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6.0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中国昆曲经典赏析》论文

《说园》读后感

读完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一文,我感到首先十分骄傲,骄傲的是中国的造园艺术竟然如此妙趣横生,博大精深。但同时又感到非常痛苦,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建筑已经非常西化了,我们从小在鳞次栉比的单元楼里长大,整日穿梭在阻碍视线的高楼大厦中,根本没有机会领略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妙。但更加庆幸的是,我能有机会拜读陈从周先生所记述的造园理论,于我来说这可称得上是一次对传统艺术的重新发现,一种美的熏陶与震撼。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平常几乎不为常人所能接触到,我对于庭院的认识从前只存在于诗词歌赋中,特别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雅致引起了我深深的向往,但仍然无法想象园如何日涉以成趣。

《说园》一文使得我得以一窥造园艺术的一隅,文中写到上十个进行园林规划师需要讲究的点。首先,设林应当因地制宜,做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而根据园子大小的不同,空间设置的原则也不尽相同,小园要细心雕琢静观,而大园则要考虑动观的安排。其次,园内的设置应当是建筑、山水与花木的有机组合,每一处绿化都要做到能入画,每一处景要根据仰视和俯视角度的不同来布置,照顾到层次的合理。同时,园内的装修、字画和亭榭之额都要多加考量,再予设置。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一个很重要的区分点就是,无论是在字画、戏曲,还是在园林艺术中,中国人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写意。在建筑中的表现就是,西方建筑更讲究个体的完美,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雕塑艺术的精练上,西方建筑更加活泼和讲究规则。如果在园内摆上数十种花卉,西方园林更注重花盆摆放所形成的图案,而中国园林则讲究花卉的姿态,这也就是陈先生所说的“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先生所提的理论另一个我深以为然的一点是,曲中寓直,曲折有度。园中两侧都要有风景,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这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体现,中国人处事一向注重对度的把握,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最好的。在诞生于园林中的昆曲里,也是讲究度的把握,演员所唱的水磨调不好过于婉转,否则就成了炫

技,而不能真切地传达词曲中蕴含的情感。另外还有一个妙处就是中国园林讲究含蓄,“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客反多增趣味”。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偏好,也为中国人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凡事都要隔着一层窗户纸才好,保持这种朦胧的美感。陈先生也强调园林应各具特色,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奉为经典,则如画谱之有《芥子园》,文章之有“八股”一样,索然无味。由上可见,中华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文化内核都是相通的。

此文另一个让我击节赞叹的无疑是陈先生清丽的文笔,把如此艰深繁复的造园理论写得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可以说陈先生的文笔让我羞愧地觉得我在这里写下的文字是如此地多余。通读全文,仿佛在陈先生的带领下,游览了一座精雕细琢的古典园林。我也似乎领略到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清秀淡雅,观赏到“秋色入林红黯然,月光穿竹翠玲珑”的色彩斑斓,看到了“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的层层叠叠。“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大胆落墨,小心收拾;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如此词文,非古文底蕴不深厚者难为。

领略完陈先生笔下各具特色的园林,将来若我有幸,必将到网师园、沧浪亭、沈园、颐和园、豫园等地一探究竟,置身在杜丽娘和柳梦梅一见钟情的园林中感受风、光、空气的洗礼,置身于一扇虚掩着的园门前,推开吱呀作响的园门,看见的正是满园春色如许,想必又是一番绝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