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品流通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39
《现代流通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402554课程名称:现代流通学标准学时:32课程类型:理论课《现代商品流通学》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流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和“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根据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我国流通、财政、税收、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探索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研究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形成现代商品流通经济学的总体构架和学科体系。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现代商品流通学》是专门研究商品流通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理论学科。
研究现代商品流通学,主要任务在于探索、揭示商品流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运动演变规律,总结商品流通的理论与实践,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参考。
通过对现代流通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流通学的基本知识。
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现代流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商品流通基本理论、商品流通环境、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组织、商品流通绩效、商品流通管制、零售商品流通、批发商品流通。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流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商品流通概论自考大纲加教材知识点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以课程纲为标准,本课程共十章,主要了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规律和运行机制。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介绍商品流通的内容、规律及商业的发展,是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的规律和商业的历史及地位。
第二章,介绍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运行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等,是对市场涵义和本质的认识,市场体系的特征、结构及分类,市场机制的特征、作用及内容市场运行的功能、组织、规则和管理。
第三章,介绍商品流通企业的内容,是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构成要素、类型和组织。
第四章,介绍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内涵、特征、作用、关系运作原则、策略和过程。
第五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主要,是商品流通业态类型,流通的演变及选择条件交易。
第六章,介绍商品流通渠道及网络的概念及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渠道的特征、类型系统设计和方案评估,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价格及效益,是价格构成及价格体系的内容,价格决策程序、定价导向及决策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因素第八章,介绍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概念和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环境的内涵、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原则、主要方法。
第九章,介绍商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商品流通创新的内容、商品流通中新科技的应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流通经营全球化的现状、趋势和途径。
第十章,介绍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建设的问题,是商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作用、商业道德的内涵及规范商业信用体系和建设.第一章绪论商品及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环节: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自然性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
经济性制约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商品流通学习题和模拟卷习题集第⼀部分习题 (1)第⼆部分讨论专题 (6)第⼀部分习题第⼀章商品流通学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分⼯经济、交换成本、交换收益、交换能⼒、商业、简单商品流通Ⅰ、简单商品流通Ⅱ、发达商品流通、⽹络贸易。
2.简述分⼯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3.简述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
4.简述交换制度变迁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5.什么是流通?为什么说流通是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统⼀?6.简述流通与商品流通、交换、交易、贸易、商业、营销、分销等概念的区别。
7.简要说明流通⽅式的演进过程。
8.结合实际论述流通对⽣产、消费和分配的作⽤。
9.简述⽹络贸易的经济性及其对商品流通的影响。
第⼆章商品流通环境1.名词解释:买⽅市场、卖⽅市场、均势市场、市场结构、价格双轨制。
2.简述商品⽣产、商品消费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3.简述不同市场态势下的商品流通模式。
4.简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商品流通模式。
5.论述计划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
6.论述技术和社会环境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7.试述市场⼀体化对商品流通的影响。
8.试述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影响。
9.试述影响市场秩序的因素及其治理对策。
第三章商品流通过程1.名词解释: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环节、商品流通渠道、商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规模、商品流通⽹络2.简述商品流通过程的内涵及内容。
3.商品流通过程包括哪⼏个流通阶段?4.商品流通渠道的内容、影响因素及表现形式各是什么?5.商品流通⽹络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各包括那些内容?6.商品流通环节合理化的依据及意义。
7.什么是流通信息化?它对流通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8.什么是渠道冲突?渠道冲突的原因是什么?9.你对当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渠道冲突有什么看法?10.什么是渠道权⼒?渠道权⼒产⽣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1.如何解决我国流通领域的渠道冲突?第四章商品流通组织1.名词:商品流通组织、商品流通组织的经营形式、批发组织、零售组织、商品流通交易形式、商圈、零售引⼒法则。
《商品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商品概述1.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2 商品的属性1.3 商品的包装与标签1.4 商品的流通与消费第二章:商品质量2.1 商品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2.2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2.3 商品质量认证与标志2.4 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章:商品检验与质量检测3.1 商品检验的定义与分类3.2 商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3.3 商品检验仪器与设备3.4 商品检验机构与认证体系第四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4.1 商品标准的定义与分类4.2 商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4.3 商品标准化的重要性与作用4.4 商品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商品设计与创新5.1 商品设计的概念与原则5.2 商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5.3 商品创新与产品开发5.4 商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商品生产与供应链管理6.1 商品生产的过程与管理6.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6.3 供应链中的商品流通与物流管理6.4 供应链优化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商品营销与品牌管理7.1 商品营销的基本概念与策略7.2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7.3 商品促销与广告策略7.4 品牌管理与品牌建设第八章:商品储存与运输8.1 商品储存的基本知识8.2 商品运输的方式与选择8.3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质量管理8.4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商品销售与客户服务9.1 商品销售的基本流程与技巧9.2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9.3 售后服务与客户投诉处理9.4 销售团队建设与销售管理第十章:商品竞争策略与可持续发展10.1 商品竞争策略的基本类型10.2 商品竞争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0.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商品10.4 社会责任与商品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商品概述补充说明:商品的定义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解析,明确商品的内在要素。
商品的分类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品的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需详细阐述其含义及表现形式。
第二章市场一、知识点:1.市场是历史的范畴:(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二)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三)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四)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2.场所式市场有一下基本特点:时间性、地点性、聚散性、服务性3.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1)按市场竞争就够划分:①完全竞争②完全垄断③垄断竞争④寡头垄断(2)按市场供求局势划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4.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适度的买房市场,期主要有点:(1)由于竞争激烈,可以促使卖方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实现更多的进击和社会小李,促使社会进步。
(2)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社会劳动。
(3)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按需生产,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5.市场体系: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6.市场体系的结构:是指市场总体内部各个分类市场之间或市场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构成。
7.市场总体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构成:(1)按市场身份要素来划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结构(2)按市场时空要素来划分:市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3)按市场存在形式来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8.市场主体结构: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的相互关系9.市场空间结构:指市场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的分布和关联状况10.市场时间结构:是指由于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物位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交换形式的分类市场,并由此导致的结构状态。
11.按市场时间来划分,市场体系包括: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借贷交易市场12.市场分类:是对市场结构进行某种分析。
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市场:(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2)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13.消费品市场的特点:普遍性、广泛性;多层次、多环节;经常性、复杂性;随意性、选择性。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三、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4、自愿让渡规律;5、货币流通规律.七、供求规律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4、消费者的偏好;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7、人口数量的变动供求规律的作用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八、竞争规律基本内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强制性;2、排他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5、激励性;6、风险性。
《商品流通概论》期末复习要点任课老师:缪鹤兵联系方式:手机:第一章绪论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2.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3.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5.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6.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7.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8.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9.自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10.简答价值现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①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②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11.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12.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3.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4.卖方市场: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15.竞争规律: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16.简答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①供求平衡形态②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二是供不应求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①交换时间上的差异、②交换空间上的差异、③供求数量上的差异、④供求结构上的差异17.简述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①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 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②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和风险性1 / 14③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公正平等、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效益优先18.简述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19.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应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