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其他常用机构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5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 _____ 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掌握机械传动 ,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基础》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 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
机械原理作业(部分答案)第一章结构分析作业1.2 解:(a)F = 3n-2P L-P H = 3×4-2×5-1= 1 A点为复合铰链。
(b)F = 3n-2P L-P H = 3×5-2×6-2= 1B、E两点为局部自由度, F、C两点各有一处为虚约束。
(c)F = 3n-2P L-P H = 3×5-2×7-0= 1 FIJKLM为虚约束。
1.3 解:第二章运动分析作业2.1 解:机构的瞬心如图所示。
2.2 解:取mmmm l /5=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1.求D 点的速度V D13P D V V =而 25241314==P P AE V V E D ,所以 s mm V V E D /14425241502524=⨯==2. 求ω1s rad l V AE E /25.11201501===ω3. 求ω2因 98382412141212==P P P P ωω ,所以s rad /46.0983825.1983812=⨯==ωω 4. 求C 点的速度V Csmm C P V l C /2.10154446.0242=⨯⨯=⨯⨯=μω2.3 解:取mmmm l /1=μ作机构位置图如下图a 所示。
1. 求B 2点的速度V B2V B2 =ω1×L AB =10×30= 300 mm/s 2.求B 3点的速度V B3V B3 = V B2 + V B3B2大小 ? ω1×L AB ? 方向 ⊥BC ⊥AB ∥BC 取mm s mm v /10=μ作速度多边形如下图b 所示,由图量得:mmpb 223= ,所以smm pb V v B /270102733=⨯=⨯=μ由图a 量得:BC=123 mm , 则mmBC l l BC 1231123=⨯=⨯=μ3. 求D 点和E 点的速度V D 、V E利用速度影像在速度多边形,过p 点作⊥CE ,过b 3点作⊥BE ,得到e 点;过e 点作⊥pb 3,得到d 点 , 由图量得:mmpd 15=,mmpe 17=,所以smm pd V v D /1501015=⨯=⨯=μ , smm pe V v E /1701017=⨯=⨯=μ;smm b b V v B B /17010173223=⨯=⨯=μ4. 求ω3s rad l V BC B /2.212327033===ω5. 求n B a 222212/30003010smm l a AB n B =⨯=⨯=ω6. 求3B aa B3 = a B3n + a B3t = a B2 + a B3B2k + a B3B2τ 大小 ω32L BC ? ω12L AB 2ω3V B3B2 ?方向 B →C ⊥BC B →A ⊥BC ∥BC 22233/5951232.2s mm l a BCn B =⨯=⨯=ω223323/11882702.222s mm V a B B k B B =⨯⨯=⨯=ω取mms mm a 2/50=μ作速度多边形如上图c 所示,由图量得:mmb 23'3=π ,mmb n 20'33=,所以233/11505023's mm b a a B =⨯=⨯=μπ2333/10005020's mm b n a at B =⨯=⨯=μ7. 求3α233/13.81231000s rad l a BC tB ===α8. 求D 点和E 点的加速度a D 、a E利用加速度影像在加速度多边形,作e b 3'π∆∽CBE ∆, 即 BE eb CE e CB b 33''==ππ,得到e 点;过e 点作⊥3'b π,得到d 点 , 由图量得:mm e 16=π,mmd 13=π,所以2/6505013s mm d a a D =⨯=⨯=μπ ,2/8005016s mm e a a E =⨯=⨯=μπ 。
第八章打纬第一节打纬机构打纬机构沿织机前后摆动,而引纬沿织机的左右运动,这就要求打纬与引纬协调配合,打纬机构的摆动应为引纬运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常用的打纬机构按其结构型式的不同,可分为连杆式打纬机构、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及圆筘片打纬机构。
打纬机构还可按其打纬动程变化与否分为恒定动程的打纬机构、变化动程的打纬机构。
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连杆式打纬机构和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圆筘片打纬机构主要用于多梭口织机。
恒定动程的打纬机构主要用于普通织机,变化动程的打纬机构主要用于毛巾织机上。
一、连杆式打纬机构连杆式打纬机构是织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打纬机构,常用的有四连杆打纬机构和六连杆打纬机构两种类型。
(一)四连杆打纬机构1.四连杆打纬机构作用原理图9-2所示为国产GA615型有梭织机使用的四连杆打纬机构。
织机主轴1为一根曲轴,其上有两只曲柄2。
连杆(也称牵手)3一端通过剖分式结构的轴瓦与曲柄2连接,另一端通过牵手栓4与筘座脚5相连接,筘座脚固定在摇轴9上,而筘座8固装在两只筘座脚上。
钢筘7通过筘帽6安装在筘座8上。
织机主轴和摇轴均安装于墙板上。
随着织机主轴回转,筘座脚5以摇轴9为中心作前后方向的往复摆动,当筘座脚5向机前摆动时,由钢筘7将纬纱推向织口。
完成打纬运动(请参见本书所附光盘)。
图9-2 GA611型有梭织机的四连杆打纬机构1-织机主轴2-曲柄3-连杆4-牵手栓5-筘座脚6-筘帽7-钢筘8-筘座9-摇轴2.四连杆打纬机构的分类四连杆打纬机构是目前织机上应用最广泛的打纬机构,其运动性能取决于连杆长度(包括结构尺寸)和轴向偏度,四连杆打纬机构可按以下特征来分类:轴向打纬与非轴向打纬。
筘座脚摆动至最前、最后位置时,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若通过曲轴中心,则该打纬机构被称为轴向打纬机构。
轴向打纬机构具有筘座脚向前摆动和向后摆动各占织机主轴180度,即平均速度相等的特性。
若筘座脚摆动至最前、最后位置时,相应位置上牵手栓中心的连线不通过曲轴中心,则该打纬机构被称为非轴向打纬机构。
机械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机械的分类:从机械原理学科研究的内涵而言,一般认为机械包含机器和机构两个部分。
2.机器的定义:能实现预期运动并完成特定作业任务的机构系统。
特征:(1)机器是一种人造实物组合体,而非自然形成的物体(2)组成机器的各活动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3)机器能够实现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或是代替人类完成特定的作业3.机构的定义:能实现预期运动并实现力传递的人为实物组合体。
特征;(1)机构是一种人造实物组合体,而非自然形成的物体(2)组成机构的各活动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3)机构能够把一种运动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或者实现力的传递。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机构的组成:构件(构成一个独立运动单元的实物组合体);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实现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运动链(若干个构件经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建系统)2.机构的组成规律:机构是由一个机架与一个或几个原动件,再加上若干个从动件组成而成。
机架:作为参考系的固定构件。
主动件:按预定给定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除主动件外的活动构件。
3.零件:不能够再分拆的单个实物体4.运动副元素:两构件直接接触的表面5.约束:对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
分类:按运动副产生约束数目可以分为I 级副、II 级副、III 级副等;按接触方式分为低副和高副;按相对运动形式分为移动副和转动副以及空间运动副;按始终保持接触的方式分为几何形状封闭运动副、力封闭运动副等6.运动链分类:如果组成运动链的所有构件依次连接形成首尾封闭的系统则称之为闭式运动链,反之则为开式运动链。
7.机构运动简图:表明机构的组成、运动传递过程以及各构件相对运动特征的简单图形;机动示意图:只需表明机构的组成状况和结构特点而不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8.机构自由度:机构维持确定运动所必需的的独立运动参数。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3H L P P n F +⨯-⨯=;其中n:活动构件数,P L :低副约束数,P h :高副约束数;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345(612345P P P P P n F +⨯+⨯+⨯+⨯-⨯=9.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数目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1.平面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球面副、球销副、圆柱副及螺栓副等)连接而成,又称为低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