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种类和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生物实验题类型及实验设计临夏中学生物教研组何世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设计和分析成为必考内容,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相关的内容占总分的四分之一。
实验设计和分析题需要考生阅读材料,弄清实验目的、原理,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或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严谨的结论。
一、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及高考实验题的类型:㈠、生物实验常见的实验类型:⒈观察实验,包括解剖实验:如教科书中的观察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
⒉分离、鉴别实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分离,杂交细胞的分离。
DNA的提取和鉴别,糖、脂、蛋白质、大肠杆菌的鉴别。
3.模拟实验:如:DNA结构模拟、分离规律模拟等4.探究和验证实验:如:质壁分离极其复原,温度、PH值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等。
㈡高考实验题的类型:⒈方案设计题:要求设计完整的方案。
⒉补充设计题:对方案的关键步骤进行补充设计。
⒊实验评价和纠错题:评价方案、找出已有方案的错误。
⒋实验分析题:对结果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来重点谈一下,有关高考探究和验证实验设计题的解题要点。
二、探究和验证性实验的比较及解题思路1、概念比较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解题基本思路(程序)比较2005——2007高考生物实验题精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
考试大纲对生物实验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六、实验过程中常用试剂的作用、检测指标的设置及实验条件的调控1.化学物质的常用检测试剂或方法(1)淀粉——一碘液(2)还原糖一—一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沸水浴,砖红色沉淀)(3)CO2一一—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4)乳酸一一—pH试纸(5)O2—一—带火星木条复燃(6)无O2—一—火焰熄火(7)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紫色反应)(8)染色体—一—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9)DNA—一—二苯胺试剂(沸水浴,蓝色反应)(10)脂肪一一一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1)光合速率一—一O2释放量或C 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2)呼吸速率一—一O2吸收量或C 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3)物质代谢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4)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5)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6)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7)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8)胰岛素的作用一一—动物活动状态(9)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10)大肠杆菌———伊红一一美蓝琼脂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人绿色植物(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3)除去容器中的C O2———NaOH溶液(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饥饿处理)(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于扰———给植株遮光(7)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8)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10)细胞膜提取———清水处理哺乳动物红细胞(11)骨的脱钙———盐酸溶液浸泡(12)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种类和特点王祥钢(青岛九中,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高中生物实验系统可分为三大类: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生物实验、以结论总结为主的生物实验。
每一类生物实验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实验准备、实验课的进行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等不同方面也都有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处理中图分类号: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内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可以对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生物学实验通常都由三大要素组成,即: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结论总结。
在不同的实验中这三大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其重要性是不同的,由此生物实验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这类实验中动手操作的比重较大,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
由于突出训练动手能力,这类实验往往用到的实验用仪器和药品比较多,如使用仪器12种,药品7种,使用仪器16种,药品6种,并且对实验材料要求较高,要使用鲜活的材料,如新鲜菠菜和新鲜鸡血等。
这对于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就比较高,仪器要干净,药品浓度要准确,材料要新鲜合乎标准。
这对实验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分化,动手能力极强,悟性极高的学生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都有,更多的学生是处于中间水平。
这类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实验操作中存在些许偏差就可能导致结果失真,实验失败。
以往的经验说明,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操作,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的实验小组站的比重很小,多数学生会实验失败,这不仅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闹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当引起注意。
高中生物鉴定类实验有哪些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鉴定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学鉴定类实验:
显微镜观察:
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如叶绿体、线粒体等。
植物鉴定实验:
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叶片、花朵等进行植物的鉴定。
学生可以收集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册。
动物鉴定实验:
使用标本或图片鉴定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分类特征,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基因型鉴定实验: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鉴定基因型。
可以进行基因突变的鉴定,例如血型遗传等。
生态鉴定实验:
通过野外调查或模拟实验,鉴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
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细菌培养与鉴定实验:
通过培养和观察细菌,鉴定不同种类的细菌。
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巴氏培养皿、静置培养法等方法。
鸟类鉴定实验:
通过观察鸟类的外部形态、羽毛、嘴形等特征进行鉴定。
学生可以进行野外观察或使用鸟类标本。
昆虫鉴定实验: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翅膀、触角等特征进行鉴定。
学生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微观结构。
DNA指纹鉴定实验: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进行DNA指纹的鉴定。
可以模拟犯罪现场鉴定、亲子关系鉴定等。
这些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其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实验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计划和资源进行适度调整。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的。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本教学计划旨在设计一系列生物实验,既能够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
1. 植物生长实验。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土壤、水、花盆。
实验步骤,将小麦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土壤中,每天浇水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动物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手术刀、解剖工具、显微镜。
实验步骤,对小白鼠进行解剖实验,观察其内脏器官的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遗传实验。
实验材料,果蝇、不同颜色的果实。
实验步骤,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进行交配实验,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水蕨、试管、酚酞溶液。
实验步骤,将水蕨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水蕨的光合作用情况。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5. 细胞观察实验。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染色液。
实验步骤,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进行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器的分布。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
三、实验评价。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质量。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实验是我们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列举并简单描述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观察细胞结构:这个实验的目标是观察并识别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你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细胞切片,如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等。
通过观察,你可以了解细胞的形态、组成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分:在这个实验中,你将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分。
通过对糖分的检测,你可以了解生物组织中糖分的类型和含量,进一步理解糖分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观察植物生长:这个实验将让你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素的作用。
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如光照、温度等,你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4、动物行为观察:在这个实验中,你将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鸣叫、昆虫的觅食等。
通过观察,你可以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和习性,进一步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5、微生物培养:在这个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
通过培养,你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进一步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作用。
6、DNA提取:在这个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从生物组织中提取DNA。
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一步理解DNA 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中的作用。
7、酶活性测定:在这个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测定酶的活性。
通过测定酶活性,你可以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这些实验也能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在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是我们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积极参与和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中的24个实验,并归纳总结它们的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将水培养的水生植物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和氧气气泡的产生。
实验结果: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呈现绿色,产生氧气气泡。
实验二:酵母发酵作用实验目的: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的过程,了解酵母菌的生物特性。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加入含糖溶液中,观察发酵的产物和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糖溶液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和酒精。
实验三:葡萄酒鉴别实验目的:通过化学试剂判断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成分差异。
实验步骤: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分别添加不同试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白葡萄酒在加入一定试剂后呈现颜色变化,而红葡萄酒则没有。
实验四: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观世界。
实验步骤: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片和光源,观察样本细胞的结构。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样本中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结构。
实验五:果蔬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果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了解食物安全问题。
实验步骤:将果蔬切成小块,培养在富含营养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果蔬中可能存在的细菌类型和细菌数量。
实验六:DNA提取实验目的:从生物体细胞中提取DNA,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将样本细胞经过一系列步骤处理,提取出DNA,观察DNA的形态。
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提取出的DNA呈现为白色的纤维状物质。
实验七:细胞分裂观察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机理。
实验步骤:观察根尖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分裂过程,统计染色体数量。
实验结果: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高中生物学科特色活动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而在高中生物学科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常见的特色活动。
一、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活动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践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行为特征。
这些实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科学考察活动科学考察活动是生物学科中的另一个特色活动。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各种生物现象。
例如,学生可以去河边考察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去山林中考察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探究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方式。
通过科学考察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生物展示活动生物展示活动是生物学科中的另一种特色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或科学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制作生物模型、海报或PPT,展示自己对某个生物现象的研究成果;还可以组织生物展览会,展示生物分类、进化、遗传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生物展示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科学竞赛活动科学竞赛活动是生物学科中的另一个特色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生物学竞赛,与其他同学一较高下。
例如,可以参加生物知识竞赛,测试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参加生物实验设计竞赛,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科学竞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是高中生物学科的几个特色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不仅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研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一、实践研究实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
高中生物教学应倡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走进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美妙与复杂。
此外,学生可以利用实验方法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如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态学位点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二、研究课题在高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研究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课题探究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或者通过实验研究优化农业技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等。
这些研究课题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效果。
由于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复杂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生物多样性的评价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1. 强调学生主体性。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2. 以任务为导向。
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生物“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1. 设计符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任务在构建高中生物“任务型”教学模式时,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的任务。
任务可以包括生物知识的学习任务、实验设计与操作任务、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任务等,任务的设置要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学习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具体的任务中展开学习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控的作用。
通过灵活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设计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在任务型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4. 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任务型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反思能力。
5.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任务型教学中,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着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实验:二、八;(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原理、步骤、结论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1、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4)对照实验与对比实验区分1.对比实验及特点分析(1)含义如果并不知道两组(或多组)实验中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确定。
此时就可以称这些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也可称为相互对照实验。
(2)举例①在有关光合作用的同位素实验中,不能确定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自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还是水分子中的氧时,设计的实验就是分别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和水分子中的氧元素,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确定。
此时,就不能将两组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将它们看作是相互对照或者对比实验,因此,在某些实验中对比实验也可以称为判决性实验。
②高中生物学中的对比实验有很多,如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和pH,质壁分离实验中探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大致浓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
2.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3.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的关系如果人们不知道温度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此时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这就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可以确定该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如果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了上述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还想研究其他温度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此时设计的实验就是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B.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通常都是事先未知的C.对比实验往往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D.对比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无关变量只需相同即可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法,A正确;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通常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来说明问题,B正确;对比实验往往没有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相互对照,C正确;对比实验的因变量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无关变量需相同且适宜,D错误。
答案:D2.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照实验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产物不同,即酒精和CO2构成对照实验C.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无对照实验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解析: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需要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A错误,C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反应条件即有氧和无氧构成对照,而非产物构成对照,B错误;只有与对照实验做比较,才能准确说明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若没有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D错误。
实施生物实验多元教学,提升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摘要:在高中阶段,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拥有正确的生物观念。
相关学者对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很多,但对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通过生物实验多元化教学的实施,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而实现生物课程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生物实验;多元教学;生物科学;素养引言新高考和新教改的深化表明,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时,会根据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理念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并紧扣创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就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状态下细胞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再鼓励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状态下细胞分裂的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多样的问题,这样就能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提问的难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才不会增加学生回答问题与互动的压力。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对细胞分裂进行探究,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空间。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探究成果,再由学生的探究成果带领学生探究生命,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了解,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这样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查阅当今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可以看到有一些关于科学家的发现或者传记,都含有丰富的科学素养知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关注着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
作为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实验教科书生物是学生们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验教科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科书生物的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方面,从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学、进化论到生态学等,都有详细的实验和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现象,探究生物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学习实验教科书生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学会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实验教科书生物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生物现象,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验教科书生物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更具体、更生动。
除了以上的作用,实验教科书生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实验教科书生物作为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验教科书生物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可以培养实验能力、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实验教科书生物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各种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涵盖了很多不同的主题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实验技术,供参考:
1. 实验方法:生物学实验是必修三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和执行实验,可以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验证和探索生物学原理。
常见的实验包括酶活性测定、细胞分裂观察、DNA提取等。
2. 观察和描述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可以收集数据和了解生物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习性等。
3. 统计分析方法: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析、t检验等。
4. 文献研究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常见的文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文献引用和文献评价等。
5. 模型建立方法:通过建立生物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生物系统的运行和响应。
常见的模型建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
6. 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和收集人们对某一生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
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7.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互相结合使用,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学习和研究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其他生物学方法和技术。
有哪些实用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教学中采用。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1、目的要明确2、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种类和特点
王祥钢
(青岛九中,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高中生物实验系统可分为三大类: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生物实验、以结论总结为主的生物实验。
每一类生物实验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实验准备、实验课的进行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等不同方面也都有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内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可以对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生物学实验通常都由三大要素组成,即: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结论总结。
在不同的实验中这三大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其重要性是不同的,由此生物实验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
这类实验中动手操作的比重较大,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
由于突出训练动手能力,这类实验往往用到的实验用仪器和药品比较多,如使用仪器12种,药品7种,使用仪器16种,药品6种,并且对实验材料要求较高,要使用鲜活的材料,如新鲜菠菜和新鲜鸡血等。
这对于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就比较高,仪器要干净,药品浓度要准确,材料要新鲜合乎标准。
这对实验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分化,动手能力极强,悟性极高的学生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都有,更多的学生是处于中间水平。
这类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实验操作中存在些许偏差就可能导致结果失真,实验失败。
以往的经验说明,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操作,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的实验小组站的比重很小,多数学生会实验失败,这不仅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闹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当引起注意。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通过实验在能力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时宜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
即,老师在讲台上准备一套与每组学生相同的实验用品,在系统地讲授了实验过程和原理之后,老师和学生们同步做实验,并且作到老师讲解一步,学生们跟着作一步,要求学生们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
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细节有较多的控制,从而使学生操作的错误和疏漏减少到最低,并且可以方便地控制整个课堂,使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从而事较多地实验小组成功完成实验。
这类实验如果操作正确,最终的结果观察往往比较简单,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终色素带容易分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丝状物较多,颜色反应现象明显就标志着实验的成功。
二、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生物实验
这类实验中实验观察的比重很大,往往要用到显微镜,特别是高倍显微镜。
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实验。
这类实验使用的仪器药品相对较少,但是使用到精密光学仪器显微镜,同时往往需要使用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和数码显微镜,所以要在实验前仔细保养各种仪器,保证显微镜镜头的清洁,以及各种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并实现做好调试。
这类实验往往涉及装片的制作,这相对比较容易,相应地对实验观察要求却很高,特别是对显微镜的使用要求更高。
这类实验要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学生显微镜使用并不熟练,这就影响了实验观察,所以要作好生物学实验观察必须熟练使用显微镜,这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生物学科时不断强调的一件事情。
这类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装片的制作;二是显微镜下标本的观察。
例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做不好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永久装片来代替学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这样学生即熟悉了装片的制作过程,又可以有好的观察效果。
但是象“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这样的实验,要求观察生活状态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就必须使用现场制作的临时装片。
此实验的装片制做比较简单,但是实验中通常有不少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观察点等原因达不到很好的观察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达到较好的实验观察的效果。
一,教师应当在讲台上做一张效果较好的示教装片,用数字显微镜通过电脑以及大屏幕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学生,使学生知道自己要观察的是什么,在显微镜下的影像大体应当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知道自己的显微镜下调出的影像是否符合实验的要求。
二,教师可以走下去,逐个单独辅导每组学生,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从而顺利完成实验。
三、以结论总结为主的生物实验
这类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相对简单,关键在于对观察结果的统计处理,分析总结。
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等实验。
这类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的种类不如第一类生物实验多,但是数量往往较大,所以实验前要准备充足。
这类实验要注意实验结果的采集和记录,数据要真实准确,这样,最终的分析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些实验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操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往往实验数据不会完全与理论数值相一致,教师应当告诉学生不要依照理论值来“凑数据”,那样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丢失了科学的态度。
应当容许误差,有了误差就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就会提高,也同样能够达到实验的目的。
生物实验也不是都能完全归于这三大类中的,有的可能操作和观察并重,有的可能观察和数据分析并重,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这种分类有利于使教师在准备实验和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有所侧重,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此文能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师提高生物实验效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