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嘉图模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4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和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和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