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住宅和塔式住宅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板楼、塔楼、高层、小高层、多层等很多购房者看到楼盘的基本资料时,都会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年轻一些的首次置业者。
于是,对一些基本的名词不能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板楼、塔楼、多层、小高层、高层、跃层、复式等等。
板楼:板楼是对建筑结构的构筑物的称呼,板楼的平面图上,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
高品质的板楼全部采用板式结构,让电梯与楼道位于后立面,将朝阳面让位于居室。
比较典型的是一梯两户式设计,南北朝向时,板楼于前面的客厅、主卧等有充足的朝阳面;东西朝向时,前后居室各有半天的朝阳面。
在房型的组织上,尽量有利于风的直线流动,常保空气新鲜。
同时还强调户与户的独立性,避免因凹凸过多、户与户之间窗户过近而导致互视,很好地保证了私密性。
塔楼:塔楼是对不同建筑结构的构筑物的称呼,塔楼一般是指高层建筑。
从楼房的平面图上理解塔楼和板楼。
塔楼的平面图特点是:若干户,一般多于四五户共同围绕或者环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形成的楼房平面,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同,这种楼房的高度从12层以上到35层,超过35层是超高层,塔楼一般是一梯四户到一梯12户。
塔楼建筑密度较高,房价较低;空间结构灵活,易于改造;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居高望远,视野开阔。
尤其是对于富有DIY精神的年轻人而言,采用大框架结构的塔楼,可以通过改装户内分隔墙改变户内格局,居住更为灵活,而且相对低廉的房价,也比较符合现有的收入。
多层:多层房屋指高于10米、低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 -8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主要原因。
小高层:人们一般把8层至12、13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学术交流 >>规范探讨浅论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郑雁秋 2008-08-26【大字中字小字】1 引言随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日趋成熟,给住宅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2007年1至3月,全国共发生住宅火灾22159起,死亡407人,受伤131人,直接财产损失6362.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41.3%、75.1%、59.3%和29.6%。
研究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以下简称“高规”)以及《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规”)等相关规范中对住宅建筑防火设计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按国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塔楼与板楼的本质区别
1、楼层不同。
塔楼一般是指高层建筑.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
2、结构不同。
板楼是指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或电梯的住宅:塔楼主要是指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3、密度不同。
板楼住房密度相对小,一梯不会超过3户,且户型一般较好;塔楼住房密度大一般不会有南北通透的户型,塔板结合就是在楼房拐角处设置塔楼户型。
4、名称不同、塔楼和板楼是对不同建筑结构的构筑物的称呼,塔楼一般是指高层建筑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
其实板楼是板式结构一般户型通透。
从建筑物本身来说,板楼和塔楼本质是一个建筑物的长、宽、高之比的区别。
板楼是指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或楼梯、电梯皆有的住宅;每个单元用自己单独的楼梯、电梯。
板楼又称排楼,是并排兴建而成的建筑体,一般为多层或小高层。
从其外观看不一定是呈一字形,也可以是拐角、围合等形状。
塔楼以电梯、楼梯为布局核心,上到楼层之后,向四面走可以直接进入户内。
塔楼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塔楼形式有十字形、井字形和方形塔楼,改良后的塔楼形式为蝶形塔楼。
浅谈高层住宅中的板式与塔式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地少人多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为了解决土地稀缺和人口集中的矛盾,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地带,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缓解城市人口居住的一个有效手段。
眼下,板式高层和塔式高层作为高层住宅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业界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两者各自的优劣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粗浅地探讨了未来高层住宅发展的趋势。
旨在能对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高层住宅板式高层塔式高层短板式蝶型塔式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这种现象突显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和人口迅速集聚的矛盾。
就建筑设计整体而言,大量的高层建筑未必美观、未必适合居住、未必环保、也未必安全,但眼下开发商首次考虑的是成本和效益,而城市的领导者们大多观注税收和宏伟壮丽的场面,于是,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发展。
但即便中高层建筑,其样式也各有不同,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单一的住宅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住宅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国外建筑师逐步进入国内市场,高层住宅从平面布局、环境规划、立面造型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各种建筑理念的碰撞,也促进了高层住宅设计的进步。
在当前,高层住宅的主要流行形式有两种:一是板式高层,二是塔式高层。
两者表现形式有哪些一同?板式高层是否完美无缺,而塔式高层是否一无是处?。
两者又在、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些改进,使其更科学合理,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呢?一.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区别为了较全面理解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的不同,我们从四个层面的来谈二者的区别:1)从建筑物的面宽与进深的比例来看,比例大于2的,可以称为板式高层。
点式楼:就是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子,朝向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这样的房子,采光较好,但通风不如板式楼好,同等面积,一层楼可以四家。
南方大多是点式楼(高层住宅)。
北方大多是板式楼。
市场上乏指的点式是指点式的一梯两户的板式楼,大的来讲,点式是指以核心筒为中心对称布置的短板楼.设计习惯来说,楼幢面宽不超过32米的短板楼,都可以称之为点式建筑.点式住宅,最好的是一梯两户的,具有薄进深长面宽室室采光,南北通风良好等特点;其次是大进深,小面宽,也具备室室采光和通风良好的特点(根据户型设计的不同,在两卫及以上户型设计中可能会有一个卫生间不直接采光);再次是一梯三户的设计,东西向户型会显的长进深短面宽,中间套户型会超薄大面宽,小面积,也是不错。
当然点式还有一梯几户的设计,比如一梯四户、六户,或者像大园桶单身,这种点式就丧失了户型的通风性,以中小户型为主。
楼层高了,住宅的平面布局就更有讲究,多层住宅的“一梯两户”无法生搬硬套,经济适用的原则使高层住宅设计必须寻求扩大电梯服务对象的适宜途径。
在此先决条件之下,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就演绎出点式户型,点式户型环绕着电梯布置,在规划总图上它看似一“点”。
高层点式楼的优点是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规划中的边角地,灵活安排。
宽阔的视野,也是点式楼的卖点之一,前后毫无遮挡的窗外景观,令住户心旷神怡。
但它户型的均好性差,每个楼层中总有几套住宅的朝向不佳,这对于有着“晒太阳”情结的居民来说,房产销售将形成障碍。
有的设计为了避免这一缺点,把朝北的套型略向东西方向扩展,形成了前小后大的“蝶型”,虽然解决了部分房间的采光问题,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们日照不足的缺陷。
有的设计将点式与板式的方案揉合在一起,均好性的问题稍有缓解,然而与电梯相邻的户型成了“口袋型”,通风不畅又影响了居住的舒适度。
板式楼:“板楼从建筑物本身来说,反映的是一建筑物的长、宽、高之比。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刘东卫先生说。
板式、点式、蝶式板式楼就是象一块木板竖起来,房子差不多都是南北朝向,通风采光都好。
而点式楼一般呈蝴蝶状分布,围绕一个中心(一般是电梯),四周都是房子,因此房子朝里的一面必然是暗的,通风采光较差。
点式高层、板式高层的名词不属于规范的叫法。
按老百姓的叫法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楼房一般分为“板楼”和“塔楼”两种,板楼最大的特点是每户住宅都能够南北相通,从外观看,板楼建筑的长度明显大于宽度。
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我们常见的单元住宅就是属于这种。
而塔楼的特点是每一层都有若干户共同围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设施形成的楼房平面,这种楼房一般比较高,从12层以上到35层不等,塔楼一般是一梯四户到一梯12户。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塔楼和板楼各有特点。
板楼朝南户型比较多,南北通风条件好,且板式住宅多为低密度住宅,其居住的舒适性要高于塔楼。
而“点式楼”可以节约用地,而且一楼一般都会设有比较豪华的大堂,但小区的容积率一般都比较高。
“点式楼”起源于一些土地资源紧缺的大城市,由于这种建筑可以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点式楼”几乎全部是高层建筑,这种建筑在北京、深圳、香港等地极为盛行。
但这种住宅由于设计的原因,不可能做到户户朝南,因此直接光照不是很理想。
另外有些专家表示,外地出现的“蝶形楼”和“井”字形楼弥补了日照的不足,比传统的方形塔楼先进。
7层及檐高20米以上的住宅,我们称之为高层住宅.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现代化的产物,按它的外部体形可分为塔式、板式和墙式;按它的内部空间组合可分为单元式和走廊式。
高层住宅一般设有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为此国家还明确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少于两部。
高层住宅的优点是可以节约土地,增加住房和居住人口,如同样的地基建六层住宅与建12层住宅,土地利用率、住房和居住人口可以提高一倍。
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较高的地区,拆迁的费用很高,动员人口外迁的工作难度很大,但通过建设高层住宅就能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矛盾。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学术交流 >>规范探讨浅论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郑雁秋 2008-08-26【大字中字小字】1 引言随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日趋成熟,给住宅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2007年1至3月,全国共发生住宅火灾22159起,死亡407人,受伤131人,直接财产损失6362.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41.3%、75.1%、59.3%和29.6%。
研究住宅建筑的防火设计,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以下简称“高规”)以及《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规”)等相关规范中对住宅建筑防火设计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有困难的问题。
本文针对住宅建筑防火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与同行商榷。
2 住宅的类型按层数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
低层住宅:指一至三层的住宅,指一户独立式住宅,或二户连立式住宅;多层住宅:指四至六层的住宅;小高层:指九至十一层的住宅;高层住宅:指总高十二层以上的住宅。
按组合方式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和跃廊式住宅等。
按平面结构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两种,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
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住宅的空间形式越来越灵活,住宅的组合方式越来越千姿百态,在国家规范中很难对上述住宅类型找到一个准确、定量的定义,这也给住宅防火设计带来了许多问题。
笔者认为对住宅类型的理解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问题:2.1 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的区别塔式住宅是指以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组成的交通中心为核心,将多套住房组成一个单元式平面,且每套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不超过10m的住宅。
一、点式住宅住栋体型有条形、板形和点形几种。
点式住宅是因此种住栋在进深和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所以人们称作点式住宅。
点式住宅若为多层又称墩式住宅,若为高层又称塔式住宅。
点式住宅平面一般仅由一个单元组成,它四面临空,故体型可以比较自由活泼,朝向多,视野广。
点式住宅 - 说明按户型分布的住宅楼类型1、板式结构:一般为一梯两户,优点是采光好,前后通风。
但结构强度稍差,多为多层或小高层,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应用,这一缺点正在被弥补。
2、塔楼(点式)结构:一般为一梯多户,多采用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了达到更好的采光通风效果,有发展出各种类型,如蝶型,丁字型,工字型等等。
以前所谓点式住宅楼就是独立门栋的高层建筑。
现在这个概念好像模糊了。
点式住宅住栋体型有条形、板形和点形几种。
点式住宅是因此种住栋在进深和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所以人们称作点式住宅。
点式住宅若为多层又称墩式住宅,若为高层又称塔式住宅。
点式住宅平面一般仅由一个单元组成,它四面临空,故体型可以比较自由活泼,朝向多,视野广。
点式住宅的平面多以矩形、T形、风车形和三叉形为主。
复式住宅即一层比较高的房子中局部夹一层变为两层较低的房子。
高的部分做起居室,低的部分做餐厅、厨房、卧室等。
低的部分具有跃层的优缺点,高的部分在视觉上宽阔丰富。
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的设计构思启发,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李氏设计为3.3米,而一般跃层式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用,户内设多处墙式壁柜和楼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地板。
一层的厨房高2米,上层贮藏让高1.2米,上层直接作为卧室床面,人可坐起但无法直立。
复式住宅的经济性体现在:1、平面利用系数高,通过夹层复合,可使住宅的使用面积提高50%--70%。
室内空间的分布-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高层建筑空间的组合与低层建筑空间的组合相比较,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首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垂直交通系统的组织安排,是高层建筑空间的关键,而在低层建筑空间中,就不是那么突出。
另外,在结构体系上,低层建筑主要考虑垂直的受力系统,而在高层建筑中除考虑垂直受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水平的风力及地震力的影响,所以要求高层建筑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平推力的刚度。
高层建筑空间组合形式上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种。
板式高层建筑,系指高层部分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体形像板块状。
图1中,其底层部分,则视地形的情况,布局的需要,庭园的意境等,布局比较自由。
板式建筑,因其平面多为矩形,且进深一般较浅,容易争取自然通风与采光。
但板式与塔式高层建筑相比,高而扁的体形,不利于抵抗水平推力,所以在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建筑空间的进深,以增强抗水平力的能力。
在图1实例中,把客房布置在走道的两侧,起到加大进深的作用,提高整体刚度。
并在建筑空间布置上运用了高低结合的空间处理方法。
比如将小空间的客房部分集中布置在高层主体部分,而将门厅、休息厅、餐厅等公共活动的中、大型空间安排在底层,整个体形与周边起伏的山地和南方特点的庭园处理相配合,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空间组合的整体。
图1 广州白云宾馆图2为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其高层部位的空间处理,是把垂直交通系统及附属用房集中布置在中心的部位,而将主要的使用空间布置在它的周围,并用轻质隔断或家具划分其功能分区。
图2 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图3为意大利米兰市派瑞利大楼,设计师利用高层部分平面的两端和部分后侧组织了电梯和附属房间,使主要的办公空间比较开阔和突出。
在空间的组合上,还利用了不同的标高,解决了出入口、停车场及垂直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
图3 米兰派瑞利大楼图4为美国芝加哥内地钢铁公司大楼,设计师为了突出办公部分的大空间,将电梯、楼梯及各种设备管道有意识地集中起来放在大楼的后边,因而突出了前边办公部分的主体部位,这种空间的组合形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式住宅不单是看外形,更要深入看它的内部结构,比如有的所谓板楼的户型达不到南北通透,甚至有的板楼还有纯北向户型;有的户型虽是南北通透,但进深却达到了17米,甚至更大,使室内出现了暗厅,板楼的通风采光效果都大打折扣。
同时,据有关专家介绍,板楼并不是越薄越好,过度地追求“薄”也可能导致室内空间分配不合理。
“薄板”是在不影响室内空间功能分区及方正感的前提下,将楼体厚度尽可能减少,以增加室内的通透性与单位面积的受光度。
这样可以使来自南向的采光面与北向的受光面的光线有效对接,从而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与通风性。
最近几年,大家不难发现,很多售楼小姐在介绍自己的楼盘尤其是高层项目时,都会强调自己的房子是板式结构,同时还会不厌其烦地为您讲述板楼的一些独特的优点。
然而,售楼小姐口中过多的专业用语往往让购房者听得云山雾罩。
最后只记住了一条:板式结构好。
那么,究竟板式结构好在哪里?板楼和塔楼都有哪些不同?
什么是板式结构
“板楼从建筑物本身来说,反映的是一个建筑物的长、宽、高之比。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刘东卫先生说。
“从板楼的建筑特征来看,板楼就是东西长,南北短的建筑。
”如果仅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市场上的板楼很难辨别真伪。
同时,他又指出,目前市场上的板楼确实有不少是塔楼的变异。
为迎合目前买房人的偏好,有不少开发商将建筑的外形做成板式住宅的模样,如果深入到室内,每一个户型来看,却发现有不少户型与塔楼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刘东卫先生告诉买房人鉴别一个住宅是否是真板楼,不能只从建筑外形来看,而应该深入到它的内部看个究竟。
板楼的户型应该是南向面宽大,而进深短,南北通透的格局。
在南北开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然通风形成对流。
而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所谓板楼的户型却达不到南北通透,甚至有的板楼还有纯北向户型。
这与塔楼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有的户型虽然做到了南北通透,但进深却达到了17米,甚至更大,使室内出现了暗厅。
这样板楼通风采光效果都大打折扣。
鉴别板楼应“由外而里”
有关专家介绍,板楼并不是越薄越好,过度地追求“薄”也可能导致室内空间分配不合理。
“薄板”是在不影响室内空间功能分区及方正感的前提下,将楼体厚度尽可能减少,以增加室内的通透性与单位面积的受光度。
这样可以使来自南向的采光面与北向的受光面的光线有效对接,从而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与通风性。
室内进深短了,室内空间受管道、空间布局等因素的影响也相应减少,明厨明卫就成了可能。
厨房和卫生间都有采光面,利于日常的油烟、卫生间潮气、异昧等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方式排出室外,这样不但能有效保持室内清洁,更有益健康。
除了进深小、面宽大,南北通透这些标志外,专家认为真正的板楼实质是能满足人们生活品质更高追求的一种住宅产品,它在朝向、通透性、建筑密度、人均绿化率等方面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有的产品虽然也做到了通透,但是由于东西朝向,并不能满足北方采光的要求,所以不算是真正的板楼;有的产品建得太高,加大了容积率,减少了人均绿地的占有,也不算是真正的板楼。
只有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设计才能更有利于发挥板楼的通风采光的优势,同时也使室内的户型更加方正。
因此,有关专家提醒买房人,在买房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板楼的意识。
不要认为只要从建筑外形看,符合板楼的长、宽、高比例就认为一定具有板楼的通风采光性好的居住特性。
更应该研究住宅的内部结构,只有当户型的面宽、进深有一个合适的比例,社区的容积率,绿化率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才能达到板楼通风采光性好的特点。
板楼优势并非绝对
很多开发商在宣传中对塔楼持否定态度,其观点不外乎有二:其一,塔楼容积率高,每层人口密度大;其二,居室通透性差,通风、采光不如板楼。
客观地讲,塔楼与板楼二者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与劣势。
事实上,规划超前、设计合理的塔楼无论是户型方正实用、功能分区明确,还是通风采光效果上均不会逊色于板楼。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高层虽说是板楼,但无论是从进深面宽上,还是容积率、均好性并不能尽如人意,比如:做高层板楼建筑进深必然加大,进深可达到15—16米,采光不彻底,又因为市场上小户型受宠,大进深的板楼做出小户型必然缩小面宽造成通透不足,上述类型的板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板楼的意义。
另外,虽说板楼南北通透采光性好,但很多板楼是东西向设计,也达不到板楼应有的效果,因此,从2002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发展商意识到高层板楼的劣势,纷纷开发小高层或多层板楼。
而塔楼的者也逐渐意识到空中大杂院的弊病,将一楼10户至12户的设计调整为一梯5户至6户,使传统臃肿的“王”字型塔楼变形为舒适健康型的薄塔、蝶塔。
板楼塔楼各有千秋
板楼与塔楼是两种不同的建筑形态挺拔的塔楼与平缓的板楼各有各的
特色。
板楼四大优点
1.南北通透,便于采光通风
板式住宅多是正南北方向,进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于采光与通风,而且户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
通常而言,由于板楼的面积充裕,因而户型设计更容易出精品。
2.板楼均好性强
眼下一梯两户的小板楼非常受宠,正是因为整栋板楼中各套户型的优劣差距很小。
板楼由于住户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较清静。
3.管理成本不高
通常而言,板楼的管理成本普遍较塔楼低廉,除一些配套设施要求较少外,仅外墙粉刷的日常维护费用就要比塔楼便宜得多。
4.面积使用率很高
板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高于塔楼户型。
因为塔楼内的电梯井、候梯厅、变配电机房等公共设施面积较大,都将摊到每个业主的头上。
板楼的两项缺点
1.建筑密度低,房价高
板楼社区多属低层低密度,容积率较低,尽管居住舒适性强,但房价一般比较高,特别是在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为数不多的板楼也许只有非工薪阶层才能消费得起。
2.户型格局不宜改造
板楼特别是砖混结构的板楼墙体起承重作用,不可以变化,这一点不如塔
楼的可改造性强。
塔楼的四大优势
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
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
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
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
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
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
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
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塔楼的两项缺点
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
塔楼每层的住户多为6户以上,甚至高达12户,数百户人家挤在一栋大塔楼里,居住环境当然不如板楼优越。
而且,塔楼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
2.面积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
塔楼户型的使用率普遍低于板楼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与洗手间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灰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