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取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7.70 KB
- 文档页数:1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在治疗任何疾病时都可以使用,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为病人提供新鲜血液来补充损失的血液,以恢复病人的血液流量。
它也可以提供各种血液产品(如血球、凝血因子等),以改善病人的血液功能。
但输血过程是一个很脆弱的过程,如果不正确地处理流程,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输血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血液检查、输血操作和安全监测。
首先,病人发起要求,由护士准备血液,然后从被输血者身上采集血液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安全输血,并确定血型。
检查完毕后,确定输血者的血型与被输血者的血型是否相符,并开始准备输血。
之后,输血组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注入被输血者体内,并逐次加入用户所需的血液成分,小心地控制输血的速度和量。
同时,护士要检查输血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以确保正确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几项注意事项:首先,要针对患者病历及体检结果,结合血液安全检查,确定输血条件,判断是否安全进行输血。
其次,检查被输血者和输血者血液是否相称,以防止输血反应。
此外,输血前要尽量清净被输血者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最后,在输血过程中,务必要检测被输血者的血压、心率等,并随时观察被输血者的变化,以及输血效果。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流量,改善血液功能,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
但是,整个输血过程都非常脆弱,必须要求护士、技师和医生拥有严格的素质和标准,并遵循正确的流
程,以保证输血安全。
必须要求在输血过程中,要按照要求,充分注意输血的安全,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为了确保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介绍:1. 血液采集环节:- 严格按照采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采血等。
- 确保所有采血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采集血液样本时,明确标记采样时间、采样者姓名等信息,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血液标本运输环节:- 确保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使用专门的标本运输袋。
- 严格执行血样标本的认证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记录血液标本的运输信息,包括运输时间、运输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3. 血液筛查环节:- 所有血液标本都要进行全面的血液筛查,包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血型的鉴定。
- 确保血液筛查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
- 对筛查出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废弃处理,并及时进行通知,避免误用。
4. 血液配型环节:- 确保血液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反应。
- 所有配型血液都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 记录血液配型的信息,包括配型时间、配型者姓名等,以便后续追溯。
5. 输血操作环节:- 换血袋时要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袋的号码、血型等信息与患者信息一致。
- 输血前,与患者核对身份,并确定患者的血型、输血途径、输血速率等细节。
- 控制输血速率,确保患者的血液容量在合理范围内。
6. 输血后的监测与记录环节:- 输血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关措施。
-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患者症状等信息。
-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的可能并不良事件。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重要说明:-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并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取血流程和输血注意事项一、取血流程取血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操作,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各种检验。
下面是一般的取血流程:1. 准备工作:首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服药情况。
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取血器具,如注射器、采血针、试管等。
2. 选择取血部位:通常,医护人员会选择患者手臂上的静脉作为取血部位。
在选择部位时,医护人员会考虑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等因素。
3. 术前准备: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取血的目的和过程,并得到患者的同意。
然后,医护人员会让患者保持放松姿势,通常是坐着或躺着。
4. 皮肤消毒:在取血部位,医护人员会用酒精棉球或碘酒棉球进行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穿刺取血:医护人员会戴上手套,然后用采血针穿刺患者的静脉,将血液抽入试管或注射器中。
在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穿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血管或神经。
6. 收集样本: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会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以满足后续检验的需要。
在收集样本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抽血,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
7. 停止出血:在取血结束后,医护人员会用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取血部位,以防止出血。
然后,医护人员会给患者贴上创可贴或绷带,以保护取血部位。
8. 处理样本:医护人员会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在处理样本时,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输血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以下是一些输血注意事项:1. 血型配对: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会进行血型配对,确保输血所用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
这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2. 输血速度控制: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控制输血的速度,以避免输血过快导致血管负荷过重或输血过慢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通常,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3. 观察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
'. 输血前取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
医嘱
临床护士医师
取血量、取血次数、输注
开始时间、速度、结束时间
【说明】:1、护士取血前10分钟要对患者测体温,与医生商定取血量、取血次数,持领血凭证到输血科取血,要求从输血科发血时间到第一袋开始输注不得超过30分钟,从开始输注第一袋血至最后一袋血输注完毕不能超过4小时。
2、送血员送血:去临床之前与临床护士沟通,护士要完成与医生商定的取血量及取血次数的核对,到护士站,先核对领血凭证上的取血量,与护
士核对签收血液,签名。
3、1u红细胞悬液≈100±10ml ;1u冷沉淀凝血因子≈35±5ml ;1.0治疗量滤白单采血小板≈275±25ml 。
班内临床护士取血,带领血凭证(决定取血量)到输血科,核对取血量,护士与输血科核对,签名(电子工号)
二、输血科发放血到临床护士站
班外输血科送血员取血,之前输血科与护士核对取血量,送血员与输血科双方核对、签名(电子工号)
三、
班内取血临床护士
送血到临床护士站:与临床护士核对、签收血、签名
班外输血科送血员
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信息科
2016年11月9日。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操作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失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这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
血型鉴定通常包括 ABO 血型和 Rh 血型的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则是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以及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反应,以判断两者是否相容。
3、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4、准备输血设备和药品准备好输血器、生理盐水、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在有效期内。
二、输血操作流程1、核对信息在输血前,护士应双人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通常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3、输注生理盐水在输血前,先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和管道,以排除管道内的空气和杂质。
4、开始输血将血袋倒挂在输液架上,打开输血器的调节器,缓慢开始输血。
输血的初始速度宜慢,一般为每分钟 20 滴左右。
观察 15 分钟后,如果患者无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5、监测患者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每 15 30 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6、结束输血当血袋内的血液输完后,继续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器内残留的血液。
输血的护理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的护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我的那些小经验与感受》咱先说说输血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严肃,但是咱可以用一种轻松点的心态来对待,只要把各个环节都搞明白,那就是保护生命的一场爱心传递呢!一、输血前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1. 患者评估- 护士就像个细心的侦探。
得先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为什么要输血,是因为手术失血过多呢,还是本身有啥血液疾病。
这时候的患者可能就像个等着能量注入的小可怜,眼巴巴的。
护士要跟患者或者家属好好交流,问问有没有啥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液制品有没有不良反应。
我就见过一次,一个大爷说自己吃鸡蛋过敏,这可就要小心喽,因为过敏体质在输血的时候可能也会出岔子。
2. 血液制品的准备- 去取血的时候,就像去领一个珍贵的宝藏。
要严格查对,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这可一点都不能马虎。
要是拿错了血,那可就乱套了,简直就是电视剧里的那种惊险剧情。
血液制品拿回来以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输注,不能像对待普通东西一样把它晾在一边。
一般红细胞要在离开冰箱30分钟内开始输,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新鲜美味,要及时享用哦。
3. 患者准备- 在输血前,得给患者建立好静脉通路,这个静脉通路就像条专属的输血通道。
然后还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可别嫌麻烦,这是对患者负责。
告诉患者输血的过程大概是啥样的,让患者心里有底。
有的患者一听要输血就紧张得不行,觉得自己得了啥不得了的大病,这时候咱护士就得像个知心姐姐或者暖心大哥一样,安慰安慰患者,说点俏皮话,比如“这血一输进去,您就立马像充了电一样精神”。
二、输血中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1. 输血的速度和观察- 刚开始输血的时候可不能像开了闸放水一样一股脑儿地快输。
一般是先慢滴,观察15分钟左右,就像试水一样。
护士要守在旁边,看看患者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
如果患者没啥事,就可以根据病情调整滴速了。
要是看患者状态还不错,就像汽车在平路上可以适当加点速。
手术室取血流程和输血留意事项手术室取血流程1.麻醉医师开出取血单,巡回护士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液种类.血型.血量.2.巡回护士将取血单交给取血者,报上地点的手术间.4. 取血者携取血单与输血科人员合营查对:血液的质量.血袋的包装是否无缺,血液的有用期与掉效日期,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的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实验成果.5. 在取血单上签名.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取血者的姓名实时光.6. 将血液取回击术室交给响应手术间的巡回护士输血留意事项:1. 血液自血库掏出后,不要激烈震动,以免红细胞损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克不及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响.库存血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室温放置不宜超出4小时2. 输血前,须有两名护士再次查对(三查十一对),肯定无误并检讨血液无凝块后方可输入.3. 在输血前后应输入心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4. 两袋血之间用心理盐水冲洗,以防两袋血之间产生不良反响.两供血者的血液之间用心理盐水冲洗, 随时不雅察输血反响及病情变更.5. 血液内不成随便假如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聚或消融.6. 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查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清洁塑料袋内,放入4°冰箱保存24h,以备用.术中输血轨制-(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别请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接洽妥善.(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合营人员携带病历实时接洽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产生错误.(3)输血前应细心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4)按手术进行情形调剂好输血速度,亲密不雅察输血反响.有特别反响者,应保存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心理盐水,两者不成直接混杂.(5)输血毕,保存血袋,以备查对.(6)输血肇端.完毕时光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载于麻醉记载单手术中输血流程1. 麻醉师依据术中病人病情及掉血情形开出配血医嘱,填写输血申请单.2. 巡回护士查对医嘱后,进行血样收集,通知办事中间人员送检.3. 输血科做血型实验和交叉配血实验,复核后通知办事中间人员取血.4. 取血者与发血者合营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用期及交叉配血成果,以及保管血的外不雅等,分离签字确认.5. 巡回护士与取血者两边必须合营查对以上相干内容精确无误后,两边合营签字.6. 巡回护士与麻醉大夫合营查对输血单与血型单信息: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交叉配血实验成果.ABO血型.Rh血型信息:血型.血袋号.血液成分.有用期.血液质量.血量等,查对无误后,两边在输血单上签名. 7. 巡回护士与麻醉大夫合营来到患者床旁,查对患者“腕带”信息,苏醒病人合营介入核对,确认与输血单信息相符后开端输血. 8. 取0.9%氯化钠冲输血管,输入适量盐水.9. 无菌操纵下将输血器拔出血袋内,调剂输血速度. 10.再次查对血型,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双签名. 11.不雅察有无输血反12.输血完毕,再输入适量心理盐水. 13.依据医嘱输入其他液体. .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手术室取血输血流程取血流程1.手术中由负责该手术的麻醉师提出申请.2.手术巡回护士起首德律风通知血库备血,然后通知助理护士,携带取血登记本及取血盒取血.3.助理护士到血库取血:(1)助理护士与血库人员合营查对患者姓名.病区号.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条形码.检讨输血袋是否周密,有无破损和漏血. (2)查对无误后,取血护士在血库登记本.取血本.输血单上签字.4.取血后将所取血液送至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卖力查对上述各项. 输血进程1.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合营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条形码.血型.交叉配血.血液的种类和剂量.有用期,检讨输血袋是否周密,有无破损和漏血.并在血袋上双签字.2.输血前,再次查对精确在暂时医嘱单.输血单上双签字.3.输血前血液温渡过低,可用水浴加温法,水温掌握在37℃以下.4.输血前必须应用输血器.5.输血前,应先静脉滴注0.9%心理盐水冲管后,方可输血.输血完毕同样用0.9%心理盐水静脉滴注后,方可进行其他液体的输入.6.调节滴数,随时不雅察患者输血后反响,输血中消失反响应立刻停滞输血且陈述大夫处理,同时立刻通知血库,血库人员亲自检讨后填表.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于制订地点,术后送病房,并在血袋上写明受血者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输血时光.保存24小时备查.。
输血标本采集要求和流程输血是临床救治危重病人的手段之一,为了受血者得到安全、有效、准确、无误的治疗,标本的正确采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临床各科送检的血型血清学检测标本(定血型、配血、备血)有如下要求:1. 医师确定输血后,病房护士应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并贴上标签。
2. 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I抗凝),随即在床旁注入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内,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
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3. 由专门人员(运送队)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到输血科,在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双方逐项核对后验收并签字。
注意事项:1. 标本不能溶血,因溶血会掩盖配血不合的异常反应。
不许抽取胸, 腹腔等处积血作配血标本。
严禁从正在输液的输液管内抽取血样。
2. 因右旋糖酐对配血有干扰, 故应在病员输注前进行采血。
3. 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 天之内的,超过3 天的标本不能代表当前病人的免疫学状态。
特殊情况下(如妊娠、病人血管条件差、采血困难者)也可例外,适当延长到 5 天。
4. 输血科收到血样应逐项核对,如对血样与病人身份有怀疑,或血样质量不合格,应要求重抽,不允许随意修改错误的标签或错误的《输血申请单》或用不合格血样配血。
5. 合格血样如不需配血,应按送检时间分别放入4°C冰箱内位置保存,输血标本至少保存7 天。
不合格标本拒收的条件:血量过少、溶血、非EDTA抗凝的血标本,标签模糊,字迹不清,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不符或对患者身份有怀疑等有输血安全隐患的情形。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
外科取输血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外科手术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外科所有需要输血治疗的手术患者。
三、职责与工作流程1. 职责(1)外科医生:负责评估患者输血指征,制定输血治疗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血计划。
(2)护士:负责执行医生开具的输血治疗计划,进行输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监测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处理输血反应。
(3)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制品的接收、储存、发放及质量监控工作。
2. 工作流程(1)术前评估:外科医生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输血指征。
(2)输血申请:外科医生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结果,填写输血申请单,提交至输血科(血库)。
(3)输血审批:输血科(血库)收到输血申请单后,对患者血型、抗体筛查等进行核对,确保血液制品安全。
(4)术中输血:护士按照医生开具的输血治疗计划,准备输血相关器材,并在手术过程中按照医嘱进行输血。
(5)术后跟踪:术后,护士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输血反应情况。
四、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输血前核对(1)护士在输血前需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等信息,确保血液制品与患者信息一致。
(2)护士需仔细检查血液制品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
2. 输血速度与时间(1)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一般成年人初始输血速度为20-40滴/分钟。
(2)儿童输血速度根据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一般为40-60滴/分钟。
(3)输血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液制品类型进行调整,一般为2-4小时。
3. 输血过程中的观察与处理(1)护士在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2)如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如寒战、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七、输血前标本采集流程(一)定义指医护人员对拟实施输血的患者,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相关检测的流程。
(二)基本内容1.标本采集(1)釆血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临时医嘱,配备采血器具,核对输血申请单和条形码相关信息(至少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采血日期、检测项目等),并将带有信息的条形码标签,粘贴在含有EDTA 抗凝剂的采血试管上,标签粘贴不可将试管全部覆盖,要留一定的观察窗。
(2)床旁采集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或门诊号),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核对患者腕带的方式确认患者相关信息,按静脉穿刺操作规程抽取血液标本。
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在抽取血标本后再次确认患者信息。
(3)抽取血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位医护人员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血液标本要防止溶血。
(4)若使用肝素、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时,应对采集的标本做相应注明,尤其是使用肝素类药物,应在鱼精蛋白中和后抽血。
(5)血型报告标本不得与交叉配血标本同时采集,抢救患者除外。
(6)标本量:一般情况下成人宜每管3ml,儿童至少2ml,新生儿至少1.5ml,疑难病例5 ml 以上,婴幼儿等特殊患者,标本采集量可适当减少,但应满足实验需要。
(7)采集人记录标本采集时间并签名。
2.标本送检(1)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应及时将受血者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
(2)对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判断不合格性质并做好记录,通知送检科室及时纠正或重新采集。
4.标本管理(1)严格执行输血前标本采集流程,控制标本质量,标本接收应有记录。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急诊抢救患者除外。
(3)患者必须先采集输血前检验的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反应输血前状态。
(4)配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 天之内采集的,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8℃保存至少7 天,以备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临床急救用血操作规范流程1. 概述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在临床急救情况下正确、安全地进行输血操作。
为了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2.1 确认输血指征在进行输血之前,要确保患者确实需要输血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2.2 完善患者信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史、过敏史、血型与配型结果等录入病历系统,并核对信息的准确性。
2.3 获取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输血指征,向血库提出输血申请,并准确填写输血申请单。
确认血库已准备好相应的血液制品后,进行血液制品的领取与核对。
2.4 进行血液制品核对在领取血液制品时,护士要进行核对,包括通过双人核对的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的准确性。
3. 输血操作流程3.1 患者安全核查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住院号,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2 输血操作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如输血装置、输液器、输血储存袋等,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3 输血前准备患者应取适量的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以确认与患者血型相匹配的血液制品。
3.4 输血操作步骤3.4.1 将输血装置与输液器连接,具体操作参考器材说明书。
3.4.2 清洁并消毒输血部位,使用无菌巾将患者的输血部位进行遮盖。
3.4.3 在输血前15分钟,先以小流量输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4.4 若无不良反应,适当调整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注。
同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3.4.5 输血期间,及时记录输血的时间、输液量和输血反应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5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将输血装置及时停止,并将其从患者身体上拆除。
护士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
4. 输血安全注意事项4.1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和输血前核对制度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和输血前核对制度一、护理人员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
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和输血治疗知情
同意书。
必须在采血管上贴上条形码标签,填写患者的姓名、
科室、床号、采血时间。
二、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时,必须有两名护士(夜间一
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
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
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
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采集血标本。
三、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交输血科,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申请单与血标本标签内容不符合时,退
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原标本留输血科保存,备查。
四、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五、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
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后方
可发出。
六、输血前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按照“三
查十对”标准,严格查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
后方可输血。
七、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带病
历共同到患者旁边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观察5,10分钟后方可离开。
八、输血核对内容记录于《护理输血安全记录单》上。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程序,在病人失血或贫血等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病人补充血液,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身体机能。
输血程序繁琐,需要严格掌握各个环节,以下是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病人评估: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之后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定病人和供血者的血液类型是否匹配。
2. 血液采集:选择合适的供血者,通过静脉穿刺采集血液。
供血者的血液会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查,确保血液安全。
3. 血液处理:采集的血液会经过特殊处理,分离血浆和红细胞等成分,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性输注。
4. 输血前准备:医护人员会核对血液信息和病人身份,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同时,检查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评估病人的输血风险。
5. 输血过程:将血液通过输血管脉冲式注入病人的静脉中。
根据病人的需要,血液输注速度会有所不同。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和不适症状,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继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体温等反应。
特别是在输血结束后的30分钟至1小时内,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1. 血型和交叉配血测试是确保输血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因此,必须仔细核对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类型,避免发生输血事故。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材料和环境的清洁。
使用一次性的输血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3. 注意输血速度和量的控制。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调整输血速度和量,避免输血过快或过量导致不适或意外反应。
4. 输血过程中,持续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症状。
如果病人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皮肤潮红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5. 输血结束后,继续观察病人的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贫血症状的改善,恢复了正常的生命体征,可以适当减缓观察时间,但仍需密切关注。
6. 输血结束后,严格遵守医嘱,加强护理和给予支持治疗,促进病人的康复。
临床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前期准备1.1 患者信息核对在进行输血前,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输血种类、数量等。
1.2 输血医嘱审核医生需要审核患者的输血医嘱,确保医嘱符合规定,并明确输血种类和数量。
1.3 输血前检查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输血,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采集和处理输血成分2.1 采集全血或分离成分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临床情况,可以选择采集全血或分离成分。
全血是指采集整个被捐献者静脉中流出来的液体,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而分离成分则是将被采集的全血经过特定处理后得到不同的成分。
2.2 成分处理根据患者需求和临床情况,可以选择处理不同的成分。
例如,红细胞悬液可以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悬液可以用于治疗出血等。
2.3 检查输血成分在将输血成分交付给输血人员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成分标签、过期日期、制备方法等。
三、输血操作3.1 输血前准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药品,包括输液器、针头、生理盐水等。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输血医嘱,并确认是否存在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
3.2 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首先要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导管上,并开启流量调节器。
然后将输液器中的生理盐水推进静脉导管内,以确保导管畅通无阻。
最后再将预处理好的输血成分连接到输液器上,并按照医嘱指示调整流速和剂量。
3.3 输血观察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特别是在开始输注第一袋血制品的前15分钟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输注。
四、输血后处理4.1 输血后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特别是在输注完最后一袋血制品后30分钟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2 输血记录在输血结束后,需要记录输血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液速度、剂量等。
手术室取血流程和输血注意事项手术室取血流程1.麻醉医师开出取血单,巡回护士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液种类、血型、血量;2.巡回护士将取血单交给取血者,报上所在的手术间;3.4.取血者携取血单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血液的质量、血袋的包装是否完好,血液的有效期与失效日期,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的种类和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5.在取血单上签名、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取血者的姓名及时间;6.将血液取回手术室交给相应手术间的巡回护士输血注意事项:1、血液自血库取出后,不要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库存血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室温放置不宜超过4小时2、输血前,须有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三查十一对,确定无误并检查血液无凝块后方可输入;3、在输血前后应输入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管道;4、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两袋血之间发生不良反应;两供血者的血液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随时观察输血反应及病情变化;5、血液内不可随意假如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6、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查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干净塑料袋内,放入4°冰箱保存24h,以备用;术中输血制度-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手术中输血流程1、麻醉师根据术中病人病情及失血情况开出配血医嘱,填写输血申请单;2、巡回护士核对医嘱后,进行血样采集,通知服务中心人员送检;3、输血科做血型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复核后通知服务中心人员取血;4、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分别签字确认;5、巡回护士与取血者双方必须共同查对以上相关内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6、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输血单与血型单信息: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ABO血型、Rh血型信息:血型、血袋号、血液成分、有效期、血液质量、血量等,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输血单上签名;7、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来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清醒病人共同参与核对,确认与输血单信息相符后开始输血;8、取0.9%氯化钠冲输血管,输入适量盐水;9、无菌操作下将输血器插入血袋内,调整输血速度;10、再次核对血型,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双签名;11、观察有无输血反应;12、输血完毕,再输入适量生理盐水;13、根据医嘱输入其他液体;;核对输血单与血袋手术室取血输血流程取血流程1、手术中由负责该手术的麻醉师提出申请;2、手术巡回护士首先电话通知血库备血,然后通知助理护士,携带取血登记本及取血盒取血;3、助理护士到血库取血:1助理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病区号、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条形码、检查输血袋是否严密,有无破损和漏血;2核对无误后,取血护士在血库登记本、取血本、输血单上签字;4、取血后将所取血液送至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师认真核对上述各项;输血过程1、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条形码、血型、交叉配血、血液的种类和剂量、有效期,检查输血袋是否严密,有无破损和漏血;并在血袋上双签字;2、输血前,再次核对正确在临时医嘱单、输血单上双签字;3、输血前血液温度过低,可用水浴加温法,水温控制在37℃以下;4、输血前必须使用输血器;5、输血前,应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冲管后,方可输血;输血完毕同样用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后,方可进行其他液体的输入;6、调节滴数,随时观察患者输血后反应,输血中出现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且报告医生处理,同时立即通知血库,血库人员亲自查看后填表;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于制定地点,术后送病房,并在血袋上写明受血者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输血时间、保留24小时备查;。
输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输血标本采集是医院输血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操作
流程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输血标本采
集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输血标本采集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输血的适应症,包括贫血、失血、凝血功能障
碍等。
接着,护士需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具和材料,包括采血针、
采血管、消毒棉球、胶布等。
在采血前,护士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
然后,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是在患者的前臂内侧,这个部位比较容易找到静脉。
在选择采血部位后,护士需要用
消毒棉球擦拭皮肤,确保采血部位的无菌。
接下来,护士需要用采血针穿刺患者的静脉,将采血管连接到
采血针上,开始采集血液标本。
在采血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观
察血液的流速和颜色,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护士需要将采血管上的标签填写完整,包
括患者的姓名、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
然后,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
行检验,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护士需要妥善处理采血后的伤口,用消毒棉球进行包扎,并用胶布固定。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
剧烈运动、多饮水等。
总的来说,输血标本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需要护士严
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做好每一
个细节,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24年医院安全输血操作细则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
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____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2)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4)血液外观检查。
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____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假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假如有时)。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____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
输血前取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
医嘱
临床护士医师
取血量、取血次数、输注
开始时间、速度、结束时间
【说明】:1、护士取血前10分钟要对患者测体温,与医生商定取血量、取血次数,持领血凭证到输血科取血,要求从输血科发血时间到第一袋开始输注不得超过30分钟,从开始输注第一袋血至最后一袋血输注完毕不能超过4小时。
2、送血员送血:去临床之前与临床护士沟通,护士要完成与医生商定的取血量及取血次数的核对,到护士站,先核对领血凭证上的取血量,与护
士核对签收血液,签名。
3、1u红细胞悬液≈100±10ml ;1u冷沉淀凝血因子≈35±5ml ;1.0治疗量滤白单采血小板≈275±25ml 。
班内临床护士取血,带领血凭证(决定取血量)到输血科,核对取血量,护士与输血科核对,签名(电子工号)
二、输血科发放血到临床护士站
班外输血科送血员取血,之前输血科与护士核对取血量,送血员与输血科双方核对、签名(电子工号)
三、
班内取血临床护士
送血到临床护士站:与临床护士核对、签收血、签名
班外输血科送血员
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信息科
2016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