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期教科版《地球表面的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11.89 MB
- 文档页数:67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