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硫酸铜溶液溶液状态溶质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七章《溶液》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曲靖模拟)下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正确的是()溶液溶质溶剂A 硫酸铜溶液铜硫酸B 碘酒碘酒水C 石灰水氢氧化钙水D 医用酒精水酒精A.A B.B C.C D.D 【答案】C【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溶剂是水,故错误;B.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错误;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正确;D.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丹东模拟)下列属于乳化现象的是()A.碘溶于酒精中B.用汽油洗去机器上的油污C.用洗洁精洗去碗上的油渍D.用水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答案】C【解答】解:A、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酒精溶解碘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故A错误;B、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油脂易溶解于汽油,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故B错误;C、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用洗洁精可洗去碗上的油渍,属于乳化现象,故C正确;D、水洗去衣服上的污渍,利用的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C。
3.(2019秋•拱墅区校级月考)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氯化钠D.硝酸铵【答案】D【解答】解: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
故选:D。
4.(2019•朝阳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碘酒是一种溶液,其中溶剂是酒精C.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D.固态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答案】C【解答】解: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属于混合物,故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正确;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但可溶解其他物质达到饱和,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水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课题是《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里“身边的化学物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起到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20页提出: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中心,以对它们的简单计算和应用为两翼,并加以延伸而带动其它有关溶液的知识,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乳化现象,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等。
溶液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
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
2、能力素养:学生已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具备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预设困难:①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应有所准备。
如:均一、稳定的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透明的液体是无色的吗?有色的液体是不透明的吗?②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使学生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③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及磨课过程缪徐 江苏如东县实验中学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三、教法分析新课程的实施,提倡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溶液形成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针对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背景,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以四个探究活动为主线,其间贯穿溶液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九寨沟的风景图片,配以容中尔甲的歌曲《神奇的九寨》,画面定格在溶液章图上时,宣布上课。
新课导入顺序:九寨沟的水→海水→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中溶液单元的章图就是九寨沟的风景图片),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习课题。
这种导入方法,富有新意、彰显美感。
2.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①学生汇报所配制的溶液的名称。
②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两种溶液形成的过程。
③引导学生分析(体验)两种溶液的特征。
④由蔗糖、食盐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推出溶液的初步概念。
⑤让学生利用所配制的溶液设计实验(向蔗糖或食盐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高锰酸钾晶体、硫酸铜溶液,或将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等)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⑥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设计意图:蔗糖、食盐是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设置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蔗糖、食盐溶液,师生共同分析形成过程,共同分析溶液特征,共同设计验证实验等教学活动,目的是为溶液概念的建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中考化学复习---生活中常见的盐填空题(含答案解析)1、(2022•淄博)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现有①干冰②胆矾③硫酸④小苏打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序号。
(1)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③。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①。
(3)可用于生产发酵粉的是④。
(4)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②。
【答案】(1)③;(2)①;(3)④;(4)②。
【解答】解:(1)硫酸可以和铁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可用于除去铁锈。
(2)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于生产发酵粉。
(4)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故胆矾(CuSO4•5H2O)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故答案为:(1)③;(2)①;(3)④;(4)②。
2、(2021•宁夏)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NaCl (写一个)。
【答案】(1)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2)酸。
(3)NaCl。
【解答】解:(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2)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即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溶液不一(3)溶液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5)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1)吸热:如NH 4NO 3等铵盐固体溶于水(2)放热:如NaOH 固体、浓硫酸溶于水(3)现象不明显:如NaCl 等固体溶于水4.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4.溶液、悬浊液及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项目溶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溶解性 状态固、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现象 透明且均久置现象 不变(应用 动植物摄取营通过溶液才相同点溶液的形成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液不一定没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界条件改变时,溶液也会发生改变。
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水。
脂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联系悬浊液 溶 不溶 液、气 固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明且均一 浑浊、不均一(稳定) 沉淀 分上摄取营养一定要溶液才能吸收可湿性粉剂农药 都是混合物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溶剂的体积之和。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乳浊液 不溶 液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浑浊、不均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A.纯碱B.花生油【解析】A、纯碱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形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不符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A.甜面酱B.豆奶粉2.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水B.食用油和水3.下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判断正确的是溶液A硫酸铜溶液B 碘酒C 石灰水D 医用酒精以下各组物质混合后,温度降低的是A.水和氢氧化钠C.水和硝酸铵【解析】A、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大量放↑,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B错误;Ca(OH)2,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答案】C典例1 溶液的形成,能够形成溶液的是C.面粉D.冰块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符合题意浊液,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C、面粉不溶于不符合题意;D、冰块溶于水后,还是水,由同一种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白砂糖D.花生油C.酒精和碘D.食盐和水的是()溶质铜溶液铜碘酒灰水氢氧化钙用酒精水典例2 溶解时吸热、放热B.稀盐酸和锌粒D.生石灰和水。
硫酸铜溶解溶质过程英文回答:The process of dissolving copper sulfate in water is a fascinating one. When I add copper sulfate crystals to water, they start to dissolve and disappear, leaving behind a blue solution.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dissolution, where the solute particles (copper sulfate crystals) separate and disperse throughout the solvent particles (water molecules).Dissolution occurs due to the attractive forces between the solute and solvent particles. In the case of copper sulfate and water, the water molecules have a partial positive charge on the hydrogen atoms and a partial negative charge on the oxygen atom. The copper sulfate crystals contain copper ions (Cu2+) and sulfate ions (SO42-). The positive copper ions are attracted to the negative oxygen atoms in water, while the negative sulfate ions are attracted to the positive hydrogen atoms. These attractiveforces cause the solute particles to break apart and mix with the solvent particles.Once the copper sulfate crystals dissolve, the copper and sulfate ions become even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solution. This is why the solution appears blue, as copper ions have a blue color. The dissolution process is reversible, meaning that if I were to evaporate the water from the solution, the copper sulfate would crystallize again.Dissolving copper sulfate in water is a comm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s well. For example, copper sulfate is often used as a fungicide in agriculture to control fungal diseases in plants. By dissolving copper sulfate in water, it can be easily sprayed onto crops to protect them from fungal infections.中文回答:硫酸铜溶解于水中的过程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