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类节目的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5.8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现代电视节目当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文献综述《方言类新闻节目应把握好“度”》覃敏,周世群(2010)提到当下,各种各样的电视方言节目断升温。
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四川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等不一而足。
打开电视机,东北话、四川话、杭州话、陕西话、广东话、湖南话……越来越多的方言类节目在荧屏各领风骚。
近些年来,作为电视节目重中之重的新闻节目也按倷不住了,纷纷开始大兴方言。
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杭州电视台的《阿六说新闻》、宁波电视台的《来发讲啥西》、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山西电视台的《老西谝吧》、湖北经视台的《经视直播》……方言或夹杂有方言的新闻节目(以下简称方言类新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新宠,热播不断,收视率也十分可观。
显然,只要中国各地方言鲜活地存在,方言播报类的新闻栏目就一定会有巨大的受众市场,但是,笔者认为,新闻节目有它特殊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方言播报不能过多过滥,无论数量、规模还是内容、形式都一定要把握好“度”。
《四大“瓶颈”困扰:方言类新闻节目热的冷思考》程雪峰(2011)提到自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成功推出方言新闻节目《阿头说新闻》后,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方言类新闻节目受欢迎绝非偶然,新颖的节目形式、未变的民生内容,加上方言说新闻的播报形式是其成功的关键。
然而,方言类新闻节目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局限性,如存在“话语霸权”、“过分还原生活”、娱乐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和局限性。
《地方电视媒体对区域文化的另类演绎》张亮亮(2008)说道当前电视出现了方言热现象,特别是地方电视媒体,用方言播报新闻,用方言制作电视剧及栏目剧,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同时,这一大批方言节目,都获得了较好的收视率。
方言类节目的出现,不是近期才有的事情,但是这一现象却在近几年走向火热,有它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媒体自身的发展需要。
很显然,方言节目的火热,是我国地方媒体在发展中的一个具有另类色彩的突围之策,这是一个资源争夺战中的缓冲之计,方言节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火热之后,必然走向平静,同时,它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消失,会取得一种比较理性的生存空间。
杭州方言节目发展与研究作者:金晓琳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3期摘要:作者从双层语言理论的角度对目前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的现象进行分析。
由于方言在某些领域具有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下层语言的角色转换,但这种转换只在局部地区发生并且局限于特定的使用人群的,并不会在总体上改变其作为下层语言的特点,对方言节目发展提出了建议:限制方言节目的数量;可利用语码转换以保证新闻表述的准确性。
关键词:方言双层语言语码转换一、引言在语言学中,双层语言指在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紧密联系的语言,一种具有更高的威望,通常被政府所使用,或在正式的文本中使用;另一种威望较低,常作为方言口头使用。
威望较高的语言具有更规范的形式,其形式和词汇经过筛选以不同的面貌进入方言中。
查尔斯·福格森发表于期刊《词语》(1959)的《双层语言》一文,认为双层语言是特定社会中存在两种语言的现象,其中之一被称为H,即威望较高的语言,另一语言被称为L,即威望较低的语言。
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存在交流隔阂和障碍,这种状况对经济流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利,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大力推行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与方言原无高低之分,更无高雅与低俗之分。
只是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都在明显萎缩。
总体来说,在杭州,普通话具有较高的威望,属于H,而方言只是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区域内,威望较低,属于L。
然而,在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地方上的方言类节目,却异军突起。
笔者就这一有趣而富于争议的话题,谈谈观点。
二、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普通话作为高层语言,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而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有益而重要的补充,位于次要的地位,是低层语言,它们同时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
但是,如何解释在某些地区的新闻领域,方言反而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呢?事实上,这只是双层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角色转换。
方言新闻节目的存在分析摘要:随着新闻节目的日益发展,方言新闻节目的出现为新闻播报增添了亮点。
方言新闻节目为何能在新闻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现?它的存在有何原因,它存在何种劣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方言新闻节目,成为了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方言;方言新闻节目;存在;发展一、方言与方言新闻1、方言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
由于各个地域文化不同,产生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我们称的方言。
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
它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一种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语言的使用。
”1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也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方言存在着浓厚的地域化,它只通行于某个阶层或某个地域。
正因为它独特的地域性,方言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地方文化,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它的独特性和存在的价值。
方言不仅是当地人民对自身语言的认可,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方言新闻节目(1)什么是方言新闻节目在民生新闻热后,方言新闻节目开始走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所谓方言新闻节目,就是以方言的形式来播报新闻的一种节目形态。
方言新闻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方言”。
语言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方言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容易与受众产生心理的亲近感,是准确叩击当地受众集体心理最有力的工具。
方言新闻节目通过方言载体、以故事化的方式将新闻内容与文化对接,成为1李慎波,方言传播现象的多元解读[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3.本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展示舞台,比用普通话播报新闻更能引起本地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为常规新闻之外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是一种对传统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
方言新闻节目关注焦点的是民众的生存状况及生存空间,以平民的视角出发来选择新闻内容,充分体现了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
同时,方言新闻节目将新闻语言进一步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应用生动活泼地播报方式,有趣地报道新闻,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取得了不错的收视。
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电视方言节目是指以特定地区的方言语言为主要使用语言的电视节目。
它以符合当地文化及语言的特征为出发点,着眼于方言地区的文化、历史、热点等,是当地群众非常喜闻乐见、能够引导民众追寻文化根源的一种媒介形式。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传承方言文化方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方言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语言,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方言逐渐淡出了社会生活。
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地域文化自信,还可以让方言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二、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言千差万别,这使得方言节目更能够符合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
方言节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更能触动民众情感、引导民众关注民间文化。
对许多地区的人们来说,方言节目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方式,还是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电视方言节目在方言传承、地域文化保护、民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其生存和发展却受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方言逐渐失去了社会生活的地位,更多的人喜欢用普通话交流,方言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其次,电视方言节目的招商广告、收视率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压力。
此外,近年来,社交媒体等强有力的传媒平台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逐渐下降,也给电视方言节目带来了影响。
四、如何解决问题为了解决电视方言节目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我们应该加大方言文化的传播力度,在教育、广播电视等领域推广方言文化;其次,电视方言节目应该更加多样化、创新化、高品质化,不断更新节目内容,使民众对其产生兴趣和关注;再次,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发电视和网络相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媒介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群众的需求。
116广电视角浅析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韩银平(重庆大学 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方言作为独特地域文化的积淀,蕴含特有的文化价值,承载着受众的乡土情结,因此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发展的合理性和鲜明的自身特征。
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典型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了解其生存状况。
关键词:方言;电视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4-0116-01所谓方言,通常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
[1]尽管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并推广了数十年,但方言节目凭借自身承载的独特地域文化,借助现代大众传播媒介,逐渐发展为地方台的特色节目。
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受众,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出了系列节目,从方言小品、方言影视剧、方言栏目剧,一步步渗透到用方言播报新闻。
一、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特征探析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西湖频道率先推出杭州话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喜爱,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方言类新闻节目,一时间方言类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好评度、收视率也一路飘红。
笔者选取《阿六头说新闻》(杭州方言)、《师爷说新闻》(绍兴方言)、《拉呱》(山东方言)、《新闻日日睇》(粤语)、《有么说么新闻大社区》(普通话和济南话)、《听我韶韶》(南京方言)、《百晓讲新闻》(温州方言)这7档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有如下五方面的特征:(一)节目名称方言化为凸显方言播报的特色,这类节目往往以方言命名,节目名称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阿六头说新闻》中的“阿六头”使用吴语杭州话,意为“消息灵通、能说会道”,《拉呱》中的“拉呱”二字在山东方言中是“聊天”的意思。
(二)播出平台地方化受限于地域方言,这类节目通常作为地方电视台的特色节目,只在地方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网络平台播出。
一、创新的闪光点1、融合多种节目样态《方言唛霸》融合了当下流行的《南腔北调》、《我爱记歌词》、《快乐女声》等综艺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整合创新,以方言卡拉ok为基本框架,结合观众深入互动,尤其是现场海选直播,真正实现了观众参与的“零门槛”,打造出全新形态的直播综艺节目。
2、镜头调度大有进步《方言唛霸》初赛首场在户外进行直播,现场条件对机位等技术要求很高,在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镜头切换、过渡流畅,尤其是摇臂和转场特效的合理运用,使信息表达丰富多彩,与以往的直播综艺节目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二、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方言唛霸》从总体以上说是一档不错的本土综艺节目,体现出杭州台在节目自主开发方面的突破,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商榷。
1、噱头不足,观众难得开心《方言唛霸》是本次西湖明珠频道“开心频道,本塘风暴”系列活动的主打项目,总体定位必然在“开心”上,然而在整晚的直播中,无论是选手表现还是评委点评,真正能让电视观众开怀大笑的桥段没有几个,其中只有评委徐筱安从评委席起身指责乐队和摄像好色一节或可博得场内外观众的一笑。
2、字幕欠缺,形成接受障碍《方言唛霸》主推的是方言唱歌,中国各地方言多种多样,这给电视传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观众接受信息清晰度降低,因此必须通过字幕来弥补传播效果的不足。
在整场电视直播中,多次发生字幕追加不及时或字幕与歌手演唱不一致的情况,给观众观看造成了不便。
当然,不排除部分选手现场忘词,但如果事前准备充分,仍可避免。
3、科技失灵,观众莫名其妙直播最后一段,两位选手pk晋级,需要通过现场观众的呼声高低来决断,主持人手里拿出了分贝仪,可能事先没有调试演练,分贝仪要么跳动不停,要么一动不动,而且锦宜的读数跟电视画面呈现的数字完全不一致,造成观众对选手晋级结果莫名其妙。
4、曲目陌生,影响观看宽度《方言唛霸》之所以要用方言演唱歌曲,最终是为了给观众造成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是一种似曾相识的疏离之感,熟悉的乡音+熟悉的歌曲,最终形成一种陌生效果,对观众而言,既好奇收看,又可以伴随哼唱。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作者:指导老师: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发展。
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放眼节目是其中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形式。
方言节目居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将当地的文化生活结合到作品中,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支持,因很快便流行起来,某些地方的放眼节目更是成为了当地电视台的支柱。
方言节目凭借着自身的特色在群众中发展,不仅充实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但目前方言节目的发展并不成熟,在节目形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形式等方式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撰写本文,以期促进我国方言类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方言类节目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发展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各个地方的方言更多的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中,尤其是一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方言,比如山东话、四川话等,这些语言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也是方言节目得以发展并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方言节目的观看人群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群众市场较为狭窄,但是在某一区域中收视率很高。
方言节目的内容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放眼节目中得到释放与升华,方言节目不仅传承了当地人民多年的文化内容,将人们熟悉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方言节目这一形式使电视节目的丰富了许多,是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与放映的内容等都有了丰富。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视媒体也在经历巨大的发展,在电视媒体发展的大潮中,方言节目抓住了这一发展机会,在最开始的时候便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方言节目的形式与内容表示不太赞同,不能接受,并对其进行抨击。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方言节目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其发展的中参数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以期使方言节目的内容、形式规范化,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阿六头说新闻》的节目特色分析1 语言“方言节目办的成功的关键是要说地道的方言”。
《阿六头说新闻》用杭州话播报。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和入声,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杭州话原则上指吴语杭州小片方言,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滨江三区。
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万~150万之间。
杭州地区的吴语―临绍小片方言人口近400万,分布于主城区以外的各乡以及杭州下辖各市县。
比如:杭州话“头毛”就是“刚刚”的意思;“夜里头、晚上头”指的是“晚上”;“跌了得来”是指“遗失了”等等。
杭州人对杭州话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们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杭州话,上学之后才慢慢接触普通话,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一辈子都在讲杭州话。
有鉴于此,杭州电视台推出一档用杭州话播报的新闻节目,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人们爱看,喜欢看,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取得超高收视率。
2 主持人《阿六头说新闻》的两个主持人都不是专业的播音员。
安峰一直在杭州电视台做主持,主创《开心十三点》《拍案传奇》等栏目,对杭州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周志华从事剧本写作,有多年的剧本创作经验和舞台实践经验。
他们搭档主持《阿六头说新闻》,主要采用角色化主持,塑造了一个“阿六头”形象,它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普通市民,喜欢打抱不平,爱伸张正义,两个主持人轮流扮演阿六头,进行新闻播报。
他们没有预定好的台词,大多是即兴发挥,用杭州话把事情说清楚,再加上一些动作,诙谐幽默,受到人们的喜爱。
3 播出时间大多数新闻节目都是晚上黄金时间或者早晨、中午播出,例如:《新闻联播》每天晚上7点准时播出,此时人们正在或者刚刚吃完晚饭,需要休息一下,看看电视,而大多数人会关注世界和国家大事,所以新闻联播选择这个时间播出;《朝闻天下》每天早上6点到8点半播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刚刚起床,吃着早餐,看看新闻,了解时事,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浅析地方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生存状况与前景(本文为工作中搜集所得,共享出来只为方便网友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同时感谢原作者)摘要:从电视诞生至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形式。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大众的审美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出现了一系列新鲜的节目形式。
而最近几年出现的方言电视节目形式则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方言电视节目的热播。
方言电视节目基于本地特色,体现本地文化风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搞笑娱乐,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愉悦的心情,从而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也给各大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与此同时,方言电视节目也引发一系列的争议,如对普通话的推广问题上;在节目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方言电视节目应该在多样化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走精品化的道路,才能实现方言电视节目长久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内涵;多样化;精品化中图分类号:J96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idiom TV programsLi Lian-zhuangAbstract:From the day of the television naissance,there have been appeared a lot of TV program forms.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the more requirement of the people’s taste,the TV programs also have produced a series of new program forms.And in recent years,the idiom TV programs have started a hot broadcast of them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idiom TV programs base on mainland trait, are in the person of mainland culture .The style of them are also very dramatic and lively, which give you a new and fresh feeling and make you have a happy mood easily.So they have gained a very high audience rating and give huge ecnomic benefit to every TV station.But therewith ,the idiom TV programs also have bringed on a series of disputes,such as the question of generalizing mandarin;the programs also have different qualities and a certain extent of localization and parochialism.The idiom TV programs should be more eximious in the back of diversified cultures’s good development, and just like this ,we can make a long development of the idiom TV programs.Key words:Primary condition;Cultural connotation;Diversification;High-quality goods一.引言“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使用某种方言而非另一种方言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籍贯[1]。
浅谈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当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目前,电视节目的发展越来越朝着生活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方言类节目层出不穷,各家电视台为了迎合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而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发展更是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需要,部分偏远高龄人群对于普通话并不是那么的了解,部分地方电视台处于各种原因推出方言类新闻节目。
笔者就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的发展进行探析,从其出现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入手,对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的同时,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并结合实际的考察和数据的采集,最终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论文完成分析和撰写。
三、资料搜集撰写论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完成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分析,加上实际考察和数据的研究,最终完成一篇到达标准的论文。
资料收集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第二是通过网络中相关资料的收集;第三是利用笔者现有文献书籍。
四、完成论文的条件所需要的工作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需要电脑和网络,电脑能够帮助完成论文的电子版和文章的撰写工作,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
其次,充足的时间是论文撰写中非常关键的条件,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够更好的去思考和撰写论文,最终完成好论文;最后,导师的指导对于论文的完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和同学们积极的探讨也是更好完成论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论文提纲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方言的内涵(三)方言类新闻节目的特点二、方言类新闻节目出现的原因(一)电视媒体竞争与特色化发展需求(二)适应了本土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三)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三、方言类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一)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二)报道内容缺乏深度(三)对推广普通话造成影响(四)地域局限性强四、电视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发展建议(一)注意普通话节目和方言电视节目协调发展(二)立足本地化发展(三)做好节目的内容,使节目朝特色化发展(四)形成品牌优势结语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写作经验,由于在学校学习阶段都是被动的学校书面知识,极少就行论文的撰写,这给我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次,由于需要一边找工作,一边就行论文撰写,时间和精力上有所冲突;最后,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导致论文实际撰写中存在困难。
方言新闻节目的成功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方言新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表达样式,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
方言新闻节目有其市场的依据,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有其文化上的价值,在它的播报内容上也有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
但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继续发展壮大,方言新闻节目必须突破制约自己发展的几个瓶颈:方言新闻节目不能得到大X围的推广;容易流于小气和俗气;会导致外来人口的排斥,割裂不同族群间的认同;在其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其受众群体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方言类新闻节目必须克服制约自己发展的缺陷,才能真正做到成功。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地方电视台如何应对中央电视台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具体到各个栏目的制作上时,地方台在选择播出什么样的新闻、如何播出新闻上就变得更为重要。
社会软新闻、民生新闻的兴起,都是地方电视台应对的策略方式。
最近,各个地方频道又开始采用方言播报新闻,例如XX电视台珠江频道的《630新闻》,XX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
一些地方台认为以此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是否真的可以作为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一、方言播报新闻节目成功的现实基础该类节目就其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发展前景。
(一)方言节目发端并非偶然方言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可以说,创新的节目形式和民生内容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前者为方言新闻节目提供了风格指引,后者则为方言新闻提供了内容指引。
“说新闻”这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发端于凤凰卫视,其特点是将人际传播引进大众传播来,强调新闻不是读,而是说和讲。
“说新闻”秉持平等互动的传播地位,使用平民视角运用平民化的语言,其风格表现为故事化、生活化和互动化。
方言新闻在继承了“说新闻”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将新闻聚焦于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强调了新闻内容的大众化属性。
自2002年起,民生新闻席卷全国,各省市都有类似的节目出现。
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言正逐渐丧失其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然而,方言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
而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对方言文化进行传承和展示的媒体形式,不仅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对策。
本文将针对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1. 缺乏精细化的制作大部分方言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制作精细度不高的问题。
无论是从节目策划、选材、拍摄角度选择,还是后期剪辑和制作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既导致了节目整体质量不高,也限制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
2. 内容单一化目前的方言电视节目大多以话题简单,内容单一为主。
常见的方言节目内容包括小品、相声、歌曲表演等,这些内容的单一化往往使得方言电视节目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同时,方言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也相对较短,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3. 缺乏创新性一些方言电视节目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既不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也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
这种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导致了方言电视节目的传播受限,难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方言电视节目发展对策1. 提高制作精细度为了提高方言电视节目的质量,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加强精细化管理。
可以加强选材策划,引入优秀的编剧和导演,提高方言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
同时,注重节目的后期剪辑和制作效果,保证方言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
2. 类型多样化方言电视节目应该通过增加节目类型的多样性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可以引入情景剧、纪录片、综艺节目等不同类型的方言电视节目,丰富观众的选择。
同时,可以尝试与其他非方言电视节目进行合作,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效果。
3. 注重创新性方言电视节目在形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创新。
可以通过采用新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技术,创造出更具艺术感和吸引力的方言电视节目。
同时,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将方言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引发观众的共鸣。
关于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危机和转机代写论文网:言类新闻节目经历了2004年的热播潮后,渐渐进入定型期,七年之痒后,目发展遇到了瓶颈,收视率回落,以找到可持续增长点。
一、方言类新节目的危机1.受众的局限性方言类闻节目的收视群体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节目在中年收视群体中缺乏号力。
由于方言的局限,可拓展的节目形式和空间限,使得此类节目在创造了收奇迹后缺乏后劲,可续发展能力不足。
研究受众的收视化和争取新的受众源成制作方的当务之急如何增强方言节目对年轻人吸引力,是该类节目延长生命力所须面对的问题2.内的同质化现存的方言类新闻节目大多是对民生新闻方言版,内容的同质化比较严重若节目不具有独特的见解,言节目就流于形式而已。
二、方言新闻节目的转机()方言类新闻节目续存在的条件1.“方言文化”在影视作中大量采用,并呈现上的趋势。
(见表1)方文化本身与独特的地域文化织在一起,语言的灵性和表现力也增加了其幽默色彩,容易得到本地受众的可,这种小众化的目形态适合地方台制。
2.传播小众化的论支持随着传播技的发展,信息的大增加,传播越来越分化和小众化,受众的分流严重许多在上海打工的巴蜀子弟最喜欢的是卫星频播出的《雾都夜话》、《串香》、《夜生活麻辣烫》等节目(二)言类新闻节目升级建议1.不能仅仅是言转述看两则新闻。
内都是说一条公交站点井无盖,同样是杭州电视台节目,用普通话播报《明珠新闻》和用州话播报的《阿六头新闻》,究竟有怎样的区别《明珠新闻》这样播:“民们说,这个没盖的窖井在白天大注意一点还可避让,但晚上就更险了。
”《阿六头说新闻是这样说的:“专门来这等车子的人说,白日光线亮还好一点,要是到夜里墨擦铁黑介格会看得出。
又不是猫罗,晚上头看得的呀?”很明显,方言播报的新仅仅在词句上有相的改变上,形象与内涵并有多大提升。
以为换个方言的说就增加了媒体的宣传效果其实是对媒介文化误解,语言方式只解决表层问,更重要的是方言要表达的内容。
2.防夸张娱乐免费论文载中心方言新节目的主持人部分出自当地曲艺人,对内容的演绎、夸张表演的成分较多,这确可以吸引一部分当地的受众,要防止夸张娱乐。
浅谈我国地方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新对策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很多区域做得很是红火,像成都地区的《天府食坊》、《胖姐帮忙》,重庆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山东的《拉呱》,上海的《老娘舅》,湖南的《越策越开心》,南京的《听我韶韶》等都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
2004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评选“全国百佳栏目”,《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越策越开心》和《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名列其中。
但与此同时,这些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
首先,现在的很多方言节目都是违规操作或者说在打擦边球(普通话与方言穿插运用)。
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的批准。
方言节目或使用方言主持与全民推广普通话和国家政策相悖。
其次,很多学者认为,方言词汇的粗俗与现代文明相悖。
尽管方言是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文明,但是方言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俚语、俗称、习惯语中夹杂着一些低俗、消极的词汇和粗话,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伤风化。
①比如四川方言的某些电视节目中,“老子”、“哈巴儿”(傻子)、“死翘翘”(去世)这些语言经常出现。
再次,调查发现很多地区方言节目的集中收视人群是中老年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
例如:对温州市和杭州市用方言播报新闻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对该类节目最叫好的是中老年人。
②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各地新闻类节目在内容上的重复,靠方言说新闻来吸引受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下,走了一步“窄播化”的险棋,实属无奈之举。
广东地区粤语节目现状广东毗邻香港,从上个世纪7O年代中期,广东部分观众就能够收看到香港的电视节目。
改革开放后,国家广电总局又陆续批准了8个境外电视频道(本港、翡翠、明珠、国际、凤凰、华娱、星空和MTV),使广东成为全国唯一有境外电视公开在模拟电视网络落地播出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