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临床医学-体格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771.00 KB
- 文档页数:5
临床医学体格检查实验体会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临床医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其中最基础却也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疾病诊断的基础。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却十分重要,对医生和患者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体格检查实验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验体会:首先,体格检查必须要仔细、细致。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体格检查结果和诊断,仅仅快速地、肤浅地检查患者是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信息的。
在实验课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制定合适的检查计划,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部位的特点、位置、使用正确的手法和工具,以及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体格检查需要注意个人形象、仪表和卫生等方面。
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要求个人形象和仪表的专业,良好的形象能够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满意度。
对于体格检查来说,医生需要在操作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戴手套等,防止交叉感染等不利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也需要遵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仪表习惯。
最后,体格检查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体格特点和病情表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专业的体格检查技能和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总体来说,临床医学体格检查实验课程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拓展,还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掌握。
通过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体格检查、卫生清洁、仪表形象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临床医学体格检查的操作流程,这可太重要啦!
咱先来说说一般检查吧!就像你要了解一个新朋友,得先整体打量一番呀。
你瞧,医生会先看看患者的神志清不清醒,是不是精神头十足啊。
哎呀呀,这就好比观察一件精美的瓷器,得看它有没有瑕疵一样呢!然后呢,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这些基本的生命体征,这就像是给人做个“小体检”。
比如量体温,医生会温柔地把体温计夹在患者腋下,等一小会儿,这过程多认真啊!
再讲讲头颈部检查。
医生会摸摸你的头皮,看看有没有肿块啥的,这就像在寻宝一样,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线索。
还会检查你的眼睛,看看视力好不好啦,眼睛有没有啥毛病呀。
哇,那不就像在细心观察一颗闪亮的星星到底有没有瑕疵嘛!接着会听听你的心脏和肺部。
医生会把听诊器放在你胸口,仔细听着那“噗通噗通”的声音,这难道不像倾听一段美妙的旋律,想从中找出不和谐的音符吗?
还有腹部检查呢!医生会按压你的肚子,看看有没有疼痛、硬块啥的。
这就跟你按压一个气球,感受它的弹性和硬度差不多呀。
他们还会敲敲你的
肚子,听听那不同的声音,哇,这可神奇啦,就好像在敲一面独特的鼓,听它发出的特别声音。
到了四肢检查,会看看你的关节活动灵不灵活呀,肌肉有没有力量呀。
这不就像检查一辆车的轮子能不能顺畅转动,引擎有没有马力嘛!
最后咱总结一下哈,临床医学体格检查那真的是超级重要啊!通过这些细致的检查,医生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呀!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这个体格检查哟!。
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医学领域中,有些技能是每一位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临床医学21项基本技能。
1. 体格检查: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有目的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听诊、叩诊、触诊等手段,以确定病人身体状况。
2. 医学史采集:询问病人病史和症状,包括病史、吸烟史、饮食史、家族史等,以寻找病人的病因和诊断。
3. 诊断:在采集病人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诊断,确定病情。
4. 医疗记录:对病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计划等。
5. 药物管理:管理和分发药物,并监督病人服用药物的情况,以确保病人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
6. 治疗技能:掌握各种治疗技能,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造口、放射治疗等。
7. 病人护理:提供全面的病人护理,包括协助病人卫生、移动和饮食等。
8. 器械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包括血压计、吸痰器、呼吸机等。
9. 床旁操作:对病人进行床旁操作,包括吸氧、心肺复苏等。
10. X光及影像解读:对各种X光影像进行解读,以确定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
11. 心电图诊断:使用心电图诊断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12. 实验室检查:掌握并分析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13. 病理学:熟悉病理学知识,对组织和细胞样本进行分析和诊断。
14. 疾病管理:了解并掌握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对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
15. 热情和同理心:对病人保持热情和同理心,提供温暖、关怀的服务。
16. 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解释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帮助病人理解和进行治疗。
17. 手卫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卫生知识与技能,确保手卫生和感染控制。
18. 伦理和职业道德:遵循和贯彻职业伦理和道德准则,确保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
19. 医疗安全:负责医疗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医疗流程中的安全隐患。
前言全身体格检查是每个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要求内容全面、手法正确、顺序合理,并尽量减少病人的体位更动。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可先取卧位或坐位,但以卧位为多。
在完成生命体征检查后,按头颈——前胸——后胸(包括脊柱,肾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进行。
一、视、触、叩、听四诊的基本手法(一) 视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仔细观察,必要时,如观察心尖搏动,需要采取切线方向。
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帮助检查。
(二)触诊触诊的适用范围广,尤以腹部检查时最为重要。
常以手指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进行触摸,以腹部触诊为例: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平放于躯干两侧,两腿曲起并稍分开,张口缓缓做腹式呼吸,使腹肌松弛。
2、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讲清检查目的,争取病人配合,手要温暖,动作轻柔,由浅入深进行。
3、先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
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向上,先左后右进行。
不采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触摸。
4、边检查,边观察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可用对话分散其注意力,或者安慰解释,以表示同情和关心。
5、按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可用浅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两种,前者是用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四指并拢,下压腹壁1厘米深度。
利用指掌关节和腕关节协同运动,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检查有无抵抗感、压痛、搏动、包块和脏器肿大等。
后者用一手深触,或两手重叠。
左手指尖加压于右手远端指尖关节处,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检查深部病变及脏器情况。
触诊时不能用手在皮肤表面滑动触摸,或者前臂抬起,只用手指下压,手掌远离腹壁。
6、检查压痛和反跳痛时,应用手指逐渐深压,确定压痛点,然后迅速将手松开,并询问疼痛是否加重,或观察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不应轻轻下压,缓慢放开检查反跳痛。
7、双手触诊法,左手将被检部位推向右手,使被检脏器或包块固定并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
全身体格检查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个别顺序可做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
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应注意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自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①、卧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面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 前、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
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变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1)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生谢浩,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
请您配合一下,好吗?(2)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3)准备和清点器械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12样东西)(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神志清醒、自主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长,营养:中等、不良、恶病质。
临床医学专业体检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体检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普通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心跳、血压等基本指标的测量。
2.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等方面的检查。
3.耳鼻喉科检查:包括听力、耳腔、咽喉等方面的检查。
4.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检查。
5.心电图检查:用于检测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6.胸透检查:用于检查肺部是否有病变。
7.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检查。
8.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PH值、尿蛋白、尿糖等指标的检查。
9.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的检查。
10.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的检查。
11.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等指标的检查。
12.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
心抗体等指标的检查。
13.HIV抗体检查: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4.传染病筛查:包括梅毒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指标的检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专业体检要求,具体的要求还可能因学校、地区和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具体参考相关机构或学校的指导意见。
临床医学中的疾病诊断与辅助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疾病诊断是医生判断和确定患者疾病性质、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
而辅助检查则是医生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信息所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本文将介绍临床医学中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和辅助检查技术,并简要阐述其优缺点。
一、疾病诊断方法1. 问诊与病史问诊和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断的首要步骤。
医生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对话,详细了解疾病的起因、过程、症状等信息,进而进行初步的疾病诊断。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评估。
通过检查患者的外貌、生理指标、病灶部位以及特殊体征等,医生可以发现一些表面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下一步辅助检查的选择。
3. 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样、尿样、组织细胞等进行化学、生化、免疫学等检测。
实验室检验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理指标和病理信息,对医生诊断疾病和了解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通过采集患者体内部位的影像信息来判断病变的位置、形态以及严重程度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直观可见的病变信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帮助。
二、辅助检查技术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各种生理指标、血常规、血型、生化指标等,医生可以对疾病的类型、程度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判断。
2. 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是通过取得疑似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来判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组织病理检查广泛应用于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中的病原体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包括细菌学检查、病毒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4. 影像学检查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影像学检查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过程的引导和监测。
医学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触、叩、听、嗅五种,进行体格检查前建议检查室内温度,保持温度适宜,同时注意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望诊:即视诊,通常是对被检查者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意识、皮肤颜色、营养状况、是否有痛苦表情、皮疹、步态等,初步判病情轻重程度以及身体各部位是否存在可见的病理改变等,是对疾病最初的整体观察;
2、触诊:通过用手对被检查者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等,了解皮肤温度、脉搏波动感,是否出现积液、包块、淋巴结肿大或伴有疼痛、按压痛、反跳痛等。
帮助检查者进一步了解皮肤或者脏器病变位置、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等;
3、叩诊:检查者使用手指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叩击,通过发出的共鸣音来判断是否有胸膜粘连、腹水、肺部实变等。
进行叩诊时要保持环境安静,才能进行细微声音变化的分辨;
4、听诊:通过听诊器对身体部位内发出的声音进行判断,明确是否有杂音以及病变情况等,比如呼吸音、心率、心脏杂音、肠鸣音、骨摩擦音等。
听诊时要注意听诊器的正确使用,认真听取病变声音,必要时需要被检查者调整呼吸予以配合;
5、嗅诊:主要是通过对气味的嗅觉来进行临床检查,如根据被检查者呼出气体、呕吐物等气味来明确是否有酒精中毒、消化不良、农药中毒等。
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能会伴有烂苹果气味,尿毒症患者可能会有氨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