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1]
- 格式:ppt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52
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详解)第⼗四章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节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法规规范体系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是特种设备安全法制建设的基础,是依法⾏政的必要前提。
国家通过特种设备的法规规范,提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
法规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准则,反映着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使⽤管理的⽔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群众的切⾝利益。
我国加⼊WTO后,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显重要与紧迫,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完善程度⾼,能形成符合我国利益的特种设备技术贸易壁垒,会加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特种设备法规规范认可程度,提⾼我国特种设备产品的国际竞争⼒,深层次地影响我国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的基本结构特种设备法规规范体系由法律-⾏政法规-部门⾏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标准等五个层次构成。
1.法律法律由全国⼈⼤通过,以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现⾏法律中涉及特种设备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作及节能⼯作的主要有《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法》、《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华⼈民共和国⾏政许可法》、《中华⼈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主席令第四号)《中华⼈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由中华⼈民共和国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29⽇通过,⾃2014年1⽉1⽇起施⾏。
是针对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是处理特种设备违法案例的依据。
2.⾏政法规⾏政法规这个层次包括⾏政法规、法规性⽂件和地⽅性法规等三种法规。
⾏政法规、法规性⽂件由国务院制定,如:《国务院关于特⼤安全事故⾏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4⽉21⽇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公布,⾃公布之⽇起施⾏)等。
地⽅性法规由省、⾃治区、直辖市以及有⽴法权的较⼤城市⼈⼤制定。
如⼀些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劳动保护条例、劳动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全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经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做如下修改: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二、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款修改为:“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四、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五、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六、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提出气瓶的定期检验要求。
简述特种设备标准法规体系
特种设备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专门管理和监督的设备。
特种设备标准法规体系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法规和标准体系。
特种设备标准法规体系可分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标准四个层级。
首先,国家法律是特种设备标准法规体系的基础,如《特种设备安全法》就是特种设备管理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安全标准以及监管机构的职责,为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其次,行政法规是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细则进行规定的法规。
比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就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规程,其中规定了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定期检验等规定。
这些法规有助于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流程,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部门规章是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发布的管理规定。
各省份或行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的注册、使用和监督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
这些规定通常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的,弥补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不足。
最后,行业标准是特种设备行业自身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主要用于规范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以及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行业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标准法规体系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法规和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和行业标准四个层级构成,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简介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集合特种设备安全的各个要素,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性能、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完整描述,是实现依法监管的基础,是完善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目前由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各类标准五个层级构成。
1.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使用活动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要求。
2.行政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尚未制定法律的其中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
如: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有关的地方性法规。
在法规方面,目前除国务院公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之外,还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人大通过的地方条例,如《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等。
3.行政规章(部门规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本法规标准体系所述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泛指以“总局令”形式颁布的、行政管理性内容较突出的文件,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市场监管总局令第74号),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经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做如下修改: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二、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款修改为:“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四、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五、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六、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提出气瓶的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1 概述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集合特备安全监察、安全性能、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完整描述,是实现依法监管的基础,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特种设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有深层次地影响。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结构可以分成A、B、C、D、E等5个层次(见图1-6),由A至E,文件的数量逐级增加,由E至A,法律效力逐级升高。
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情况下,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5个层次分别为:A层次:法律。
B层次:行政法规。
C层次:国务院部门规章(简称部门规章)。
D层次: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E层次:技术标准。
如果仅针对有相应立法权限的地方,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5个层次中的C层,由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组成,其中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A层次——法律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法律均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现行法律中涉及特种设备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已列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规划。
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3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B层次——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行政法规的形式包括“条例”、“规定”、“办法”等。
现行行政法规中,特种设备专门法规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2009年5月1日),与特种设备有关的行政法规有《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12号令 2004年6月29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 2002年1月9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13号令 2001年8月2日)、《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 2001年4月21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 2007年4月9日)等。
戚月娣(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13)摘 要:通过回顾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历史过程,对由五个层次构成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现状逐一进行了说明,从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法律地位、作用及特性等方面分析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关系,归纳总结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体系化、技术性及内容综合化等特点。
最终提出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发展重点,如重点协调特种设备法所提出的特种设备经营管理、召回及应急响应制度相应的法规标准,确定不同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形成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等。
关键词: 特种设备; 法规标准体系; 发展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w, Regulation and Standard System onthe Safety of Special EquipmentQi Yuedi(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regulation & standard system for special equipment, explai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regulation & standard system respectively, analy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gulation & standard in the fi eld of legal status,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oncludes the feature of regulation & standard from the systematization, technicality and comprehensive content.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frame of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 standard system for special equipment, such as focusing on the coordination rules of business, recall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rogram on special equipment which were specifi ed by the law, confi rming the essential safety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pecial equipments, develop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regulation & standard for special equipment, etc.Keywords:Special equipment; Law regulation and standard system ; Development图书分类号:X9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57X(2014)05-06-04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设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文件编号:国务院令第373号产生日期:2003-03-11发布机构:国务院(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前款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以下统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六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