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崔莉
- 格式:pdf
- 大小:230.58 KB
- 文档页数:2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并根据患者并发症与年龄进行分组探究,以便制定合理的低血糖护理方法。
结果:其中39~49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最低,而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无并发症组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明显低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并发症均与低血糖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血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317-02糖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量增加比较显著。
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其效果比较显著。
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概率会显著增加[1]。
低血糖症状主要与糖尿病患者运动过度、饮食不当、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过量有关,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低血糖发生概率较大。
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对低血糖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便降低低血糖的发生[2]。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入院治疗。
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为(53.7±3.7)岁。
根据并发症与年龄进行分组,无并发症组13例,1个并发症组49例,2个并发症组19例,3个及以上并发症组7例。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8例),进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2.39±5.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1.34±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由于患者并发症疾病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方面的问题。
因此将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护理工作之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拥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对患者做好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加体重减少方面的问题[1]。
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对患者拥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难度,不利于患者身体彻底的恢复。
因此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的影响因素做好患者疾病的护理工作。
我院将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了护理研究的工作,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8例),其中观察组20例男性,其余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7.5±27.5)岁。
而对照组则有22例男性,其余为女性,年龄为22~81岁,平均年龄为(51.5±29.5)岁。
组间一般资料如年龄、平均年龄和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以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并发症数量分为不同组别,实时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糖尿病并发症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40~49岁患者并发症发生危险性最低;50~59岁、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70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存在相关性;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可预防低血糖,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低血糖;护理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增高,患者数量群体不断增多。
2型糖尿病患者习惯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效果理想的,但是在强化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
而实时监测血糖变化可有效预防并发症[1]。
根据相关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与年龄、并发症存在相关性。
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在临床表现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及乏力等。
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120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为(56.4±54)岁。
按照并发症多少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并发症数量分别为1个、2个、2个以上;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年龄段,35~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发表时间:2015-11-13T14:31:44.4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郭双春[导读]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二分院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郭双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二分院 150056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将我院选取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每组患者均有患者数为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以及发生低血糖和焦虑的患者数量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中发生低血糖以及焦虑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综合护理;低血糖;护理满意度2型糖尿病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为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将我院选取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将我院选取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每组患者均有患者数为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17卷第43期 215·临床监护·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曾娜(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老年康复科,广西 南宁)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名首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后归纳出造成患者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且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43.138本文引用格式:曾娜.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 215,220.0 引言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
那么如何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就成为临床上在进行研究时的一个重点内容[1]。
临床上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通常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使用该方法时患者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低血糖现象,所以要密切留意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
本研究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现对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归纳总结出了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名首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50名,女性患者40名,患者年龄普遍分布在45-75岁,平均年龄(58±0.8)岁,病程3-10年,平均年龄(5.5±0.4)年。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原因,旨在找出相应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降低患者低血糖问题产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加强对病人不同时点血糖情况的监测,且在病人发生低血糖后加强监测力度.结果经过观察研究, 在低血糖发生频率上,并发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组,且40-49岁之间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来说,其低血糖问题产生情况和其年龄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息息相关,针对那些年龄相对较大且并发症产生数量较多的患者来说,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和病情监测力度.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03-02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多种糖尿病患者当中,2型糖尿病比较常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方法越来越多,胰岛素也已经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患者低血糖等问题.导致患者低血糖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但对于不同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来说,其临床低血糖发生率存在差异性,低血糖问题的出现不仅和胰岛素临床应用剂量有关,也和患者个体差异性相关[1].针对个体差异性来说,不仅涉及患者的实际年龄和实际病程,还涉及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问题产生率,必须明确问题产生原因,从根本消除相关影响因素[2].为了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相关数据和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100_______例,这些患者都在我院首次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这100例病人当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都在40-77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50.0±5.0)岁.100例患者都进行了临床专业诊断检查,且都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主要在患者饭前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采取药物皮下注射方法,注射适量的诺和灵R,在患者晚上休息前注射适量的诺和灵N,另外还可以在早餐和晚餐之前,为患者注射适量的诺和灵30R[3].针对胰岛素实际剂量来说,要控制在30-60U/d之间.在结合患者实际年龄以及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主要分成四个小组,针对第一组患者来说,其都没有产生相关并发症状,针对第二个小组来说,临床并发症状有1个,针对第三个小组来说,临床并发症状有2个,针对第三个小组来说,临床并发症状有三个及以上.在区分患者年龄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成四个小组,40-49岁之间的患者分为A 组,50-59岁之间的患者分为B组,60-69岁之间的患者分为C 组,70岁以上的患者分为D组.回顾性研究分析这10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并发症以及低血糖问题产生情况,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问题产生原因[4].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SPSS3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2.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本研究当中的10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来说,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会导致其临床低血糖发生情况的不同,相比较来说,随着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患者临床低血糖问题产生率逐渐提升. 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2.3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总结总的来说,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问题生产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因素和患者并发症发生因素,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加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患者临床低血糖问题产生率也不断提升,因此三者呈现出正比例关系.3讨论综上所述,影响2型糖尿患者低血糖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要想从根本上降低低血糖问题产生率,必须加大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力度,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系统化护理干预[5]. 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给予给予其全面的入院介绍,要保证护理态度足够好,加强对患者的病房护理,改善患者病房环境,合理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6].护理人员要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加大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力度,多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自信心.护理人员要加大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和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的观察,针对那些临床并发症较多的患者来说,要加大血糖监测力度[7].在临床胰岛素应用问题上,护理人员要保证剂型和剂量准确性,在具体的药物注射过程中,要防止错误部位注射问题出现,最好进行多位置轮流注射,严格按照医嘱调整胰岛素应用剂量[8].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和运动护理,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终降低患者低血糖问题产生率. 参考文献[1]牟华英.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医刊,2014,11(4):66-67. [2]李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讨论[J].医药前沿,[ 2014,16(22):25-26.3]潘伟,沈飞霞,葛胜洁等.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不同方案比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2):132-135. [4]刘峥.健康教育对预防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9(8):615-616. [5]李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8):122-124. [6]马红梅.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12(18):130-131. [7]李静.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11):142-143. [8]和翠春.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27(27):211-212.。
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到2014 年8 月在我院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137 例患者,观察10-15 天,分析其低血糖的发生原因,提出护理措施。
结果无并发症、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高、35-45 岁患者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症个数、疾病认知程度、年龄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2 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26-012 型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胰岛素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但患者的低糖血症也越来越多。
有学者研究发现,低糖血症的发生与患者饮食不当、胰岛素过量、运动过度等存在密切的关系[1-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到2014 年8 月在我院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137 例患者,分析低糖血症与患者个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到2014 年8 月在我院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137 例患者。
其中,男65 例,女72 例;年龄40-72 岁,平均(58.63±12.37)岁。
1.2 纳入标准(1)患者不存在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2)均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1.3 方法1.3.1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在餐前、睡前分别注射普通胰岛素和甘舒霖N。
1.3.2 分组方法(1)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40-49 岁组,50-59 岁组,60-69岁组,≥ 70 岁组;(2)根据患者并发症的数量,分为无并发症组、1 个并发症组、2 个并发症组、≥ 3 个并发症组;(3)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总分100 分,分为高(≥ 85分)、中(65-84 分)、低(< 65 分)。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2型糖尿病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血糖进行严密监控,将患者按照糖尿病并发症、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进行分组,比较分析低血糖发生率情况,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74例患者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共25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33.8%,年龄>60岁及并发症数目>1种的患者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年龄≤60岁及并发症数目≤1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及患病时间差异对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与糖尿病并发症及年龄因素存在一定关系,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低血糖;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尤为显著,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常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疗效较好。
但是此治疗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实施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2型糖尿病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WHO 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34-81岁,平均(56.7±3.4)岁,入院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汗、心悸、饥饿等症状,提前排除合并严重心、肾、肝或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Treatment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上采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1],而与此同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却大大增加。
实时观察强化治疗过程中的血糖含量差异,对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治疗显示,导致低血糖的产生与胰岛素的用量和个体差异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年龄的大小、患病的时间长短、并发症的数目及严重程度、糖尿病的认知程度等。
为更好的控制低血糖的发生率,该院2012年1—12月住院的123例初次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实时检测患者血糖,尤其是低血糖发作时的血糖水平,探讨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2型糖尿病1999年WHO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住院的123例新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初次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其中I型糖尿病、严重肝肾疾患及新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在外。
1.2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患者住院后即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Novolin R;Novolin N;Novolin30R),4次/d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使用量控制在30~60U/d。
1.3实验分组方法①依据并发症数量分组:以无并发症、1个并发症、2个并发症和3个及以上并发症将其分为4组,并以叶任高主编的内科学第6版中所述并发症为诊断依据[2];②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35~45组、45~55组、55~65组,将65以上年龄段分为一组;(3)按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分组:分为高、中、低3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试,分为60分以下(低)、60~80分(中)、80分以上。
1.4诊断低血糖标准实验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期间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持续观察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动,将血糖值<4mmol/L定为低血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胰島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本研究10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中有30例(78.95%)发生低血糖,年龄50~64岁的患者中有27例(77.14%)发生低血糖,年龄35~49岁的患者中有21例(67.74%)发生低血糖。
无并发症患者有22例(55.00%)发生低血糖,有并发症患者有56例(87.50%)发生低血糖。
全部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有所好转。
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及年龄等紧密相关,临床中应密切的对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可以尽早察觉低血糖,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原因分析本研究为了探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女50例,男54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5.2±9.8)岁。
年龄≥65岁患者38例,年龄50~64岁患者35例,年龄35~49岁患者31例;40例患者无并发症,64例患者有并发症。
1. 2 方法1. 2. 1 临床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在餐前给予胰岛素泵+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治疗,3次/d,其中胰岛素使用剂量需控制在30~60 IU/d,坚持治疗2周。
1. 2. 2 低血糖的原因①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胰升糖素与生长激素对低血糖产生的反应较弱,患者糖异生功能较低,且胰岛素的清除能力明显减低。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
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
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
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
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
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 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疲乏无力14例,心悸、出汗、饥饿感者10例,血糖<2.8mmol/L,进食后立即缓解;2例出现低血糖意识障碍者,立即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20~40ml,在5~10min 之内纠正,严重者需20-30分钟。
结论:严格掌握注射方法,定期检测血糖,向患者进行卫生宣教是有效防治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办法。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干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低血糖反应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继而危及生命,故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不可忽视。
现对我院2008年~2011年间因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反应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
男15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5岁。
血糖测定值<3.1 mmol/L(1.6~3.1 mmol/L)。
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8例,周围神经病变6例,糖尿病肾病3例,脑梗死2例,其中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的7例。
病程2月~21年,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1.2 方法:三餐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早晚皮下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短效与长效胰岛素自行混合注射。
2. 结果2.1临床表现:本组26例出现疲乏无力14例,心悸、出汗、饥饿感者9例,血糖<2.8mmol/L,进食后立即緩解;3例出现低血糖意识障碍者,立即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20~40ml,在5~10min之内纠正,严重者需20-30分钟.2.2 原因分析: 饮食习惯没有形成进餐延迟,进食过少,运动量过,用药剂量过大而没有及时加餐,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剂量过大,造成低血糖反应。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Ⅱ型糖尿疾病选择胰岛素强化医治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有Ⅱ型糖尿疾病初次应用胰岛素强化医治的患者实行研究,以十天当做观察期,监测各个时间点患者手指的血糖,并在其发作低血糖的时候及时的实行监测。
结果:没有出现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的频率要明显比出现并发症组低;40岁至49岁阶段组使用胰岛素强化医治过后出现低血糖频率要明显比其余年龄段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50岁至59岁,60岁至69岁两组出现低血糖的频率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关分析表明,出现低血糖的几率和年龄、并发症出现的个数有关。
结论:对于年龄偏大且出现并发症偏多患有Ⅱ型糖尿疾病的患者应增强卫生的宣教,需对其病情实行密切的观察,严密的对血糖监测,在使用胰岛素强化医治的过程当中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随时实行调整。
关键词:胰岛素;Ⅱ型糖尿病;低血糖;护理低血糖症始终被觉得和糖尿疾病患者不当饮食、过度运动、使用过量的胰岛素与服用磺脲类的尿频有关[1]。
本文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有Ⅱ型糖尿疾病初次应用胰岛素强化医治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实行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有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此次8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年龄(52.4±6.3)岁。
1.2方法医治措施:在三餐以前选择皮下来将诺和灵R注射,在睡觉以前将诺和灵N注射;或者是早餐和晚餐以前选择皮下注射:30R的诺和灵。
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每天在50U左右。
分组的方法:按照发生并发症的数量分成A、B、C、D四组,A组为没有出现并发症,而B、C、D三组则分别是出现了一个并发症、两个并发症、三个和以上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崔莉
发表时间:2016-08-09T16:38:44.5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导读] 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
崔莉赵小丽蒋慧姝
(常州市中医院南院一病区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
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数目将患者进行分组,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34-02
临床显示,最近几年的糖尿病数量在不断增多,其中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加尤其明显。
治疗2型糖尿病,多采用强化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1]。
但是治疗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
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时时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
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
其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35~89岁,平均年龄为(57.9±3.9)岁。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乏力等症状。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即在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注射诺和灵N或早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控制在30~60U/d。
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患者分组。
根据并发症分组,A组无并发症,B、C、D组患者并发症个数分别为1、2、3以上个。
患者并发症的确定需要根据内科学进行判断。
随后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即40-49岁一组,50~59岁一组,60~69岁一组,70岁以上一组。
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 17.0的统计学处理。
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为预防血糖升高,通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容易引发患者低血糖。
3.1 产生低血糖的原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血糖变化会比较明显,多出现在肾上腺素症状,患者表现出无力、心慌、饥饿、出汗等情况,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意识障碍[2]。
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并发症数量。
患者病程越长,肾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药物的半衰期也会延长,治疗期间肝脏糖的储存量会有所减少。
其次,年龄因素。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会比较明显。
在治疗期间,生长激素与糖素对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相对较弱。
在糖异生功能下降的情况,胰岛素的消除能力会有所减退。
同时患者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
最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不够,也有可能导致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
3.2 护理措施
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先,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和药物种类。
调整患者饮食、运动的时候,还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其次,血糖监测护理。
在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检测患者血糖含量。
对于并发症数量比较多的患者,还应时刻观察血糖,且注意监测血糖反应不明显的患者。
再次,健康教育护理。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宣传,促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
告知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欲常规化的处理措施,促使患者在发现低血糖的时候,可展开自救[3]。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明确告知患者药物种类,使用剂量、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
最后,饮食和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促使患者饮食量与药物使用量保持平衡。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预防由于节食引起的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1h,但是应注意运动量,预防产生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8):122-124.
[2]段小林.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低血糖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2015,13(11):908.
[3]胡君.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4(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