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
- 格式:ppt
- 大小:6.38 MB
- 文档页数:14
浅析发展传播学视域下微博热搜的社会功能
微博热搜是指在微博平台上热度最高、最受关注的话题或事件,并且通过其传播能够影响到广大用户。
在发展传播学的视域下,微博热搜具有以下的社会功能:传递信息、形塑公共话语、引导社会舆论、推进社会变革等。
首先,微博热搜可以传递信息。
由于微博热搜是平台上热度最高的话题或事件,它所传达的信息往往能够快速广泛地被用户所关注和了解。
例如,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相关的信息会在微博热搜中快速传播,并通过用户的转发和评论进一步扩散,从而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社会功能。
其次,微博热搜能够形塑公共话语。
在微博热搜中出现的话题或事件,往往会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通过这些讨论和关注,人们会形成对话中的共识和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公共话语。
这种公共话语的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认知和理解的进步。
第三,微博热搜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
微博热搜中的话题或事件可以通过用户的评论和转发推进相关观点在社会上的认知和传播。
这种推进可以通过强调、聚焦某一观点或信息来呈现出来,通过舆论的引导,社会上的讨论和认知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最后,微博热搜还能够推进社会变革。
由于微博热搜所出现的话题和事件代表着社会上的热点和问题,如果这些话题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相关的社会议题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加以解决的努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之,在发展传播学的视域下,微博热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费的方式,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微博基本类型概述微博是指微型博客,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是个人化的社会媒体。
用户写微博的方式能够通过web,wap以及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等,发布的字数是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可即时地推送到粉丝那里。
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2007年,Twitter正式上线。
Twitter的发明者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曾如此评价微博:“它的氛围感更强,你基本上像是在一堵墙上涂写,如果谁想看,就能够看到。
”微博自诞生以来,短短几年在我国快速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对传统传播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为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话语权传播体验。
对于微博的研究已得到传播学界和新闻业界越来越多的注重。
一、传播“微革命”时代来临我国的微博发展始于2008年。
在经历了短暂的试水之后,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开始了影响长远的微博经营探索。
当前我国的微博网站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9911、饭否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受注重的当属新浪微博。
用google检索“新浪微博”,能够得到8500多万条相关结果。
过去的2010年被人称为“中国的微博年”,从2010年新年伊始的“红网岳阳论坛”劲刮“微博问政”新风,到2011年央视春晚“围脖”(微博)一词多次亮相,说明了微博这个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一诞生就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从传统的传播层次理念看,微博正凭借其特有的沟通体验急速地催生着新的媒体理念和新的传媒产品。
正如新浪网副总编辑、分管微博和博客的孟波先生在谈到微博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冲击时认为:“(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有学者大胆假设,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变革将最终形成一场“微革命”。
网络新媒一、微博概述微博(网络潮语用“围脖”),简而言之,就是微型博客,用户的每条博文都必须在140个字符(不同的微博网站限定的字数可能不同)以内,超过则无法发布成功。
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或者QQ等途径来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到微博上。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Ab vious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服务。
①而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是类似于Twitter的饭否网站。
该网站是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
从2007年第一家微博网站建立至今,中国微博创业大致经历了两个热潮。
第一次热潮的代表网站是饭否、叽歪和嘀咕等;第二次热潮是以2009年5月,以同学网宣布进入微博客领域为标志,紧跟其后宣布上线公测或内测的有6月份的follows,7月份的贫嘴和8月份的新浪微博。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进入了很多网友的视域,2008年6月1日,滔滔注册用户过4000万;同学网海内外的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到2010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拥有500万户,居四大门户网站之首。
网易、搜狐、腾讯微博由于上线时间不久,用户数与新浪相比仍很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网罗了大量的娱乐明星、企业高层和媒体精英,并在“微博广场”有名人们的“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1小时话题榜”、“名人推荐”、“热门转帖”以及“热门评论”,将最热门的人和事件告知它的用户,从而方便用户选择关注对象,迅速地从大量的微博中找到最新、最炫的信息。
微博有如此众多的用户,可以说与网友开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但是光这一点是不行的。
人们接触了微博之后,只有在发现了它的有用性的前提下,才会继续使用它,甚至依赖它。
一言以蔽之,就是它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能满足或者激发“脖友”们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久的活力。
二、功能强大成亮点“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大众媒介以及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微博概述‚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支持API 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1]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Abvious公司于XX 年推出的Twit ter服务,由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
Twitter网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途径,正如埃文〃威廉姆斯自己所说的:‚微博好比是一堵墙,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堵墙上随意涂鸦,这些涂鸦所有人都可以看见。
‛[2]从XX年年末开始,‚微博‛这个词语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视线。
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网站的是类似于Twitt er的饭否网站,由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XX年5月建立。
后来陆续出现了叽歪、嘀咕等网站。
新浪微博于XX年8月14日开始内测,国内大部分知名的影视明星、文化名人、企业高管等均在新浪开通了微博。
新浪微博成功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人气,仅在数月的时间里就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
截至XX年10月底,其用户数量已达5000万。
当前,国内的微博网站发展速度和数量是本相当惊人的,微博用户也从草根阶层发展到包括明星、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在内的庞大群体,一种简单而快捷的全新沟通方式正在‚潜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殷俊,何芳(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整合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博客与即时传播信息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传播现象。
2007年微博在我国兴起,它以其多样化的发布方式,快捷、广泛的即时交流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生活背景下的心理交流需求,加上写作门槛的降低,强化了网民的参与度,使其在我国发展迅速:2010年以来,它已成为个人的广播站、企业的“营销利器”、新闻单位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微博传播改变了媒介生态,大大缩小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将新媒体传播效能更大化,深化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内涵,其自主传播个性日益明显。
关键词:微博;发展现状;传播特征;社会效应中图分类号:G210收稿日期:2011一0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11)03—0124—06作者简介:殷俊(1978一),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博士;何芳(1977一),女,四川西昌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一’2010年微博在国内开始普及,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现象,目前微博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话题,但对于它的学术探讨却很有限。
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发现相关方面的研究仅20篇左右,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微博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的介绍上,对于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有关传播特征的学理分析几乎没有。
本文愿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用户可将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都嵌入其中,并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微博建立了全国向世界联结的传播交际系统,把人们碎片状的生活拼接成了整体,其用140字以内的字数(网易微博可以发163个字)构建了网络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新平台。
浅析发展传播学视域下微博热搜的社会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愈发增长,并且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平台上。
在这个大环境下,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关注。
微博热搜作为其中的一个亮点,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热点话题和关注度,同时也展现了微博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本文就发展传播学视域下微博热搜的社会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微博热搜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功能微博热搜作为微博重要的一部分,往往代表着当日或者一段时间内最受用户关注的话题,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事件、热点信息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迅速传达到广大用户的视野,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话题或事件。
微博平台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热搜的话题短短几分钟到几小时就能被几百万或甚至上亿的用户观察到。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交流,甚至在话题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互动,形成更庞大的社交圈和社群,从而达到信息交流和传播的社会功能。
二、微博热搜的舆情监测和引导功能微博热搜作为实时反映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渠道,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信息传递平台,同时,更是一个可供舆情监测和引导的窗口。
通过热搜的话题和排名可以感知到当前热点事件所引发的民意变化和舆情走向,进而有效分析公众的关注度和态度,这些信息对于政府、媒体、企业以及个人都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而微博热搜则为舆情监测和引导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工具。
三、微博热搜的营销和品牌推广功能微博热搜的日均阅读量和活跃用户数何其之大,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微博热搜的社会功能,实现品牌营销和推广,成为众多企业的创新思维和市场策略。
随着微博热搜对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品牌自然而然地与微博达成了良好的营销合作,用户可以通过热搜排名得到品牌的信息,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品牌快速发展和赢得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