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流动儿童教育公益组织图谱
- 格式:xlsx
- 大小:85.25 KB
- 文档页数:6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积极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构建关爱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成效 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护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命题,我市经历了一个探索、推广、实践、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过程。
2005年,我市由文明委牵头,在三县3个乡镇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工作试点。
之后,妇联、教育、关工委、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发挥优势。
2007年,市妇儿工委争取市政府重视支持,在全市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
去年,又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
通过建立“四项机制”、完善“四种模式”、打造“四个品牌”,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联协调,各方共管”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爱服务体系。
(一)“四项机制”推进,倾心构建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2007年,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研究,明确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由各级政府妇儿工委牵头实施,宣传、教育、卫生等12个部门为责任单位,以“十百千”行动(每个县区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村、居、校建立10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培训100名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聘请1000名“爱心家长”)为载体,开展关爱活动。
市财政每年拨付15万元关爱工程专项经费。
2010年,在省妇联的支持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又纳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省财政为每个活动室配备2万元的物品,由市妇联牵头组织实施,各县乡镇长为责任人。
目前,首批17个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已建成。
市、县区和民生工程项目乡镇三级组织领导机制的完善为构建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在7个文件中确立目标:在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五项工程”解决“两纲”重难点问题的意见》中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其中;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市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创建活动的意见》中确定了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的目标措施;下发的《市妇儿工委关于组织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的方案》、《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使我市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有章可循,有效管理,有序运行。
阳光下的蒲公英——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计划(一)项目服务对象及项目实施的背景1.项目服务对象: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1-6年级现有流动儿童学生2.项目实施背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 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14 岁流动儿童约有643 万人。
2005年我国流动儿童达到 2533 万人,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流动儿童中,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87%,省内跨县流动儿童占31.52%,县内流动儿童占33.61%,三个类别流动儿童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所占比例都在 1/3 左右。
近几年,伴随着当代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与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儿童的相关社会问题,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发展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展实务的重要领域。
洪山区是武汉市流动儿童最多的一个区,其承接了武汉市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90%的学校也无条件接纳了流动儿童。
据统计,去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在洪山区就读的小学生有 3.3万人,但流动儿童达到了 1.45万人,占了43.77%,且这个数目仍呈增长趋势。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之后,由于语言上的障碍,缺乏沟通和交流,内心要么变得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要么表现的叛逆、好斗,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绝大多数流动儿童自觉性差,成绩欠佳,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也成为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流动儿童的父母整天忙于生计,疏于陪伴和关注自己的孩子,再加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给予孩子的学习更大的支持等,导致流动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等。
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利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链接整合各种资源,介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受教育问题、城市融入问题等,能够使流动儿童的心理获得健康成长,与父母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能更顺利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案例在中国,有一大批的流动儿童没有机会去上学,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经常搬迁,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缺乏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
然而,有一些学校和慈善组织致力于为这些孩子提供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例如,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畅春园”学校就是一个为流动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学校。
这所学校是由“畅春园城市小学”的分校组成,为年龄在6到14岁之间的学生提供初中教育。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北京周边省市的流动人口,他们的家庭主要从事农民工和临时工的工作。
畅春园学校会针对这些孩子特殊的学习需求设计课程内容。
例如,学校会组织老师和志愿者去探访孩子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类似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多。
例如,位于浙江省的高邮市“流动儿童学校”就是一所专为流动儿童设计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面教育服务。
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同时,还会接受义务教育和劳动教育,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除了学校外,慈善组织也在为流动儿童提供教育支持。
例如,“春蕾计划”,是一项特殊教育助学项目,旨在通过提供学费、图书和学习资料等支持来帮助辍学儿童和贫困儿童完成学业。
这个项目已经为数以千计的流动儿童提供了教育支持,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有这些学校和慈善组织的支持,许多流动儿童已经能够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这一进步也意味着,社会对于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正在逐步增加,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童的生活和未来也将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
金山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简报第16期金山区暑期工作办公室2007年7月29日出版共享蓝天,关爱成长金山区成立首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了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来共同关心“留守、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树立起“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强”的信心,使“父母在外放心,社会关注舒心”。
2007年7月26日上午,金山区首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揭牌仪式暨模拟家庭结对活动在金山区朱泾镇长浜村举行。
区文明办、区妇联,朱泾镇党委、政府和上师大团委有关同志出席了活动。
在仪式上,爱心学校的上师大志愿者和留守、流动儿童结成6对模拟家庭,上师大教育学院团委和朱泾镇文明办签下了结对协议。
“爱心爸爸、妈妈”们和他们的“孩子”进行了亲子互动游戏,并交换了联系方式。
(区文明办)朱泾小学参加“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揭牌仪式暨模拟家庭结对活动7月27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金山区妇联、朱泾镇党委联合举办的——朱泾镇“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揭牌仪式暨模拟家庭结对活动在长浜村举行。
朱泾镇党委与上师大团委签订了“爱心结对实践活动协议书”,组建的模拟家庭还开展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整个会场热闹非凡、笑声不断。
我校金老师与学生代表李丹丹、钟丽勤参加了本次活动,亲身体验了爱的传递和爱的鼓励。
我们相信,通过活动“留守、流动儿童”会进一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
学校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引导,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五自”精神,使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朱泾小学)特奥向我们走来走进“特奥”今天,临潮小学飞鱼中队七彩鱼小队的少先队员们冒着高温酷热如期开展了名为走进“特奥”的小队活动。
下午一点半,小队活动在小队长杨家轩的家里展开了。
大家坐在桌子旁,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特奥选手的故事,争先恐后地交换阅读搜集到的资料。
接着,大家又展开了讨论。
首先队员们了解了曾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她是一位残疾人舞蹈家,通过她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出访过五大洲40多个国家,她是唯一登上世界两大顶级艺术殿堂――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中国艺术家,她在雅典残奥会闭幕式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接着队员们又学习了特奥选手乔美丽的故事,这个名叫乔美丽的女孩出生于一个多灾多难家庭:因为在母体内溺到羊水,她被无情地宣布为智力障碍人士;她的父亲多年前左腿截肢,今年年初又因为突发脑梗塞,目前连语言表达也出现了问题;没有工作的母亲挑起了照顾丈夫和女儿的重担,一家人就依靠着父亲微薄的工资和社会低保维持生活。
流动儿童:第一部分每个天津孩子身边都有“外来小伙伴”孩子上学的时候,班上会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做同学;在生活的小区里,自家的孩子也会和外地来的小朋友成玩伴……现在,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拖家带口”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我国0-17岁农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
流动儿童在包括天津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非常集中,天津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流动儿童。
几乎所有天津孩子身边都有来自外地的小伙伴。
在这个城市里,外地的孩子怎么融入城市生活?他们是不是和天津孩子一样快?让我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
在天津每5个孩子中有一个来自外地据全国妇联此次公布的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而且在少数几个省份高度集中。
天津的流动儿童占本地儿童总数的比例达到20.49%。
这里所指的流动儿童是随务工父母到户籍地来津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他们当中农业户口占到八成以上。
年龄在6-14岁的数量最多。
对于很多从小就和父母一起来到天津的孩子来说,可能对家乡的记忆已经变淡,他们更了解现在生活的这个城市。
很多外地务工人员从小就把孩子带到天津,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这里的优质教育。
本市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给孩子们提供了公平的就学机会,现在,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关爱已经延伸到学前教育。
列入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阳光乐园”建设项目就是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区,依托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和教育质量高的民办园设立,以满足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就近”入园的需求。
5岁的小欣欣每天早上都和所有天津的孩子一样,背上自己的小书包去上幼儿园。
小欣欣从小就和爸妈一起从安徽老家到了天津。
现在,她是静海县大邱庄镇尧舜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幼儿园不仅有宽敞的教室,还有近3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欣欣最喜欢在操场上打滑梯,喜欢唱老师教的儿歌。
表三沅陵县7岁以下儿童外出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盖章)单位0—7岁以下流动儿童数合计建卡率% 0岁- 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外出儿童数外出建卡数金子溪 4 4 2 2 3 3 5 5 2 2 2 2 1 1 2 2 21 21 100% 八方7 7 4 4 2 2 1 1 3 3 1 1 2 2 2 2 22 22 100% 善溪 6 6 7 7 5 5 7 7 4 4 3 3 3 3 3 3 38 38 100% 水田 6 6 6 6 7 7 5 5 6 6 5 5 4 4 2 2 41 41 100% 罗家坪8 8 4 4 6 6 2 2 5 5 5 5 2 2 1 1 33 33 100% 毛垭12 12 6 6 8 8 8 8 6 6 9 9 3 3 1 1 53 53 100% 鸡公岩 6 6 2 2 3 3 5 5 5 5 3 3 3 3 0 0 27 27 100% 伍通庙 6 6 5 5 3 3 6 6 3 3 3 3 4 4 0 0 30 30 100% 天湖池 3 3 4 4 3 3 5 5 3 3 1 1 1 1 0 0 20 20 100% 皇公坪 6 6 6 6 7 7 3 3 4 4 3 3 3 3 2 2 34 34 100% 高坪 5 5 3 3 5 5 5 5 7 7 4 4 4 4 2 2 35 35 100% 和尚坪9 9 9 9 6 6 8 8 14 14 4 4 5 5 2 2 57 57 100% 白竹溪 6 6 4 4 4 4 7 7 5 5 3 3 2 2 3 3 34 34 100% 小云溪 5 5 6 6 6 6 6 6 9 9 4 4 4 4 3 3 43 43 100% 产子垭 4 4 4 4 6 6 7 7 7 7 2 2 2 2 4 4 36 36 100% 廉家湾9 9 7 7 13 13 8 8 8 8 3 3 4 4 1 1 53 53 100% 杨子垭 3 3 3 3 1 1 4 4 3 3 3 3 1 1 2 2 20 20 100% 麻栗坡9 9 9 9 4 4 8 8 7 7 5 5 4 4 3 3 49 49 100%大竹山 3 3 2 2 1 1 3 3 3 3 2 2 1 1 2 2 17 17 100% 杜泉坪 3 3 1 1 4 4 5 5 3 3 2 2 2 2 1 1 21 21 100% 田公坪9 9 7 7 8 8 5 5 9 9 3 3 5 5 6 6 52 52 100% 蜈蚣垭 3 3 2 2 3 3 6 6 4 4 3 3 1 1 2 2 24 24 100% 打岩坡 5 5 2 2 4 4 4 4 4 4 3 3 2 2 1 1 25 25 100% 洞庭溪 6 6 3 3 1 1 8 8 3 3 2 2 5 5 0 0 28 28 100% 茅洲村 4 4 1 1 3 3 6 6 3 3 3 3 3 3 2 2 25 25 100% 翻身村 2 2 6 6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0 30 100% 符竹坪 2 2 5 5 5 5 4 4 6 6 5 5 2 2 7 7 36 36 100% 合计151 151 120 120 125 125 145 145 140 140 90 90 76 76 57 57 904 904填表日期:2014 年12 月31 日站长签字:舒春燕填表人:舒春燕表四沅陵县7岁以下儿童外来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盖章)单位0—7岁以下流动儿童数合计建卡率% 0岁- 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外来儿童数外来建卡数田公坪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合计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填表日期:2014 年12 月31 日站长签字:舒春燕填表人:舒春燕表五沅陵县7岁以下常住儿童调查统计表单位:(盖章)筲箕湾镇公共卫生管理所单位0—7岁以下常住儿童数合计建卡率% 0岁- 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常住儿童数常住建卡数金子溪 1 1 3 3 2 2 4 4 3 3 4 4 3 3 3 3 234159815998474432677782668851111 23100%八方 3 3 5 5 4 4 2 2 4 4 6 6 9 9 8 8 4141100% 善溪 3 3 7 7 5 5 10 10 6 6 8 8 12 12 8 8 5959100% 水田 2 2 5 5 13 13 12 12 6 6 14 14 15 15 14 14 8181100% 罗家坪14 14 4 4 4 4 5 5 7 7 8 8 10 10 7 7 5959100% 毛垭8 8 11 11 13 13 6 6 7 7 21 21 15 15 17 17 9898100% 鸡公岩 4 4 3 3 5 5 6 6 7 7 6 6 12 12 4 4 47 47 100% 伍通庙7 7 3 3 4 4 5 5 4 4 7 7 9 9 5 5 44 44 100% 天湖池 2 2 4 4 5 5 7 7 4 4 4 4 2 2 4 4 32 32 100% 皇公坪 5 5 11 11 8 8 2 2 6 6 8 8 17 17 10 10 67 67 100% 高坪7 7 5 5 8 8 6 6 10 10 14 14 9 9 18 18 77 77 100% 和尚坪10 10 9 9 9 9 6 6 7 7 7 7 22 22 12 12 82 82 100% 白竹溪 3 3 4 4 8 8 7 7 7 7 14 14 13 13 10 10 66 66 100% 小云溪 5 5 8 8 11 11 15 15 8 8 13 13 10 10 18 18 88 88 100% 产子垭 4 4 4 4 8 8 6 6 6 6 4 4 5 5 14 14 51 51 100% 廉家湾8 8 8 8 14 14 10 10 8 8 17 17 29 29 17 17 111 111 100% 杨子垭 2 2 4 4 2 2 4 4 6 6 6 6 8 8 8 8 40 40 100% 麻栗坡 6 6 8 8 8 8 8 8 11 11 9 9 7 7 12 12 69 69 100%大竹山 3 3 2 2 1 1 4 4 4 4 6 6 2 2 9 9 31 31 100% 杜泉坪 3 3 1 1 3 3 7 7 3 3 9 9 5 5 6 6 37 37 100% 田公坪9 9 8 8 9 9 4 4 4 4 15 15 13 13 19 19 81 81 100%蜈蚣垭 2 2 2 2 3 3 5 5 3 3 17 17 3 3 7 7 42 42 100%打岩坡 3 3 2 2 4 4 5 5 7 7 5 5 4 4 12 12 42 42 100%洞庭溪 3 3 2 2 0 0 5 5 3 3 5 5 12 12 6 6 36 36 100%茅洲村 5 5 2 2 3 3 6 6 4 4 8 8 7 7 5 5 40 40 100%翻身村 2 2 4 4 5 5 6 6 5 5 8 8 8 8 8 8 46 46 100%符竹坪 2 2 6 6 4 4 6 6 5 5 8 8 6 6 3 3 40 40 100%合计126 126 135 135 163 163 169 169 155 155 251 251 267 267 264 264 1530 1530填表日期:2014 年12 月31 日站长签字:舒春燕填表人:舒春燕沅陵县清浪乡(镇)人口构成情况统计表(乡、镇报告单位汇总通用)沅陵县清浪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总人口出生率‰年龄(岁)合计常住流动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合计2535225352277 255 288 314 295 341 343 321 330 291 302 269 228 257 249 258 20734 金子溪675 675 5 5 5 9 5 6 4 5 4 6 6 8 9 4 4 8 582 八方846 846 109 6 3 7 7 11 10 14 9 12 9 9 6 5 4 715 善溪991 991 914 10 17 10 11 15 11 9 7 6 7 4 6 6 7 842 水田1403 1403 811 20 17 12 19 19 16 21 11 16 16 14 4 12 21 1166 罗家坪950 950 227 10 7 12 13 12 8 13 6 11 6 5 9 6 12 791 毛垭1360 1360 2017 21 14 13 30 18 18 11 16 8 11 7 13 12 13 1118 鸡公岩622 622 10 5 8 11 12 9 15 4 19 10 11 7 5 5 4 0 487 伍通庙785 785 138 7 11 7 10 13 5 10 10 7 10 7 7 7 5 648 天湖池620 620 58 8 12 7 5 3 4 9 8 4 3 2 3 2 1 536 皇公坪831 831 1117 15 5 10 11 20 12 12 12 5 9 4 7 8 15 658 高坪1184 1184 128 13 11 17 18 13 20 14 25 13 14 12 14 20 14 946 和尚坪1387 1387 1918 15 14 21 11 27 14 26 19 16 15 10 13 17 19 1113 白竹溪1013 1013 98 12 14 12 17 15 13 13 12 18 11 12 12 11 7 817 小云溪1425 1425 1014 17 21 17 17 14 21 8 11 10 13 15 12 15 11 1199 产子垭887 887 88 14 13 13 6 7 18 11 17 8 9 13 14 10 8 710 廉家湾1860 1860 1715 27 18 16 20 33 18 29 22 28 20 14 16 22 11 1534 杨子垭657 657 57 3 8 9 9 9 10 10 9 14 6 3 13 8 12 522 麻栗坡1272 1272 1517 12 16 18 14 11 15 16 15 22 16 6 16 10 19 1034大竹山503 503 6 4 2 7 7 8 3 11 9 4 9 5 2 9 6 10 401 杜泉坪569 569 6 2 7 12 6 11 7 7 7 7 9 8 9 5 5 4 457 田公坪965 965 1815 17 9 13 18 18 25 20 11 16 17 17 22 15 15 699 蜈蚣垭724 724 5 5 6 11 7 20 4 9 7 4 12 14 7 8 5 4 596 打岩坡623 623 8 4 8 9 11 8 6 13 5 4 10 5 5 9 8 8 502 洞庭溪661 661 9 5 1 13 6 7 17 6 4 10 8 6 11 7 6 6 539 茅洲村672 672 9 3 6 12 7 11 10 7 13 7 6 3 10 9 7 9 543 翻身村1087 1087 410 9 10 9 12 11 11 8 11 11 11 10 4 10 8 938 符竹坪780 780 411 9 10 11 13 8 10 8 8 6 10 6 10 8 7 641说明:本表填写应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幼儿园贫困儿童送温暖活动方案目录1. 活动名称及目的 (2)1.1 活动名称 (2)1.2 活动目的 (2)2. 活动背景 (3)2.1 贫困儿童现状 (3)2.2 社会关爱现状 (4)3. 活动组织 (5)3.1 组织单位 (6)3.1.1 主办单位 (6)3.1.2 承办单位 (7)3.1.3 协办单位 (8)3.2 活动筹备团队 (9)3.2.1 负责人 (10)3.2.3 联络组 (11)3.2.4 宣传组 (11)3.2.5 活动执行组 (12)3.2.6 物资准备组 (14)3.2.7 财务组 (15)4. 受助对象 (16)4.1 贫困儿童定义 (16)4.2 受助儿童筛选标准 (17)4.3 受助儿童名单及分布 (17)5. 活动内容 (18)5.1 活动流程 (19)5.1.1 启动仪式 (20)5.1.2 现场活动 (21)5.1.3 结束典礼 (21)5.2.1 贫困儿童家长培训日 (23)5.2.2 爱心企业对接日 (23)1. 活动名称及目的本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向幼儿园内的贫困儿童提供物质和情感上的关怀,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在校园和社会营造出关爱弱小、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
贫困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物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我们的活动将尽力弥补这些不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和关爱,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1.1 活动名称该活动名称简洁易懂,突出活动的核心主题:“爱心送温暖”以及活动参与主体“幼儿园贫困儿童”和“全体参与者”。
“爱心送温暖”表达了活动的目的和情怀,强调了对贫困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1.2 活动目的本幼儿园贫困儿童送温暖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关爱行动与物质资助,向经济困难的儿童及其家庭传递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此活动的宗旨不仅是要满足这些儿童的物质需求,比如提供文具、衣物、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更在于为他们带去心理上的慰藉与关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喀群乡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德育领导小组及组织
机构图
喀群乡中心小学
2018年3月5日
德育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
组长: 沈伟(书记),---负责学校德育监督工作,主管学校德育及教师师德、党政工作。
巴拉提达吾提(校长)---负责学校德育监督工作,
组员:
阿依奴·买买提吐尔洪---负责学校总的德育工作
阿依努尔·艾麦尔---具体负责在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及学校特色工作;
布热比亚木·伊敏尼亚孜---具体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及家访日、校访日等方面的工作;
哈尼·卡米努---具体负责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各专题教育、负责法制学校、安保工作,学校德育活动的宣传等工作及党员工作;
杨小兵---具体负责学校文体卫方面的德育渗透工作;
李敬元---具体负责少先队方面的工作,如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等;
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级的德育常规工作。
喀群乡中心小学2017-2018学年德育组织机构图。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24,17(1):87-96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规划课题(20SKGH253)、重庆市教委委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课题(KY201912C)、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GX-399)通信作者:孟亚,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Email:****************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20年: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与发展趋势万永春1孟亚2(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重庆400065;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重庆400065)摘要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以北大核心与CSSCI 期刊引用量≥15次的1385篇论文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近20年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与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以政策驱动为时间主线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持续发展;以“去问题或疾病”为中心的心理测评发展成熟;以构建双因素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未来可期。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图谱;共词分析DOI 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6.0101引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2019;教育部,202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增大,呈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趋势。
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心理健康对各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不同的年龄段侧重点各有不同。
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称儿童青少年16%的疾病或伤害是由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Word Health Organization,2019)。
a社会建设SOCIAL CONSTRUCTION第8卷第2期2021年3月Vol.8No.2MAR.2021适度普惠模式下流动儿童社区福利治理体系探析李文静摘要:"适度普惠”是近年来重要的社会福利取向。
“普惠制服务福利”和“补缺制现金福利”相结合成为一种儿童福利策略,为流动儿童社区福利治理提供了模式参考。
流动儿童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学校以及社会服务组织等。
为促进流动儿童社区融合、满足流动儿童福利需求,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组织与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动的福利治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组织与专业社会服务组织联合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儿童的普惠型服务,注重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联络;社会服务机构重点开展流动儿童补缺型服务;社会服务组织之间应加强联动以提供综融性服务,并注重学校和流动儿童家庭的参与和配合。
关键词:适度普惠;流动儿童;社区服务;治理体系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随父母到城市学习和生活。
2013年,我国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1.37%。
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
①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流动儿童3426万,较2013年下降了155万,但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②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为1952.41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为1424.04万人,近5年增加了311.82万人,增幅为15.97%。
®(—)文献回顾以“流动儿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始于1991年。
1991—2000年的绝大部分研究是围绕卫生保健工作展开的。
其中,1998年有1篇、2000年也只有5篇论文谈及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2001—2005年,流动儿童教育议题逐渐丰富且社会适应等议题被提出。
韩玲④、段成荣⑤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研究”(FRF-BR-18-005B)、“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FRF-MP-20-14);国家留学资金”青年骨干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