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安区文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宝安区文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宝安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宝安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课题组

2016年11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础分析与形势判断 (4)

(一)发展基础 (4)

(二)存在问题 (7)

(三)面临形势 (8)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规划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14)

(一)发展目标 (14)

(二)发展战略 (17)

四、主要任务 (18)

(一)实施重大文化设施标志化、重要城市空间文化化工程 (18)

(二)实施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程 (21)

(三)实施文化产品特色化、品牌化工程 (24)

(四)实施历史文化系统化、活态化工程 (26)

(五)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便利化工程 (29)

(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适度社会化、市场化工程 (33)

(七)实施市民文化福利与文化素养提升工程 (34)

(八)实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与文化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35)

(九)实施城区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工程 (37)

(十)实施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统筹与融合发展工程 (39)

五、保障措施与组织实施 (40)

(一)人力资源保障 (40)

(二)财力资源保障 (41)

(三)土地空间保障 (42)

(四)公共政策保障 (43)

(五)组织实施与评估督导 (44)

附件 (46)

1、宝安区“十三五”时期重大文化项目(含建议)一览表 (46)

2、宝安区“十三五”时期重点文化工作一览表 (49)

3、宝安区“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一览表 (54)

前言

宝安是有1600多年历史的深港起源地,地处珠三角湾区“阳光海岸带”的核心区域,是深圳唯一坐拥海、陆、空港的国土大区、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深圳提出了要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深化改革,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央和省市的相关部署,结合宝安实际,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加快建成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目标。新的发展形势和特有区位优势,正推动宝安在“十三五”时期迎来大转型、大发展,成为深圳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先锋区域和重要增长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吸引人才、集聚资源的重要条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新一轮的国家和城市竞争中,文化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其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而深刻。《宝安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将围绕中央、省、市相关部署和自身定位,对我区“十三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战略性、综合性顶层设计,规划未来五年我区文化事业发展蓝图,充分发挥文化作用,促进现代化国

际化滨海宝安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中央两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12月);

4、《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年—2020年)》;

5、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6、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7、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年—2020年)》;

8、《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的通知》(深府〔2011〕68号);

9、《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决定》(深发〔2014〕11号);

10、《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发〔2016〕1号);

11、《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12、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

13、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基层公共文体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及《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标及2015年发展目标参考值》;

14、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5、宝安区委、区政府:《美丽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

16、宝安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宝安区国际化城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宝发【2014】6号)。

参考:(1)联合国人居署《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导则》(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Urban and Territorial Planning)(2015年4月);(2)《上海市贯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意见》;(3)《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成果整合》;(4)《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5)《深圳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等文件。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规划范围:立足文化事业范畴及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文化管理职能,结合城区长远发展目标,促进文化艺术发展及与城市总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人文素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体育、生态环保等的衔接融合、统筹发展。

一、基础分析与形势判断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先后经历工业化、城市化、特区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同时,我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文化发展各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我区确立了“文化强区”战略,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全面落实“五个一”与“四有”工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至“十二五”期末,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本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建成宝安图书馆(老馆)、宝安中心区图书馆、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新安影剧院等区级大型设施;在全市率先实施街道级文化设施的“五个一”工程,即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体育中心、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影剧院,全区6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全面落实社区“四有”工程,即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长廊和一个大家乐舞台,全区现有各类社区文化设施404处,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前列。总体看,我区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相对合理、运行有效、覆盖面广,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网络基本建成,但与“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的发展定位和不断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仍有差距。

2、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创作“宝安模式”初步形成

多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内容,部分特色服务实现了品牌化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剧场、画院等主阵地作用,常年免费开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二是针对宝安实际,创设主题鲜明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如“群艺杯”摄影艺术展、邻里文化节等,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的浓郁文化氛围。三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送文艺、电影进社区、进企业”等公益活动,将歌舞、曲艺、杂技、电影等送到群众身边。四是推出周末音乐会、企业文化活动周、开心超市、宝安文化茶座、宝图星期讲座等品牌活动,不断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我区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文艺精品取得丰硕成果,仅“十二五”期间,我区文艺精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400(件)次,其中国际级奖项24项、国家级奖项127项、省级奖项230项,获奖级别和次数均排名全市第一,初步形成了精品创作的“宝安模式”。

3、探索创新用人体制机制,“文化春雨行动”卓有成效

针对服务人口基数大、基层文化人才不足的区情,我区在调动体制内人才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用人体制机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策划实施“文化春雨行动”。“文化春雨行动”的核心是建立“三支队伍”。一是从社会

上招募有热心有爱心的“文化义工”,充当群众文化工作的“助手”。二是采购有特长有专长“文化钟点工”,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推手”。三是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辅导员”,培养基层文化工作的“能手”。截至“十二五”期末,“文化春雨行动”累计招募4356名“文化义工”、采购450名“文化钟点工”的41个项目的常态化服务和聘请20名“文化辅导员”在全区各街道开展专业文体辅导工作。“文化春雨行动”让宝安的社会文体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群众文体热情得以充分调动,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服务可及性得到极大延伸。“文化春雨行动”的有效开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先后获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全国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宝安区最佳改革项目,实现了文化创新方面从国家到地方的荣誉“大满贯”。此外还采取市、区、街道纵向联动以及民营公助、横向合作等方式,积极扶持民营文艺团体发展,全区现有各类文体社会团体300多家,成为宝安文化队伍建设重要的主体力量。

4、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加,投入渠道日趋多元化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2013年起专门设立了1.3亿元的“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宣传文化体育事业。政府文化服务项目采购力度进一步加强,包括每年200多场的“送文艺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均实行社会公开采购;“文化春雨行动”等

重要活动也获得了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资助,并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管理。同时通过提供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冠名文化活动等方式参与宝安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投入渠道日趋多元,民办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机构、团体日益增多。

5、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文化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2012年,我区出台了《关于创新文化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意见》,将建设“文化强区”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创新文化工作的“四个机制”、“六大工程”,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文化工作作为政府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思想、组织、投入等多方面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为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还陆续出台了《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体育赛事获奖奖励办法》、《宝安区民办博物馆资金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文件,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存在问题

经过30多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区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但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的高标准要求相比,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人口结构和文化需求变化等所带来的新要求相比,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少与“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战略目标相匹配、

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及品牌性文化集聚区、文化空间;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起点低、配套不完善、维护管理水平不高。二是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及与城市规划、休闲、旅游等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三是各街道文化发展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文化单位人员配备不足,高端文化人才缺乏。五是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不够、以及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艺作品、品牌文化节庆(赛事)偏少,城市文化形象不够鲜明。

(三)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五年,宝安区文化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1、宝安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对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三五”时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决胜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民生与文化福祉的重要性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地位。为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央、省、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区委区政府提出

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即稳增长、惠民生,勇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区;促改革、强机制,勇当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强法治、保稳定,勇当全面依法治国先行区;强党性、明责任,勇当全面从严治党先行区),加快建成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发展目标。这对我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也为推动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实现包容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条件。

2、宝安城区战略地位凸显和空间格局变化为文化发展提供新机遇

滨海是宝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宝安城市发展的灵魂。“十三五”时期,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海建设战略,以及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空港新城、国际会展中心、深中通道建设等重大利好因素,宝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的发展目标,在已出台的《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深圳市宝安区国际化城区建设实施方案》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规划》,要求高标准打造西部活力海岸带。强化滨海中心区的西部城市中心核心作用,打造高端产业企业和上市公司总部集聚区,启动滨海文化公园建设,积极与前海对接,完善公共配套,提升片区发展品质。全区围绕“三带两心两城一谷”建设一系列重大市政工程,在推动经济结

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同时,形成生态亲海、海陆联动的开放式城市空间格局,在深圳总体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上述城市战略地位、功能和空间格局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文化建设与之相结合、相适应,包括拥有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国际性文化集聚区、提升重大市政工程的文化内涵、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等,这为宝安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且兼具世界情怀和宝安特色的城区文化”,建成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赋予宝安文化事业新使命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随着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和产业梯度转移加速,我区整体经济结构也正由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高端即资本、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全球化加速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浪潮,发展“文化+ ”新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普遍选择。按照许勤市长对宝安提出的“宝安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体系,驱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我区提出“要以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突破更为紧迫的产业转型,完成更加强劲的动力转换为支撑点,以“两城”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产业+

创新+金融+人才”的产业发展综合生态体系,推动宝安从产业大区向创新强区、产业强区迈进,努力打造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集聚的“产业名城”。而产业升级换代、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带来我区人口结构、公共文化需求的悄然改变,必然要求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加国际化的文化活动,更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如何发挥文化在提升市民素质、树立城市风尚,促进城市身份认同,增加城市魅力,促进城市全面发展的作用,推动宝安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文化发展面临新的使命、机遇与挑战。

4、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习惯变化为宝安文化繁荣提供新动力

以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看,按国际通行标准,我区已进入后工业化发达地区水平。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达到一定物质生活水准之后,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会出现显著增长,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的消费将大幅提高,这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十三五”时期宝安应积极顺应和把握文化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引领宝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升级,以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增进民生文化福祉、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与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从而激活文化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5、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宝安文化发展提供新手段新渠道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公共文化需求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文化信息交流与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展示、供给、营销的手段、方式、渠道也在迅速拓展。积极回应时代呼唤,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准确把握公共文化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客观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及时反馈文化政策效果、全面提升文化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是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时代命题。宝安地处高新技术发达的深圳,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先发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区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在公共文化信息化、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推动网络文艺、网络文化产品的繁荣等方面有所作为,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显著提升。

此外,“十三五”时期,我区文化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如资本流动、区域竞争以及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公益性与市场性、文化普及与提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长远目标与短期绩效、“大文化”与“小文化”等的关系也成为文化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加快建成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目标,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特区深度一体化、城市中心西移等重大历史机遇和“文化提品质”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城市文化发展规律,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使命意识,坚持科学规划、前瞻布局的战略思维、坚持“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工作标准,坚持扬长避短、精准发力的工作路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普惠性、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市民文化权益,提升民生幸福质量,构建覆盖全区、健康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原创,打造融国际化与本土化为一体的文艺品牌,不断提升宝安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城区空间布局调整协调统筹,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与城市规划、旅游、体育、教育、科技等相关行业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宝安”新形象,走出符合时代趋势、符合文化规律、体现宝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二)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创

新、共享为发展动力,不断提升文化民生福利水平和公共文明指数,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巩固城市认同感和精神家园感。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强化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上的主体责任,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形成合力。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建设设施阵地网络完备、资金人才保障有力、领导管理有效、公共文化产品丰富、服务质量较高的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形成文化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格局。

——软硬环境统一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硬件设施整体水平的同时,深化改革,创新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形成制度完善、治理有序、多元参与、开放包容的文化发展的软环境,实现文化发展软硬环境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在紧跟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不断提升宝安文化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宝安文化资源潜力,打通接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文脉”,有效化解“城市病”,推动文化发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全面提升宝安城市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树立一个形象、践行两大理念、实现三个提升、力争四项突破、推进十大工程。

树立一个形象:树立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优美的文化景观、完备的文化服务,彰显现代气质、国际视野和滨海特色的升级版“文化宝安”新形象。

准确把握我区城市战略地位提升和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以广阔的全球视野建设国际化大湾区文化。通过理念领先、制度创新、投入带动、资源优化、特色发展、重点突破,发挥文化在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和提升城市内涵中的特殊作用,探索富有宝安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的实践形式和象征形态,使文化真正成为宝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湾区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成为宝安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来源与象征,全面实现我区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宝安不仅保持原有“深港文化之根”、“全国文化先进区”地位,而且与时俱进形塑与宝安“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区域文化,而且树立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优美的文化景观、完备的文化服务,彰显现代气质、国际视野和滨海特色的升级版“文化宝安”新形象。

2、践行两大理念:即“创新发展”与“共享发展”两大理念。

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以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文化人才和队伍培育机制、公共文化投入及其社会化等各个方面,特别重视发挥创造性思维,敢于先行先试,力争在五年内,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某些领域突破开拓,取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的经验和成果。

共享发展,就是深刻认识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牢牢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针对宝安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劳务工多等特点,大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力争在市民参与文化共建共享、实现文化普惠方面作出有全国表率意义的成绩。

3、实现三个提升: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明显提升。

到2020年前后,实现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现区域与人群均等化程度的明显提升;全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良好对接,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综合绩效及公众满意度的显著提升。

4、力争四项突破:一是在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空间打造上取得突破,建成1-2个“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宝安乃至深圳文化新地标。二是在文化品牌塑造上取得突破,鼓励本土文艺创作,规划培育1-3个著名艺术团体、打造2-5部精品力作;引进或创设1-2项国际知名文化活动或赛事,形成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三是在现代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治理结构创新方面取得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