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说明文】小学说明文范文500字常州梳蓖【说明文】小学说明文范文500字常州梳蓖小学说明文范文500字常州梳蓖苏东坡曾说道:“洗头百余下,散发出斜,熟寝至天明”。
就是啊,梳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说道至梳子,我不得不歌颂一下我家乡的特产----常州梳篦。
春秋时期,陈七子用破裂的竹板做成了最初的梳篦,来清除头发上的灰尘和虱子。
梳篦诞生后,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就连慈禧太后也爱用梳篦装饰头发。
盛唐时,当时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北宋以来,金银饰品相当流行。
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传到海外,清代,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比户皆为的景象,至今,梳篦已经流传了1600多年。
梳篦的类型也就是目不暇接,我最观赏的四大美女的王昭君,见到她披上白斗篷,手中还抱着一把琵琶,围巾和帽子把在寒风中的她包覆得很紧,给她送来回去了一丝暖意,苍白的脸上,眼角和眉间微微弯曲,眼神凝视着远方,变得有些担忧,仿佛思念着家乡。
紧邻这把梳篦,似乎还能够听见这悠长而忧伤的感叹。
这些美轮美奂的梳篦,散发出视觉上的轻松享用。
梳篦虽小,制作起来可不容易。
首先,要选用优良材料,有木,金银,象牙,嵌玉镶珠……做成成品还需经过72倒工序。
经常使用这梳篦,不仅可以清除头上的污垢,还有医学功效,甚至可以插于发间作饰品,使人容光焕发。
也真是这么多的功能,让常州梳篦在1921年世博会上获得金奖,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常州梳篦令人爱不释手,小小的一把梳篦,展毛中华古文明美好的一面,小小的一把梳篦,浸染着多少手工艺人的心血,小小的一把梳篦,又倾注着多少常州人复兴传统工艺品的希望。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下是一篇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文章名为《常州梳篦:非遗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梳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常州梳篦,你了解多少呢?作为常州的一大特色,常州梳篦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常州梳篦,也称为“宫梳名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它由两部分组成:齿疏的称为梳,齿密的称为篦。
常州梳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
在常州地区,梳篦的生产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把梳篦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选材、锯制、磨光、安装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常州梳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除了精湛的工艺,常州梳篦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梳子常常被视为爱情的信物,代表着相思和牵挂;而篦则寓意着祈福和祝福。
在民间,人们相信梳篦有着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作用。
因此,常州梳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日用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工艺品。
如今,常州梳篦已经成为了常州人送礼的首选。
它不仅代表了常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寄托了美好情感和祝福的礼物。
在国内外市场上,常州梳篦也备受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常州梳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承载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有关常州梳篦的介绍
常州梳篦是一种手绘梳子,产于中国江苏常州。
在中国,梳子被称为梳梳。
这些梳子最初是供皇室使用的,已经生产了 2000 多年。
梳子有两种器物,即木梳。
常州碢篁制作工艺形成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常州梳篾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制作规模也超过了前几代。
清乾隆年间常州赋载:伐竹入,朝京门皆户。
当时常州西门、南门有数万人从事梳制,故西门有会稽巷,南门有木须街为地名。
清光绪初年,苏州织造官员每年都到常州订制一批精梳,作为宫廷御用。
制作常州梳妆需要特殊的技能和使用专用材料。
梳子的材料可以是竹子、木头或动物的骨头。
竹子主要产自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
木材主要来源于名贵品种,如红木、枣木、石南花、黄杨等。
一把木梳(中文:梳子)的制作过程包含28 个步骤,一把梳子(中文:篦,一种不同类型的梳子,有更多的齿)需要72 道工序。
梳子的制作非常讲究所用到的雕、绘、烧、雕、磨等工艺,需要传统工艺。
由于常州梳缕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因此它们通常用于装饰目的,同时据说对头发也有好处。
常州梳篦馆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
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常州梳篦精工细作。
齿尖润滑、下水不脱。
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阴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昔日为宫廷御用的宫梳名篦,已成为百姓家中每日梳头洁发的必需品和收藏品。
常州梳篦调研报告常州梳篦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梳篦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对于保持头发健康和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州作为中国传统梳篦制作技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梳篦制作历史和丰富的梳篦文化。
为了解常州梳篦制作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本次调研拟对常州梳篦产业进行深入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和传统技艺;2.调查梳篦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3.推动常州梳篦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三、调研方法1.文献与资料调研:查阅相关行业资料和文献,了解常州梳篦的历史及产业现状。
2.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梳篦制作企业、梳篦市场以及消费者,获取实际情况。
四、调研过程与结果1.梳篦制作工艺和传统技艺通过梳篦制作企业的走访,了解到常州梳篦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木材选择、加工、切割、雕刻和抛光等环节。
梳篦所用的原料多为檀木、桃木等优质木材,工艺精湛,刀工细致。
常州梳篦制作技艺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常州梳篦风格和特色。
2.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调研发现,随着人们对个人形象的要求不断提高,梳篦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对于那些注重头发护理和发型的人来说,梳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在消费者偏好方面,调研结果显示,舒适、持久和易于携带是消费者购买梳篦的主要考虑因素。
3.常州梳篦产业的发展潜力根据调研结果,常州梳篦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精湛,品质可靠,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梳篦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而且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重视,高品质的梳篦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常州梳篦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政策建议1.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培养更多的梳篦制作技艺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的发展和创新。
2.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梳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市场潜力。
3.创新设计和研发:鼓励梳篦制作企业加强创新设计和研发,生产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梳篦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常州梳篦1、简介梳篦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人们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用具。
常州梳篦制作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正如苏州的刺绣,景德镇的瓷器一样,常州自古以来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
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年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
如今,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还保存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篦箕巷”。
2、历史源流据民间传说,梳子是四、五千年前一个名叫赫廉的巧匠发明的,他居住在常州南郊的清水潭,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把五指梳,献给当时的皇帝,皇帝试过,感觉很舒服,当即命令赫廉向民间推广。
1959年,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出土回旋透雕象牙梳一把,据考古证实,这件文物距今已4500余年,正是炎黄时期的物件!这把象牙梳足以证明:中国人早在上古时期已学会造梳。
清朝官员每年要定制黄杨木梳、象牙梳等,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
民国时期,常州梳篦两度参加世博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世界博览会(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The Sesqui-Centennial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金质奖。
在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过程中,代表团把常州梳篦厂生产的楠木月牙竹节梳作为国礼送给世博会组委会的与会代表。
3、工艺特点长州梳篦制作是一门精湛而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技艺,制作过程颇为讲究。
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木材主要选用质地坚韧、纹路细密、刨削光滑的红木、枣木、檀香、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需百年树龄木材,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色泽清艳,兼具缓解头痛、醒脑、聪耳、明目、去痒等保健功能,所以尤为珍贵,流行于世。
常州梳篦以技艺精湛的手工制作为特色。
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达到齿浑润滑的效果,以利于整发按摩。
【说明文】小学说明文范文500字常州梳蓖常州梳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部的一个小村庄。
它是用蓖麻毛线编织而成的,外形像蓖麻花,故而得名。
常州梳蓖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常州梳蓖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一件手工艺品。
需要选择优质的蓖麻毛线作为原材料,然后将毛线握在左手,用右手将其缠绕在左臂上,再逐渐转动左臂,使蓖麻毛线编织成花状,并通过调整手指位置,将编织好的花状物体整齐地铺展开来。
拿出熨斗将其烫平,使其更加美观,然后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如耳环、手链等。
常州梳蓖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是制作出来的产品却非常美观。
常州梳蓖的线条流畅,形状优美,色彩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
而且,常州梳蓖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它可以用作梳子,有助于头发的梳理和保养,特别适合长发的女性使用。
除了美观和实用外,常州梳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蓖麻被视为吉祥之物,常州梳蓖也因此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人们常常用常州梳蓖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常州梳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政府加大了对常州梳蓖传统手工艺的扶持力度,并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些手工艺品爱好者也在积极传承和推广常州梳蓖的制作工艺,努力将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品传承下去。
常州梳蓖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手工艺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装饰价值,还寓意着吉祥和幸福的生活。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让常州梳蓖的制作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其中,常州梳篦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常州梳篦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常州梳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当时的江苏常州地区盛产竹子,有一个叫“竹饭巾”李的人,在砍伐竹子的过程中,发现竹子中间有浅色的线条,便将竹子分成两半,制成梳篦。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的早期梳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明朝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手艺的精湛,常州梳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制作常州梳篦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削杆子”、“断杆子”和“磨细牙”。
需要选择直径约为2-4cm的竹子,撕去竹子表面的绿皮,保证竹子干燥。
将竹子放入锅中蒸煮半小时,蒸熟后用刮子刮去竹子的毛刺和残余物。
接下来,将竹子从中间剖开,再将竹子切成6-8节长30-40cm的小节。
接着,用小锤敲击竹子,将其中的不完美部分敲掉,只留下完美的部分。
在磨盘上用细砂纸磨细锯齿,使其变得尽可能光滑。
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而且需要手工操作,所以生产效率比较低,价格也比较贵。
然而,其良好的质量和独特的工艺引起了人们的追捧。
常州梳篦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梳头、梳眉、梳鬓、梳胡须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州梳篦的文化内涵更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常州梳篦的外形优美,造型独特,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形象,更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
常州梳篦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实用功能。
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相信常州梳篦还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常州梳篦作文500字
《常州梳篦》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常州梳篦吗?这可是咱们常州的宝贝哟!
常州梳篦特别漂亮,上面的图案五花八门。
有的刻着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红的、黄的、紫的,好像能闻到花香呢;有的画着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子蹦蹦跳跳,小猫咪憨态可掬。
我听说过一个关于常州梳篦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姑娘,她总是头发乱乱的。
有一天,她得到了一把常州梳篦,用它梳了头发之后,变得漂亮又整洁,大家都夸她像个小公主。
常州梳篦不仅好看,还很实用呢。
用它梳头,头发顺顺的,不会打结。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把这样神奇又漂亮的常州梳篦呀?
《常州梳篦》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常州的梳篦。
常州梳篦可有名啦!它的样子美极了。
有的梳篦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小巧的扇子。
而且上面的装饰特别精致,有彩色的珠子,闪闪发光;还有漂亮的丝线,随风飘动。
我家就有一把常州梳篦,那是妈妈送给我的。
每次我用它梳头,都觉得自己像个小仙女。
妈妈说,以前的人都喜欢用常州梳篦,因为它能让人变得更美。
有一次,我带着梳篦去学校,同学们都围过来看,大家都觉得太好看了,都想要呢!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常州梳篦吗?。
常州"宫梳"的二十八道工序常州梳篦之所以成为“乡土奇葩”,是与梳篦工匠的民俗传承和创造性劳动分不开的。
起初,梳篦只是古人制造生活用具的功能活动中的产物,这种手艺并未从原始劳动中分离出来。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对理发工具需求量的增多,以及社会分工等等因素,逐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半农半工或专门依靠手艺生活的半独立或独立的手工业行业。
随着人们美学情趣的与日俱增,从事梳篦生产的工匠们在生产的传承和生活功利需要中,逐步探索,溶智慧、艺术于实践,精工细琢、千锤百炼,不断完善和创造了一整套复杂的操作工艺——俗称“制梳的二十八道工序”和“制篦的七十二道半工序”。
制梳的二十八道工序是:1、选材:梳料有木材、象牙、牛角、牛骨、金属等等,以木材为主,要求木纹细密、树质坚韧、树身粗长、节疤少、不裂不变形、干缩性小并能刨削光滑者,以黄杨、石楠、枣树为佳,尤以百年以上树龄的老黄杨木为最好。
2、拉舵:将选好的树材砍下,由二人用大锯拉锯(俗称“拉舵”),在树身上每6~7厘米锯成一段。
拉锯时要注意树段和树块的角度和缕纹,遇有树身不直或斜丝缕纹要调整角度,根据缕纹拉舵,不要造成剪刀缕形成浪费。
3、打屯头:将锯好的圆形树块,平放在大木屯头上,用斧头对准树中心缕纹劈开,叫做“打屯头”。
打屯头有二落头、三落头和四落头之分。
对根盘和有桠枝的树段,要特别注意它的缕纹和树肉丁,彻底打干净。
4、拆板:即“切片”。
将打好屯头的木块,用锯子拆成一面厚一面薄的梳坯,厚面厚1厘米,薄面0?3厘米。
将拆好的梳坯放在通风处阴干,切忌阳光下曝晒,以防开裂。
5、煮坯:将拆好的梳坯放在大锅内用水煮透。
水要一次加足,把梳坯浸没,切忌中途再加冷水,以防煮不透。
6、码板档:将煮透的梳坯从锅中取出趁热及时码好,不要迟误时间,以防冷却翘弯。
同时注意长短搭配。
遇有翘板,要将二张翘板的弯面相对轧紧,码放阴干半年以上,这样制作的木梳才会不弯不缩。
7、翻板档:将码好板档的梳坯,每隔一、二个月翻弄一次,半年内翻3~4次,使梳坯早些阴干、防止弯翘变形。
常州梳篦,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始于晋朝,至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
清光绪年间,常州梳篦被列为贡品,每年要向皇上进贡 60 张象牙梁篦箕, 60 张黄杨木梳,从而使常州梳篦获得了“宫梳名篦”美称。
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慈禧太后所用的木梳,即为常州所产的黄杨木梳。
常州篦箕、木梳采用天然材料,尤以精湛技艺的手工制作为特色,以选料精细,工艺考究为著称。
篦箕取壮竹“竹青”质地坚韧,富有弹性,不易断齿,再经胶合,打、挫、抨括等72 道半工序方能完成一张篦箕的制作,篦梁上还以字画描绘,镶嵌珠宝进行装饰,十分讲究。
木梳以优质名贵树材为主,如黄杨、檀香、石楠、枣木等,其质坚纹细,色泽清艳,经28 道工序制成木梳,齿浑润滑,梳除发垢,利于整发按摩,再饰以雕、描、刻、烫工艺,融实用于欣赏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公元1915年美利坚合众国。
在旧金山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
召开巴拿马和平展览会,常州梳篦展品,经国际评奖委员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银质奖。
公元1926年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一百五十周年,在费城召开国际博览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金质奖。
2002年12月3日,世博会组委会在摩纳哥投票选举2010年世博会城市时,常州梳篦厂仿制的1915年世博会获奖的竹节梳作为赠送给各国官员。
【六年级】有关说明文的作文800字常州梳篦常州梳篦是常州特色文化的代表之一。
常州梳篦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常州梳篦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常州梳篦主要以竹子为原料制作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竹子,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剥去竹皮和竹节,进行破朽中心和竹块的浸泡、煮熟,利用火炭的火力和水浸的水力进行竹材的软化。
接着,将软化后的竹材切割成梳篦的形状,用刀工巧妙地加工成梳篦的外形,再进行平整、梳齿和打磨,使其更加光滑美观。
根据梳篦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上色和镶嵌等装饰工艺,使其更加精美。
常州梳篦的特点在于制作精细,纹理清晰,手感舒适,耐用。
其表面光滑,用起来非常顺手,不会伤及头皮。
梳篦的齿间距也很合适,既能梳理头发,又能按摩头皮,有助于促进头发的生长。
常州梳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栩栩如生的镶嵌工艺,常见的有漆画、金丝嵌、玛瑙嵌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梳篦的美观度,还展示了常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常州梳篦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代表。
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常州梳篦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常州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磨练,技艺要求十分高,几乎每个梳篦制作师傅都需要从小学习,并且需要多年的实践才能精通。
可见,制作一把常州梳篦不仅需要专业技艺,还需要制作师傅对梳篦的热爱与坚持。
常州梳篦作为常州的特色文化之一,凝聚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智慧。
它以其优雅的外观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州梳篦的魅力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常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州梳篦,昔日为宫廷御用,如今已远销海外。
它由纯天然材料精制而成。
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醒脑,聪耳,明目的保健功效。
真是既能收藏,还能使用,又能养生的艺术珍品。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
它又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清末民初,更是远播海外。
梳篦的制作过程极为讲究。
制作梳篦的木材,都要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
还不单单于此,篦箕则选用阴山的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72道工序制作而成。
怎么样,这些数字是不是令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常州梳篦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一把小小的梳篦,却凝聚了多少心灵手巧的制作者的心血啊!有的梳篦甚至还加上了常州的独一无二的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别具一格。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更是出类拔萃。
它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为珍贵和流行。
精美的常州梳篦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千余年来一直受到民众的喜爱。
今天,传统梳篦虽已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仍不容忽视。
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