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性别导读页PPT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18
性别与翻译——论性别与翻译的结合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发布时间:2010-03-19 浏览次数: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性别与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的结合在西方的发展状况,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发表、出版的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的文章和书籍,讨论了性别与翻译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认为,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还主要处在梳理和介绍阶段,中国译论研究者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运用于中国的情境中,进一步发展、丰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研究还不多。
而在中国的翻译实践中,作者认为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体现了其性别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性别视角,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评论,女译者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ory and critic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joint study of gender and translation in China by combing all the papers and books on translation from a gendered perspective published in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a gendered perspective are still in the stage of introducing western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only a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to apply the theory to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finds that the Chinese female translators with gender consciousness have shown their gender awareness in their translation.Keywords: feminist translation, gendered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critics, female translators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AbstractGendered languag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exi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natural language. And this is inevitably reflected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an same article to see how a translator obtains self-identity through lexical selec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atriarchy, a male translator uses derogatory terms instead of neutral ones to show mean’s superiority over woman while a female translator usually expresses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identity through lexical selection. The reflec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is a kind of speech act. This is a significant act to reveal this phenomenon in translation. Besides, how this phenomenon exist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in this thesis. The last part is analysis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ce in the three Bronte Sisters’works.Key words: Gender language; Gender differenc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work of man and woman; Women’s consciousness性别差异与翻译摘要性别语言是指自然语言中存在于不同性别之间差异现象,并且这种差异会不可避免的反映到翻译中。
翻译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正是这次转向后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联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翻译研究一个日益突出的发展方向。
这里的“性别”,指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gender)概念。
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分,生理性别与生俱来,社会性别则由社会、文化因素后天塑造而成。
“性别”在语言中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性别差异(Sex difference)和社会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语言的性别差异很早就为语言学家所注意。
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起,语言学家们开始对语言和性别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他们借用社会学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调查分析人的性别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分析表明,性别因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女性无论从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更注意语言的文雅、含蓄和委婉。
同时,夸张修饰语的应用和语调的变换,也显示出女性语言中含有较多的情感因素。
传统的翻译观建立在原作/复制、作者/译者等二元对立基础上,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拆解了二元对立,认为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等概念存在于一个连续体中,翻译和其他形式的写作一样,都是有意义的流动性的创造。
因此,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翻译是生产(production)而非再生产,是为体现女性而在女性文本中的重写,是和女性主义写作一样的背叛、交换、诠释、发明、转换和创造。
有性别意识的批评者通过研究大量译文,发现了女性主义作品在翻译中的变形。
例如,通过研究波伏娃《第二性》的英译本,女性主义批评者发现《第二性》的译者按自己的兴趣对原文进行了剪裁,使波伏娃在译文中被扭曲。
毋容置疑,译者性别的确会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译者更偏向于选择女作者的作品进行翻译,在翻译她们的作品时也能更加投入。
第33卷 第2期 天中学刊 Vol. 33 No. 22018年4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pr. 2018收稿日期:2017-10-25作者简介:姬洋(1990―),男,河南确山人,硕士研究生。
英译汉方法研究——以《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为例姬洋(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就《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的翻译来讲,要准确翻译原著,又要符合目标语的特点,必须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包括句式的转换、形合与意合、倒装、增译、减译、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语句拆分等,同时还要兼顾语言文化与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句子;篇章;英译汉;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8)02–0131–05 《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是由加拿大学者路易斯 · 冯 · 弗洛图编著的一本学术性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角色的跨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的表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翻译这些表达等。
通过总结《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的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的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策略和方法提出管窥之见,以见教于方家。
Toury 在讨论翻译中的规范时指出,译者在翻译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译文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做出抉择[1]。
充分性强调译文要遵照源语言的规范,确保对原文信息的忠实;可接受性强调译文要遵照目标语言的规范,首先考虑读者的需求。
纽马克指出,翻译文本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呼唤型文本[2]。
纽马克在研究了几乎所有语言功能、翻译文本类型之后,提出了8种翻译方法,按照从强调源语到强调译入语的次序,依次排列为逐字对译、字面翻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习用翻译、自由翻译、编译改译。
其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最为常用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