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PDCA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
“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 2016 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按月份统计32211 1000000000 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按科室统计322111000000000 0内一内二内三内四外一外二骨科中医感染儿科五官妇产二、原因分析(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手术级别医师操作操作难度大操作不谨慎伤口裂开复杂性强责任心不强术前诊断不年龄大充分病情重感染防范处理不到位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围术期管理患者自身三、整改措施1.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2.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四手术的PDCA改进周期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四种手术中的PDCA改进周期。
PDCA是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可以不断改进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手术一的PDCA改进周期- 计划: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制定改进计划。
- 实施:根据改进计划,执行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
- 检查: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数据,评估改进效果。
- 行动: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如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或流程。
手术二的PDCA改进周期- 计划:针对手术二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改进计划。
- 实施:按照改进计划,进行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
- 检查:通过数据分析和手术结果评估,检查改进效果。
- 行动: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适当行动,如培训医护人员或调整手术流程。
手术三的PDCA改进周期- 计划:分析手术三的病例特点和手术难点,制定改进计划。
- 实施:根据改进计划,执行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
- 检查:通过数据分析和术后复查,检查改进效果。
- 行动: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行动,如优化手术技术或更新手术设备。
手术四的PDCA改进周期- 计划:针对手术四的复杂性和风险,制定改进计划。
- 实施:按照改进计划,进行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
- 检查:通过术后随访和患者反馈,检查改进效果。
- 行动: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适当行动,如改进术后护理或加强术后康复指导。
总结通过PDCA改进周期的循环,可以持续改进四种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每个手术都有其特点和难点,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手术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行动。
这样可以不断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 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
“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 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6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12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21按月份统计123内一内二内三内四外一外二骨科中医感染儿科五官妇产112按科室统计二、原因分析(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 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 术前准备不充分、 术后针对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手术级别医师操作围术期管理患者自身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操作不谨慎责任心不强术前诊断不充分防范处理不到位年龄大病情重并发症感染伤口裂开三、整改措施1. 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2. 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 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 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非计划再次手术护理影响因素分析及PDCA改进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护理影响因素,制定PDCA改进对策。
方法:对2016年1月-12月5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的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改进。
结果: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护理影响因素主要为护士对专科护理常规掌握不够、护士病情观察及处理能力不足、术后及护理交接班不到位、护士长现场监管不够、高峰时段护理人力不足;PDCA管理是降低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护理影响因素的有效管理方法。
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护理影响因素,对降低非再护理影响因素等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非计划再次手术;护理影响因素;PDCA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07-02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再次手术,可能因手术技术、麻醉或者是感染、并发症等问题所致[1]。
非再是严重的术后负性事件,会造成治疗周期延长引发医疗纠纷等问题[2]。
因此,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非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非计划再次手术护理管理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某市三甲医院肝胆外科共有手术患者1177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5例,非再发生率占手术病人总数的0.4%,其中3例患者为腹腔出血,占非再手术病例的60%,1例为腹腔残余感染,1例为胆管瘘。
5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中,40~50岁1例,50~60岁1例,60岁以上3例。
发生非再的当班护士59%为工作2年以内的N1级护士,发生时间段60%为夜班时间。
1.2 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改进。
2.结果2.1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护理影响因素主要有①专科护理常规培训不到位;②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观察及处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③手术及护理交接班质量需提高;④护理管理人员现场监管力度不够;⑤手术病人返回病房的高峰时段护理人力不足。
20XX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韭让划感这王丕定义工是指在同次住院期间,住院患者因先前的手术所导致的并发症或是其他不良的结果而重返手术室,可能因手术技术、麻醉或感染控制等问题而产生。
通过对我院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加强手术质量管理,提l⅛医疗质量。
非计划再次手术回顾目的:为手术医师提供依据,避免同类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非计划手术重返率过高:增加患者负担、延长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及医疗纠纷风险性增加等问题;影响手术质量及医疗安全。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我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重返类"指标之一,也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核心指标.一、20XX年非计划再次手术数据分析1.120XX年我院手术例数为26810例,其中上报115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有1例不符合上报要求,即非计划再次手术114例,重返率4.25‰,其中死亡1例。
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1例;平均年龄47岁,60岁以上患者52例,达45.61%。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XX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10292748114手术总例数531760087983750226810非计划手术重返率L88%t> 4.82%。
3.38%。
6.40%。
4.25%。
2015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趋势图U.400%AOAAft/U.∩1∩Λ(VU.U.UUIrb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计划再次手术是基于对患者安全的考虑而实施的一种合理的医疗行为,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是医疗的非预期结果,需要加以研究以逐渐避免。
2.120XX 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中,60岁以上患者52例,达45.61%.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暂无细分统计),身体状况较差,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较低,导致术后伤口愈合能力及抗感染能力较年轻人弱。
非计划再次手术总结在医疗工作中,非计划再次手术是一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有时候却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我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非计划再次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痛苦。
他们原本以为手术已经成功,却不得不再次面对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尽一切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非计划再次手术也会给医院和医护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和压力。
手术室、护士站、病房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重新安排工作,有时候甚至需要调整其他患者的手术计划,这无疑会给医院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医护人员也需要面对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需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安排再次手术,这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
对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检查,找出导致再次手术的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手术操作、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梳理和排查。
其次,我们需要对医疗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进行评估,看看是否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适应症进行再次审视,看看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首先,加强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责任分工和信息传递。
其次,完善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加强对患者的全面评估,避免因遗漏或错误导致再次手术的发生。
最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报告和追踪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总的来说,非计划再次手术是一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它却时常发生。
我们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导致再次手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只有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PDCA报告(手术)手术室PDCA报告(手术)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PDCA循环法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执行各种手术程序。
然而,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手术准备不足、设备故障、手术时间延长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改进手术室的管理和运作。
PDCA循环分析计划 (Plan)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问题分析,确定手术室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手术准备不足导致手术延误,或者设备老化导致故障频发等。
然后,我们可以制定改进目标和具体计划,例如提前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定期维护和更新设备等。
执行 (Do)接下来,我们需要实施对计划的执行。
这包括组织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采购新设备,改善手术室工作流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解决手术室存在的问题。
检查 (Check)在改进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进行检查,评估改进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我们可以收集和分析手术室的数据,观察手术效率、设备故障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行动 (Act)根据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改进措施。
如果改进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重新制定计划并采取新的行动。
如果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其制定为标准操作程序,并持续推广应用。
结论通过PDCA循环法,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手术室的管理和运作,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这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监督。
希望本报告能对手术室的改进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PDCA循环在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管理中的应用贾慧民;刘志云;张晓洁;黄焜【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常见原因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疾病治疗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的184例患者的常见原因进行总结,对比实施PDCA模式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满意度等指标,并运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评估PDCA循环模式前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
结果实施PDCA前,再手术量排于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普通外科、脑外科和妇产科,再手术常见原因主要为伤口开裂、出血过多、VSD调整和病理与术中冰冻不一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发生再手术量排于前三位的是普通外科、脑外科和泌尿外科,再手术常见原因为出血过多、伤口开裂、VSD调整和钢板断裂。
PDCA实施前生活质量评分为(73±14)分,PDCA实施后评分为(75±13)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满意率方面,PDCA实施前为51%,PDCA实施后为6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面,PDCA实施前发生人数为37例,PDCA实施后为12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控制手术常见原因,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6【总页数】3页(P2713-2714,2715)【关键词】PDCA循环;非计划再次手术;常见原因;满意率【作者】贾慧民;刘志云;张晓洁;黄焜【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提出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并加以广泛宣传,最终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1]。
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共5篇)第一篇: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为了进一步规范化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2013年07月01日给予各科室分发非计划再次手术材料,嘱各手术科室课内学习,并汇总数据上交。
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3例,3月份外一科1例,4月份外二科1例,5月份五官科1例。
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分析654例数321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外一科外二科五官科一、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2例,术中操作不当再次手术1例。
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54例数3210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术后并发症操作不当二、原因分析:1、外一科及外二科于术前检查结果分析判断不充分导致术后并发症产生,进行再次手术。
2、五官科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白内障手术中因晶状体前囊膜为无色透明状,于手术操作中会将少部分前囊膜组织残留至前房中。
三、持续改进:1、外一科质量安全小组经加强科内业务学习,加强督导,组织科内参与讨论,4-6月内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2、外二科于2013年4月9日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5月17日方上报医务科,对于制度及流程不熟悉,医务科已加强督导,督促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加强监管,并在次加强科内人员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加强病例讨论制度学习,避免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
经督导5-6月内外二科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3.加强五官科手术操作人员业务培训,于手术过程中做细致检查,加强医患沟通,加强科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经加强督导6月未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医务科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二篇: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共6例,其中外一科1例,外二科3例,外三科2例。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
“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____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二、原因分析(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既往病史较xx 其发生率高。
三、整改措施1. 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2. 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 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 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5. 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 加强体内植入物消毒、采购管理。
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第一篇: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共6例,其中外一科1例,外二科3例,外三科2例。
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术后发生切口裂开或切口愈合差进行二次缝合的有4例,术后发生出血致再次手术的有2例。
二、原因分析(一)、患者因素2011年非计划再次手术总例数6例,年龄范围自6个月到76岁,其中60岁以上人群5例,1岁以下人群1例。
6个月幼儿考虑因营养差以及患儿哭闹导致术后切口裂开。
4名因切口原因再次手术的患者,60岁以上人群占3例,考虑与患者年龄大致切口愈合差以及术后疼痛、术后营养差(如不能进食)有关。
另外2名术后出血的患者均为70岁以上患者,可能与患者自身有关。
第二篇: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2例,10月份外二科1例,11月份外二科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1例。
均为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
1例为Ⅰ类无菌手术切口属于普外科疾病,1例为骨科疾病。
主管医师:何明全(主治医师)82073 右侧胫骨粉碎性骨折主管医师:杨波(住院医师)82787 左侧腹股沟斜疝原因分析:82787 切口敷料被尿液所污染,护理上不及时,医师未进行有效监管,未及时留置尿管导致切口敷料不干燥。
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患儿哭闹导致切口裂开。
82073 患者为胫骨粉碎性骨折,可能为切口张力增大致切口裂开。
持续改进措施:外二科质量安全小组经加强科内业务学习,加强督导,组织科内参与讨论,12月内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疏附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3年12月31日第三篇: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为了进一步规范化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2013年07月01日给予各科室分发非计划再次手术材料,嘱各手术科室课内学习,并汇总数据上交。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
“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6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按月份统计按科室统计二、原因分析(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手术级别操作难度大围术期管理医师操作操作不谨慎伤口裂开复杂性强责任心不强术前诊断不充分年龄大病情重感染防范处理不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到位患者自身三、整改措施1.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2.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5.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为了进一步规范化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 2013年07月01日给予各科室分发非计划再次手术材料,嘱各手术科室课内学习,并汇总数据上交。
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 3例,3月份外一科1例,4月份外二 科1例,5月份五官科1例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分析、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2例, 术中操作不当再次手术1例 52013年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分析4数3例2 ................................................ ■■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土 .............................................1 0…■ ■…:—■■—]术后并发症操作不当、原因分析:1、 外一科及外二科于术前检查结果分析判断不充分导致术后并发症产生, 进行再次||外一科11外二科||五官科手术。
2、五官科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白内障手术中因晶状体前囊膜为无色透明状,于手术操作中会将少部分前囊膜组织残留至前房中。
三、持续改进:1、外一科质量安全小组经加强科内业务学习,加强督导,组织科内参与讨论,4-6月内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2、外二科于2013年4月9日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5月17日方上报医务科,对于制度及流程不熟悉,医务科已加强督导,督促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加强监管,并在次加强科内人员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加强病例讨论制度学习,避免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
经督导5-6 月内外二科未再次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3、加强五官科手术操作人员业务培训,于手术过程中做细致检查,加强医患沟通,加强科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经加强督导6月未发生类似非计划再次手术。
医务科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报告
非计划再次手术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开支。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医疗风险是医院致力达到的目标。
“非计划再手术”能充分反映医院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医院要求手术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统计并上报医务科汇总,并据此评价科室及医师的手术能力,通过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致力于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一、2016年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分布图
二、原因分析
(1)与手术级别有关,手术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非计
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高;
(2)与手术医生操作有关,手术医生手术操作不谨慎、大意、疏忽导致相连脏器受损或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再出血;
(3)围手术期管理未落实,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针对
防范措施处理不到位等;
(4)与患者自身情况有关,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体质差、
既往病史较严重者其发生率高。
因
分
析
三、整改措施
1. 为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防止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手术科室术前应严格执行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耐受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性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认清并尽可能掌控各种手术风险因素
2. 加强手术者安全意识,如术中妥善止血,术中止血时对创面的结扎缝扎比电凝止血要牢靠;缝合切口前要再次检查术野。
3. 加强科室间沟通,如甲状腺、乳腺以及术中探查包块高度怀疑肿瘤者,应联系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4. 加强手术室管理,如手术消毒管理,特别是重大、无菌条件高的手术,做到手术室消毒达标。
5. 加强术者手卫生、防范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的组织损失和异物存留以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 加强体内植入物消毒、采购管理。
7. 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 ml)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
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8. 科室根据本科室疾病的特点,加强总结与培训,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对当事医师进行培训,引起医疗纠纷或重大医疗事故者予以处罚。
9. 医院鼓励科室主动上报,对漏报的科室予以批评及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