项 ( 系统 ) 工程名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验收部位、区、段科研综合楼管道材质镀锌钢管 DN25-DN150安装单位上海科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 负责人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建筑给排水及给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50242— 2002)试验区域标准 ( 设计要求 )实际试验试验类别 ( 强工作压力( 层段 ) 或试验稳压压降试验稳压压降度 / 严密性 )(MPa)(MPa) (MPa) 系统压力时间压力时间或泄或泄(MPa)(min)(MPa)(min)漏漏科研综合楼一楼强度 / 严密性0.41.4300.05≤1、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持恒压 30min ,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时,管道强度试验为合格。
给水管道打压试验记录1.项目名称:水管道打压试验2.项目编号:2024-0013.测试日期:2024年1月1日4.施工单位:XXX建筑公司5.项目位置:XXX市小区6.测试人员:张工、李工7.测试设备:压力表、压力泵、检漏仪等8.测试目的:检验水管道的密封性和耐压能力,确保工程质量。
9.测试流程:a.在测试前,先关闭所有与管道相连的阀门,并排空管道内的水。
b.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固可靠,不存在渗漏现象。
c.根据设计要求,逐段将水压逐渐增加,每段增加至预定压力后停顿3-5分钟,以确保管道稳定。
d.检查压力表、压力泵、检漏仪等测试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e.在达到预定压力后,记录压力表显示的压力数值。
f.开始测试,持续时间为30分钟。
g.在测试过程中,观察压力表数值是否稳定,是否有明显波动。
h.在测试结束后,缓慢减压,将压力逐渐降至零。
i.检查各阀门和连接是否出现渗漏现象。
j.检查管道表面是否有明显开裂和变形情况。
k.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如若不合格,则查找漏点或动土重新修复,并重新进行打压试验。
10.测试结果:a.测试压力:10MPab.测试时间:30分钟c.压力表读数:稳定在10MPa,无明显波动。
d.各阀门和连接处无渗漏现象。
e.管道表面无开裂和变形情况。
f.经过测试,水管道密封性和耐压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11.测试结论:水管道打压试验合格,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12.测试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监理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14.附件:测试过程照片、测试设备校准证明、设计图纸等。
以上是水管道打压试验记录,测试过程详细、结果准确,确保了水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测试结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确保工程的持续运行。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热交换器系统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市政质检·5·25第页,共页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工长分部工程名称机电设备安装分项工程名称热交换器系统设备安装验收部位25主要工程数量验收规范及图号GB50334-2002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污泥控制室热交换器应做水压试验。
以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蒸汽部分应不低于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第11.12.1条符合规范要求符合要求2高温水系统中,循环水泵和换热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11.12.2条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不合格点的实测偏差值或实测值应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符合要求一般项目1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安装,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封头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于换气管的长度。
第11.12.3条符合规范要求2允许偏差保温层厚度(mm)瓦块制品 +5%δ0.10.1131184柔性材料 +8%δ0.10.20.2333090 3 水泥保护壳厚度(mm)+5767252288平均合格率(%)87施工单位检查意见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要求,一般项目满足规范要求,本检验符合要求。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同意验收。
质检员: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填写说明1.设计最大工作压力(Mpa):由设计出;2.试验压力(Mpa):查表7。
3。
15;3。
10分降压值(Mpa):实测观察;一般2小时内不大于0。
05Mpa;4。
允许渗水量L/(min)·(km):查表7.3.16;5。
注水法(1)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观察记录;(2)恒压结束时间(t2):观察记录;(3)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L):观测记录;(4)渗水量q(L/min):计算,q=W/(T1-T2);(5)折合平均渗水量L/(min)·(km):计算渗水量×1000/试验段长度;实例:某工程管道长度为155m,管径为Φ100mm,管材为PE,接口种类为热熔连,设计最大工作压力0。
4Mpa.第一次试压:10分钟内降压0。
004Mpa,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恒压时间内注入水量为0.52L,计算并填表。
(1)根据查表7.3.15得知,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压力为0。
6 Mpa。
(2)根据实测观察,2小时内降压0.045Mpa,所以,10分钟降压值为0。
045/12=0。
00375 Mpa。
(3)根据表7.3.16得知,允许渗水量为0。
28 L/(min)·(km)。
(4)观察得知: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有效试验时间为2小时,即120分钟.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为0。
52L,所以,渗水量q= W/(T1-T2)=0。
52/120=0。
00433L/min,折合平均渗水量为0.0043×1000/155=0。
028 L/(min)·(km) 填表如下:计算:q=)(21t t W。
铜管和热交换器的耐压性和爆破压力内容提要:本文对冷媒和空调制冷用铜管的工作压力进行了描述,对常用规格铜管的爆破压力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以及铜管制成热交换器后的试验压力和爆破压力进行了试验测试和分析讨论。
空调制冷铜管在制成热交换器后,装在空调机中,冷媒在其中循环,这就要求铜管在冷媒的工作压力下长期工作不泄漏、不变形、更不能爆破。
因此铜管和热交换器能否长期安全工作和冷媒的工作压力有直接关系。
1、几种常用冷媒的工作压力目前常用空调冷媒R22的工作压力为1.5MPa稍高些,我们且按1.6MPa计算这个工作压力比较低,以前空调管路和热交换器多数是按此工作压力设计的。
由于环保的要求,近几年多数空调生产厂家采用新型环保冷媒,它们的工作压力也各不相同。
现将我们所知的几种常用冷媒的工作压力介绍如下,见表 1:表 1 常用冷媒标准工况下的工作压力冷媒种类2、铜管的工作压力和爆破压力2.1 铜管的工作压力由于空调制冷装置的工作压力比较低,所以在中国的GB、美国的ASTM、日本的JIS和欧洲标准EN中,空调制冷用铜管专用标准都未对水压试验做强制性规定,而是在无损检测一条中规定从涡流检测、水压试验、气压试验三种检测方法中由铜管制造厂任选一种,一般都是选用涡流检测。
如果做水压试验,中外标准中的规定几乎是相同的。
具体做法如下:静水压试验的压力,按薄壁中空圆柱体承受张力的公式来计算,试验压力不超过6.9MPa(1000Psi)。
在此压力下持续时间10~15秒钟,铜管应无泄漏、无变形。
计算公式为P=2×S×t/(D-0.8t)式中P——试验用水的静压力,MPat——管材壁厚,mmD——管材外径,mmS——材料的允许应力,MPaTP2铜管的允许应力规定S=41.2MPa(6000Psi)。
按照这一世界各国基本统一的规定计算出几种空调制冷用铜管的水压试验压力值如表2:表2 常用规格铜管的水压试验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按照这一计算值,如果使用R410A冷媒,采用外径φ9.52mm壁厚或底壁厚为0.28mm的铜管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锈钢冷凝式热交换器检验标准一、目的公司生产三大系列交换器,共计10种型号,为了保证交换器的耐压性能、焊接性能以及生产过程中不出现少装或漏装配件的情况发生而制定本检验标准二、适用范围本公司所生产各型号不锈钢冷凝式热交换器,交换器生产过程及完成后对交换器成品的检验过程三、检验要求(重控工序)1. 生产过程检验1.1 换热盘管单根试漏,气压0.8-1.0MPa保压30S,盘管应无变形及焊缝渗漏现象,另外单根盘管抽检水流量及压降(具体数值参考标准待测试台做好测试后拟出),保证每批次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如果数据偏差超过10%需查找原因。
1.2 换热盘管组装,盘管每圈层之间的间隙是否均匀,20KW-90KW 交换器间隙为0.8mm-1.0mm之间,300KW以上交换器间隙为1.5mm-1.8mm。
1.3 检验水盒的安装方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水盒内部隔水板数量及位置是否正确,隔水板四周要求全密封,不能有串水现象。
1.4 前后盖与换热水管间要求密封,垫加硅酸铝隔热材料,同时表面加涂耐高温密封胶。
1.5 进出水接头、温度传感器接头、安全阀接头、水盒焊接质量检验,特别是水盒与盘管、外壳之间的焊接,未焊接水盒盖之前利用煤油渗透方式进行检验焊缝质量,确保在水盒盖焊接之前水盒内部的焊接部位不会出现渗漏现象。
2. 交换器整机检验2.1 外观要求:目测外观所有焊缝是否平整,无明显堆积,外壳及水盒部位表面无明显划伤;2.2 壳体气密性(渗漏)测试:用专用测试工装对交换器壳体内打入0.3-45MPa气压,保压30S,交换器应无变形及渗漏现象;2.2 管路气密性(渗漏)测试:交换器整机进(出)水接头打入0.8-1.0MPa气压,保压30S,交换器应无变形及渗漏现象;注:2.2至2.3项测压合格后,需加盖已测压印章。
2.3 整机流量检测:利用专用水流量测试台,水压0.1MPa情况下,测试水流量,记录数据,各台应无明显偏差,若有偏差超过10%,需查找原因;2.4 交换器整机压降试验,根据单根压降数据及组合压降数据确认,如果有压降数据误差超过10%,需要查找原因;2.5 交换器测试合格后,管路内部余水用高压气枪进行清理,壳体表面擦拭干净,入库之前现场巡检人员要对交换器进行复查(主要检查其外观质量),并盖上检验印章(检02)。
全热交换器验收程序主要零部件技术标准:1、换热板片技术标准换热板片应无裂纹、划痕、变形等缺陷。
板厚不均匀偏差不超过板厚的5%。
平板板片翘曲变形量不得大于0、5mm。
伞板换热器螺栓孔距偏差小于±0、3mm。
伞板的锥形板面应平整光滑、翘曲变形量不得大于1mm。
板片周边与平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锤击伤痕、折皱和其它机械伤痕。
2、密封垫片技术标准(1)石棉橡胶密封垫片必须采用存放期不超过一年的石棉橡胶原料加工制作。
采用石棉橡胶板,其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XB200(JC125-66)规定。
密封垫片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尺寸正确,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划痕,起皱等缺陷。
不允许有搭接、对接等接缝痕迹。
允许压缩变形为7~12%。
(2)橡胶密封垫片工作介质温度≤140℃时,一般采用乙丙胶。
≤100℃的油类介质,则采用丁腈橡胶。
必须保证表面光滑,厚度均匀,不得有横向(与板片沟槽相垂直方向)裂纹。
纵向(与板片沟槽相平行方向)裂纹深度在0、2~0、3mm以内,可继续使用。
不得有裂纹气泡、缺肉、老化、局部过硬和扭曲变形等缺陷。
不允许有搭接、对接的接缝痕迹。
3、整体组装技术标准组装后的板束长度尺寸不得小于计算值。
组装时必须按照拆卸顺序编号进行,不得颠倒错位。
认真复查核对无误。
板片组装压紧后,上下左右的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mm/m,否则易错位。
封头(头盖)与上下导杆相配合的半圆缺口的中心距比导杆中心距小20mm,半圆缺口的直径宽度应比导杆直径大4mm。
4、封头(头盖)技术标准封头上螺栓孔直径(缺口)应较螺栓直径大0、3~0、5mm。
否则换热板片易错位。
封头、挂架一般不易损坏,应定期防腐刷油,不应有腐蚀现象。
封头与板片接触的端面其加工精度不得低于▽6。
5、夹紧螺栓技术标准换热器放置在室内时,夹紧螺栓一般选用碳素钢。
若在露天放置,则应选用不锈钢。
裸露外面的螺纹部分应涂上油脂(钙基干油脂)或用塑料管套上。
螺栓长度应为板式换热器板束自由状态加上固定与活动封头的厚度,再留出20mm左右。
给水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一、试验目的水管道系统压力试验是为了验证水管道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确保其安全可靠、符合设计要求。
二、试验对象本次试验对象住宅小区的给水管道系统,包括主供水管道、分支管道、水表等设备。
三、试验仪器与设备1. 压力计:量程0-2.5Mpa,精度0.01Mpa。
2.温度计:量程0-100℃,精度±0.5℃。
3. 压力泵:流量≥10L/min,压力≥2.5Mpa。
4. 轴承式压力表:量程0-4.0Mpa,精度0.01Mpa。
5.水表。
四、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对试验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2)清洗试验管道,确保管道内部没有杂质和污垢。
(3)关闭管道系统的阀门和水表,待试验前水箱内水位稳定后方可进行试验。
2.建立试验压力:(1)打开住宅小区的总阀门,确保供水管道充满水。
(2)关闭水泵,打开管道系统的排气阀门,排除管道气体。
(3)打开水泵,逐渐增大流量,使管道内水流变得平稳。
(4)持续运行水泵,记录水泵运行时间和水表读数,直至水表读数稳定。
3.等压时间与稳压流量:(1)关闭水泵,记录试验开始时刻。
(2)保持系统压力,记录等压时间,通常为30分钟。
(3)记录稳压流量。
4.压力释放:(1)关闭总阀门,打开排气阀门,释放管道中的压力。
(2)关闭排气阀门,打开水泵,以正常流量运行,观察管道系统是否出现渗漏、滴水等异常情况。
五、试验数据记录试验压力、试验时间、稳压时间、稳压流量以及系统是否出现渗漏、滴水等异常情况,如下表所示:试验压力(Mpa)试验时间(h)稳压时间(min)稳压流量(L/min)异常情况记录1.01308无异常1.223010无异常1.533012无异常1.843014无异常注:试验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表格仅为示例。
六、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记录,系统在不同压力下均未发现渗漏、滴水等异常情况,稳压时间和稳压流量也符合设计要求,表明水管道系统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