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负怎么计算出来的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增值税的实际税负和现实计算公式[高效]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A、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B、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财税实务增值税税负率怎么计算?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方法(一)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内销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1、月”应纳税额”即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
2、月”应税销售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
附: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合计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 + 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注:上面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 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 累计数 -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 累计数。
1、月”销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 +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适用税率=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销项税额+”虚拟销项税额”即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 *适用税率。
2、月”进项税额”=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不剔除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虚拟进项税额”即每月进(来)料加工料件金额*适用税率。
3、月”进项税额转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项税额转出”包括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 - 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2》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征退税率差部分进项税额)。
增值税税负率你都计算对了吗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增值税税负率,你都计算对了吗中国会计视野2016-06-29 11:00说到增值税税负率,从事财务工作的同仁们一定不陌生,因为时常会接到税务部门的电话或通知,说公司增值税税负率低于行业平均税负率,要求预交税款,或是上门来进行税务稽查。
那么尤其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以后,公司增值税税负率的高低又会受那些影响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又需要考虑那些因素呢今天昌尧讲税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与比较,希望能对你了解增值税税负率有所帮助。
一、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二、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一)核算因素通过以上公式我们来分析一下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从公式中可知,当期进项税额越多,应纳税额就越少,进项税额是影响应纳税额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再看看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当期进项税额=当期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我国是实行购进扣税法计算应纳税额,也就是说,只要企业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不论是否实现销售,其进项税额全部从当期实现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全面营改增以后试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所以进项税额的抵扣与销售收入实现之间缺少配比性,排除季节性原因外,这是造成很多企业“零”税负率或低税负率的重要原因。
那么要想实现增值税税负的真实性与配比性,除非在进项税额的抵扣上与应税收入的实现相匹配,而现实操作中这一点几乎不可能。
什么是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来征税的一种税收制度。
在增值税制度下,纳税人需要向国家纳税,而增值税税负则是指纳税人需要承担的增值税金额。
计算增值税税负的公式可以帮助纳税人了解自己需要缴纳的税额,从而更好地规划财务和税务策略。
本文将介绍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内容。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另一种是小规模纳税人。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增值税率进项税额。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指的是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总额,增值税率是指适用于纳税人所在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举个例子,假设某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而该公司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进项税额为50万元。
那么该公司的增值税税负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即:增值税税负 = 100万元× 17% 50万元 = 17万元。
这样,该公司就需要向国家缴纳17万元的增值税。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征收率。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和征收率的定义与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相同,不同的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不享有进项税额抵扣的权利,因此在计算增值税税负时只需考虑销售额和征收率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因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还需考虑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政策调整等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增值税税负。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政策。
首先,增值税税率是指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一般来说,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次,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纳税人可以通过将进项税额抵扣出去,从而减少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
增值税税负怎么计算出来的税负=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一般税务要求要高于3%,不然会去查你们的。
3%,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是这个税负了,一般纳税人不能更低吧。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是拿所应交的增值税除以当月的销售收入。
比如说应交的增值税是2000元,当月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么税负就是百分之二,也就是通常说的两点。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
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编辑本段]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1/ 2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国家税务总局会定期计算公布行业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该指标按照行业具体计算,同时兼顾生产和流通环节,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为行业平均数据,这是具体纳税人税负率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各地税务主管机关会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定期计算所管辖范围内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并用行业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
(一)税负率的计算过程增值税税负评价首先需要计算税负率,我们来认识一下税负计算的公式及其演化,借以了解税负率的计算过程:1.基本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100%=毛利率*17*100%2.公式演化:基本公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但企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基本公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影响增值税税款入库的因素,如杂项扣除、上期留抵、进项税转出等。
因此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应进行下列转化: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其中:销售成本=本期有票存货增加+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本期有票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杂项抵扣主要指固定资产抵扣、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抵扣事项。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二)、增值税的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的原因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A、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B、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税务状况,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和决策。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增值税税负率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这里的“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当期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金额。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是企业在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税额。
计算公式为: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 ×适用税率“销售额”通常是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如果取得的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将其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则是企业在当期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等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进项税额必须是符合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税额。
第二种:增值税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减免税额本期累计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 100%这种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一些,但在某些情况下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税负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假设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商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则当期销项税额为 100×13% = 13 万元。
在当期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为 8 万元。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
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
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
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拓展资料:所谓增值税税负,一般指应上交的增值税/不含税销售收入,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收入下应该承担的增值税税金。
具体到生产型出口企业,有些特殊。
一种说法是有内销和外销的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按国内销售口径应采用的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例如: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销项税金=内销5万*17%=8500元进项税金转出=外销95万*征退税率差(17%-13%)=38000元。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bai增值税税负率du=(内销销项+免抵退销zhi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dao售额+内销销售额)*100%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中的计算方法: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有免抵退的出口货物销售企业,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17%]+(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17% }÷内外销销售总额计算公式的相关说明:一、关于存货1、暂估入库的存货未取得专用发票,无对应的进项税额,计算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时均应予以剔除。
2、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工资、折旧等项目也不含进项税额,也不属于有票存货。
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有票存货的金额,可按适当比例计算。
3、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虽然没有取得抵扣票据,但因公式中已确认了虚拟进项税额,有库存时,应当做有票存货。
二、关于进项税额1、根据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进项转出中的“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最终只影响退税额,不影响免抵额,因此不从进项税额中减除。
2、在已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地区,在计算虚拟税负率时进项税额也应剔除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因为虚拟税负率只允许扣除与已实现销售的货物相对应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包含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降低了虚拟税负率的可比性。
三、关于多档税率由于我国增值税实行多档税率制,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有17%、13%两档征税率,外购项目也有17%、13%、10%等多档税率。
当纳税人的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或外购项目有多档税率时,应将虚拟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改为: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适用税率]+∑(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适用税率}÷内外销销售总额例:某企业库存甲乙两种材料,甲材料税率为17%,期初库存100万元,期未库存200万元。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它是税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咱们先来说说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税负率一般分为增值税税负率和所得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比如说,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商品的收入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是13 万元。
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是10 万元。
那么,当期应纳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13 - 10 = 3 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 = 3÷100×100% = 3% 。
所得税税负率 = 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销售额×100% 。
假设一家企业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是 20 万元,全年的销售收入是 200 万元,那所得税税负率就是 20÷200×100% = 10% 。
我之前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咨询的时候,就碰到过税负率的问题。
这家企业的老板对税负率不太了解,总觉得每个月交的税太多了。
我就给他详细解释了税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把他们公司的销售数据和采购数据一项一项列出来,当着他的面算给他看。
他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的,等我算完了,把结果跟他解释清楚,他才恍然大悟。
其实,税负率并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
税负率过低,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怀疑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税负率过高,又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企业要合理控制税负率,既要遵守税收法规,又要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
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税负率的计算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税务部门会通过对企业税负率的监控,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税收问题。
比如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是 5% ,而某家企业的税负率长期低于 2% ,税务部门就可能会对这家企业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有少报收入或者多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第一篇: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 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第二篇: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第三篇:增值税税负实际计算公式1增值税的实际计算公式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A、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B、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
8%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一增值税税负率是应纳税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其用公式表达为: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上面的公式可以演变为: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三、税负控制:我们已经知道;税负率是税务局给我们的一个比率;它是已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现以服装、包袋为例;征税税率为17%;税负率为3.4%..来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3.4%÷17%=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17%-3.4%÷17%=80%即100%-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取得进项发票;并参与抵扣..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2、多取得的进项如何处理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9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9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月账务处理为:借:原材料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二4.税负={内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留抵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上述公式中: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征退税率之差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退税率=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简化后得新公式5:5.税负={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本期留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这个公式比较全面;但要理解是有点困难的;为了更能说明公式含义;我们把公式进行拆分说明: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基本公式1..中的应纳税额本期留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在本会计期间的留抵税额净值 =19关键就是弄明白这个净值反映了什么;我们知道留抵税额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下包括免抵退政策的免、抵有余部分;免、抵有余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你的应纳税额合计数为负值即你现金实际交纳数为负值;这时;你就把这个负值记入了留抵税额而应纳税额合计数归零..而负值是反映已经多交了的增值税额..在前面已经说过“免抵退税额”在理论上是你已经交纳的税负中的一部分;而“留抵税额”是你已经多交的那部分;是国家要退给你但尚未退的数据..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这个净值就是你的多交数..所以;公式5用语言表示就是:税负={应纳税额+多交的增值税÷计税销售总收入}×100%这个公式才是企业真实的增值税税负反映..三.税负理论的现实意义对于宏观税负;我不想说什么;我只对大家关心的增值税税负说几点..增值税税负也是一种税收负担的表示;但本质上是一种行业平均成本的体现;对税负发生本质作用的也是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两大块;一块是相对稳定的物质不变成本C;一块是可变成本V..从这里可以看出C变动引起的税负变化是全行业的;比如现阶段有色金属材料的涨价就会引起比如那些以铜为原材料的行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抵扣增加;引发整体税负下降..而V是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也是产品增值的主要动力;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V的成本上..增值税税负也主要体现在对V产生的增值部分的税负..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发生了不正常的抵扣行为就为在增值税税负上反映出来.. 在文章第二部分开始时的大前提中;企业存货的变化也是一个引起税负变动的大变量;但它对税负起的不是本质上的作用..比如你现在在做6月份的账;但如果6月发生了一笔2月份已经销售的贷物的退贷;这时你的进项抵扣还是正常的抵扣;但你的当月销售额且因此进行了红字冲减;这时的税负就发生了大大的变化..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同行业企业的材料耗用、生产工艺、平均利润相近;因而增值税税负趋近..因此;税务机关对同行业企业在税负上进行监控和评估;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也是税收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行业税负预警是税收预警管理的主要指标.. 说了老半天;总结一下税负的计算公式:税负=销售额X17%—进项税额/销售额17%这个税率可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来变动..税负率的全称是税收负担率;一般是指增值税的负担率..因此:税负率=应交值税率/销售收入总额这是用来衡量企业应交的税金是否符合正常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这是用来衡量企业销售收益的一项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卖一个东西可以赚多少毛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税负率越高;说明可以抵扣的东西就越少;就会导致毛利率越高..换句话说就是买进来的东西便宜;而卖出去的贵;就会利润高些;而且税负也会高些多交了税收而税负越低;毛利率越低..不过也不是万事如此;具体的事物要具体的分析..。
增值税税负怎么计算出来的
税负=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一般税务要求要高于3%,不然会去查你们的。
3%,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是这个税负了,一般纳税人不能更低吧。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是拿所应交的增值税除以当月的销售收入。
比如说应交的增值税是2000元,当月的销售收入是100000元,那么税负就是百分之二,也就是通常说的两点。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
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编辑本段]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
末留抵进项税额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应计入公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