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2.65 KB
- 文档页数:4
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部位。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留置,B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C组采用前臂静脉留置。
比较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肢体活动影响。
结果:相对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置管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对患者肢体活动影响小。
结论: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
标签: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留置效果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20世纪60年代已在西方国家广泛普及应用,近些年来也逐渐成为我国临床输液的主要用具。
然而随着应用的推广,导管留置的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
其中关于留置针的最佳部位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临床护士习惯按照传统头皮针输液的原则选择血管,多从远心端的手背静脉开始选择穿刺部位,其次是手腕、前臂,此与美国输液协会推荐的前臂作为最佳穿刺部位有所不同。
文献报道显示不同部位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不一致,前臂静脉及肘正中静脉较手背静脉更容易保留。
然而既往的文献多针对小儿,且多探讨留置针的不同部位与留置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部位与留置效果。
如静脉炎、置管反应、局部疼痛的关系却少有提及。
另外,既往研究的探讨部位多为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的对比。
对于常用的上肢静脉之间的对比较少。
有研究探讨了上肢不同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然而其仅对比了前臂静脉与手背静脉,且在研究设计、质量控制上存在不足。
混杂因素较多嘲。
本研究旨在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对比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留置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9-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7例。
纳入标准:年龄18-59岁的中青年患者;②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凝血功能正常;④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7d;输液药物且仅为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7]王盛枝,汤桃香.小儿肺炎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107,127.[8]朱文惠.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特别健康,2020,(15):199.[9]龚霞,雷芳,蒋武莹.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 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3):134.[10]刘威,李月.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健康之友,2020,(13):191,190.(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10.047工作单位:618000 德阳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杨芳: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9-07-14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止流夹的不同位置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研究杨 芳 蒋 丽 向 敏 卫洋丽 许糎泺 陈 成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后止流夹夹闭的最佳有效范围。
方法 选取学龄前期使用手背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189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A、B、C3组,每组各63人。
A组止流夹夹闭位置为1~3cm(0~1cm被敷贴覆盖),B组为4~6cm,C组为7~9cm。
统计并比较3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
结果 A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3.25±9.46)h,B组为(62.71±8.31)h,C组为(63.89±4.35)h,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止流夹夹闭1~3cm为最佳位置,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留置针;止流夹;留置时间EfficacyofdifferentclampingpositionofindwellingneedleonindwellingtimeinchildrenYANGFang,JIANGLi,XIANGMin,WEIYangli,XUYinuo,CHENChengDepartmentofPediatrics,People′sHospitalofDeyangCity,Deyang61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besteffectiverangeofstoppingclampaftersealingthecatheterwithindwellingneedle.Methods Atotalof189hospitalizedchildrenwhoreceivedindwellneedleinearlyschoolagewereselected.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thechildren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groupA/B/C,with63patientsineachgroup.TheclampingpositioningroupAis1-3cm(0-1cm)wascoveredbyadhesiveplaster,groupBis4-6cm,andgroupCis7-9cm.Theindwellingtimeoftheindwellingneedleinthe3groupswasstatisticallycompared.Results TheindwellingtimeofintravenousindwellingneedleingroupAwas(73.25±9.46)h,thatingroupBwas(62.71±8.31)h,andthatingroupCwas(63.89±4.35)h,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hree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 cant(P<0.05).Conclusion Theoptimalclampingpositionofchildren'sintravenousindwellingneedleis1-3cm,whichcaneffectivelyextendtheindwellingtimeoftheindwellingneedle,andisworthyofpromotionandapplication.Keywords:Children;Indwellingneedle;Stopclamp;Indwellingtime 留置针是一种医用针具,又称套管针,其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静脉血管而引起外渗[1]。
护理Nu r s i n g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运用呼吸技术缓解部分症状及指导患者通过尿道时做比正常呼吸频率慢的呼吸2m i n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减轻病人置管时的疼痛和刺激感。
通过分心技术把病人的注意力从治疗情境中散开,对减轻和缓解条件性恶心、心慌及焦虑症状很有帮助。
尿道放松可以减低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度,缓解疼痛与置管的阻力。
(3)行为干预的作用行为干预能够矫正患者的不良性行为,使病人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行为的调节控制还能反馈影响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同时行为的改变还可影响认知的改变,有利于认知重建和情绪的加工[3]。
(4)家庭心理干预亲情的滋润,友情的关心,社会的支持是治疗心身因素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疾患的最佳良药,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病人耐受各种治疗的催化剂。
33对术前保留导尿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意义术前置尿管是普外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大部分患者要经历此项治疗。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呼吸,吸吮和吞咽的协调功能以及胃肠排空功能均未成熟,因此胃肠道摄入营养受限[1,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 CU )收治的早产儿大部分为极低体重儿,或并发严重感染,需机械辅助通气的早产儿。
他们经胃肠道喂养不能满足其全部代谢需要,则需全部静脉营养(TPN )或部分静脉营养(PPN )。
随着头皮针替代品的诞生,BD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临床中。
它不仅保护了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且在早产儿应用明显降低了早产儿的感染机率,但在静脉留置过程中可发生套管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套管滑脱等开发症[3],而影响留置时间。
维持24小时静脉通道是N I CU 医护人员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我科对需静脉营养的110例早产儿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9月收治的早产儿110例,男66例,女44例,孕周28~37周;平均孕周30周;体重800~2300克,平均体重1550克。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PICC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比较黄惜华,李惠怡,赵雪婷,王丽辉,杨乔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315)【摘要】目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
方法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各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差异。
结果腋静脉留置针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与两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静脉PICC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腋静脉留置针组的非计划拔管率相对较低,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还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可作为PICC首选。
【关键词】PICC;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和护理工作中,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病情需要,迅速建立便捷、安全、持续、通畅、可长期留置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新生儿临床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静脉给药技术,在新生儿的抢救和营养支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费用相对昂贵。
研究表明,PICC不同静脉途径的置入效果无明显差异[1],但由于静脉解剖和生理结构的不同,不同穿刺点在并发症发生率、非选择性拔管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分析比较不同置管方式的优劣,为今后更恰当地应用静脉置管技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具有建立静脉通道的适应证且通过腋静脉置管或PICC术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
排除标准:血管先天畸形、合并感染、出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感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静脉血栓。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比较
杨宝芬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
【方法】随机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15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腋静脉)和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对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进行观察。
【结果】腋静脉组与其余四组相比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四组(P<0.05),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的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保留时间长,安全、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形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有。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血管损伤小、减少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便于抢救及治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满足不同年龄及病种的需要,其穿刺部位可多处选择。
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1月开始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型静脉留置针,不但避免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也可以保护静脉。
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们对158例新生儿进行静脉输液,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采用不同部位进行留置静脉针静脉输液,其留置针留置时间具有显著差异。
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儿科需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158例,其中男92例,女66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0例,新生儿肺炎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新生儿脐炎、败血症13例;平均年龄9.23 d。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将15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78例,两组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均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进行固定。
实验组采用腋静脉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注。
两组均采用125 U/mL肝素液3 mL进行封管[1]。
1.3观察指标两组患儿局部皮肤情况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2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3天~5天~7天>7天
实验组80 12 30 32 6
对照组78 43 22 13 0
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在新生儿期和3~8 岁儿童中留置时间较长,而在 1 个月~3 岁期留置时间较短,这与新生儿活动较少有关,而3~8 岁儿童有了一
定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能够遵从家长的安排。
而1~3 岁期间的婴幼儿较活跃,不易看护,易造成留置失败,留置时间缩短[2]。
本组实验的患儿均为新生儿,不存在年龄因素的影响。
另外留置时间还与封管液的选择有关,封管液既可选用0.9%NaCl 溶液,也可选用肝素,输液间隔时间不超过4 h,可选用0.9%NaCl 溶液,若间隔时间超过 4 h 则选用肝素为宜。
需注意的是若患儿患有血液疾病,则不易用肝素封液。
另外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还需注意留置针处避免局部渗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炎,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3-4]。
穿刺部位及其血液循环情况亦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新生儿四肢末梢浅静脉血液循环较腋静脉慢,尤其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5],采用留置针进行下肢静脉输注,极易出现静脉炎和栓塞,其留置时间较上肢短;由于新生儿腋窝脂肪组织较薄弱,静脉自然暴露明显,并且腋静脉是由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而成,注入锁骨下静脉,静脉粗直,活动度较四肢静脉少,便于保温、固定及护理。
本实验组患儿有4例因导管堵塞、8例因液体外渗保留时间不够长而拔管;其余的均保留3 d~7 d以上,其中有6例留置时间达13 d,拔管后,局部皮肤仍完好无损。
因此,新生儿选择腋静脉留置静脉输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杨宝芬,女,1965年出生,主管护师,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丽旋,林御妹,李雪雁等. 生理盐水与两种不同浓度肝素液对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J]. CHINESE GENERAL NURSING,2011,7(9):1086-1087.
[2] 陈筱兰.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8,6(33):3052-3053.
[3] 陈姜华,宗六一,毕慧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影响因素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8,6(33):3029-3030.
[4] 王贵梅,谢少清.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 (13):1260-1262.
[5]牛英,刘惠玲,张明珠,等.非穿刺损伤引起化疗药外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