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牡丹的拒绝
- 格式:docx
- 大小:19.67 KB
- 文档页数:2
《牡丹的拒绝》导读:拒绝的背后是执著,拒绝便是高贵。
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作为“高贵”被颂扬牡m ǔ 丹d ān 的de 拒j ù 绝ju é它t ā 被b èi 世sh ì 人r én 所su ǒ 期q ī 待d ài 、所su ǒ 仰y ǎn ɡ 慕m ù 、所su ǒ 赞z àn 誉y ù ,是sh ì 由y óu于y ú 它t ā 的de 美m ěi 。
它t ā 美m ěi 得d é 秀xi ù 韵y ùn 多du ō 姿z ī ,美m ěi 得d é 雍y ōn ɡ 容r ón ɡ 华hu á 贵ɡu ì ,美m ěi 得d é 绚xu àn 丽l ì 娇ji āo 艳y àn ,美m ěi 得d é 惊j īn ɡ 世sh ì 骇h ài 俗s ú 。
它t ā 的de 美m ěi是sh ì 早z áo 已y ǐ 被b èi 世sh ì 人r én 所su ǒ 确qu è 定d ìn ɡ、所su ǒ 公ɡōn ɡ 认r èn 了le 的de 。
它t ā 的de 美m ěi 不b ú 惧j ù 怕p à 争zh ēn ɡ 议y ì 和h é 挑ti ǎo 战zh àn 。
有y ǒu 多du ō 少sh ǎo 人r én 没m éi 有y ǒu 欣x īn 赏sh ǎn ɡ 过ɡu ò 牡m ǔ 丹d ān 呢ne ?却qu è 偏pi ān 偏pi ān 要y ào 坐zu ò 上sh àn ɡ 汽q ì 车ch ē 火hu ǒ 车ch ē 飞f ēi 机j ī 轮l ún 船chu án,千qi ān 里l ǐ 万w àn 里l ǐ 爬p á 山sh ān 涉sh è 水shu ǐ ,天ti ān 南n án 海h ǎi 北b ěi 不b ù 约yu ē 而ér 同t ón ɡ ,揣chu āi 着zhe 焦ji āo 渴k ě 与y ǔ 翘qi ào 盼p àn 的de 心x īn ,滔t āo 滔t āo 黄hu án ɡ 河h é 般b ān 地d ì 涌y ǒn ɡ 进j ìn 洛lu ò 阳y án ɡ 城ch én ɡ 。
牡丹的拒绝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的拒绝散文牡丹的拒绝初夏的清晨,一片宁静的庭院里,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牡丹花开。
牡丹,华贵而高贵的名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驻足观赏。
然而,在这群牡丹中,有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朵,它深紫色的花瓣仿佛点缀着夜空中的星辰,傲然挺立在花海之中。
这朵牡丹,普通而平凡,没有太多的外在美丽,但它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拒绝了所有的赞美和称赞。
这朵牡丹的名字叫做“拒绝”。
它生长在庭院的角落里,远离其他花朵的争妍斗艳,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
无论是阳光的炙烤还是风雨的洗礼,它都不曾向外界屈服过。
尽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赏,这朵牡丹却始终保持着缄默的姿态。
它仿佛在说:“我只想安静地生长,不需要任何的称赞和关注。
”许多人被这朵花的姿态所吸引,纷纷想要透过触摸和感受,来寻找其中所蕴含的奥秘。
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努力,这朵牡丹总是紧闭着花瓣。
这种拒绝让人感到沮丧,但也激发了更多的好奇心。
终于有一天,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找到了这朵牡丹,他对这朵花充满了敬意。
小明每天都来这里,与这朵牡丹相互倾诉。
他告诉牡丹他的梦想和夙愿,而牡丹则默默地聆听。
小明觉得,在这朵牡丹面前,他可以放下所有的束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尽管牡丹从未回应过他,但他知道,这朵花已成为他灵魂深处最真挚的朋友。
在他眼里,这朵牡丹是如此独特,它不愿为任何人打开花瓣,也不愿让他人窥探内心。
虽然有些人感到失望和困惑,但小明却从中看到了一种坚定的拒绝。
他相信,这朵牡丹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就像他所拥有的一样。
他明白,这朵牡丹拒绝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世俗的喧嚣和浮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朵牡丹的美丽成为了小明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他明白,有些事物是无法被表面的赞美所衡量的,它们深植于内心,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受才能触摸到。
也许,这就是拒绝的真正意义——它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回应,而是对内心自我的坚守。
慢慢地,小明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
他明白,在生活的旅途中,不只有浓墨重彩的风景,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陪伴。
牡丹的拒绝散文
牡丹的拒绝
牡丹,我的爱情的象征,由我的心中的一种特别的放弃和怀念深
深地承载着我对你的爱恋,我想说,这份深情也许永不会消失。
你是我生命中最绚丽的回忆,你是我内心最鲜活的感情,你是我
灵魂最善良的诗句,你是我心灵最高洁的花朵。
我无法感知你的存在,只能让你的爱与我同行。
但是,我的牡丹,我的爱情却拒绝你,拒绝着你的悸动,拒绝着
你的仰望,拒绝着你的歌声,拒绝着你的温柔。
我无法再爱,我无力
再相信,我不愿再提及,我不愿再思念,你的牡丹,我的爱情,还是
拒绝了你。
当我在记忆里逆流而上时,牡丹已孤独地开出,那是一种淡淡的
悲伤,在淡然中,它把曾经的温柔弥漫开来,却只给我带来了孤寂。
牡丹,你依然娇艳如初,只是你的拒绝使我的心流失有情的颜色,你的拒绝,穿越了大江,却把我的心分裂成两块,你的拒绝,让我整
个人如此孤独,我的思念无法找到逃离的路口,只能在原地慢慢的消失。
牡丹,我的爱情是一朵花,一朵有情的花,于是她深爱着这份感情,不愿平淡地放弃,她把自己展示出来,装点着自己,只因拒绝了她,而将灿烂的颜色抹去,这一抹青春,正如此刻残缺的牡丹,淡淡
的拒绝,终究难抑止青春的美丽。
《牡丹的拒绝》赏析◎沈燕“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一曲《牡丹之歌》,写尽了牡丹花的绚丽娇艳,雍荣华贵。
正如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在我们的印象里,牡丹国色天香,花开富贵。
可是如果你知道它曾经是怎样忤逆圣意,不惧龙威,以致被贬洛阳,也许你就会看到它别样的美丽。
让我们一起欣赏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
这篇课文很清楚的显示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一起进入一、二层,在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牡丹拒绝了什么?现在,同学们告诉我,牡丹到底拒绝了什么?你们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吗?学生:拒绝寂寞。
学生:拒绝接受提前的参拜和瞻仰(12段)。
学生:拒绝开花(13段)。
学生:拒绝苍白的阳光的抚弄(14段)。
学生: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15段)。
学生:拒绝寒冷。
学生:拒绝服从皇威。
学生:拒绝改了性子(16段)。
点拨:刘禹锡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开,在绽放美丽的同时,亦会博得别人的欣赏与赞美,如一位美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用灿烂的笑容,去赢得艳羡的目光,开放自己青春美丽的容颜。
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项链》中有一位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
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后来在教育部一次盛大舞会上,于灯红酒绿中,她裙角飞扬,舞姿翩跹,她陶醉在众人的目光里,也迷失在荣誉与赞颂中。
可是,牡丹却拒绝了这份本该属于它的骄傲和荣誉……问题2:那么,牡丹为什么拒绝这份荣耀呢?它为什么拒绝开花?学生:这个春天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天气寒冷,仅仅只是客观原因)学生:牡丹不能“轻易改了性子”(16段)。
(是性格个性使然,如果我们要更多了解牡丹的性格,不妨听听这个传说)点拨:关于牡丹花,一直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日子饮酒作乐,酒性正酣时,她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春色满园,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牡丹的拒绝作者:张抗抗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4年第12期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美得优雅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很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飕飕的。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未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阅读《牡丹的拒绝》一文,回答1—6题。
牡丹的拒绝⑴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⑵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⑶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
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看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⑷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⑸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总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⑹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⑺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⑻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
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⑼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⑽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牡丹的拒绝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
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看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总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
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
牡丹的拒绝_650字面前繁华一簇,仿佛是水墨染成的花瓣透出不真实的感觉。
我突然觉得这花真的好漂亮!——题记一直讨厌牡丹,讨厌她的雍容华贵,认为那种贵气是一种傲气,俗气,反正就是讨厌她,甚至拒绝观赏她,只因了这种说不清为何的厌恶。
后来听说了牡丹的传说。
传说中,牡丹花仙拒绝了武则天的要求,被贬至洛阳,心里又忽的有了一丝敬佩。
再后来,我随父母去看花卉展,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她。
眼前的她似画,婷婷的立着,似净水红莲一般美的惊心动魄,却又多了几丝素雅。
像倾城的美人,含笑看着我,清高又不显做作,端庄又不觉艳俗。
本来一直觉得她应是艳丽俗气的,就像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寻常妇人一样。
但她却给我一种端庄秀雅的感觉,好似古时的皇后,身上带着凰鸟的高贵。
忽觉得,自己错怪了她。
她的清高傲骨,她的秀雅非常,她的端庄大气,还有许多许多,我都忽略了,而看到的是我臆想中的她吧。
模糊了她原本应有的样子,并抗拒着她。
拒绝着,愚蠢的拒绝着不是她的她。
将自己封闭在意识围成的栏里,主观的看着外面的事物,妄自加以评论——即便这评论根本不符于事实。
然后拼命拒绝,拒绝。
忽然,觉得这样的自己好笨。
回头看她,她依然亭亭而立,盈盈的笑,含而不露,沉静如水。
曾为这样的她所惭愧——不知还有多少人又曾像曾经的我那样,从没有了解,还自以为是的拒绝着。
其实,细想来她也并不在意吧!就像千年之前,她曾那样孤傲的拒绝了武则天,同样,千年之后,她也已拒绝了我们的评论吧!无论如何,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样子,最初的样子,她拒绝了我们的评论,才会那样纤尘不染,始终纯净如初。
她拒绝了浮世喧嚣,所以得到了永生的平静。
我拒绝走出围栏,所以......所以,我到底因拒绝得到了什么呢?抑或,失去了什么?再后来,再后来,我又一次拒绝了牡丹。
我讨厌她。
——后记。
牡丹的拒绝牡丹,富贵之花,这是世人的赞誉。
但当富贵被膜拜得太久,人们早已忘了牡丹的不屈。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被发配洛阳。
好一个不从!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谄媚,它不接受提前的参拜观瞻,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况。
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花儿是有灵性的、有自尊的,自尊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人也如此。
漠北的风刮了一年又一年,牧羊人等了一年又一年,苏武久久地伫立着,当他的副使面对匈奴单于的淫威而吓得俯首认罪时,苏武依然昂着头站立在大殿之上,“我是大汉朝的使臣,誓死捍卫大汉朝的尊严”。
其实,他捍卫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尊严呢?他不惧死的威胁,他甘守十九年的清贫困苦,他拒绝苟且求荣,他宁愿放一辈子的羊,也不愿放弃自尊。
自尊无价!如果漠北的草原有情,也会落泪;如果羊儿懂事,也会哀吟。
当苏武什么都没有时,他依然拒绝一切诱惑,日夜与他的“守节棒”为伍,拒绝淫威,拒绝诱惑,只为尊严!在母亲眼中,无论是地道的农民,还是卓越的总统,都是平等的,她为拥有这两个儿子而感到自豪。
母亲是淳朴伟大的,毫无功利色彩的。
不管你是一个国家的总统,还是在田野里挖土豆的农夫,他们都是母亲的孩子,只要各得其所、自食其力,她都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在功利者的眼里,总统是天空中炫目的星辰,农民只是茫茫大地中的一块泥土。
在这尘世中,除了母亲,谁能如此公正的对待两个地位如此悬殊的人?我想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正如简·爱所说:不要以为我丑就没有感情,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就像我们最终走向坟墓一样。
捍卫灵魂的平等,捍卫尊严。
拒绝尊卑之分,尊严是平等的!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选择了“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拒绝威逼利诱,选择为民主而死;陶渊明终“不为五斗米折腰”,以清贫安度余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拒绝富贵,选择尊严!。
牡丹的拒绝(含5篇)第一篇:牡丹的拒绝牡丹的拒绝一、导入新课:今天上课前,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唐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赏雪吟诗,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园子里的腊梅开了。
武后龙颜大悦。
她就想:园中其他花卉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
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一早,百花慑于皇命,在一夜之间群花竞开,唯有牡丹含苞未放。
武则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牡丹贬到了洛阳。
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
武后知道后更加生气,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全被烧焦。
第二年春天,被烧的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开得更盛。
——这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个神奇的传说。
牡丹是花中之王,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
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
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的诗句。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
牡丹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
让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牡丹又有怎样的一番模样和风姿?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
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橄榄》、《地球人对话》、《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
70年代末至80年代,张抗抗先以《淡淡的晨雾》、《夏》荣获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后又以《爱的权利》、《北极光》等短篇、引起评论界广泛争论,遂成为“知青作家”中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
006名家名作张春荣有一种美叫拒绝,有一种高贵源于有所拒绝。
这是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带给我的深刻感悟和深深感动。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牡丹被贬的民间故事,听罢木然独坐许久,对牡丹充满了神往,急切地想要一睹其芳容。
现在想来,那时应该是被牡丹的个性与神秘震撼了;被牡丹的一种那时还说不出来的精神感动了。
现在我知道那种精神叫作高贵。
后来偶遇了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一见倾心,不能释卷。
好的文章越读越有味道,而且会因为时间、地点、年龄、心境的不同,每每再读而别有所得。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作者对牡丹的态度的改变缘于一次“游园不值”。
这一年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作者不远万里,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怀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来到了洛阳城,却遭遇了牡丹的拒绝。
作者去洛阳赏牡丹时正值洛阳“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俗谚说:“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开花对气温、湿度都是有要求的,观花时的天气也如此。
牡丹不开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作者却透过此而窥见到了牡丹的品质和精神,这是科学和文学的区别,也是中国的人文传统。
日本学者岩山三郎有一段话颇有见地:“……中国人喜欢兰、竹,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美,而是因为它们有品。
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
这种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体现。
”作者由不喜欢牡丹到赞美牡丹,是因为偶然间发现牡丹的个性并不仅仅是世人眼中的“花开富贵、国色天香”,作者读懂了牡丹的拒绝,读出了牡丹的高贵。
世间最美的遇见是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欣赏,心生欢喜。
人与人如此,人与自然亦然。
当牡丹拒绝“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时,当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时,当牡丹面对这些对众生来说可能会失去抵抗力而欣然接受的诱惑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时,看花人先是不解,继而深感扫兴,说洛阳牡丹“徒有虚名”。
而作者面对同样的情形,却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流淌出发自肺腑的赞美:“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作zu ò品p ǐn 30号h ào其qí实shí你nǐ在zài 很hěn 久jiǔ以yǐ前qián 并bìnɡ不bù喜xǐ欢hu ɑn 牡mǔ丹d ɑn ,因yīn 为wéi 它tā总zǒnɡ被bèi 人rén 作zuò为wéi 富fù贵ɡuì膜mó拜bài 。
后hòu 来lái 你nǐ目mù睹dǔ了le 一yī次cì牡mǔ丹d ɑn 的de 落luò花huā,你nǐ相xiānɡ信xìn 所suǒ有yǒu 的de 人rén 都dū会huì为wèi 之zhī感ɡǎn 动dònɡ:一yī阵zhèn 清qīnɡ风fēnɡ徐xú来lái ,娇jiāo 艳yàn 鲜xiān 嫩nèn 的de 盛shènɡ期qī牡mǔ丹d ɑn 忽hū然rán 整zhěnɡ朵duǒ整zhěnɡ朵duǒ地de 坠zhuì落luò,铺pù撒sǎ—地de 绚xuàn 丽lì的de 花huā瓣bàn 。
那nà花huā瓣bàn 落luò地dì时shí依yī然rán 鲜xiān 艳yàn 夺duó目mù,如rú同tónɡ一yī只zhǐ奉fènɡ上shànɡ祭jì坛tán 的de 大dà鸟niǎo 脱tuō落luò的de 羽yǔ毛máo ,低dī吟yín 着zhe 壮zhuànɡ烈liè的de 悲bēi 歌ɡē离lí去q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
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
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
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
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
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
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的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
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
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的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
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
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C)(4分)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
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
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
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
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
它表现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
(A项,“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与原文意思相悖;“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在原文没有依据。
C项,花开二十日不能算花期短暂,对“没有牡丹的日子”的特指意义理解有误;最主要的是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
共4分。
选对一项2分,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
18.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
(4分)1)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奇的身世。
2)盛花期,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每条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
19.解释下列语句划线的文字的含义。
(4分)
(1)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牡丹跨越萎顿和衰老,将最美好的生命形象留在世上,可谓壮美。
意思对即可。
(2)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牡丹品格高贵,值得膜拜。
必须出现“高贵”一词。
20.“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揭示其寓意。
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这种美给你的启示。
(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要点:作者写牡丹之美,是赞颂人的高贵品格。
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世俗;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这便是惊世骇俗之美。
(共4分,可分点赋分。
意思对即可。
)
延伸:观点表述2分,举例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2分。
答案示例:
牡丹之美,美在不畏权势,不因人们的膜拜而改变自己高洁坦荡的禀性、美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开则已一开倾城倾国、宁可零落成泥亦不愿枯萎败落。
这样的美又怎能不算惊世骇俗!牡丹之美,亦为中国文人自古相承的铮铮傲骨。
竹林七贤不为名利所动、隐居山林自享畅饮吟诗、下棋弄琴之乐;文天祥不为金兵所诱、慨然高唱正气歌赴死,报国成仁。
比较之下,文革时期为保自己利益而溜须拍马的一批走狗文人登时相形见绌。
不畏权势的文人为文坛贡献了一批流传千古的名篇,而趋炎附势的小人只留下一些供人讽喻的笑柄。
因此,文坛亦须牡丹之美,文人不应为外物所左右,而应顺从内心,坦荡高洁,如此,文坛才能鼎盛。
(3+4+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