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原理》参考书《冶金原理》,李洪桂编,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冶金研究生参考书目
以下是冶金工程相关研究生专业的部分参考书目:
1.《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王筱留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炼钢部分),朱苗勇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年。
3.《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
4.《冶金专业英语》(钢铁冶金部分),侯向东,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二
版。
5.《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有色冶金部分),李进,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年。
6.《冶金原理》,李洪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7.《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8.《钢铁冶金原理》,黄希祜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以上是部分相关参考书目,建议根据具体研究方向和目标院校进一步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
《冶金原理及工艺》教学大纲Metallurgical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学分2 ,学时32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结束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在金属冶金熔炼过程中的应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的基础,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金属冶金及熔炼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工艺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金属冶金过程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 绪论、活度及氧位图(2学时)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1.2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1.3活度的概念及意义;§1.4氧位图及其意义。
§2. 熔渣、熔剂性质(2学时) §2.1 熔渣结构理论介绍;§2.2熔渣的化学性质(碱度、氧化能力、还原能力);§2.3熔渣的物理性质(熔化性、粘度、界面性质);§2.4 合金熔炼过程中的润湿现象。
§3.合金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3.1 形成溶液时氧化物的氧位;§3.2氧化还原的热力学条件;§3.3金属元素在铁熔液中的氧化;§3.4合金元素被Cu2O氧化及被CO2氧化;§3.5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3.6脱碳反应。
§4. 合金熔体内杂质的去除(6学时) §4.1夹杂形成的动力学;§4.2夹杂形成的影响因素;§4.3脱氧反应;§4.4脱磷反应;§4.5脱硫反应;§4.6去气过程。
§5. 典型合金的熔炼工艺方法(12学时) §5.1铁合金熔炼工艺;(4学时)§5.2铝合金熔炼工艺;(3学时)§5.3铜合金熔炼工艺;(3学时)§5.4镁合金熔炼工艺;(1学时)§5.5钛合金熔炼工艺。
第一章1 冶金原理研究的主要容包括_冶金动力学、冶金热力学、冶金溶液。
2 金属熔体指液态的金属、合金。
1、冶金原理是提取冶金的主要基础科学,它主要是应用__物理化学、_____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取冶金过程,为解决有关__技术___问题、开拓__新__的冶金工艺、推进冶金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2、根据组成熔体的主要成分的不同,一般将冶金熔体分为__金属熔体、熔渣、熔盐、熔硫。
3、冶金原理按具体的冶金对象分为__钢铁____冶金原理及__有色金属___冶金原理。
4、根据熔渣在冶炼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熔渣主要分为____冶炼渣、精炼渣、富集渣、合成渣____四种。
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各种冶炼过程的特点,合理地选择_熔渣____,使之具有符合冶炼要求的物理化学性质。
5、熔渣是_金属提炼______和_____精炼过程__的重要产物之一。
6、熔渣是指主要由各种_氧化物_____熔合而成的熔体。
7、__富集渣______的作用在于使原料中的某些有用成分富集于炉渣中,以便在后续工序中将它们回收利用。
8、__精炼渣_____的作用是捕集粗金属中杂质元素的氧化产物,使之与主金属分离。
9、在造锍熔炼过程中,为了使锍的液滴在熔渣中更好的沉降、降低主金属在渣中的损失,要求熔渣具有较低的粘度、密度、渣-锍界面力。
10、为了提高有价金属的回收率、降低冶炼过程的能耗,必须使锍具有合适的物理化学性质。
11、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各种冶炼过程的特点,合理地选择__熔渣成分______,使之具有符合冶炼要求的物理化学性质。
12、冶金过程热力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根据的正负判断该条件下反应能否自发地向________进行:2)计算给定条件下的平衡常数,确定反应进行的______;3)分析影响反应的和平衡常数,为进一步提高________指明努力方向。
预期方向;限度;转化率。
13大多数有色冶金炉渣和钢渣的主要氧化物:FeO、CaO、SiO214高炉渣和某些有色冶金炉渣的主要氧化物:CaO、Al2O3、SiO215熔盐——盐的熔融态液体,通常指无机盐的熔融体16在高温冶金过程中处于熔融状态的反应介质或反应产物叫________ 冶金熔体1、应为熔盐有着与水溶液相似的性质,因此熔盐电解成为了铝、镁、衲、锂等金属唯一的或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法。
冶金原理李洪桂冶金原理是冶金学科的基础理论,它是指导冶金工程实践的理论基础。
冶金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冶金过程及其规律。
冶金原理的研究内容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工艺、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
冶金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
冶金原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冶金工程实践中,为冶金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冶金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工艺、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
金属材料是指具有金属结构的材料,包括铁、铜、铝、镁等金属及其合金。
非金属材料是指除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是冶金原理研究的重点内容,它们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
冶金原理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旨在揭示材料的内在规律,为材料的设计、加工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冶金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
实验研究是冶金原理研究的基本手段,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
理论分析是冶金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建立模型和假设,揭示物质的内在规律。
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揭示材料的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的规律。
冶金原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冶金工程实践中,为冶金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冶金工程是利用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矿石、矿物和金属材料进行选矿、冶炼、精炼、合金、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材料加工等工艺过程的综合技术体系。
冶金原理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冶金工程实践,提高冶金工程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冶金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总之,冶金原理是冶金学科的基础理论,它是指导冶金工程实践的理论基础。
冶金原理的研究对象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工艺、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
冶金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
冶金原理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冶金工程实践中,为冶金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湿法冶金原理Fundamentals of Hydrometallurgical课程编号:07310530学分:3学时:45(其中:讲课学时:39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冶金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冶金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教材:《湿法冶金学》,李洪桂,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湿法冶金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重要补充意义的专业基础课。
湿法冶金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浸出,沉淀与结晶,离子交换,溶剂萃取与还原等冶金单元。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湿法冶金的主要冶金单元,掌握各冶金单元的基本反应原理和过程控制方法;2.掌握各冶金单元的主要应用领域和;3.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湿法冶金的概念(2)湿法冶金的主要阶段(3)湿法冶金流程简介(4)湿法冶金制取无机材料简介2、基本要求了解湿法冶金的概念,掌握湿法冶金的主要阶段和流程,了解湿法冶金制取无机材料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浸出1、教学内容(1)概述(2)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3)浸出过程动力学基础(4)浸出过程的工程技术(5)浸出过程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浸出的概念,掌握浸出过充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掌握浸出过程的主要方法,了解浸出在冶金中的应用。
重点:浸出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难点: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第三章沉淀与结晶1、教学内容(1)概述(2)沉淀与结晶过程的物理化学基础(3)主要沉淀方法及其在提取冶金的应用(4)结晶过程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5)用沉淀法或共沉淀法制备特种陶瓷的粉末2、基本要求掌握沉淀与结晶的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掌握沉淀和结晶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了解沉淀法制备特种陶瓷粉末的方法。
难点:沉淀与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基础第四章离子交换法1、教学内容(1)概述(2)离子交换树脂及其性能(3)离子交换平衡(4)离子交换动力学(5)柱上离子交换(6)简单离子交换法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7)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稀土元素(8)离子交换膜及其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及其性能,掌握离子交换的动力学方程,选择系数、分配比和分离因素,掌握柱上离子交换过程和分类技术及其在冶金中的应用,了解离子交换在稀土中的应用,了解离子交换膜的发展概况及其应用。
冶金原理李洪桂
冶金原理。
冶金原理是研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物理化
学性质的科学。
它是冶金工程的基础,是掌握冶金技术的重要前提。
冶金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过程,它是冶金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冶金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加
工原理、热处理原理、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
在冶金原理的研
究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规律、热力学性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掌握材料的加工工艺、改善
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冶金原理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定合理的加
工工艺、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冶金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
及到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冶金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与
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材料的加工原理和热处理原理,了解材料的
腐蚀机理和防护方法。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冶金原理,我们才能更好
地理解材料的本质,掌握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技术,提高材料的利用
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冶金原理是冶金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提高材料
的利用率、改善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
入研究冶金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技术,推动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工业生产的进步。
希望大家能够重
视冶金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为冶金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名称:《冶金原理》第 2 周,第1讲次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冶金的概况和原料、产品第二节冶金方法及生产工艺流程第三节学习冶金原理课程的意义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冶金发展历程,知道学习冶金原理的意义,掌握冶金方法和现代冶金生产工艺流程。
【重点】冶金方法,现代冶金生产工艺流程。
【难点】冶金生产工艺流程,矿物与矿石的区别。
内容1【本讲课程的引入】冶金原理是冶金技术专业学生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课程中所涉及的冶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从事冶金事业所必需的基础,对学生在以后发展中冶金工程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讲冶金原理第一章的内容。
【本讲课程的内容】绪论第一节冶金的概况和原料、产品1. 冶金的发展简史远古时代使用的金属为自然状态下的金、银、铜、陨石铁→从矿石中提取金属→青铜(夏商就冶炼出青铜,商朝为青铜鼎盛时期)→铁(历史战争贡献大)商朝: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春秋青铜开始发展缓慢,铁器物发展迅速;冶炼金属由开始的师傅传徒弟→应用冶金原理的方法提取冶金。
2. 金属的分类黑色金属:铁、铬、锰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之外的金属有色金属又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
重金属:密度大,在7~11g/m3,包括铜、铅、锌、锡、镍、钴等。
轻金属:密度小于5g/m3,包括铝、镁、钙、钾、钠和钡等。
贵金属:价值比一般金属贵,包括:金、银、铂以及铂族元素。
稀有金属:指那些发现较晚、在工业上应用较迟、在自然界中分布分散以及在提炼方法上比较复杂的金属。
稀有金属并不是其在地壳中含量少,只是历史沿袭的习惯而已。
3. 矿物、矿石、脉石和精矿矿物: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矿石:在现有条件下能合理经济地提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稀有金属冶金学B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135Z10课程名称:稀有金属冶金学B/ Metallurgy of Rare Metals (B)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工科大学化学、冶金工程概论、冶金原理、冶金设备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李洪桂主编,稀有金属冶金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2、张启修和赵秦生,钨钼冶金,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李洪桂和羊建高等编著. 钨冶金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4、莫畏和邓国珠等,钛冶金,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系冶金工程专业选修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钨、钛两种典型稀有金属冶金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稀有金属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及设备,熟悉浸出、沉淀与结晶、金属热还原等常规冶金方法和氯化冶金、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氢还原、真空冶金和粉末冶金等特种冶金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稀有金属冶金过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冶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冶金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或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稀有金属冶金重要概念,了解其含义及适用范围;掌握稀有金属冶金过程遵循的共性原理,掌握典型稀有金属钨、钛冶金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技术特点,熟悉钨、钛冶金的工艺流程、关键工序的影响因数、技术指标,掌握主要生产设备及其选择依据,了解稀有金属冶金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化学、冶金原理、冶金设备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复杂的冶金工程问题,具有收集和判断相关文献、信息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原料特点和产品要求拟定合理的冶金工艺流程并选择合理的冶金设备,能够面对复杂的冶金工程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具有实验设计并能够识别、表达和合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与辩论来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冶金原理》参考书《冶金原理》,李洪桂编,科学《冶金原理》参考书:《冶金原理》,李洪桂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考试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冶金熔体的相平衡图、冶金熔体的结构、冶金熔体的物理性质、冶金熔体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高温分解分离提纯过程、冶金过程的气固相反应动力学、冶金过程的液气相反应动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
重点掌握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组分活度的相互作用系数概念与应用;冶金中主要二元渣系相图;具有简单三元共晶体的相图;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状态图;氧势图及其应用;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条件;氧化物的间接还原反应热力学;湿法冶金的优点,湿法冶金流程的基本表示方法;浸出过程热力学,浸出过程动力学;沉淀和结晶,水溶液中金属的沉积;电解精炼和电解提取,电解制取金属和金属粉末;萃取方式,萃取机理和萃取平衡。
《冶金传输原理》参考书:《冶金设备基础-传递原理级物料输送》,唐谟堂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考试范围:动量传输:主要掌握流体静力学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动力学的几个重要方程、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等,特别是掌握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应用,分析流动状态、边界层特征,计算流动过程的能量损失。
热量传输:导热主要掌握能量方程及其在定解条件下的求解;对流传热主要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几种求解方法;辐射传热要求能够利用辐射网络的方法求解物体间的辐射传热,掌握气体辐射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质量传输:掌握传质微分方程,对典型稳态、非稳态扩散传质问题的求解,掌握对流传质系数的不同求解方法以及典型相间传质问题的分析方法。
《硅酸盐物理化学》参考书: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胡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2、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考试范围:紧密堆积原理、鲍林规则;典型晶体结构分析,硅酸盐晶体结构分析,晶体几种类型的结构缺陷。
绪言《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主要内容有: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三大部分,并介绍了三者的类似机理、相互关联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利用相似原理来处理试验数据和进行模型试验。
1、地位:冶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冶金、机械、航海、航空等领域中,凡是涉及到流体(气体、液体)的流动,均不可避免的存在在流动过程中流体的动量、热量、质量的传递规律。
2、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语言。
该门课程是以数、理知识为基础,在充分弄懂物理概念后,常用数理解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要求初学者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3、参考书:主要参考书:《冶金传输原理》张先棹、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11本科其它参考书:《TRANSPORT PHENOMENA》(Second Edition) R.Byron Bird Warren E.Stewart Edwin N.Lightfoot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动量、热量、质量传递原理》[美]J.R.威尔特等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1984《计算流体力学》吴子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第一篇 动量的传输第一章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动量传输?从所学的物理概念中知道:当速度不同的两个小球相互碰撞时,有动量的传递发生。
即小球的动量mv发生了变化。
而当流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是否他们的动量也发生变化呢?是!固体的动量变化与流体的动量传输也各有特点。
此处我们研究的动量传输是:流体(即液体、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动量传输的规律。
第一节连续介质模型1、流场:流体运动的全部范围。
2、流体:液体、气体。
流体的性质:1)易流动性:在任何微小的应力的作用下可发生连续变形。
原因: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
2)可压缩性(气体):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反之。
没有自由表面,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不可压缩流体(液体):在相当大的压力下,流体仍几乎不改变其原有的体积,有自由表面。
参考书目001 机械自动化学院初试科目参考书目:818《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传动部分),陈奎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19《机械原理》(第二版),廖汉元、孔建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或《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820《工业工程基础》,蒋国璋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827《自动控制原理》,吴怀宇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年。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二版),熊诗波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年。
《生产运作管理》,陈荣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002 材料与冶金学院初试科目参考书目:807《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810《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吴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81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重排本),陆佩文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年。
812《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覃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813《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814《钢铁冶金原理》 (第三版),黄希祜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或《冶金原理》,李洪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815《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黄学辉、宋晓岚,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19《机械原理》(第二版),廖汉元、孔建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或《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842《大学物理》(第一版),廖耀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843《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金属材料学》,赵莉萍、吴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冶金原理》参考书:《冶金原理》,李洪桂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考试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冶金熔体的相平衡图、冶金熔体的结构、冶金熔体的物理性质、冶金熔体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化合物的生成分解反应、高温分解分离提纯过程、冶金过程的气固相反应动力学、冶金过程的液气相反应动力学、电极过程动力学。
重点掌握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组分活度的相互作用系数概念与应用;冶金中主要二元渣系相图;具有简单三元共晶体的相图;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状态图;氧势图及其应用;氧化物还原的热力学条件;氧化物的间接还原反应热力学;湿法冶金的优点,湿法冶金流程的基本表示方法;浸出过程热力学,浸出过程动力学;沉淀和结晶,水溶液中金属的沉积;电解精炼和电解提取,电解制取金属和金属粉末;萃取方式,萃取机理和萃取平衡。
《冶金传输原理》参考书:《冶金设备基础-传递原理级物料输送》,唐谟堂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考试范围:动量传输:主要掌握流体静力学特性、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动力学的几个重要方程、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等,特别是掌握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应用,分析流动状态、边界层特征,计算流动过程的能量损失。
热量传输:导热主要掌握能量方程及其在定解条件下的求解;对流传热主要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几种求解方法;辐射传热要求能够利用辐射网络的方法求解物体间的辐射传热,掌握气体辐射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质量传输:掌握传质微分方程,对典型稳态、非稳态扩散传质问题的求解,掌握对流传质系数的不同求解方法以及典型相间传质问题的分析方法。
《硅酸盐物理化学》参考书: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胡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2、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考试范围:紧密堆积原理、鲍林规则;典型晶体结构分析,硅酸盐晶体结构分析,晶体几种类型的结构缺陷。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玻璃的形成条件;固体界面的结构,界面的结构及界面应力,粘土-水系统的性质及瘠性料的悬浮与塑化。
热力学计算方法及实例分析。
单
元系统、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相图的分析方法,专业相图的分析。
晶体中扩散的特点及宏观规律,扩散的推动力及微观结构,扩散系数,不同类型晶体中扩散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固相反应动力学。
相变的类型,液-固相变的热力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液-液相变的分类、分相的热力学理论、分相动力学。
烧结的基本理论、模型,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的传质机理,晶体长大与二次再结晶的理论及工艺控制。
《材料科学基础》优选参考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主编,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文九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8,第一版
可参考教材:《金属学原理》侯增寿,卢光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属学》胡赓祥,钱苗根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考试范围:一、公共部分
晶体结构和缺陷:立方晶系晶向晶面指数,致密度计算,理论体积密度计算,晶体缺陷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凝固理论:均匀形核时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的推导,影响形核率的因素,控制晶粒大小的途径和理论依据,纯金属和固溶体晶体长大方式和理论,铸锭宏观组织的控制和理论;
塑性变形和再结晶:滑移系、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材料强化四大途径的机制,塑性变形后的加热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相图:Fe-Fe3C相图平衡结晶过程分析(用冷却曲线),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计算,金相显微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
二、其他部分(该部分两个内容,请任选其一)
内容一:
位错的运动方式、位错的线张力、位错的分解与合成;相图热力学;三
元系相图及其类型、重心法则、共线法则、具有四相平衡反应的三元系
共晶相图;扩散、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间隙扩散和
空位扩散、扩散驱动力、反应扩散、影响扩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