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气功胎息浅说*导读:气功胎息本是道家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术。
练功实践证明,胎息功对于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都有显气功胎息本是道家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术。
练功实践证明,胎息功对于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都有显著效果,还可延年益寿,故而历代养生家极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儒、释、道、医等各家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对胎息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今试就胎息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胎息真义胎息一词,现认为最早出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人在胞胎之中。
认为胎息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而出现的无需口鼻呼吸的一种状态。
《大成捷要胎息经注》中认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
把胎息看成是练功中神气相合于下丹田而达到的一种高深的气功态。
更多的人则把胎息看成是一种呼吸方法,如《万密斋书十种养生四要》所说: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
强调练功者要最大限度地减慢呼吸频率,以达到胎息微微,若有若无的境界。
也有人指出胎息即内丹,如《胎息铭》中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从而把胎息与内丹混为一谈,否认了胎息的独立存在性。
那么,究竟怎样来认识胎息呢?从人体的呼吸生理来看,人体呼吸过程可分为内呼吸与外呼吸两种。
外呼吸是指人体本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以下3 种类型:①借助于人体呼吸系统,经口鼻、气管、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②人在胚胎之时,通过脐动脉、脐静脉和母体进行气体交换。
③人体的皮肤、毛孔、喻穴等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内呼吸则是指人体的细胞呼吸,即人体细胞经过细胞膜从体内环境中摄取氧气,经过氧化还原代谢后又向体内环境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有关的研究表明,经过气功锻炼,可使人体体表的固有换气功能得到强化,并使内呼吸显著增强,从而使人体的口鼻呼吸大大减弱,出现绵绵若存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完全停止。
这个时候练功者可感觉到全身毛孔完全张开,身体内外融为一体,有飘飘欲仙之感,恰如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所谈到的一息自住,不出不入。
胎息修炼须知一.胎息适应症1.疑难顽症: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温心脏病等2.运动系统:风湿关节炎、骨膜炎、各类骨增生、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等。
3.消化系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五更泻、慢性肠炎、脱肛等。
4.呼吸系统:咽喉炎、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哮喘、肺矽病、胸膜炎等5.泌尿系统:肾结核、肾结石、肾积水、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6.生殖系统:睾丸炎、附睾炎、遗精阳痿、卵巢囊肿、阴道炎、子宫下垂、乳腺增生、乳房肿瘤等。
7.循环系统:心肌炎、血管瘤、脉管炎、静脉曲张、主动脉粥样硬化等。
8.感觉系统:近视眼、散光眼、麦粒肿、沙眼、中耳炎、耳鸣、皮炎、湿疹等。
9.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等。
10.内分泌系统:甲亢、前列腺炎、脾肿大等。
以上仅为在临床已有成功案例的病种。
从理论上来说,胎息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通,气血通畅,应该是百病皆除。
息息归脐,寿与天齐。
二.胎息修炼中的排病现象胎息启动后,身体有病的人,将出现各类反应,有些反应比较强烈,是从未出现过的,有些则持续的时间较长。
让人心里没底,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修炼胎息者对这些现象要有所了解。
1.胎息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练劲者不但没年青,反倒显得更加衰老,这是邪气与真气互争的结果。
待真气慢慢滋长,足以祛邪,即会朝着还童的方向迈进。
2.出汗不止。
胖人大汗淋漓,有人竟持续十个月之久;瘦人小汗清冷。
此为汗排现象。
无论大汗、小汗,均是内分泌旺盛所致,所有的汗均为血液中的毒、浊的排泻。
出汗是排除心脏、血液、肺部的脂肪、酸、碱、风寒热暑湿的主要途径。
3.上肢内侧出现红色血斑,此为心脏病的排泄。
4.脚的前部上端出现大小泡,此为肝脏病的排泄。
5.全部或局部出现丘疹,此为淋巴系统排病。
6.三阴交部位出现小水泡,此为肾脏排病。
7.足部趺阳穴处出现中水泡,此为脾(胰)脏在排病。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胎息修炼法⿎荡元⽓排出病浊----古往今来,⼈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命资助,⽆不把胎息视为回归⾃然,达到长⽣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之门。
⾃古以来多少⼈为了这把⽣命之匙⽽餐,风饮露,吃尽千⾟万苦,四处寻找甚⾄不惜⽣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孔⼦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
然⽽,由于胎息潜藏于⼈⾝内,它的启动有⼀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技法,就象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不可及。
神⽓相合⽽⽣胎息我⾃幼好医术,在学医三年后,曾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深造过针灸专业。
为深造医道,经历了长达⼗年的游学⽣涯。
祖国的七⼤古都都留下了我的⾜迹,多少名⼭⼤川、古刹、道观、寂寞旷野有过我探寻⼀⼒的⾝影和⼼酸,与此同时,我对传统修炼⽂化产⽣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典籍中记载的修炼体验常常在⾃⾝中再现。
在此基础上,我研究和创编了胎息排⽯法。
1987年的夏天,我对结⽯病的研究已进⼊到“特殊的呼吸排⽯法”阶段,通过适度的闭⽓,⽤真空⼒将腹部上提,下放若⼲次。
当⽓闭不住时,再恢复呼吸。
有⼀次我躺在床上,进⾏这种闭⽓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股势不可当的⼒量,拱动着腹腔产⽣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凭着对胎息的长久练习经验,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体验着跳动的节律,寻找着跳动的⼒源。
在愉悦⾝⼼状态下,腹部⾜⾜⾃由跳动了近40分钟,周⾝汗流如洗,⾝体舒畅,⼼情喜乐,妙韵隽永。
此后经过多次的揣摩演练,能够⾃如的引发胎息。
胎息象汹涌澎湃的浪涛,将胸腔⾥的内脏翻动冲击,有时全⾝被⼀股内⼒抽搐成⼀团,动时如雷霆万钧,静时如细⾬绵绵。
随着胎息进程的深⼊发展,⼈体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全⾝经脉也趋于通畅,并使腹腔的动态频率渐渐平缓下来,但与此同时,肾间动⽓却象⽕⼭从深层的岩浆中喷涌⽽出,这个脏腑跳动的⼒源此时才清晰的显露出庐⼭⾯⽬。
命门动⽓不断地向脐下强劲的喷射,整个体内如风箱般“虚⽽不屈,动之欲出”。
胎息养生法的作用(一)胎息养生法的益处有人问练习胎息养生法有什么益处?现在讲一讲这方面的道理。
人们为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
人生几十年,身体内存积着大量的有害物质,人体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疼。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胎息启动可以振动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拉动五脏六腑气穴,可以把堆积身上几十年的阴寒和污秽之气排除出去。
这时你会感觉手心发热,头部出汗,有时身体流汗,初期汗液粘而臭。
通过长期练习,身体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经络的传导、气血的运行、各组织间的新陈代谢、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胃肠道的蠕动加快、消化腺与分泌腺的分泌等。
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长期坚持锻练,身体疾病会全部逐渐消失。
另外人体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经过“推陈出新”的过程。
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之元是元气。
浊是指秽浊,泛指体内不利于健康的瘀血、痰、湿、风、寒、肿瘤、体液中的废物及一切病理产物。
排浊的途径可通过大便、放屁、小便带下、尿石、清尿黄尿、浓尿、上呕(痰涎、腥沫、淤血、清水、黄水)、咳嗽(咳痰)、干咳(无形、浊气)、排汗(汗是排除心脏、血液、肺部的脂肪酸碱及风寒暑热的重要途径,皮肤排(水泡、斑)吟唱嗝声(去除心理积郁)等……。
中医说:“所有疾病都是气血失调造成的,血靠气来引导,因此气是健康的关键,气通则血活,气的顺畅与否会直接影响生理机能。
” 启动胎息后气血则畅通,免疫力得到提高,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全部都得到了调整而且平衡了阴阳。
机体会相对在这种状态下运动,从而改善体内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临床症状,而加速疾病痊愈,这就是练胎息法的最大功能和特点。
一般在进入胎息一周左右时间可出现排污反应,一般不需吃消炎药止咳药止泻药,排浊干净后这些反应会自行消失。
什么是胎息?如何启动胎息?胎息可以自行启动及练习么?什么是胎息?如何启动胎息?胎息可以自行启动及练习吗?胎息,说明白了,不是像一般凡夫俗子说的那样的,不是你能随便理解、懂得的那个样子的修定的境界。
胎息,绝对不是那样的。
胎息,是修行开慧之后得到定力的人,用定静中的精进力去打通督脉之后,才能出现的一个呼吸上的特殊现象。
是外呼吸停止,而内呼吸开启的事件。
一般人,你给他说个内呼吸,他就绝对不相信,认为一个人的呼吸,只不过是用口鼻呼吸空气而已,哪有什么内呼吸?哪有什么胎息?但是,打个比方,我们在还没有出生时,在母亲的胎胞内,就是这个阶段,就是胎息嘛。
你没有直接接触到空气,但还是在快速生长对不对?这个就是先天的胎息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胎息,在平时,只不过是胎息的深浅装状况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着用皮肤呼吸的现象。
有时候,我们感觉精神状态相当好的时候,我们感觉浑身通透舒畅,这个时候,精气神就比较充足,所以,我们除了正常的口鼻呼吸外,皮肤的呼吸也很旺盛的,尤其是运动之后的人,就会有这个强烈的感觉。
因为气血运行速度很快了,就改变自己内呼吸和外呼吸实际状况,一下变得良好异常。
现在,要达到胎息,我们要返回到比这个胎息还要悠深、还要宁静的胎息境界。
胎息,在这个阶段,一个修行的人,在经过积精累气,修炼正气、阳气相当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由护法的指导下,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的。
之后,这个时候,才会开始出现所谓的胎息境界。
打通了人体的督脉经络,外呼吸若有若无,而内呼吸则很旺盛,让全身的精气神开辟出另外的境界。
胎息,是真气所致的,是炼精化气后的结果。
一般凡夫俗子,你根本无法打通督脉的。
打通督脉的功夫,是修行得力得法得到秘诀之后,得到过来人或者明师的指点之后,专注地去修行,闭关的修炼者,才能够做到的事。
才能够理解的深深的法性,这样的修炼中的人,才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
积精累气,积气充关,气透三关,邪毒自除。
是炼精化气的修炼程序,是基本上上了台阶,上了轨道的修行果位境界。
胎息:道家养生之宝研究表明,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又快又勿忙的人,一定会容易早逝;相反呼吸频率缓慢,犹如在品尝空气的人,可获得长寿。
例如,脾气暴躁的猴子,呼吸频率极快,寿命不长;而鹤与龟等长寿动物,则以缓慢温和的长息呼吸法而长寿。
自古有千年鹤、万年龟的说法,足以见得缓慢的呼吸法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
人每分钟呼吸多达12-20次,寿命仅几十年。
说明保养、节能、减少消耗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整呼吸,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因素,也是健康长寿的必要基础。
一般的体育锻炼比较强调胸式呼吸而忽视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对心肺的锻炼意义较大,但腹式呼吸更不能低估,要知道腹腔里还有许多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及胆、肠、胃等,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代谢等许多重要功能。
腹式呼吸法是胎息法的基础,要过渡到胎息法的境界,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腹式呼吸的功底。
胎息法是一种不以口鼻为主要呼吸通道,而以全身毛孔及腹部为主要呼吸通道的一种潜呼吸。
《山海经》所载的无继民氏“不息”,说明中国在远古时期已经有潜呼吸、胎息的历史。
胎息是指胎儿在母体中的状态,在母体中,胎儿通过脐带为枢纽和母体相连接,从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人在母亲腹中时,通过脐带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这种呼吸状态我们把它称为胎儿式呼吸,或者称为胎息。
此后,五脏六腑发育完成,离开母体出生后,随着脐带的剪断,自我切断了生命的能量来源,就进入了后天的气机状态,来到人世,就会慢慢丧失元气,呼吸的部位开始上升。
儿时是腹式呼吸,成年后就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为辅了。
胎息的引申义是以下丹田为中心的高层次的内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
胎息自成系统,不受外息(肺呼吸)的影响,进入胎息状态时,外呼吸依旧进行,但若存若亡。
最高层次者,可达口鼻呼吸停止。
修炼者如能返归到先天胎息状态,寿命就会延长。
中国古代修道者,在数千年的修炼中发现,胎息是健康长寿的门径,是人体祛病涤垢,青春永驻,与宇宙气场融为一体的修炼佳境。
1. 胎息的启动:1)闭息静待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
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
只随之,观之,不用意。
可感到吸之微微带动毛孔、肚脐等穴,呼气废气从穴位毛孔排出,而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
最后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闭息起伏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吸气后闭气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3)闭息隆腹法: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4)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注意1). 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
练习一遍胎息发,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
得成者无时间限制。
2). 胎息法收势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动后,应静静地躺在原地,体会源于丹田的能量,辐射渗透全身时产生的脉动感、电流感、酥欣感等。
稍顷,意照丹田1-2分钟,可观想在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有一蛋黄大小的金色光团。
然后擦脸、搓耳、梳头恢复常态。
3). 比较佛家宝瓶气修法,可见诸多相似之处。
可相互借鉴学习。
万法归宗,摒弃着相与妄念。
4).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佳吸:闭:呼时间比是 1:4:2。
2. 胎息与入定:这里用禅定的观点来讲一讲。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
胎息是什么意思胎息,就是在母体里发生的自然呼吸。
它起于丹田,止于脐下三寸之处,使身体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外物虽有侵扰,但气息不断,如在母腹中,故称为胎息。
胎息养生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治疗某些疾病。
胎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黄帝内经》上记载了关于胎息养生的详细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胎息呢?什么又是胎息养生呢?现在让我们看看《黄帝内经》中所记述的养生术——胎息养生术吧!什么是胎息?胎息,简单讲就是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呼吸运动。
即用意念控制着呼吸,使其变得绵长而深沉。
胎息状态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为胎儿在母体中安静地睡眠;第二期是微弱的鼻呼吸;第三期是短促的呼吸,出现在临产前后;最后一期是呼吸极度减慢,几乎感觉不到。
此时,新生命已开始成形。
老子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应该效仿大地,遵循天道,顺从规律,万事万物均由自然而生,本性如此,无需修饰雕琢。
正因为大地包容万物,孕育万物,所以才没有任何怨言和私欲。
而且,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离不开空气土壤等自然条件,人也同样离不开食物,水,空气等自然资源。
大地拥有广阔的胸怀,宽厚的臂膀,慈爱的目光,坚实的肩膀,博大的心胸,默默承受风霜雪雨,历尽艰难险阻,不改色,不弯腰,永远昂首挺立,傲视苍穹,它将这种伟岸精神和博大情怀赋予给人类,从而教会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把人比作树木花草,则每棵树都想成为参天大树,渴望获得更高的枝干,而每根树枝却只希望做一片茂密的叶子。
当然,人与树木相比还是具备了一定优势的,他们既可以在蓝天白云下舒展筋骨,奔跑嬉戏,又可以享受丰富的阳光,甘甜的泉水,充足的营养。
古代先贤都这样告诫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心灵,守住自己的本真,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从而避免走入误区。
所谓的胎息养生就是指通过调整呼吸方式,排除杂念,凝神聚气,放松身心,去掉凡尘俗世的纷繁复杂,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领略自然界的奥妙,体验大自然的乐趣,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让身体回归原始,让心灵接近纯净,返璞归真,超越自我,实现升华,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理想境界。
1、胎息功的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
”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
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
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
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
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
”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
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胎息功的功法(1)坐、站、卧三式行功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
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
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
(2)抛去杂念,平静心身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静听心声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胎息,没那么神奇!有人说进入胎息了,是第几天了。
众人羡慕啊!我也深迷其中。
到处查资料,找理论。
网上还发现了好多不同的学培训班。
更是把具有胎息说得神乎其神。
胎息是人类原七就具有的本能,只是从婴儿出生后,剪了脐带后,就用口鼻替代了。
要是后天,人们进一步利用它开发它,还是会被唤醒,重现功能,但与在母体内的功能就有差别了。
毕竟没有了连接外界的脐带。
根据我自己的感觉,胎息绝对替代不了口鼻呼吸。
但开发了胎息的人,在危急关头或许可延长生命。
我练气功已久,最近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办班人在理论上把胎息说得神乎其神。
是所有疾病的克星,老人可以返老还童,长寿无疑。
七十岁的女性掌握了胎息后,脸上可以重现光彩,黑色素也会消除……这么好,那咱也要下决心把它练出来。
前两天里,一直在习练那几中方法:脐阴式,丹闾式,天凤式,今天是又看到了闭气式,腹式深呼吸凹凸式等等,我试后都能轻松进入状态。
最终出现的状态是腹部丹田呈脉冲式跳动。
当丹田向外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吸气,反之丹田向内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呼气。
丹田自动节律产生后,周身充气明显,甚至四肢发麻。
这种现象我早就存在了。
有地方写,练深腹式呼吸是训练胎息法的基础,而我早就习惯了腹式呼吸(前一阵为了去西藏,我就集中练深呼吸)。
每天早上醒来,就自然启动这种深吸后让身心融入自然的状态。
丹田会有节律地呈脉冲式跳动。
这种跳动在入静内观中时常出现。
周身的皮肤毛孔似全然张开簌簌的,有热感,有蚁爬感……这种状态正如上面描绘的胎息状态。
原来神奇的胎息,我早就存在了。
只是还是微弱的,时有时无,需要人为启动,平时不练功,没有感到它的存在。
有了胎息,也并是什么病都全无,我在练功前是多病的,练功后许多不舒服症状都消失,但时常还是会感觉疲惫,疲劳时也没有感到胎息出来自动工作,维护人体生命。
给它活力。
还是需要自己入静后加以培补。
第二十九章凝神自然生成胎息辛清源心悟道德经(丹功篇)刘海蟾说:“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凝神入气穴,自然生成胎息,是丹功独特的调息工夫。
一,胎息的含义和意义何为胎息?修炼丹功等气静功时,采用意守凝神等炼功方法,调出少呼吸或者基本不呼吸的呼吸效果,类似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丹书称此为胎息。
众所周知,胎儿在母腹中,通过血液从胎盘获得氧气。
胎儿在子宫里成长,是靠母体内的胎盘及脐带,供给其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
胎儿在母体期间,母亲获取的营养传送到胎盘,胎盘是胎儿的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胎儿靠胎盘和脐带进行呼吸,丹书称谓胎息或先天之息。
婴儿出生落地后变为肺呼吸,丹书称谓后天呼吸,。
胎息实际是一种比喻之词,以此用来说明炼丹功能够调出与众不同的呼吸效果。
最早提出真息的是庄子,在《大宗师》中说:“真人之息以锺(脚根),众人之息以喉。
”后世学者把真息称谓胎息。
后天呼吸与先天呼吸有何不同?陈撄宁在《道教与养生》中说:“凡息粗,真息细。
凡息浅,真息深。
凡息快,真息慢”。
胎息是从出生后的呼吸中,通过炼丹调出来的呼吸。
没有后天之息,调不出胎息。
对此,张三丰说“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
古人说: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
”胎息是人体元气与呼吸之气,通过炼丹在体内交结融化的结果,是炼丹中凝神聚气的产物。
对此,张三丰说:”大凡打坐(炼丹)须将神抱着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元气)与外来之气(呼吸之气),交结于丹田“。
胎息,是延年益寿的方法,是炼化金丹之母,是生命的真蒂,是谷神不死之源,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健康财富。
对此,陈冲素《规中指南》:“息息归根,金丹之母”。
曹文逸《灵丹大道歌》说:“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张三丰说:“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一般”。
《群仙珠玉》说;“谷神不死因胎息“。
修炼丹功能够炼出胎息,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养生文化和智慧,是对人类健康领域的一个贡献。
一种值得提倡的古老气功:胎息作者:胡幼文来源:《祝您健康》1983年第05期美国纽约的克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于1980年出版了《全呼吸法》一书。
该书提要是:人所必需的氧气不象其他营养物质可以储贮于体内,每分钟都要摄入新鲜空气。
可是,我们通常仅使用肺的三分之一容量。
对此,作者创立了一种健身气功,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呼吸系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氧气进入体内,排除尽可能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叫全呼吸法。
中国的传统气功,包括日本的岗田呼吸法等,大抵也是以多多吸入空气的腹式呼吸为手段,通过入静,来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这在古代称“服气”、“食气”。
然而,我国又有一种古老的气功,以不食气,即闭气为手段,也能健身祛病,这种气功叫胎息。
闭气治病的嚆矢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到了晋朝,这种闭气疗法已发展成胎息。
为什么叫胎息呢?《云笈七签》解释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胎息是道家的主要吐纳功之一。
(日)小柳司气太著的《道教概说》中,把胎息归入“延命”一章来叙述。
道家修的长生不死之法,分为内丹(胎息)、外丹和房中术。
当然,其中大多是荒诞无稽之谈,只有胎息还有可取之处。
晋朝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宋朝的苏东坡等人都曾谈到闭气治病的吐纳法。
胎息的一大功能是可以延年益寿。
“(闭气)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抱朴子内篇卷八释滞》)我国的现代医学对于胎息有祛病延年的功能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闭气时,体内血氧减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于人体并无益。
广州中山医学院的卓大宏在《气功源流略考》(载于《气功精选》)中说:“……至于咽气的治疗作用,至今还缺乏科学根据,葛洪胎息的理论,则多属虚诞,而闭气以攻病处,则属暗示疗法,催眠疗法范畴。
……闭气(停顿呼吸)的生理作用尚有待研究,初步看来,内养功的这种闭气,能较有效地使腹内压产生周期性的明显变动,有助于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
胎息作用古往今来,人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生命资助,无不把胎息视为回归自然,达到长生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生之门。
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了这把生命之匙而餐风饮露,吃尽千辛万苦,四处寻找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人孔子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
然而,由于胎息潜藏于人身内,它的启动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一技法,就像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什么叫胎息?胎息的本义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
引申义是以下丹田为中心高深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
胎息自成系统,不受外息(肺呼吸)影响,进入胎息状态时,外呼吸依旧自然进行,但却若存若亡。
最高层次者,可达口鼻呼吸停止。
胎息有什么用?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孕育着宇宙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
中国古代修道者,在数千年的修炼中发现,胎息是长生之径,仙道之门,是人体消除疾病、返还青春,与宇宙之气融为一体的修炼佳境。
修道者,无不把胎息作为修炼的高层次目标。
生命来自胚胎,本自胎息而发,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
进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发生返老还童的转变。
修炼胎息是从生命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体外能量的连接。
胎息被称为现代无形杀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的克星。
胎息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症、类风湿都有显效。
女性在胎息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是面部皮肤得到改善,变得细腻、红润,面容有光泽,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胎息使内分泌旺盛的结果。
男性老年人则会出现每日清晨无欲而刚的阳举;脸上皮肤变紧,红润年青,黑斑显退。
只有达到胎息,才能开发人体潜能,自我创造生命能源,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
进入胎息是通往生命至高境界的成功之路、必然之路。
三焦洗髓术三焦洗髓术包括:1)上焦洗髓术:梳头:坐在床上,十指代梳。
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颞颥梳到头顶,反复指梳数十次。
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多胎息是一种养生法。
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
他在《抱朴子释滞》编中云:“胎息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其道成矣”。
历代道家及养生家对胎息十分重视,把修炼胎息称为“大道”、“仙道”,著有《胎息法》、《胎息经》、《胎息铭》、《胎息诀》等大量文献。
因而,胎息作为一种实在的养生方法,是毋庸置疑的。
究竟什么是胎息?历代认识并不一致。
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呼吸方法,如《万密斋书十种养生四要》说:“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
我们知道,胎儿在胞中是无呼吸的,所需氧气完全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取得,虽通过脐带,但并非进行呼吸;呼吸绵绵只描述呼吸的慢细匀长,把它说成胎息是不合适的。
还有人把胎息与内丹混为一谈,如《胎息铭》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实际上否定了胎息。
我认为,胎息一词,比拟胎儿在子宫中的呼吸状态,这种比拟并未反映胎息的实质,但胎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它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按照葛洪对胎息的定义“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描述的是一种没有口鼻呼吸的吸氧方法;“道成”是达到的一种境界和状态。
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记述他的练功感受是“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这其实是对胎息景象的真实写照。
我在气功实践中也时时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发功练了一段时间后,动作越来越慢,越来越轻柔,呼吸绵绵若存;继而动作完全停止,全身达到至松至静状态时,顿觉全身毛孔张开,体内外气体交融在一起,此时呼吸全无,清凉感通透全身,肌肉、关节均无压力感,如失重状,肉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完全解脱,真有飘飘欲仙、超脱凡尘之感,其中乐趣,非语言所能表达。
但好景往往不长,留恋这种景象的念头一生,这种状态也随之消失,持续时间仅有二三分钟。
根据葛洪和苏东坡的说法,这就是胎息了。
那么,呼吸绵绵只是胎息出现的前奏,不以口鼻呼吸才是真正的胎息,依此,我谈谈对胎息的看法。
胎息作用古往今来,人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生命资助,无不把胎息视为回归自然,达到长生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生之门。
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了这把生命之匙而餐风饮露,吃尽千辛万苦,四处寻找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人孔子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
然而,由于胎息潜藏于人身内,它的启动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一技法,就像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什么叫胎息?胎息的本义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
引申义是以下丹田为中心高深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
胎息自成系统,不受外息(肺呼吸)影响,进入胎息状态时,外呼吸依旧自然进行,但却若存若亡。
最高层次者,可达口鼻呼吸停止。
胎息有什么用?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孕育着宇宙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
中国古代修道者,在数千年的修炼中发现,胎息是长生之径,仙道之门,是人体消除疾病、返还青春,与宇宙之气融为一体的修炼佳境。
修道者,无不把胎息作为修炼的高层次目标。
生命来自胚胎,本自胎息而发,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
进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发生返老还童的转变。
修炼胎息是从生命的根本上解决问题。
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体外能量的连接。
胎息被称为现代无形杀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压”的克星。
胎息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症、类风湿都有显效。
女性在胎息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是面部皮肤得到改善,变得细腻、红润,面容有光泽,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胎息使内分泌旺盛的结果。
男性老年人则会出现每日清晨无欲而刚的阳举;脸上皮肤变紧,红润年青,黑斑显退。
只有达到胎息,才能开发人体潜能,自我创造生命能源,支撑肉体生命常存不坏。
进入胎息是通往生命至高境界的成功之路、必然之路。
三焦洗髓术三焦洗髓术包括:1)上焦洗髓术:梳头:坐在床上,十指代梳。
从前额梳到枕部,从两侧颞颥梳到头顶,反复指梳数十次。
可改善头部发根的血液营养供应,并有醒脑爽神之益。
搓脸:先用双手中指同时揉擦两个鼻孔旁的“迎香穴”数次。
然后上行搓到额头,再向两侧分开,沿两颊下行搓到颊尖汇合。
如此反复搓脸20次。
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醒脑及预防感冒之功效。
叩齿:轻闭嘴唇、上下牙齿相叩击36次,间宜旋舌,以舌头舐动上颚数次。
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龈的血液循环。
弹脑:坐在床上,两手掌心分别按紧两侧耳朵。
用三指(食、中和无名指)轻轻弹击后脑壳,可听到咚咚声响,每晨弹三四下,有解疲劳、防头晕、强听力、治耳鸣的作用。
转睛:运转眼珠,宜不急躁地进行。
可先左右、后上下,各转十多次眼珠。
有提高增强视力和减少眼疾之功效。
搓喉:坐、卧和站立时均可,单手以虎口托住下合,由上至下推至锁骨,左右交替,左手搓时吸气,右手搓时呼气,每手算一次,各做36次。
2)中焦洗髓术:揉腹: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挺腹:平卧、伸直双腿,作腹式深呼吸。
深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松下。
反复挺腹十多次,可增强腹肌弹性和力量,预防腹壁肌肉松弛,并有健壮胃肠功能之益。
3)下焦洗髓术:提肛:坐、卧和站立时均可进行提肛运动。
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气,同时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提肛门,当肺中的空气尽量呼出后,屏住呼吸并保持收提肛门2-3秒钟,然后全身放松,让空气自然进入肺中,静息2-3秒钟,再重复上述动作,同样尽量吸气时收提肛门,然后全身放松,让肺中的空气自然呼出。
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钟。
锻炼中要避免急于求成,以感到舒适为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摩脚: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使脚心感到温热,因脚心有涌泉穴,被称为“第二心脏”,蹬摩脚心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有活经络、舒体健脾、强心安神等功效。
导引术法导引术:1、舒心平血术:两手重叠,用手心对应心脏,随心脏的跳动而以气感摇动手不要对心脏用力,而后轻轻按摩36次。
并轻咬舌尖。
此法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中风后遗症、失眠、健忘等疾病。
2、疏肝利胆术:两手对应肝脏的相应位置,以气感通络,缓转36次,手心不要对肝脏用力,然后十指合拢,两手心对应胆的相应位置揉36次,以促进胆经通顺,表里相和;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合拢,轻揉眼轮,引肝血上行濡养眼球。
此法可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头晕、头痛等疾病。
3、和胃健脾术:两手重叠,手心对应脾脏相应位置,先以气感,启醒脾阳,绕脾转动36次;手心不要对脾脏用力,然后再用手心按住脾脏对应的位置轻揉36次,最后两手心在脾、胃之间,上下揉按,似揉面状,以促进升清降浊。
以舌尖轻洗牙龈,口水自出,当口水丰沛时,吞咽,反复36次。
此法可治疗胃炎、胃溃疡、糖尿病、消化不良、高血脂等疾病。
4、益肺养气术:两手外展后,头顶交叉,接天之气。
做深呼吸,吐故纳新,36次;两手心对应肺尖位置,以气感宣肺气36次,再以两手心贴肺,手从胸口沿肺的脉络向外做梳理状,伴随深呼吸,一次深呼吸,一次梳理36次。
然后将手放置在大小肠交接处,按大肠走向揉搓,方向: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
功36次。
用手指自鼻旁上部分向下部分推揉,36次。
此法可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鼻炎、便秘、腹泻等疾病。
5、育真补元术:两手重叠,手心对应肾脏相应位置,先以气感温养双肾,绕肾转动六次(手心不要对肾脏用力);然后双手对搓,热捂肾区,36次;再以手心紧贴膀胱对应的位置轻揉36次。
以手心捂耳,指敲脑盖36次,似听鼓鸣,激荡脑髓。
此法可治疗前列腺疾病、肾炎、膀胱湿热、水肿、脱发、阳痿、早泄更年期综合症、耳聋、耳鸣、慢性疲劳、小儿“五迟、五软”等疾病。
6、调三焦导引术:预备势:直立两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
全身放松,手指伸直。
呼吸调匀,舌尖轻抵上腭用鼻呼吸。
同时足趾抓地,足心(涌泉)上提。
(1)两手心向上,两臂自左右两侧徐徐上举,至头顶上方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做托举动作,头后仰,眼看手背;同时,两足尽量上提,并吸气,站立片刻。
(2)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两侧徐徐放下,两足跟也随之落地,并呼气,还原至预备姿势,如此反复进行多遍。
(注意:动作应与呼吸协调配合,手臂上举时深吸气,足跟离地站立的片刻,呼吸可稍停,两臂放下时深呼气。
)此法可治疗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胎息方法胎息法十分简单,开始时仰卧在软垫上,低血压者不枕枕头,高血压者稍枕枕头。
两手自然放在体侧,或一手放在胃脘区,一手放在肚脐上。
然后采用以下四种练习法中的适合自己的某种方法进行练习闭息静待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
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
闭息起伏法: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吸气后闭气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隆腹法: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
练习一遍胎息发,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
注意:胎息法收势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动后,应静静地躺在原地,体会源于丹田的能量,辐射渗透全身时产生的脉动感、电流感、酥欣感等。
稍顷,意照丹田1-2分钟,可观想在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有一蛋黄大小的金色光团。
然后擦脸、搓耳、恢复常态。
诸般血症切勿练习: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练习胎息,须在停止出血三个月后,视其具体情况酌情决定。
妇女经、胎、产期不宜练胎息法。
手术后三个月内不宜练胎息法。
胎息对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疑难病有显著的康复作用,但一般会有排浊反应,并且往往要经历二至三次的排浊期,练习者应有思想准备,少数人排浊反应较轻或没有。
适应症状一.胎息适应症1.疑难顽症: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温、心脏病等2.运动系统:风湿关节炎、骨膜炎、各类骨增生、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等。
3.消化系统: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肠炎、脱肛等。
4.呼吸系统:咽喉炎、气管炎、肺结核、哮喘、胸膜炎等5.泌尿系统:肾结核、肾结石、肾积水、膀胱炎、尿道炎等6.生殖系统:睾丸炎、附睾炎、阳痿、阴道炎、子宫下垂、乳腺增生、乳房肿瘤等。
7.循环系统:心肌炎、血管瘤、脉管炎、静脉曲张等。
8.感觉系统:近视眼、散光眼、麦粒肿、沙眼、中耳炎、耳鸣、皮炎、湿疹等。
9.神经系统: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的失明、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等。
10.内分泌系统:甲亢、脾肿大等。
以上仅为在临床已有成功案例的病种。
从理论上来说,胎息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百脉皆逆,气血通畅,应该是百病皆除。
息息归脐,寿与天齐。
胎息修炼中的排毒现象胎息修炼中的排病现象胎息启动后,身体有病的人,将出现各类反应,有些反应比较强烈,是从未出现过的,有些则持续的时间较长。
让人心里没底,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修炼胎息者对这些现象要有所了解。
1.胎息产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练劲者不但没年青,反倒显得更加衰老,这是邪气与真气互争的结果。
待真气慢慢滋长,足以祛邪,即会朝着还童的方向迈进。
2.出汗不止。
胖人大汗淋漓,有人竟持续十个月之久;瘦人小汗清冷。
此为汗排现象。
无论大汗、小汗,均是内分泌旺盛所致,所有的汗均为血液中的毒、浊的排泻。
3.上肢内侧出现红色血斑,此为心脏病的排泄。
4.脚的前部上端出现大小泡,此为肝脏病的排泄。
5.全部或局部出现丘疹,此为淋巴系统排病。
6.三阴交部位出现小水泡,此为肾脏排病。
7.足部跌阳穴处出现中水泡,此为脾(胰)脏在排病。
8.皮毛、脐下及肛门出现恶臭之气,此为肺脏之疾在排泄。
9.头顶、颈部、卤门、百会、玉枕、印堂部位出现出汗、发冷或发热冒气,或在百会、涌泉部位出现带水气包状隆起,这些均为大脑疾病的排泻。
10.身上出现丘诊、脓泡、突疣、血泡,此为经络排泄。
11.脚跟出现痒、冷、发烧、发怵、发酸、发冷、发木等现象,此为骨骼骨髓以及太阳经、脚趾的疾病排泄。
12.腹泻出水及粘粘秽物,其臭难嗅,象涕、痰、脓一样,称为“五色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