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貌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25
初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
- 定义:平原地貌是表面较平坦的地貌类型,地势相对较低。
- 特点:平原地貌覆盖广泛,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常见
的平原有河流平原、河口平原和冲积平原等。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
- 定义:高原地貌是相对平坦的地势较高的地貌类型。
- 特点:高原地貌地形较为复杂,地势相对较高。
高原气候多变,土地肥沃度较平原略逊。
常见的高原有喜马拉雅高原和青藏高
原等。
3.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
- 定义:山地地貌是由山脉、山丘等地形构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山地地貌地势陡峭,海拔较高,气候和植被多样性大。
山地地貌对地质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
- 定义:丘陵地貌是由一连串起伏的丘陵组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丘陵地貌比山地地貌略矮,而且地势较为平缓,一般较为肥沃。
丘陵地貌常见于山区的边缘地带。
5.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
- 定义:河流地貌是由河流流淌形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河流地貌地势起伏不平,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河流地貌对水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6. 岛屿地貌岛屿地貌
- 定义:岛屿地貌是由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形成的地貌类型。
- 特点:岛屿地貌一般被水包围,形状多样,大小不一。
岛屿地貌对海洋地理和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六种地貌类型一览表。
了解地貌类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形貌。
常见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常见的地貌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高山地貌:包括山脉、山峰、山谷、峡谷等地形,形成于
构造活动、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等多种地质过程的作用下。
2.平原地貌: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区域。
平原地貌
分为河流冲积平原、沉积平原、火山平原等,形成于沉积
作用、风化和侵蚀等过程。
3.山地地貌:是高山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陡峭的山坡、
峰峦起伏、峡谷和山地湖泊等,是构造和侵蚀作用的结果。
4.河谷地貌:由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的地貌,包括V型河谷、
峡谷、冲洪积平原等。
5.沿海地貌:包括海岸线、海蚀崖、海湾、海角、沙滩等,
是海洋侵蚀、波浪作用和沉积过程的结果。
6.洞穴地貌:由水流侵蚀或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空洞,如溶
洞、岩溶塌陷地带等。
7.火山地貌:由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包括火山
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火山碎屑堆积等。
8.冰川地貌:由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如冰淇淋
山脊、U型谷、冰碛平原等。
9.沙漠地貌:是干旱地区的特殊地貌类型,包括沙丘、沙漠
盆地、沙漠脊等。
上述只是一些常见的地貌类型,实际上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
貌类型,它们是在地质和地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球表面特征。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一、高山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山峰陡峭,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 典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平原地貌
- 特征: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典型地区:松花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丘陵地貌
- 特征:地势较为起伏,山丘连绵,适宜种植。
- 典型地区:英格兰丘陵、鲁尔丘陵。
四、高原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气候干燥。
-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亚高山地区。
五、盆地地貌
- 特征: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水汽容易聚集。
- 典型地区:塔里木盆地、西伯利亚大平原。
六、河流地貌
- 特征:由河流侵蚀和运输的结果,河道纵横交错。
- 典型地区:亚马逊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七、湖泊地貌
- 特征:由湖泊形成的地形,水资源较丰富。
- 典型地区:五大湖区、巴尔干半岛湖泊地带。
八、海岸地貌
- 特征:地形复杂多变,受海洋侵蚀和沉积影响,具有海滨风光。
- 典型地区:大西洋海岸、印度洋海岸。
以上为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的归纳一览表。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征有所不同,对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介绍如下:
根据形态结构,我国园林中常见的地貌划分五大地貌类型。
(1)、平原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内部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下的地形区。
平原给人以平阔畅达的美感,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又往往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主要栖息地,不仅其自然风光美丽,而且人文景观荟萃,城乡繁荣发展,因此多具较好的旅游价值。
(2)、高原通常把海拔超过500米(在我国通常超过1000米),面积较大、地面起伏平坦的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以其高亢、辽远的空间美感,以及特殊的高原气候、自然环境和民俗特征,给人带来特殊的体验和神秘感,由此具有观光、休养、考察、探险等多种旅游价值。
(3)、山地通常把海拔超过500米,坡度较陡的地形称为山地。
山地是五大基本地貌中最富有多样性造型的自然景观资源,雄、奇、险、秀、幽及其组合变化,是山地景观地貌的主要审美特征。
(4)、丘陵通常把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缓的地形称为丘
陵。
丘陵起伏比山地和缓,但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因此丘陵部分地具有山地的旅游价值,同时有可能具有更丰富的人文景观。
丘陵也容易被开发成果园和茶园,发展观光农业条件最好。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相对高差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貌类型。
盆地往往是众水汇集之地,多具有与冲积平原相类似的旅游价值。
四川盆地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地貌类型及常见表示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及其表示方法: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丘陵: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平原: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平原有两大类型:独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长江下游平原。
从属型平原,是某种更大地形里的构成单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达木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几个平原都在盆地里。
盆地: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
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或复合体。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
地貌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等高线法:用一组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地貌形态的方法。
地貌晕渲法:根据等高线数据生成地貌晕渲图像的方法。
常见的地貌类型知识构架摘要:一、地貌类型的定义与分类1.地貌类型的定义2.地貌类型的分类二、常见地貌类型介绍1.平原地貌1.1 平原地貌的形成原因1.2 平原地貌的特点1.3 我国典型的平原地貌2.高原地貌2.1 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2.2 高原地貌的特点2.3 我国典型的高原地貌3.山地地貌3.1 山地地貌的形成原因3.2 山地地貌的特点3.3 我国典型的山地地貌4.丘陵地貌4.1 丘陵地貌的形成原因4.2 丘陵地貌的特点4.3 我国典型的丘陵地貌5.盆地地貌5.1 盆地地貌的形成原因5.2 盆地地貌的特点5.3 我国典型的盆地地貌三、地貌类型在我国的分布与影响1.我国地貌类型的分布特点2.地貌类型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正文:地貌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形特征。
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地貌类型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常见的地貌类型进行介绍,并分析它们在我国的分布和影响。
一、地貌类型的定义与分类地貌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地形特征。
根据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地貌类型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平原地貌、高原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和盆地地貌等。
二、常见地貌类型介绍1.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带。
平原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河流冲积、海浪侵蚀和冰川沉积等。
平原地貌的特点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
我国典型的平原地貌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地势较高,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等。
高原地貌的特点是地势较高,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大。
我国典型的高原地貌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3.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地势陡峭,海拔较高的地区。
山地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等。
山地地貌的特点是地势陡峭,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大。
我国典型的山地地貌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
4.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指地势较为起伏,海拔较低的地区。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 知识梳理 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 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 、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1.成因:在 地区,以 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 、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沙丘—— 沙丘较为常见⎩⎪⎨⎪⎧生长植物——固定沙丘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3.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多沙的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和海岸。
四、海岸地貌1.含义:海岸在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自主诊断(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合作探究探究点1 喀斯特地貌入洞半里,美景渐渐浮现,一条溪流将洞平分两半,溪水半挂岩壁,洞内一绝“肚脐飞水”;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
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
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思考交流问题1 (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问题 2 (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归纳总结] 喀斯特地貌分布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1)本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地理地貌教案各类地貌的特征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及其下部的形态和构造特征,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各类地貌在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一、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或山脉边缘,海拔在500米以上。
其特征主要包括:地势相对平坦,起伏不大;曾经受到过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广泛的河谷和峡谷;行水网络发达,形成了众多的内陆湖泊。
二、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区。
山地地貌通常位于高原和平原之间,海拔在500米至2000米之间。
其特征主要包括:地势陡峭,山脉起伏多变;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峰、山谷、山梁等;是降水的重要集聚区,形成了众多的高山湖泊和瀑布。
三、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位于山地和河流下游。
其特征主要包括: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地貌单一,缺乏明显的山川等地质特征;是肥沃的农田和人口集中的区域。
四、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长期侵蚀和地壳运动等因素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许多的河谷和峡谷;河流侵蚀作用明显,形成了许多的峡谷、瀑布等;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聚居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五、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壳运动、侵蚀和堆积等因素形成的地貌类型。
湖泊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湖泊广阔,分布密集;水质纯净,是重要的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六、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区域的地貌类型。
海洋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水体广阔无垠,呈现出不同的蓝色调;海底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海峡、海山、海沟等;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综上所述,地理地貌的特征因地域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异。
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并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地理地貌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地理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常见地貌类型有哪些
---------------------------------------------------------------------- 地貌的形态类型是是根据地表的形态划分的,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也是不统一的,在中国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高原五大形态类型。
1、山地
顾名思义,就是有山的地方,山地是高地和山岭的统称,海拔在五百米以上,看起来要有坡度陡峻、山地起伏很大、一般多呈脉状分布、沟谷幽深,我国的天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都是山地,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山。
2、平原
我国有三大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多数都是重要的农耕区,海拔在两百米以下,地表面宽广,更重要的是地平,土壤肥沃。
3、盆地
盆地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间地,我国最低的盆地是吐鲁番盆地,-155米,我国还有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4、丘陵
丘陵的特征是海拔在两百米到五百米之间,一般都是由低矮的山地组成,坡度不高,我国有三大丘陵:江南丘陵,也是我国最大的丘陵,辽西丘陵和淮阳丘陵。
5、高原
高原的海拔是在五百米以下,虽然地势的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原看凹凸不平,山峦起伏,我国四大高原分别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地貌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别是: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等8种。
黄土地貌:土状堆积物,多因流水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破碎,似千疮百孔。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广东福建丹霞山为典型。
雅丹地貌: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士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由强大的定向风吹蚀和古河流侵蚀形成。
新疆的雅丹地貌分布最多。
沙丘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主要有新月形沙斤、沙斤链、沙垄、沙地等等。
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主要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海蚀平面等等。
冰川地貌:白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冰碛湖、冰碛丘陵等等。
火山地貌: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
地貌类型是指陆地表面形态特征的归纳。
成因多是风力的鼓吹,流水的冲击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的破坏过程。
同类型地貌其特征多近似,不同类型,差异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