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技巧知识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99.50 KB
- 文档页数:78
内部审核员审核技巧培训教材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第一章内部审核一名词解释:质量体系审核: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的安排以及质量体系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A 符合性:对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有效性:质量体系活动与文件要求是否一致,即文件要求是否有效实施。
C 适宜性:质量体系的实施结果是否适合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
D 系统性:审核工作本身要求正规化,有程序可以遵循。
E 独立性:审核应由与被审对象无直接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
二质量体系审核的分类:1 第一方审核:一个企业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所进行的审核。
2 第二方审核:需方派出审核员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对它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
3 第三方审核:公正的第三方对申请的企业进行的独立的质量体系审核。
第二章内审员一内审员的评选:内审员由企业(组织)自己评选或任命,但需经培训合格对本企业(组织)较了解。
二内审员的作用:1 对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2 对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3 在质量管理方面联系领导和员工。
4 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5 在外部审核时,起内外接口作用。
三内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工作能力和基本能力1 基本能力:A 交流B 合作C 分析判断D 应变E学习 F 独立2 工作能力:A 审核计划及准备B 现场审核C 编写审核报告D 跟踪与监督改善3 审核员道德、修养A 正直、诚实B 客观、公正C 尊重对方、尊重别人D 冷静的态度和坚毅的精神第三章审核的策划和准备1质量体系审核安排的注意事项:1-1领导重视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关键1-2管理者代表要亲自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工作1-3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具体工作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1-4要组建一支合格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队伍1-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需要有一套正规的程序1-6建立质量体系时应考虑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2拟定年度审核计划一般一年编制一份年计划,一年内将所有部门、要素都至少覆盖一次,最好是覆盖两次或以上,对重要的和问题较多的部门可适当增加。
内审员培训内审员是企业内部负责审核、评估和改进管理体系的专业人员。
为了胜任内审员的工作,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审核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一个内审员培训内容的简要概述。
一、审核知识要求:2.熟悉审核程序:内审员需要掌握审核的步骤和流程,包括计划审核、收集证据、编制报告等。
他们应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要求,以便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审核工作。
3.掌握审核技巧:内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核技巧,如面试技巧、观察技巧、记录技巧等。
他们应学会提问合适的问题,观察企业的运作情况,并准确记录审核结果,以便作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4.了解风险管理:内审员应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以便在企业的审核过程中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
他们需要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持续监督和改进管理体系。
5.理解持续改进:内审员应理解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审核过程中促进持续改进。
他们应了解改进的方法和工具,如PDCA循环、问题解决技术等,以便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审核能力要求:1.沟通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企业管理层、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他们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判断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他们需要综合各种证据和信息,并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3.分析能力: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能够深入分析企业的管理体系,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他们需要识别根本原因,并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
4.团队合作能力:内审员通常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审核任务。
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以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抗压能力:内审员有时需要在工作压力下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客观,并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内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核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审核工作。
通过培训和实践,内审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核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体系支持。
内审员培训材料一、培训目的内审员在组织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评估和改进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为了提高内审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次培训旨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内审员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二、培训内容1. 内审概述- 内审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审的原则和目标- 内审的职责和权威2. 内审规范和方法- 内审准则的应用- 内审方法和程序- 内审报告的撰写和呈现3. 内审计划和风险评估- 内审计划的制定-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构建有效的内审计划4. 内审程序和样本检查- 内审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样本选择和检查方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内审报告和问题解决- 报告撰写的要点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有效的沟通和建议6. 内审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内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诚信和保密原则- 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形式传授内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内审场景,训练内审员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内审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交流观点。
4. 案例分析:引导内审员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个人反思:引导内审员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培训成果评估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内审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1. 答题测试:对内审员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评估内审员在模拟场景中的应对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内审员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评估内审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
5. 个人反思:鼓励内审员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将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举行,地点为XX会议中心。
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由具有丰富内审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培训讲义一、介绍内审员是组织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人员,他们的任务是评估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内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有效地进行审核工作。
本次培训旨在介绍内审员的审核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们提升审核能力,更好地实施审核工作。
二、内审员的角色和责任1.角色:内审员是客观、公正、独立的评估者,旨在通过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2.责任:内审员应遵循审核计划,按照内审程序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编制内审报告,并监督纠正措施的实施。
三、内审的准备工作1.审核计划:制定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范围、目标和时间,保证审核的全面和方法的科学性。
2.审核文件:准备好审核所需的文件,包括文件列表、审核记录表、内审报告模板等。
3.审核团队:组建合适的审核团队,包括内审员和技术专家,确保审核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四、内审的实施步骤1.开会准备:开会前内审员应熟悉审核计划和程序,并准备好文件、记录表等。
2.开会:开会时应介绍内审员和审核团队,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由组织方介绍审核的背景和要求。
3.收集信息:通过访谈、观察、记录和抽样等方式,收集和验证信息,了解组织的运作和体系的有效性。
4.发现问题: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包括实际操作的不合规范、程序和文件的不符合要求等。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
6.撰写报告:根据审核结果,撰写内审报告,包括问题描述、改进建议和审核结果等。
7.结束会议:总结审核的过程和结果,与组织方进行反馈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结束会议。
五、内审的技巧1.问询技巧:对被审核人员进行问询时,应采取积极、开放、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避免批评和指责,以便顺利获取信息。
2.观察技巧:通过观察被审核人员的行为和环境,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和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
3.记录技巧:记录时应准确、清晰和完整,包括时间、内容、事实和见解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体系内审员培训内容一、内部审计基础知识1. 内部审计的概念: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查评价的工具,用来持续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和合规,以及协助管理层准确完成业务目标的过程。
2. 内部审计的方法:内部审计应包括审计规划、结论性建议和证据收集的过程,以及审计总结报告等。
3. 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发现风险,减少企业因为控制缺失而闯出的风险,改善内部控制,提高业务绩效,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守,及时发现错误,增加资源的效率利用。
4. 内部审计的原则:内部审计需要符合独立性、诚实客观、可靠性、合法合规、及时效率等5个原则。
二、审计准则及技术知识1. 重要审计流程:内部审计应当建立一个严谨认真的审计流程,包括审计计划、证据收集、访谈、建议性意见和实施跟踪等。
2. 理解和识别企业风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企业不同业务环节的风险,识别这些风险所存在的方向和程度,并挖掘其起因及影响,有效控制或解决这些风险。
3. 内部审计的技术:针对不同的内部审计核查项目,应有效地掌握审计、数据处理、调查分析、假设推断等技术,以有效识别企业的管理问题和风险。
4. 文书技巧: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文书写作技巧,包括文书结构、书写格式、公式使用、信息组织和叙述技巧等。
三、内部审计工具1. 风险控制审计:内部审计把审计实施集中到企业的重要控制环节,以促进控制设计、实施和管理,对增强企业控制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2. 监督审计:监督审计是通过检查管理层的实施情况、结果和及时处理情况,以评估管理层的能力、采取的行动有效性,结果呈现及处理等各方面,以检验管理有效性。
3. 众多实践:内部审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特定情况,拟制合理实践方案,以促进审计质量更高,企业管理更有效。
四、审计沟通技能1. 沟通技巧:内部审计人员在与管理层或者不同岗位人员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礼仪,采取清晰、客观、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交流审计思想。
2. 抗压性: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沟通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能够在批评和尴尬的环境中保持冷静,以便保障审计目标,同时实现沟通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一单元内部审核说明1定义:独立并系统化之查验,以决定其活动与相关结果是否符合规划之准则,以确保品质/环境管理系统执行之有效性,适切性,符合性。
2目的:2.1、评估品质/环境系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2、评估品质/环境系统是否符合品质目标;2.3、提升受审核单位品质改善及矫正措施,确保品质/环境管理系统之有效性,适切性;2.4、以客观的方法,取得品质/环境管理绩效的事实信息,不在查受审者之绩效,查错误,责任归属,调查问题,内部审核重点在取得证据。
3范围对象:内部品质/环境管理系统或流程、产品或服务,但不含<供货商>:3.1、组织结构;3.2、行政及作业程序;3.3、人员、设备及物料资源;3.4、作业场所,作业步骤及制程工序;3.5、正在生产的项目(以了解相关要求被执行的程度);3.6、文书档案、报告、记录之保存。
4执行之频率:可自行决定,通常视如下情况考量:2.1、法律法规的要求;2.2、显著变化:组织、管理、政策、技朮、品质/环境系统(改变);2.3、近期审核的结果(情况不好时);2.4、计划性定期举行。
5相关文件:ISO19011:2002品质和环境体系审核指南。
第二单元内部审核组织要素1、审核小组之成员:审核召集人、主任审核员(审核组长)、审核员2、成员资格:2.1、已接受内部审核之教育训练;2.2、ISO9001/ISO14001之认知与能力;2.3、具专业知识。
3、内审员应具备的条件:3.1、胸襟开阔,慎思熟虑;3.2、具良好的判断力,分析技巧;3.3、具良好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3.4、能控制审核过程,遭遇问题时,运用适当的外交手段;3.5、具备良好的ISO9001/ISO14001条文理解力与公司程序文件之熟悉了解;3.6、保持独立,公平、公正、公开之原则。
4、审核人员之独立性:审核人员应由与受审单位无直接责任之人员担任,但以与该单位在工作上合作之相关人员从事1为佳。
5、 审核之形式:5.1、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First Party Assessment )<第一审核方>内部审核是由组织或部门内针对运行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的一种自我管理审核;5.2、 外部审核(Exterior Audit /Second Party Assessment )<第二审核方>外部审核是由组织针对其外包商或供货商的运行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的一种管理审核;5.3、 认正审核(Third Part Assessment )<第三审核方>认证审核是由某一组织以付费方式向发证机械申请之审核,其目的在于通过某一国家或国际的品质/环境系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