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周三多)0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 格式:pptx
- 大小:440.18 KB
- 文档页数:27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填充题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二、选择题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
(教材P23)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教材P32)A.归纳法B.试验法 C.演绎法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
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一、选择题1.接受()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北科2008年研]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C【解析】一个组织可能有四种道德观:①功利观;②权利观;③公平观;④综合观,其中,公平观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2.()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北科2012年研]A.社会契约道德观B.权利至上道德观C.公平公正道德观D.推己及人道德观【答案】D【解析】推己及人道德观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讲究“仁者爱人”、“换位思考”、“合作双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A【解析】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4.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
A.综合观B.公平观C.权利观D.功利观【答案】D【解析】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5.()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A.功利观B.权利观C.公平观D.综合观【答案】D【解析】综合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6.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和推己及人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案例思考1:道德引发的问题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在随后的全国大检查中,各地陆续发现不合格奶粉伤害儿童事件。
经营劣质奶粉的丧尽天良者严重匮乏职业道德!有一种名叫“龙胆泻肝丸”中成药,在配制时竟然改了关键的一剂,致使服用者中毒;受害人一张状纸,将经销者百年老店告上法庭。
百年老店蒙羞只是事件的一小部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它已严重损害了医药工作者这个职业的道德声誉。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动一个民族是人性的恶劣、文化的失落,还是制度的低效、道德的空位才造成如此众多的职业道德匮乏现象?到底用制度、还是良心的自觉来挽救道德滑坡的时局?追寻职业道德的源泉、学习职业道德的精神,成了匡时救弊的最有效办法。
每个组织,都应该严重关注组织成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每个成员,都应该学习和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
重建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真正的重大课题。
重难点导学一、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1.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伦理与道德是历时甚至共时地存在着的两个概念。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一、复习要点1、伦理的功利观的基本观点。
2、伦理的权利观的基本观点。
3、公平公正道德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的基本观点。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的基本观点。
5、伦理管理的特征。
6、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7、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层次和六阶段的基本内容。
8、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9、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关键名词:伦理的功利观、伦理的权利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组织文化、伦理守则、决策规则。
二、习题之填充题1. 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功利观,权利观,公平公正伦理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 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3.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利益。
4. 伦理的权利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5.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6. 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7. 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8. 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三个层次。
9. 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控制中心。
10.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11.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环境,员工,顾客,竞争对手,投资者,所在社区等方面。
12. 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促进伦理行为的产生。
13.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14.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三、习题之选择题1.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的是(D )。
A.功利观B.权力观C.公平伦理观D.综合社会理论观2.接受(C )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打算、组织、带领、控制、立异这五种管理职能是统统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事情中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P78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题: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首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人类与管理一、人类的管理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同质的,但在管理学的角度却认为管理是异质的,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这个变量使资源的结构安排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经营效率,即管理者调控资源的能力不同。
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以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三个基本特点。
管理的定义:(一)定义:为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注意:载体:组织。
包括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等。
本质: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
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目的:实现即定的目标,而目标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三)其他代表性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四层含义:1)有目的性的活动。
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首先考虑干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明确。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管理,只能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类似于嫁衣,但却是极为重要的。
2)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组织,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建立起管理的框架。
3)管理通过运用资源来实现。
既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又追求效益。
(两者的结合即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判断管理的有效性(这是贯穿始终的)?(从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最少资源得到最大的产出;产出一定,投入量少投入不变,产出量多有效率(正确的做事)投入量少,产出量多效益:强调方向明确。
一个计划成功的程度(做正确的事)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效果有效性4、组织应2SWOT分析经济政治技术二、管理的职能(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五)控制(六)创新三、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补充: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看不清,用圆滑的观点,凡绝对的就是错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一、道德的定义道德通常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即大多数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是人们用来判断某种行为是对是错的标准。
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时期的道德标准也不一样。
个人的道德标准要与组织和社会的标准相符,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
二、四种道德观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公平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综合观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综合入商业伦理中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因素三、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不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些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4阶段上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1、一个成熟的人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是个人早年发展起来的,也是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它们是关于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基本心跳。
管理者通常有不同的个人准则,它构成道德行为的个人特征,由于管理者的特殊地位,这些个人特征很可能转化为组织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准则。
这是管理者的个性特征影响组织行为的最典型的方面。
2、自我强度:管理者自信心的强度,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调的一种个性度量”。
自信心高的人比自信心低的人更能克制冲动,也更能遵循自己的判断,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从而在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表现出更大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