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远离有毒物质
- 格式:pptx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5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对生命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讲授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渐进地讲来,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鸡蛋清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酒精溶液、浓硝酸、腐烂苹果、录像、多媒体课件、电脑等。
一、导入新课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有的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可作为我们的食物。
也有一些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我们应当拒绝和远离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来说一下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一氧化碳、吸烟、吸毒、酗酒、甲醛、镉、汞。
)二、推进新课活动1 了解无机盐中毒【设疑】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构成人体的物质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无机盐等。
那你能不能大胆猜测:我们摄入某种有毒物质使人体受到伤害,是因为它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哪种成分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我们人体的基础物质。
)【引入】今天这节课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有毒物质的学习,首先来看重金属盐。
【板书】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预防无机盐中毒【情景】曹操大军来到哑泉(主要成分硫酸铜),误喝哑泉水,以石灰泡水解之。
【引入】为什么会变哑?解毒的原理是什么?如果现在误服硫酸铜溶液,如何解毒?【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
)【强调】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远离有毒物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毒物质,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危害。
2.掌握如何防止有毒物质对健康造成伤害的方法。
3.能够识别化学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二、教学重难点1.有毒物质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
三、教学内容分析1. 有毒物质的定义和危害首先,教师应该介绍有毒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有毒物质是指损害生命或健康的物质。
接着,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来说明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如严重的中毒、癌症、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等,让学生认识到有毒物质的危害性。
2. 有毒物质的来源在了解了有毒物质的危害之后,教师可以讲解有毒物质的来源,如化学品、某些食品等,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这些有毒物质。
3. 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针对可能会接触到有毒物质的情况,教师应该讲解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同时向学生展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4. 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及其危害,并让学生明白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课内容,讲解化学实验室中特定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有毒物质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有毒物质的来源和防护措施,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识别有毒物质的能力是否提高。
2.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有毒物质的认知和防护能力,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计划时间教学过程第1-2课时引入,有毒物质的定义和危害。
第3-4课时有毒物质的来源和预防措施。
第5-6课时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
洁身自好与“毒”善其身——《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一、课题依据课标教材对这方面要求:《远离有毒物质》属于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单元)《化学物质与健康》。
具体课程标准: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德育扩展方面:①科学世界观方面: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物质的角度掌握和理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的方法和意义,树立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科学世界观。
②科学伦理方面:体会食品添加剂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识到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化学科学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
③科学精神:通过蛋白质变性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④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提取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呈现方式:图片、视频、分组实验、教师辅助二、内容设计三、教学实施详案学习目标(1) 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和毒品等有损人体健康。
认知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体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2)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3) 初步形成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2) 生活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本质原因、预防方法。
(3)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使人中毒的原理、应对措施。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学生观看图片、倾听,直观感受重金属盐的存在。
展示图片,简述2013年广州市毒大米事件。
生活常识引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摄取重金属盐的危害,培养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任务一探究蛋白质的性质一、预防重金属盐中毒【小组合作】①②③④⑤完成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任务,完成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同学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3个小组进行汇报思考,蛋白质凝固(变性)的主要因素?思考,简单鉴别蛋白质的方法。
10.3远离有毒物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1.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你说出哪些可作为食物,哪些物质对我们有害吗?2.你知道有害物质一般指哪些物质?一、预防无机盐中毒1.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无机盐常含有、、、、等元素。
2.我国铅污染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实验探究]1.蛋白质的性质(1)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2)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3)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4)向鸡蛋清中滴入几滴甲醛(产生白色沉淀)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5)加热鸡蛋清(产生白色沉淀)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6)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遇到、、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练习: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人,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不吃变质食品1.霉菌毒素是一类,化学性质,其中的毒性较大。
2.注意:⑴食品贮存时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防止食物变质。
⑵不吃霉变的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练习: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用工业盐腌制的泡菜C.霉变的大米、花生 D.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三、拒绝烟草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而最为有害的物质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