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道家资料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30
诸子百家目录1.诸子本义(30部)论语(孔子)庄子(庄周)论语集注(朱熹)荀子(荀子)大学章句(孔子)墨子(墨子)大学章句集注(朱熹)列子(列子)孔子家语(王萧)韩非子(韩非)中庸章句(子思)慎子(慎到)中庸章句集注(朱熹)易经(周文王)孟子(孟子)吕氏春秋(吕不韦)孟子集注(朱熹)春秋繁露(董仲舒)淮南子(淮南子)關尹子(佚名)老子(老子)孔叢子(孔鮒)老子集注(佚名)尸子(尸佼)管子(管子)礼记(佚名)鶡冠子(陸佃解)周礼(佚名)尹文子(尹文)仪礼(佚名)2.诸子要辑(54部)金人铭(黄帝)黄帝阴符经(节选)公孙龙子(公孙龙)商君书(商鞅)大戴礼记(大戴)韩诗外传(佚名)刘向新序(刘向)刘向说苑(刘向)陆贾新语(陆贾)陆贾新语注(王利器)申鉴(荀悦)新书(贾谊)棋经十三篇(张拟)鬼谷子(鬼谷子)鬼谷子七术(鬼谷子)周易参同契(佚名)厚黑学(李宗吾)盐铁论(桓宽)怕老婆哲学(李宗吾)潜夫论笺校正(王符)法言义疏(杨雄)贞观政要(吴兢)论衡(王充)新论(桓譚)明道编(黄绾)沖虛真經(沖虛)正蒙(佚名) 尔雅(佚名)推背图(李淳风\袁天罡)化书(谭峭)圣道发凡(段正元)恒德(段正元)外王刍谈录(段正元)万教丹经(段正元)通典目录(杜佑)阴阳正宗略引(段正元)通典-食货典(杜佑)随园食单(袁枚)通典-选举典(杜佑)茶录(蔡襄)通典-职官典(杜佑)茶录(张源)通典-礼典(杜佑)煮泉小品(田艺蘅)通典-乐典(杜佑)岕茶汇抄(冒襄辑)通典-兵典(杜佑)阳羡茗壶系(周高起)通典-刑法典(杜佑)茶经(陆羽)通典-州郡典(杜佑)大观茶论(赵佶)通典-边防典(杜佑)茶疏(许次纾)通典-附录3.诸子良训(6部)朱子治家格言(朱熹)菜根谭(洪应明)围炉夜话(王永彬)了凡四训(袁了凡)颜氏家训(颜之推)孝经(佚名)4.诸子兵略(4部)三十六计(佚名)孙子兵法(孙武)孙膑兵法(孙膑)百战奇略(刘基)5.诸子笔记(12部)山海经(佚名)搜神后记(佚名)世说新语(刘义庆)梦溪笔谈(沈括)南询录(邓豁渠)归田录(欧阳修)周敦颐集(周敦颐)聂先生文集(聂先生)王艮尺牍(王艮)王艮杂著(王艮)王心斋语录(王心斋)报任安书(司马迁)6.诸子史录(6部)尚书(佚名)战国策(刘向)春秋穀梁传(佚名)春秋公羊传(佚名)春秋左传(佚名)国语(佚名)7.诸子文论(34部)文心雕龙(刘勰)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诗品(锺嵘)续诗品(袁枚)藏海诗话(吴可)诚斋诗话(杨万里)归田诗话(瞿佑)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答万季埜诗问(冯班)国雅品(顾起纶)钝吟杂录(冯班)梅磵诗话(韦居安)升庵诗话(杨慎)诗谱(陈绎曾)吴礼部诗话(吴师道)乐府古题要解(吴兢)诗人主客图(张为)庚溪诗话(陈岩肖)逸老堂诗话(俞弁)观林诗话(吴聿)艺苑卮言(王世贞)优古堂诗话(吴幵)古画品录(谢赫)姜斋诗话(王夫之)林泉高致(...)麓堂诗话(李东阳)南濠诗话(都穆)诗镜总论(陆时雍)四溟诗话(谢榛)人间词话(王国维)白香词谱(舒梦兰)水平韵部(佚名)词韵简编(佚名) 词格律(佚名)8.诸子蒙学(7部)三字经(王应麟等) 新三字经(佚名)百家姓(佚名) 增广贤文(佚名)幼学琼林(程登吉) 千字文(周兴嗣)训蒙骈句(佚名) *** *** *** *** 9.诸子命理(4部)子平真诠评注千里命稿(韦千里)滴天髓(任铁樵)一行禅师天元赋注解10.附录资料(13部)诗经(佚名)屈原诗全集宋诗一百首唐诗三百首历代诗歌精选千家诗唐宋词选释历代诗歌名句元曲:无名氏28首元人小令58首古文观止(佚名编) 文选(佚名)中华历史纪元*** *** *** ***。
道家学派简介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派。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被人为是先于万物存在的神秘本源。
道的提出是用以取代商周以来盛行的天命观,但同时又否定了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
因此老子的哲学思想通常被认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他所设想的道,由于过分强调无和无为,主张废除现有的复杂文化而反依于纯朴的自然状态,因此主张政治上的无为之治和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
老子的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在继承春秋以前辩证法思想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他所提出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命题,揭示了自然、社会现象对立矛盾的两方面;并能观察到对立面的范畴可以互相转化,即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他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堪称绝对的,无条件的。
战国中期,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
他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道德经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常,本作恒,讳汉文帝刘恒,改为常。
名,可名,非常名。
同上。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jiǎo),亦作“喦(niè)”借作“皎”。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译文:“道”,说得出来的,就不是那永恒的“道”;“名”,叫得出来的,就不是那永恒的“名”。
“无名”,本是万物的肇始;“有名”,就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
所以,要经常从没有形象的地方去认识“道”的奥妙;经常从有形象的地方去体察“道”的显明。
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却有着不同的名称。
它们极为深远而奥妙莫测,莫测啊莫测,这是一切奥妙的法门。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叫做美,这样就有了对丑的认识;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什么叫做善,这样就有了对恶的理解。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切思想家及各种不同的学派。
所谓“百家”,是表明家数很多的意思,并不是整整有一百家。
西汉初期,司马谈曾把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则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
十家中,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被后人称为“九流”,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是孟子和荀子。
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
“礼”指的是为区别亲疏尊卑、上下贵贱等级而制定的各种条文。
“乐”指音乐,是礼的配合,提倡乐的目的,是为了从感情上缓和上下矛盾,好使礼的作用更加显明。
“仁”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爱和同情心。
“义”的意思,就是适宜、合礼,也就是说,人人都要遵循和维护当时阶级社会的一套区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强调礼乐的作用,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孟子则充分发挥孔子学说的仁义部分,主张国君行“仁政”。
荀子讲究礼义,不过荀子所讲的“礼义”,另外还包含法治的意味。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各派学说,支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延长,儒家学说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墨家学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它的创始人是比孔子稍后的墨子。
代表他的思想的有《墨子》一书。
墨家自己虽不反对等级,但却坚决反对儒家所主张的等级制度。
墨子认为:儒家所强调的繁文缛礼和厚葬久丧制度,是一种奢侈浪费;孔子所说的“仁”,实际是对贵族的偏爱。
针对儒家的观点和当时实际存在的各国贵族的腐化现象,墨子提出了“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等一些主张。
墨家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凡是墨家门徒,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称“巨子”)的命令,过艰苦的生活,严守家法,舍命行道,实行教义,分财互助。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论语·子路》)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诸子百家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叫老聃。
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言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著有《老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庄子》。
他是老子学说的继承者,也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和孟子成为先秦时期文化界的两位奇人和怪人。
文章有:《秋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逍遥游》《庖丁解牛》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收集在《论语》里,他最早开设私学,相传他的弟子三千,其贤72 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后世称之为孔孟。
现有《孟子》共有七篇,他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把孔子的道德修养发展为仁政。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墨子》今存53篇。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他和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公输》。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和诗三百篇。
《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之中的“讳疾忌医”出于此。
《韩非子·五蠹》中的“守株待兔”。
《韩非子·内储说上》的“滥竽充数”。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买椟还珠”“郑人买芋》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李斯的老师。
著有《荀子》一书。
20卷他提出了“制天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作品《劝学》孙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原名孙武,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现有十三篇,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子百家——【道家】诸子百家——【道家】杨朱言: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他主张人守着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一丝一亳不许人侵犯。
我也不侵犯人一丝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自然太平。
各人立在地上,如生铁铸成一般,无侵夺者,亦无被侵夺者,天下安不得太平?其实无论什么时代的老百姓都是这样的心态,一方面期待有英雄有大侠来为他们惩恶除奸,一方面他们并不敢甚至是不愿意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在电视剧或者动漫、小说里也一定看过类似场景,英雄救助了村民,惩除了当地恶霸,村民非但不感谢,还骂英雄是在多管闲事,害他们!为什么百姓会这样“麻木”?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并不能过分去责怪这样的一种“麻木”心态。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每个人最基本的意识就是生存本能,而老百姓呢?是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是没有能力与权贵抗衡的,他们骂“英雄”多管闲事,是因为,他们怕遭受报复,所以宁愿被欺压着,也不想招来更大的灾祸。
就拿如今来说,有多少人愿意“见义勇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帮助,是他们无力,他们的能力不足够,他们害怕帮忙不成,反倒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如不帮。
杨朱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君王是从每人身上,掠夺利益,积而成为最大权利,才有所谓君王,人人守着自己的权利,丝毫不放,即无所谓君王。
犹如人人守着包裹东西,自然就没有强盗。
杨朱学说,使那些假爱国名义(比如宣扬抵制外货,只买国货),结利用人民的民族情节或是同情心,而背地谋私的人(比如救灾,大部分钱老百姓根本不知去向),无从立起。
百姓希望有新政权改善生活,但是又怕换汤不换药,自己的奉献,只是便宜了部分人而已。
而历史的事实也证明了如此,革命烈士们洒满鲜血,为大家创造一个安逸的生活,而却被部分人给巧夺了,革命的成果,最后还是被少数人夺走,大多数人还是生不如死。
所以老百姓们都不敢奉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未来。
所以当今天下,仍然也是非墨即杨。
趋于现实:第一类人并不想去关心别人过得如何,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只要自己不去伤害别人,就算不错了,自己也没有那种能力去帮助别人。
简单易懂的诸子百家图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术派别,数得上名字的就有将近两百家,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中流传最广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阴阳家等。
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因此,孔子也被称为“至圣”。
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但可惜不得重用,最后著书立说。
历代都建有孔庙,作为祭祀孔子之用。
孟子是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一起合称为“孔孟”。
孟子第一次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被称为“亚圣”。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性本恶,因此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感化、培养。
道家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提倡无为治国。
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到西方传道。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并通过这个梦来探究生死问题。
墨家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反对战争,他为了阻止一场战争,曾用腰带作城墙,与鲁班进行过守城演练。
法家法家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约束民众。
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李斯和商鞅。
商鞅通过南门立木在秦国树立了威信,然后通过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
纵横家纵横家是合纵连横,简单说合纵就是六国联合对抗强大的秦国,连横就是秦国破坏合纵。
苏秦是合纵派,他促成六国抗秦,做了六国的丞相。
张仪是连横派,他游说其他国家使他们相互猜忌,最后被秦国逐个击破。
兵家兵家是战略家和军事家的学派,代表人物是孙武、孙膑和吴起等。
孙武是著名的名将,他写的《孙子兵法》是兵学的典范。
孙膑是著名的军事家,虽然瘸了双腿,却指挥了著名的“围魏救赵”。
阴阳家阴阳家是以阴阳五行来解释世界的学派,代表人物是邹衍。
相生相克关系的五行关系图: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