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止血药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63
这里是广告①:止血药物的分类1、抗纤溶系统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包括氨基乙酸、氨甲笨酸、氨甲环酸等。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此类药物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起到止血作用。
3、凝血酶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而止血。
包括: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凝血酶等。
4、凝血因子类:维生素K1、维生素K3、甲萘氢醌(维生素K4,乙酰甲萘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5、血管收缩药物:使肺小血管收缩,降低肺静脉压,有助于破裂血管区凝血止血。
常用药物即垂体后叶素。
6、血管扩张药物:该类药物扩张血管,减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流量。
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酚苄明等。
7、其他:如鱼精蛋白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缩宫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等。
重温凝血机制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因此保证了血液系统的正常流动。
而凝血机制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引起出血的发生。
其主要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步骤:1、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Xa。
2、在后者与钙离子、V因子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3、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继而在IIIa的作用下产生凝血块而止血。
4、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使纤维蛋白溶解。
血管因素、血小板的异常、凝血因子数量及质量的异常、纤溶亢进等发生异常后导致了机体出血的发生。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1、氨基乙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
用量4-6 g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稀释,15-30 min滴完,维持量每小时1 g,一日量不超过20 g。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中药11-止血药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
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
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解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对于我们人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不管是体内的出血,还是外伤造成的出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了解常用的止血药,下面的内容给很多想对这方面全面了解的朋友,详细介绍了常用止血药有哪些?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止血药指的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
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
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很多对这些方面想了解的朋友,已经通过以上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常用止血药的种类有哪些,在全面了解后?如果自己体内容易造成出血,可以通过了解以上介绍的一些止血药,来控制自己体内出血。
酚磺乙胺5ml:1g氨甲苯酸100ml:0.5g*2瓶ivgtt st垂体后叶素6IU*4支+NS250ml / ivgtt 25ml/H去甲肾上腺素2mg*4支+NS100 / 冰冷后洗胃维生素K1 10mg im st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0.5ku*2-4支/ 入壶ivgtt po蛇毒血凝酶凝血酶1000IU81支+NS20ml / po 局部外用【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酚磺乙胺英文通用名称:Etamsylate其他名称:止血敏【临床应用】1.用于防治多种手术前后的出血。
2.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3.还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和皮肤出血等。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止血药。
动物试验证实本药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
还能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但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肯定。
2.药动学本药易从胃肠道吸收,口服1小时起效。
静脉给药1小时后达峰浓度,作用持续4-6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本药8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小部分经胆汁随粪便排出。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的半衰期分别为1.9小时、2.1小时。
【注意事项】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
2.慎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缺血性卒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有此病史者。
(2)肾功能不全者(因本药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人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孕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哺乳妇女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不良反应】1.本药毒性低,可有恶心、头痛、皮疹、暂时性低血压、血栓形成等。
2.偶有静脉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酚磺乙胺5ml:1g氨甲苯酸100ml:0、5g*2瓶ivgtt st垂体后叶素6IU*4支+NS250ml / ivgtt 25ml/H去甲肾上腺素2mg*4支+NS100 / 冰冷后洗胃维生素K1 10mg im st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0、5ku*2-4支/ 入壶ivgtt po蛇毒血凝酶凝血酶1000IU81支+NS20ml / po 局部外用【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酚磺乙胺英文通用名称:Etamsylate其她名称:止血敏【临床应用】1、用于防治多种手术前后得出血。
2、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得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3、还可用于其她原因引起得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眼底出血、齿龈出血、鼻出血与皮肤出血等。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止血药。
动物试验证实本药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
还能增强血小板得聚集性与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但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肯定。
2、药动学本药易从胃肠道吸收,口服1小时起效。
静脉给药1小时后达峰浓度,作用持续4-6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本药8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小部分经胆汁随粪便排出。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得半衰期分别为1、9小时、2、1小时。
【注意事项】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
2、慎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缺血性卒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有此病史者。
(2)肾功能不全者(因本药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3、药物对儿童得影响儿童用药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4、药物对老人得影响老人用药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5、药物对妊娠得影响孕妇用药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6、药物对哺乳得影响哺乳妇女用药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用药应权衡利弊。
【不良反应】1、本药毒性低,可有恶心、头痛、皮疹、暂时性低血压、血栓形成等。
2、偶有静脉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得报道。
止血药概述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第十七章止血药下面第十七章,止血药。
止血药就是以止血为主要功效,治疗出血证的药物。
这个止血作用是个直接作用,不是间接的作用,这个我们多次提到,直接的,不管外用或者内服,这样能够直接止血,不是通过清热,不是通过活血化瘀,这是主体的方面,才能够称为止血药。
根据止血药它的药性和主治的一些不同,一般分为了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
我们这个书就分了这么四节,实际上就这样子四类。
每一类它有不同的一些特征,便于大家学习记忆,这个含义的部分就讲这样一点内容。
第二个功效主治,那我们就分四节来讲,我们把它合在一起来讲,在每一节里面我们就把它淡化了。
我们前面有的比如说清热药,我们每一节里面讲,总的概述就简单,我们也可以总的一次讲,那每一节里面就不再重复,其实都一样。
那我们这个止血药,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在总体里面来讲,每一节里面就一笔带过,都是一样的,效果一样。
功效总体讲都是止血,都用于出血证。
但这样达不到目的,还不知道它们的个性特征,为了更好地掌握个性特征和它的主治,所以它这个止血的功效往往就分为四种情况。
一种是收敛止血,这样的止血药它有一定的收敛性,它主要是用于没有邪气的出血证,或者说邪气不盛的。
不一定是虚证,主要是虚证,实证也可以。
只要邪气比如说热邪、瘀血不是很盛了,原则上也是可以用的。
所以这一类的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对于出血的病因,收敛止血药往往没有针对性,就是用的时候一定要能够针对出血的病因的,要作相应的配伍。
所以什么叫收敛止血药呢?也可以说它是不能针对出血证病因的一类止血药。
因为止血本身也可以说它偏于收敛的,所以这是收敛止血药。
它主要用于邪气不盛的出血证。
第二种功效凉血止血,凉血止血可以说是兼有清热凉血作用的止血药,它的基本作用,主要的功效是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它又有一定的清热凉血作用,兼有清热凉血作用的止血药叫做凉血止血药。
止血药物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垂体后叶素、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洛/卡洛柳钠(安络血)、去甲肾上腺素、奥曲肽(善得定)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抑肽酶3,促进凝血因子活化的止血药:巴曲酶(立止血)、维生素K1、鱼精蛋白垂体后叶素20U/支有内科止血钳之称,含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主要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量,从而使门脉压降低,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出血。
对其他出血病灶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伤、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等引起的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还可通过减少肺循环血量及肺血管收缩而治疗喀血。
加压素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忌用(有主张同时含服硝酸甘油)。
大喀血时先用5~10U加入GS40mliv.再用10~20U加入GS500mlivgtt.(10~20滴/分钟)维持72小时。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1ml本品2mg相当于去甲肾上腺素1mg,口服后作用于胃肠道粘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有利于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制止。
口服后在肝脏内迅速破坏,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其他不良反应。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以16mg溶于200ml冰冻生理盐水中,50ml/次,每2~4小时一次口服;或200ml滴入胃管内,若30分钟后仍出血不止可重复1 ~3次。
奥曲肽0.1mg/1ml本品为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类似物,对多种内分泌器官有抑制作用,抑制胃泌素、胰泌素等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从而减少胃酸、胃蛋白酶、胰酶,减少胃肠蠕动,促进创面愈合;本品能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
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0.1mg iv.随后25ug/h持续静滴24~48h。
酚磺乙胺(止血敏)1g/5ml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其通透性。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引言:止血药是一类用于减轻和阻止出血的药物。
无论是创伤性出血、手术过程中出血,还是疾病引起的出血,止血药都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止血药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止血药的使用和作用。
一、止血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止血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血管收缩剂: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收缩药通过收缩血管壁,减少出血点的血液供应,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则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降低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止血药可通过提高特定凝血因子的含量或改善凝血功能,增强止血效果。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身体自身调节止血的重要机制。
通过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出血症状。
二、常见止血药及其作用1. 血管收缩剂类:a. 血管收缩药:如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能收缩血管壁,减少血液流出的量,从而帮助止血。
b.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这些药物可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减少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类:a. 血小板制剂:如血小板浓缩液。
血小板浓缩液可补充凝血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增加止血效果。
b. 凝血因子浓缩液:如凝血酶原复合物。
这些药物可补充凝血因子的缺失,增强凝血功能。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a. 抗纤溶药:如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改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助于止血。
三、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止血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止血药可能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措施。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止血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止血药物使用说明安络血(卡巴克咯)片肾上腺色腙片【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橙色或橙红色。
【药理毒理】为肾上腺素的氧化产物肾上腺色素的缩氨脲水杨酸钠盐,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受损毛细血管端的回缩作用,使血块不易从管壁脱落,从而缩短止血时间,但不影响凝血过程。
【适应症】适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如鼻衄、视网膜出血、咯血、胃肠出血、血尿、痔疮及子宫出血等。
也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止血效果不十分理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5.0mg,一日3次。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低,可产生水杨酸样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等。
对癫痫病人可引起异常脑电活动。
【禁忌】对水杨酸过敏者禁用。
有癫痫史及精神病史的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小儿小于5岁剂量减半,大于5岁同成人。
【药物相互作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的扩血管作用可影响本品的止血效果,如合并用药应加大本品剂量。
【药物过量】大量使用者可引起精神紊乱,并易引起水杨酸样反应。
【贮藏】避光,密封保存。
止血敏(酚磺乙胺注射液)【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达到止血效果。
【药代动力学】静注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
【适应症】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亦可用于呕血、尿血等。
【用法用量】1.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0.25~0.5g,一日0.5~1.5g。
静脉滴注:一次0.25~0.75g,一日2~3次,稀释后滴注。
2.预防手术后出血术前15~30分钟静滴或肌注0.25~0.5g,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0.25g。
止血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止血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外伤和手术导致的出血情况。
它们具有止血快、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医疗急救和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止血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以便于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止血药来处理相关的出血问题。
一、常见的止血药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血药主要包括局部用药的止血喷剂、止血凝胶,以及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血片剂、止血针剂等。
这些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止血药的适应症1. 表面出血:轻度划伤、撕裂、擦伤等导致的表面出血,如皮肤划伤、磨擦伤口等都可以使用局部外用的止血药喷剂或凝胶进行处理。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形成覆盖在伤口上的血凝块,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 轻中度出血:如果伤口较深或较大,导致出血量较多,可使用止血片剂或止血针剂。
这些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得止血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出血部位,并发挥止血作用。
例如,某些维生素K拮抗剂类的止血药可以在手术中使用,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
3. 深部出血:对于较严重和深层的出血,尤其是内脏或大动脉出血,需要迅速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
止血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起到明显的效果,但仍可以在急救过程中暂时控制出血情况,给患者争取时间。
三、使用止血药的注意事项1. 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止血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不可随意自行更改剂量或使用方式。
2. 注意过敏反应:某些人可能对某些止血药过敏,因此在使用新的止血药之前,建议先进行过敏测试或与医生咨询。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止血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需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避免不必要的相互作用。
4. 注意并发症和副作用:有些人可能出现止血药的并发症或副作用,如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与医生联系。
止血药的正确使用指南止血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可以帮助止血和防止出血,但是在使用之前需要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指南将为您提供有关止血药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止血药的指导。
一、止血药的种类止血药可分为内服止血药和外用止血药两类。
内服止血药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常见的口服止血药有维生素K、氨甲环酸等;外用止血药包括纱布、止血棉花、凝胶、喷雾等多种形式。
二、内服止血药的使用方法1. 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进行用药,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2. 内服止血药一般需要空腹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3. 静脉注射止血药需要由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切勿自行尝试。
三、外用止血药的使用方法1. 出血部位清洁:在使用外用止血药之前,需要先将出血部位进行清洁,用温开水冲洗干净。
2. 使用结扎带: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使用结扎带紧密绑扎于出血部位,以阻断血流,并减少出血量。
3. 外用止血药的选择: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用止血药品,如止血棉花、凝胶等。
使用前先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4. 敷料固定:将外用止血药敷在出血部位上,并用纱布或创口贴固定好,避免松动或掉落。
5. 观察和更换:使用止血药后,及时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仍未止住或出血情况加重,应及时就医处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四、注意事项1. 止血药的使用要谨慎,特别是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或正在服用其它药物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 止血药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4. 请按照药品的有效期使用,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5. 在使用内服止血药的同时,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6. 对于糖尿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止血药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结:正确使用止血药可以帮助有效止血和防止出血,但必须按照指南和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