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近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形式,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世界的发展进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演进。
一、报纸的引进与发展19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压力,这些巨大的挑战迫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如何与外界保持连接,并了解国际间的形势动态。
西方国家的报纸成为了中国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最早引进中国的报纸是由传教士创办的。
传教士带来的报纸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媒介,同时也传递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这些传教士努力将西方的思想和知识传递给中国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兴起。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报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开始纷纷创办自己的报纸。
这些报纸既充当了信息传递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意见和评论时事的重要平台。
报纸的引进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报纸的社会意义和影响近代报纸的兴起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报纸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的壁垒,推动了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增强了民众的认同感和集体意识。
其次,报纸的出现使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申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刊物,以其批评社会现象和呼唤民主自由的立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这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报纸的兴起促进了民主观念的传播。
近代报纸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
与此同时,报纸的读者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独立并具有自主意识的群体。
这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报纸的发展与挑战然而,近代报纸的兴起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一些人对于报纸的控制和限制,也使得报纸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更是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干扰。
此外,在报纸发展的早期阶段,报纸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简述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西方传教士的传来: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传播西方
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包括印刷术和新闻传媒的概念。
这
为中国的报刊产生提供了基础。
2.教育改革和知识普及:近代中国逐渐重视教育改革和知识
普及,许多学校和文化机构开始刊行校报、刊物,以便教
学和学术研究。
这些校报和刊物成为了近代报刊发展的起
点。
3.维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了洋务运动
和维新运动的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发展和
变革。
为了交流思想、表达观点和推动改革,他们开始创
办自己的报刊。
4.灾难和动乱的影响: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动乱,
如太平天国运动、战乱和社会混乱等。
这些事件促使人们
迫切地需要了解和传播最新的消息和信息,以便适应和应
对这些变化。
5.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示范作用: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和殖民压力,西方国家的报纸和新闻传媒模式对中
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明显。
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尝试
创办以西方为样板的报刊。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它们在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论在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中外国人办报成功的原因摘要:中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活动而产生的。
从1815年到19世纪末,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
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
外国人在中国共创办了近200中汉文、外文报刊,占我国当时报刊总数的80%以上。
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
而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序幕为什么由外国人首先揭开?是因为政治,还是经济的原因?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做出讨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中国有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报纸,特别是最早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在中国。
但同时,中国古代的报纸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密控制,其历史基本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报纸发展缓慢,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太大变化。
但社会在发展,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完全僵化,根本无法适应发展的社会,因此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被新型报纸所取代。
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
当旧事物褪去,必将有新事物代替它,但什么样优势让外国报纸带领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
(一)政治方面清朝是报禁苛繁的一个朝代,清廷对新闻出版活动的控制历来十分严格。
拿官报来说,谕旨和臣僚奏章哪些应抄发,哪些不应抄发,通过何种渠道抄发,往往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
对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亦有诸多限制。
如康熙五十三年公布“各省提塘除传递公文本章并奏旨科抄事外,其余一应小抄,概行禁止”;雍正六年公布“未经御览批发之本章,一概严禁,不许刊刻传播”;乾隆十一年公布“直隶、江南、浙江等省在京提塘,将不发之事件,钞寄该督抚等,似此行私报密,甚为浅陋,传谕申饬”等。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知识点:1. 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2. 识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3. 香港的《孑子刺报》、《德臣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遐迩贯珍》4. 上海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5. 外国人创办的报刊的重心怎样从香港向上海发展6. 外报的历史作用--既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文化交流的媒介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自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大为提高,于19世纪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同时,它的科学文化也日益发达,诞生于16世纪的近代报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
英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益,疯狂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都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这与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接踵而来,带来了商品、鸦片、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
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信仰为主,起着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依靠口头布道,而往往借助西方某些科学文化成果,通过开医院、建学校、出书籍、办报刊等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轨迹一:初创期(1815-1840)㈠外国人办报: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和自足自己的自然经济影响,中国古代的报纸没有能够直接演进成为近代报纸,近代报刊是需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品。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的。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其中一篇记述出现在马六甲地区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附的一幅插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
《杂闻篇》是马礼逊与1833年4月29日在澳门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马礼逊于1833年5月1日创办的《传教者与中国杂报》是中国首份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合刊的报刊。
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出版《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办的第一份中文月刊。
之后,1838年10月18日,麦都思在广州创办并主编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
综上所述,这些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
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些报刊的宗教色彩渐趋淡薄,而政治、经济色彩则日益浓厚。
特别是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日益重视,使这些报刊的新闻传播性质日益凸显。
㈡国人办报: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是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开始的,但是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的身影较早出现在中国近代报刊历史上的是中国刻工梁发。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米怜的主要助手便是梁发。
国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办报活动的兴起,是始于禁烟运动时期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在19世纪末期,在外国人在中国报刊、新闻传播理念等的影响下,贯穿中国南北的外报网基本上形成,但是这种新式的传播媒介并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
在中国,最先发现并重视这种近代报刊的官员是林则徐,由于林则徐被罢官免职,他只能组织人员去翻译这些外国人办的报。
中国报纸发展史一、介绍中国报纸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报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西方传教士。
在19世纪末,随着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增加,西方的报纸传入中国。
当时的报纸多以外文为主,主要服务于外国人和中国的西化派。
直到1897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标志着中国报纸发展的起步。
二、近代中国报纸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初,中国报纸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报纸成为民主思想传播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
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如《民报》、《新青年》等相继问世,他们以激进的言论和犀利的笔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中国报纸在革命时期的作用在中国的革命时期,报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报纸来宣传革命理念和组织力量,如《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
这些报纸成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动员民众和组织抗日战争的重要工具。
四、中国报纸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发展。
一方面,新闻传媒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报纸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传统报纸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逐渐衰落。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传统报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中国报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报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大报如《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和发行量。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报刊如《南方周末》、《财经》等涌现出来,以深度报道和独立观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报纸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报纸需要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报纸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结中国报纸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从起初的西方传教士传入到近代的民主思潮传播,再到革命时期的宣传工具,中国报纸多次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未来,中国报纸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