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1
睁到瞻簿纛赫新生代农民工对微博的使用与评价情况——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孔晓欣,张晓思(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使用率、认知情况、使用行为特征以及评价情况这四个维度对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对微博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微博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十分普及;他们使用微博以获取资讯、社会交往为目的,并且微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荻取资讯和社会交往的新途径。
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受到时间少、设备差等因素的阻碍。
研究还就如何制定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使用微博进行自我赋权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微博新媒体赋权一、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社交平台微博在中国风靡起来,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也有不少群体利用微博进行维权行动、公益活动甚至打击腐败,例如宜黄拆迁案、免费午餐行动、重庆雷政富事件等。
可以说,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和公共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也嗅到了微博对于改善他们自身处境的机会,开始在他们的维权行动中使用微博进行赋权。
那么,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使用微博的?他们是如何评价微博给他们带来的作用呢?微博到底能够给新生代农民工改善其自身环境的行动带来哪些可能性?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同时也能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问题和网络社会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视角。
不少学者开始从“赋权”的角度研究新媒体技术对农民工的影响并且已经涌现出了多种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但总体上来看:第一,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并没有区分开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群体差异;[11第二,研究的新媒体主要集中在Q Q、手机等工具,而对于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社交网络等关注较少。
囝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对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微博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法。
微博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尝试认真梳理信息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效果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微博信息传播的新特征和模式。
目前国内对信息传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晚于西方国家。
研究的具体信息类型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比较传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模式。
一、信息特点信息是物质世界的一种普遍属性,是以物质能量在时空中某一不均匀分布的整体形式所表达的物质运动状态和关于运动状态反映的属性。
信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依附性的特点。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有如下几个特性:①平台开放,每个注册用户都是信息源,可以发布大量信息。
②信息发布及时,其信息发布速度甚至超过传统媒体。
③信息碎片化,较短的文字撰写对信息的完整性产生破坏。
④匿名与实名共存,通过实名认证的名人与无名小卒的草根异同活跃在微博的平台中。
二、信息传播特征在《传播学导论》中,作者认为信息的传播特征可以从一般信息、传统媒体信息(传统媒体指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信息3个层面对信息的传播特征阐述。
其中,一般信息的传播特征具有客观性和可识别性,具体表现在存储性和可处理性、转换性和可传递性、时效性和可共享性、价值性和可开发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除此之外,信息还有依附性、相对性、对立性、长期性、继承性等特征。
作者还认为,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中,信息是交互式地传播的,信息的接收者与发送者的角色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转换;换句话说,在网络上的个体或组织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送者。
因此网络信息独特的传播特征表现在多源性、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平民性、平等性、不可控制性这七个方面。
当然,网络媒体信息的传播也具有一般信息的传播特征。
作者提炼这些传播特征是在将一般信息和传统媒体信息(传统媒体指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以及网络媒体信息三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的,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
三、信息传播模型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5W模型,这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科学、详细、完整的传播模型,但是,拉斯韦尔的模型及其以后的改进模型都遵循直线传播的原则,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科技信息0.引言微博(micro —blogging)又称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其代表有Twitter 和新浪微博等[1]。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资讯获取方式。
以百度网页搜索和百度新闻搜索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服务——百度指数显示,2009年年末以来,“微博”一词的用户与媒体关注度呈现级数增长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指出,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尤其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十分明显,手机微博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24.2%[2]。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微博的研究也随之增长。
本文借助CNKI 以及EXCEL 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微博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学科类别分组、关键词频次、作者分布、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以及网络传播情况等多个角度探讨微博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1.1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选取“篇名”为检索项,微博、微博客、微型博客、Micro-Blog 、Micro-Blogging 、Twitter 为逻辑或检索词,检索得到文献5437篇(检索日期截止到2012年10月10日)。
1.2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初步阅读、人工筛选,剔除了极少数不相关文献。
采用CNKI 平台提供的分组统计功能,对检索得到的结果做进一步评价研究。
2、微博研究论文情况统计分析2.1论文分年度统计分析按年度对CNKI 刊载的有关微博方面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表1),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08年,论文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峰值,为975篇。
对比观察微博的发展态势,我们不难发现原因及规律。
微博语言分析及传播效果研究本文对微博语言进行研究,比较了微博语言与传统长博客语言的异同,从词汇和句法角度对微博语言进行分析,考察微博语言中的新词语以及微博语言的句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微博语言的传播效果。
标签:微博语言新词语句法特点传播效果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连接到互联网,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话语各具特色,或抒情达意,或针砭时弊,或幽默风趣,网友们可以通过微博展现自己的个性。
微博与传统的网络媒介相比较,具有即时性更强、互动性更强、信息传播受众定位更准确三个突出的特点,因此微博语言较之网络语言,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微博语言与传统长博客语言比较分析微博与长博客都是作为网络媒体发展起来的,在语言形式上和传播方式上既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区别。
(一)相同点1.用词新颖,具有前卫感。
长博客与微博的用词都具有网络语言的个性特征,在用词上比较新颖独特。
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也随之更新换代,而网络语言更新的速度更快。
如果你不知道“高富帅”“甄嬛体”“元芳,你怎么看?”“我为自己代言”“逆袭”,你就OUT了!用词的新颖独特,正是网民在互联网这个自由随意的平台上求新求异心理的体现。
2.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具有较强的口语特点。
在使用过程中,语法表达不明确,语句表达自由化、多口语词,掺杂英文和数字符号,使微博语言充满个性。
如:(1)这个!就是这个!今天晚上的大本营!这个出现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我忍住了!你试试!例(1)中使用六个惊叹号,很多语句都表达不完整,但是在这种口语化的表达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激动的心情。
3.语言形式不拘一格。
在长博客和微博中,语言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于创造力。
网民为了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出众,会使用反讽、仿句等丰富的表现手法,使语言灵动而不呆板。
(二)不同点长博客没有字数上的限制,微博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
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新闻传播效果评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新闻传播的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新闻传播的效果,成为媒体从业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新闻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
首先,评估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新闻传播效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新闻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评估新闻在这些平台上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二、互动和参与度:微博、微信等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
评估用户在平台上对新闻的互动和参与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闻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舆情监测和分析:通过对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用户评论和情绪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众对新闻的态度和看法。
这有助于媒体从业者及时调整新闻报道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四、影响力评估:评估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新闻的曝光量、转发量、评论量等指标来衡量。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程度,为新闻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在评估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新闻传播效果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新闻传播的相关数据,如点击量、转发量、评论量等指标,来评估新闻的传播效果。
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二、问卷调查法:可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邀请用户参与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估。
通过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新闻的看法和态度,从而评估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果。
三、舆情监测工具:可以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对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新闻传播的舆情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工具可以实时监测用户评论和情绪变化,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公众对新闻的反馈和态度,从而评估新闻的传播效果。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殷俊,何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博客与即时传播信息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2007年微博在我国兴起,它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快捷、广泛的即时交流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生活背景下的心理交流需求,加上写作门槛的降低,强化了网民的参与度,使其在我国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它已成为个人的广播站、企业的“营销利器”、新闻单位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微博传播改变了媒介生态,大大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新媒体传播效能更大化,深化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内涵,其自主传播个性日益明显。
关键词:微博;发展现状;传播特征;社会效应中图分类号:G210收稿日期:2011一0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11)03—0124—06作者简介:殷俊(1978一),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何芳(1977一),女,四川西昌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2010年微博在国内开始普及,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现象,目前微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但对于它的学术探讨却很有限。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发现相关方面的研究仅20篇左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微博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的介绍上,对于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有关传播特征的学理分析几乎没有。
本文愿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用户可将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嵌入其中,并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微博建立了全国向世界联结的传播交际系统,把人们碎片状的生活拼接成了整体,其用140字以内的字数(网易微博可以发163个字)构建了网络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新平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
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
(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
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一、引言1.微博概况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
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
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
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
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
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我们对国内学术期刊中关于微博客的文献查找。
选取维普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截止2011年6月29日,得结果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39篇,来自《仓储式在线出版平台》39409篇。
查看历史,截止2010年4月时,只有77篇研究“微博”的论文,可见伴随着微博的爆发性发展,国内对其研究也同步进行着。
添加关键字“新浪”我们得到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16篇,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微博效果的评估,搜索关键“微博效果”紧得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篇,分别是《微博营销效果评估的两个支点》,《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而这两篇文章的评估方法主要还是在定性上进行研究。
实际上微博评估体系目前尚不成熟,效累评估模式目前的争议也还比较大,目前人们初步较认可的评估手段主要从微博本身价值评估和微博传播活动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而定性分析中由人民大学李齐写的《微博客传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人民网,2010),通过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个因素分析,构造出一种效果评估体系。
本文将在这些文献参考的基础上运用一些统计方法,从量的角度出发分析数据,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出传播效果的具体值。
现在微博传播方式也多种,主要是工具的多样,wap网站,手机短信,手机微博客户端等,甚至听周围人转述也是一种传播方式。
这里我们并没有把传播方式纳入到效果评估的因素中,实际上传播方式也影响着传播效果,但是影响的主要是宏观效果,而本文研究是微观方面的,所以不将传播方式考虑进去。
二、内容分析微博的内容由于传播主体的独立性和个性而丰富多彩,运用传播学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按照以下两个标准分类:1.是博主自己原创还是转述。
2.涉及的领域是公共领域,即公众议题,还是只是私人领域的小话题。
按照这样两个标准我们分成四类:1.自发话题:即自己原创的私人一些事情,如生活见闻,心情,私人愿望等。
2.转发话题:不是原创,通过转述别人的一些私人话题,如转发私人图片,评论某个人的博客,分享的一些小段子名言等。
3.自发议题:博主自己写的对社会的事情,热点的点评感想,或者对一些公益事业的宣传,一些行为的倡导。
4.转发议题:转述别人的公共话题,转发新闻,或转发别人对公共事件的点评等。
不同的内容反映不同人的动机和需求,这和不同人的职业,兴趣,生活习惯相关,而不同的内容引起的转发数和回复数必然也有差异,这和粉丝的兴趣有关。
现在我们研究一般微博用户议论内容的形式,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微博广场随便看看一栏,我们知道每时每刻大家讨论的话题,现在我们抽取6月25日10:00,17:00,21:00时刻前100条微博内容形式进行观察,共300个样本。
得到如下结果:从图中看出微博用户自发话题较多,说明很多人喜欢通过微博对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者自己的平常事用微博表达出来,64%的人都是原创微博,出自用户自己。
而37%的用户参与公共的议题,这也说明有不少人通过微博对自己周围或者社会热点事件议论,关注这些事情。
事实上,本次抽样只抽取6月25日的数据,样本相对较少,因此具体数据的说服力不强,但对用户的讨论聚集范围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直观地研究各类微博的传播效果,对其进行评估,我们研究内容属性和回复量和转发量的关系,为此我们选取样本需要做到控制变量,对此进行有目的的抽样,必须微博的内容要尽量丰富,而且用户的粉丝数尽量不要相差太多,对此我们选择粉丝数在600万——700万的名人,并且来自不同的领域:何炅(知名主持人,粉丝670万),李开复(著名企业家,粉丝590万),黄健翔(体育评论员,粉丝600万),李冰冰(著名演员,粉丝)。
对他们6月份的微博进行抽样,得到310个样本,导入excel中用spss进行统计量描述,对内容类别用数字标号:自发话题=1,自发议题=2,转发话题=3,转发议题=4,1,2,3,4类分别得到描述结果如下:统计量1转发回复N 有效79 79缺失0 0均值1652.89 1291.06中值711.00 711.00众数293a98a标准差2370.407 1742.508偏度 2.948 2.615偏度的标准误.271 .271峰度10.095 6.900峰度的标准误.535 .535极大值13622 8602a. 存在多个众数。
显示最小值统计量2转发回复N 有效57 57缺失0 0均值2176.58 1125.68中值1531.00 770.00众数3214 620标准差2574.018 1460.923偏度 3.530 4.162偏度的标准误.316 .316峰度14.576 21.048峰度的标准误.623 .623极大值15010 9569统计量3转发回复N 有效94 94 缺失0 0 均值1630.67 612.99 中值970.00 453.00 众数3222a456 标准差1678.204 519.584 偏度 1.534 1.757 偏度的标准误.249 .249 峰度 1.889 2.741 峰度的标准误.493 .493 极大值7308 2459 a. 存在多个众数。
显示最小值统计量4转发回复N 有效74 74 缺失0 0 均值1895.74 741.07 中值1065.50 586.00 众数890 96a 标准差1703.922 722.650 偏度 1.607 3.350 偏度的标准误.279 .279 峰度 3.179 14.389 峰度的标准误.552 .552 极大值8761 4536 a. 存在多个众数。
显示最小值整理得到如下表:回复数我们选择了四个变量指标,实际上我们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众数的意义不大,甚至对我们的结果会有误导作用。
结果显示,不同内容类型无论转发数还是说以数据的波动很大,而众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特征值,但是因为数据值大而且波动也大,出现相同数值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众数会有多个数,而结果显示确实有很多众数,所以用众数作为评判指标不好。
于是我们只选择均值,中位数,极大值。
平均值表示各类型转发(回复)量的平均水平;中位数表示各类型中转发(回复)量在最中间的数值,而极大值则表示最受关注的微博对应的转发(回复)数。
为了更直观看数据关系,我们处理结果如下:转发量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指标的变化趋于一致,而且我们看出类型2和类型4的转发量明显高于类型1和类型2,而1,3类型有个共同的就是都是议题,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转发的,对于议题即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更多地去参与转发,并且自发的议题转发量高于转发别人发出的议题,这也很容易解释,对于转发别的用户的议题,本身已经是属于次级传播,对于该议题的原始用户本身就有一定的转发量,所以对其进行再转发就要少一些了。
由此我们推出对于社会一些公共新闻,热点,公益等议题其转发程度很高,粉丝们更多地参与这些内容的转发,因此议题的的传播潜力和传播寿命更长,影响力更广。
而话题无论原创还是转发,其传播力都比较有限。
回复数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三个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而且类型1和类型2的回复量明显高于3和4,也就是说粉丝更多地会参与到博主原创微博的交流中来,因为回复更多的是对微博评论或者自己的感想,就好比与博主进行交流,因此博主自己原创的微博有更多的回复。
转发的话题则回复最少,结合前面转发量我们可以看到转发话题的转发量都是最少的,此类微博潜力小,不容易引起粉丝的交流。
此外我们从极大值曲线看出,无论转发量还是回复量,都在比较高的水平,可见在微博转播过程中关注热度最高的还是社会热点、焦点,公共新闻等公众议题。
我们知道,转发数和回复量不是独立的,因为有部分粉丝不仅转发而且也回复,为了对此研究我们仍然用上述样本,在不同内容属性下对转发量和回复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结果:从上表我们看出,对于博主(主要指人物)原创的微博,转发数和回复量相关性比较高,而非原创的微博则相关性低,说明对于博主原创微博,既转发也回复的粉丝相对而言比例要高一些。
三、传播主体研究据悉,截至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4亿,预计年底前超过2亿用户,在社交网络里已经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并且任然以较快速度增长这。
如此多的用户我们更多的还是研究其活跃度互动。
对此我们可以将用户归类如下图:对于非活跃用户,他们尽管注册了账号,但是并不怎么使用,对于他们的研究就无意义,我们研究对象主要在活跃的用户。
我们将活跃用户分成主关注者(这类用户主要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人或者机构企业来了解信息,他们自己发微博数则很少。
),主被关注者(他们主要发微博,他们拥有大量的粉丝,通过微博进行互动交流。
)以及二者的交互部分。
主被关注者大部分为各行业名人,企业,机构等。
现我们用统计的一些分析方法对活跃用户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