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专题4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1.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④、⑤、⑥等多国接壤。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A 自治区、B 自治区、C 省、D 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
3.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人口大约占全国的。
4.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族、回族、族、哈萨克族等。
知识点二:自然环境知识点三:农牧业和矿产1.农牧业(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走廊、平原以及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2)牧业:草原、河西走廊、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矿产资源的分布二、青藏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1.区域概况(1)位置:青藏地区大致位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以南,④山脉以西,⑤山脉以北。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分别约占全国的25%和1%。
2.自然环境(1)地形区: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A ;有“聚宝盆”之称的B 。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河流:本区的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a 、b 、c 、d 、恒河、印度河等都发源于这里。
(4)生态环境:本区拥有、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脆弱。
因而,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人文特点1.农牧业(1)种植业: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主要有、豌豆、小麦、油菜等。
(2)牧业:主要牲畜有、藏绵羊、臧山羊等。
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2.民族和宗教:青藏地区是族的主要聚居区,人民多信奉教。
位于拉萨市的、西宁市的塔尔寺。
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3.交通运输(1)公路:先后修建了①、②、③、④、⑤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修建了从到拉萨的青藏铁路。
(3)航空:建立了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旳: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旳自然环境旳比较,理解两区旳自然环境差别及对其他地理事物旳影响;2.通过读图拟定范畴、概括位置、地形特点、分析两区旳自然地理特性,进一步锻炼学生旳读图能力及有关旳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旳位置、范畴、地形及重要旳气候特性,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旳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旳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旳关系。
教学用品:POWERPOINT课件;板图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上课提前在黑板中间画上西北地区轮廓图和青藏地区轮廓图。
用背投幕布遮住。
[导入新课][投影演示]四个地区旳典型图片在以往旳课程中,我们领略了北方旳皑皑白雪,南方旳热带、亚热带风情,今天我们将走进广阔旳大西北去感受草原旳美丽,大漠旳壮阔;踏向祖国旳西南,去揭开雪域高原旳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投影演示]西北地区旳三张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等[提问]这三张图片是反映旳哪个地区旳自然景观?[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提问]体现了西北地区旳什么样旳特性?[学生回答]干旱[提问]那么这种干旱旳气候特性是怎么形成旳?[教师总结]与西北地区所特有旳位置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投影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旳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旳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旳大洋。
[板书]:左半部分(与学生回答同步)西北地区位置景观 (西北内陆) 西东 河流 (少,内流河)地形 其他(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 (绿洲,雅丹地貌)干旱[学生活动]读课本11页图5.14中西北地形图1、找出重要地形区2、找出重要山脉找出完毕后请昂首准噶尔塔里木盆[学生群答]重要地形区:老师在板图上填注[学生回答]重要山脉:老师在板图上填注[提问]请同窗按照黑板旳板图描述一下西北地区旳地形特性?[学生回答]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学生活动]根据黑板旳板书,我们懂得西北地区旳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它气候旳干旱,他们之间旳因果关系是什么样旳呢?请同窗们完毕课本12页活动1,规定:1、在四个内容中注明哪个是因素哪个是成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广水市一中郝又富一、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减少。
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惠泽,降水较多.3.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大致以200mm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分为两部分:(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宽广坦荡,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mm,其中夏季降水高达60%以上,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有利,草场广布,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但冬季较长而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风日数多以及春旱影响农业生产.(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托克逊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受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源于周围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数量虽多,但受下渗、蒸发和引水灌溉的影响,流程短,水量小,多内流河。
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高大山体自然景观也有垂直变化。
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冲积扇平原,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二、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分为温带草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山地草场(山地迎风坡上),分别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畜种。
(2)生产方式:由游牧方式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3)合理利用草场: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管理,定期轮牧;②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场资源,防止沙漠化和草场退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2. 灌溉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平原及山麓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制约因素:水源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主要作物: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三、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
中国地理分区2——西北和青藏地区三、西北地区在图中填空:大兴安岭、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黄河组成省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和范围: 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 山一线以北2、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位于第 级阶梯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4、 为主的自然特征:①成因:地理位置——深居 ,距海远地形—— 阻隔,地势②气候特征:气温 、 较差大,太阳辐射 ,大风天气多 ③景观变化:原因:距海洋远, 减少方向 东————————西植被变化: ——草原—— 草原——荒漠 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又称为 地带性。
④河湖多位于内流区,水量 ,含盐度 ,源自 水和 水。
(二) 为主的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 扩大和草场 ,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2、灌溉农业灌溉水源: 水、高山 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 平原、 平原、 走廊、新疆高山 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 。
海洋水汽难以深入 气候西北地区图(三)矿产、能源和工业1、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新疆——石油、,内蒙古——,甘肃——金属2、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辐射值仅次于地区3、采矿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包头——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酒泉——工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1、铁路线:线、包兰线、南疆线(第二亚欧大陆桥)2、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新疆油气田中下游地区西电东送工程:蒙中西、宁夏、电站的能源、地区(五)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重点解读】一、区域自然特征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读右图,我国某地干湿状况图,回答1~2题:1、图中从C——B——A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直接从湿润区到演变为干旱区B、山地阻挡西部植被生长期比东部长C、体现纬度的地域分异规律D、温度不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2、以下的做法有利于本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是:A、发展立体农业B、大量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C、控制牲畜的数量,减少水井的数量D、恢复游牧,保护当地的草场资源读右图,西北地区示意图,回答:3、C地是我国最大的荒漠,其成因:A、深居内陆,流水侵蚀严重B、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烈C、人类活动用水过度D、过度放牧,植被稀少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沿河流分布B、沿铁路线分布C、沿山麓分布D、沿矿产地分布5、E和D沿线作为联系东西交通要道的发展基础是:A、地势平坦,人口众多B、接近黄河,水源丰富C、有冰雪融水,农业基础好D、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读新疆地区图,回答:6、依据本区的资源优势,实施黑白战略:A、“黑”是煤炭,本区是我国的后备基地B、“白”是棉花,本区水源丰富有利于其生长C、积极发展快速铁路,加快资源的开发D、加快管道和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7、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A、深居内陆交通不便B、人口稀少C、水源不足D、热量不足8、关于本区的以下做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保护水源,保护草场,禁止开发B、防止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C、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D、发展旅游业,减少工业9、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正确叙述是:A、农业灌溉水源是高山雪水和地下水B、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C、沙尘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D、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基地读右图,黄河流域局部图,回答:(双项选择题)10、图中⑤已发展成西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的条件是:A、冰雪融水丰富B、接近黄河方便引水灌溉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D、水热条件优越11、本区农业的发展要注意的问题是:A、水土流失B、沙尘暴C、次生盐碱化D、荒漠化四、青藏地区读青藏地区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推进)[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动画图。
[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
[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
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
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
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
[师生总结]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向西不断减少,因为离海洋距离越来越远。
[地图演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结果是约低24°C)
[教师引导]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图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观
[学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区,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拉萨由于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的美誉,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其首府成为“日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