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7.36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体积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科学五下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姓名:背签:一、重点识记: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无关。
2、不同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钢铁制成的船能浮在水面原因是它排开的水量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很大。
7、改变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会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而且装载量也越大。
9、把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有一个向上的力,它就是水的浮力。
10、放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浮在水面或悬浮水中。
14、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方法: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6、测量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方法:先用测力计测出它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再把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测量出受到的重力,把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减去全部浸入水中后测量出受到的重力,就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3.我们把小桌子对海绵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小桌子稳定后产生的压力大小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
4.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5.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调查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考察法。
6.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7.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8.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行进中的光被阻拦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9.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通过“小孔成像”现象,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
10.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在光源的照射下发生了漫反射。
12.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13.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
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14.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15.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也能把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或透射了某些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能量1.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种植凤仙花》,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阳光、营养(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没有阳光、营养(土壤)种子照样萌发。
这一课主要就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这个结论,认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环境因素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等)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以绿豆种子为例,它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举例1 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有土壤,2号组没有土壤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一半埋在土壤里,保持湿润。
2号组种子不提供土壤,种子一半埋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这组实验种子除了土壤以外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例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
实验结果:两组种子都萌发了,实验说明种子萌发与是否有土壤没有关系。
结果和预测的一致实验中只能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化,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对比实验。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温度相同的条件:分成两组,两组的阳光空气水分种子的个数和大小都相同(两组种子各3粒,种子越多实验越有说服力,一般选奇数粒。
)如果只放一颗,假如这颗绿豆是坏的,实验就不能成功。
不同的条件:1号组放常温下,2号组放在冰箱冷藏柜中实验方法:1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保持湿润,放在常温下。
2号组种子放在纸巾上,也保持湿润,放在冰箱冷藏柜中。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基础知识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是的.2、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越重越容易;越轻越容易;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越大越容易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控制沉浮的.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5、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越容易;排开的水量越小;物体越容易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越大;就越容易浮.6、最早出现的船是;最迟出现的船是 .7、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7、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重力向;浮力向 .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 .9、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相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 .10、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浮在水面(漂浮)或水中(悬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11、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 .12、阿基米德定理是(国家)的发现的;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的重力.13、干松木在水中;铁在水中 .14、物体在空气中重35N;在水中重20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二、简答题1、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2、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3、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在浓的盐水、浓糖水里是的;为什么?4、为什么人们可以躺在死海里读书看报?5、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6、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第一个水槽里全沉下去了;放在第二个水槽里全浮上来了.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单元《热》一、基础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来使自己暖和起来.2、晒太阳、温泉、烤火使我们暖和;这热量是;吃热的食物使我们暖和;这热量是;运动使我们暖和;这热量是;多穿衣服使我们暖和;这是因为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塑料袋先后;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塑料袋先后 .这是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的重量要重.4、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 ,重量 .5、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 .但水在4 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 .6、将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 .放入冷水中时;气球;说明气体也有的性质.7、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 .8、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组成的.B、这些微粒是的.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 .9、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铜环;冷却后能穿过铜环;说明铜也具有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铁轨铺设时、铁桥架在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曾被用在印刷上)、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 .10、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或由的物体向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 .11、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它有三种方式: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12、金属的传热能力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 > >13、导热效果越好的材料;制成杯子后保温效果越 .(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14、像铜、铁等容易热起来的称为;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热起来的称为 .二、简答题1、乒乓球瘪掉了;你有什么方法使它复原?为什么?2、夏天架电线时能不能紧一点?为什么?3、夏天停电后商店里该怎么办?为什么?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知识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时间以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在起作用.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 .2、在远古时代;人们根据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我国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小时.3、古希腊人是根据来确定一天有小时.4、用光影来计时的方法有【面上有时辰;第一个时辰()从现在的时到时】和(立着的是;躺在地上的是).5、古代的水钟有和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刻度一般在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刻度一般在的容器.6、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 .7、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①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②确定总水量③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④测出一分钟的水量⑤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8、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即摆的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 .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速度;幅度 .9、摆具有;即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摆的次数;也就是说;0~10秒和 30~40秒摆的次数(摆幅变小;速度减小;所以次数不变).10、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的.摆的快慢与有关;与、无关.摆绳越长;速度越 .11、摆绳相同时;摆锤越长;速度越 .所以摆的速度与摆长(加的长度)有关12、在摆的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 .都挂了重物的摆;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由慢变快;重物 . 13、计时器由、、、、、、组成.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14、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等.15、摆的等时性由(国家)的通过研究教堂的吊灯发现;后由(国家)的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二、简答题1、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2、一天中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有什么变化?3、时钟发明前古人怎样计时?4、你做的摆速度过快怎么办?为什么?5、古时候的人将一天分为几小时或几时辰;分别怎样划分?三、实验题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我们的猜测:有关.【摆绳越长;速度越慢.摆绳越短;速度越快.】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中间自己替换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课本上昼夜交替的假说: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太阳不动;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2、地心说:(国家)的提出;著作是 .主要观点:①地球是 .②处于宇宙中心;且 .③所有日月星辰绕旋转;且每天做次圆周运动.3、日心说:(国家)的提出;著作是 .主要观点:①地球是 .②是运动的;每小时一周.③处于宇宙的中心;且是的;围绕做圆周运动.4、摆摆动时方向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国家)的利用证明了地球在 .5、傅科摆的摆长有60余米;是为了;摆锤重27千克;是为了 .6、地球的运动方向是(时针运动);正好与太阳运动方向 .7、在模拟实验中;手牵手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贴上“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同学代表;拿着红色纸片的同学代表 .8、汽车向前开时;坐在车上的人看见窗外的景色是向运动的;坐在转椅上逆时针转的同学看到的景色是运动的.9、由于相对运动;从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在(时针)运动.10、北京在区;与乌鲁木齐相差小时;和巴黎相差小时;和伦敦相差小时;和纽约相差小时.11、人们以地球的为标准;将地球分为时区;将通过的经线定为;从0度经线向东度属;向西度属;每隔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俩时区相差小时.12、越在的时区;越先迎来 .13、我们可以通过来判断时间;我国的标准时间是 .14、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其他星星每天绕着北极星旋转.15、地球是围绕着假想的进行;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处在地轴的北部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度数为;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的.16、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其方向是;周期是 .17、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是;其发现人是(国家)的;它能证明地球的 .地球公转的证据有:①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②恒星的周年视差.③从卫星、飞船上的观测.④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18、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我们的家乡可能是或 .19、当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处于;北极出现;南半球的阳光是;处于;南极出现 .20、当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是;处于;北极出现;南半球的阳光是;处于;南极出现 .21、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 .22、太阳照射地球时;黑夜和白天的交界线是:由夜晚进入白天的是;由白天进入夜晚的是 .23、冬至日是;此时太阳直射;春分日是;此时太阳直射;夏至日是;此时太阳直射;秋分日是;此时太阳直射 .由冬至开始回到冬至;太阳直射点是移动的.24、地轴倾斜度大约是;如果倾斜度再大一些;极昼极夜时间将 .二、简答题1、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以及成因.2、四季是如何产生的?3、在地球上为什么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天地人和
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以及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 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
第二章万物互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物体的热量传递;
- 了解声音的传播;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了解电的产生和电路的运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了解人类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附:期末复重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
-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
- 电的产生和电路知识;
-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档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包括了前三章的内容和期末复习的重点。
阅读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大象版科学复习资料1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1、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2、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成果。
内容要忠于事实、表达要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3、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写儿歌、摄影、开故事会、辩论、写调查报告、绘画、录像、话剧、科学小论文等。
4、春季的夜空中主要有大熊座、小熊座、狮子座、牧夫座和室女座等星座。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1、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2、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气象的描述。
3、气象是指发生在大气层中的风、云、雨、雪、雷、雾、闪电等现象。
4、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5、我国号称“三大火炉”的城市分别是南京、武汉、重庆。
6、我国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在新疆的吐鲁番。
温度高达48.7℃。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那里。
7、我国最寒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漠河,最低温度达零下51.5℃8、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东岸的火烧寮,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在新疆若羌,一年只有5毫米。
9、我国有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
同时,那里也是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
10、沿海地区,白天的风是从海上吹向陆地,是海风。
晚上,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
除了海陆风,其他的自然风,也都是由于地区温度的差别引起的。
11、归根结底,是太阳的热能使地球上的空气流动而形成了风。
12、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13、雾是地面上的云,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而成。
14、云占天空的比例小于1/4,天气是晴,在1/4与1/2之间天气是少云,在1/4与3/4之间天气是多云,大于3/4天气是阴。
15、“雨量”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雨量可用雨量器测定。
16、生物对天气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如青蛙欢唱、鱼儿冒头、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瓷砖“出汗”、食盐变潮、乌云密布等。
17、天气预报查询电话是 12121或96121 。
五年级科学下册复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5、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1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7、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9、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20、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21、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2、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2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4、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25、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26、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6、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10、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11、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16、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答: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17.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19、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答: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上浮的;20、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主橡皮泥浮起来吗答: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碗形;2把橡皮泥放在木块或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物上;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起到了保温作用;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1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都架在滚轴上;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7、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上浮,这说明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水在变热过程中,如果水温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二、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A、玻璃B、铝合金C、陶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A、铜1B、铁3C、铝2三、连线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四、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操作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1、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答:为了防止水加热后因体积膨胀而溢出来,所以水不能装得太满;2、一火炉上有一茶壶,一个学生坐在火炉旁伸出手到暖,这里面的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答:热辐射至男孩子;热传导至茶壶;热对流至周围空气;3、家里来了客人,我给客人倒了一杯热水,客人没喝,这杯水就慢慢就凉了,直到与室温相同,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热量从热的水中跑到了房间的空气中;4、图为:同样的两个插有玻璃管的烧瓶分别放入冷热水中;这个实验说明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5、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发现离酒精灯近的第一根火柴掉下来了,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掉下来了;由此推测热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6、有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铁板、塑料、木头;用手分别触摸它们,感觉很凉的是铁板;这是因为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地把手上的热量带走;如果要制作一个食物低温保鲜盒,我会选择塑料材料;六、简答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4、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5、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8、举例说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答: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热辐射、热传导、对流;晒太阳是会感到温暖是热辐射,手冷时抱一个热水袋手会迅速变热,这利用的是热传导;将热水晾凉利用的是对流;10、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答:为了防止胎内空气受热膨胀而引起轮胎爆破1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14、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15、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简记为: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7、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18、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19、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7、水钟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3→5→1→2→4三、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A、电子钟B、石英鈡C、机械鈡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1、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2、机械摆种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答:是出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3、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答:如果没有钟表,我有以下方法知道时间:1、看太阳和影子;2、烧香记时;3、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4、上下课的规律;5、水钟;6、沙漏;7、滴漏等;4、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说明时间过了一个小时答:我会用以下方法知道时间过了一个小时:1、两个课间加一节课是一个小时;2、从上午自习到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3、写一篇500字的作文;4、看完一集电视剧等;2、“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的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研究需要的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摆、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铁架台;研究的步骤:①将两个摆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3、“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的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研究需要的材料:一个摆、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铁架台;研究的步骤:①分三次分别用三根绳子将摆固定在铁架台上;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摆的速度越慢;4、我能设计一个一分种计时器;①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一个取上半部,一个取下半部;②将瓶盖上钻一小孔;③将两个塑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见课本56页5、日晷测时: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日心说”其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其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6、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9、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0、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13、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4、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5、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沉与浮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科学概念: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第2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科学概念: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科学概念: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第4课造一艘小船(一)科学观念: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第5课浮力(一)科学概念: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
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科学概念: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第一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温度水分空气温度水分阳光空气向光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春:繁殖夏:捕食秋:挖洞冬:冬眠冬眠迁徒换毛储食生长叶植物青蛙动物越冬环境变化动物蚯蚓其他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瓶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箭头指向捕食者多条食物链交叉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阴暗潮湿天鹅:水域青蛙:淤泥、水域蜥蜴:沙漠企鹅:低温、水域狼:森林生态关系知识要点一、植物与环境1、绿色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5、绿豆苗的叶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6、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叶子非常阔大,可以利用叶子散发体内多余的水分,带走多余的热量。
②松树一般生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方,叶子细长呈针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自身温度。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叶子退化成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动物与环境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1、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附思维导图问答题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
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
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
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
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
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
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最新人教鄂教版五下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1. 白天与黑夜1.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我们迎来一个个白天和夜晚,看到周而复始的昼夜交替现象。
2.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就产生白天,背着太阳光的一面便产生了晚上,从而产生了昼夜。
3.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规律的变化?答: a.早上的气温较低,影子较长。
b.中午的气温较高,影子较短。
C.夜空中月亮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4.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5.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一侧会被太阳照亮,这里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侧没有光照,这里就是黑夜。
随着地球不断自转,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6.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但是地球上有些地方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7.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及其附近,白天和黑夜常常超过24小时,白天超过24小时的现象叫做极昼,黑夜超过24 小时的现象叫做极夜。
8.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答: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6个月时间两级之中总有一级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时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2.谁先看到日出知识点1.为什么乌鲁木齐和北京的日出时间不一样?答:地球自转西向东,相对而言东边的日出时间永远比西边的要早,北京在乌鲁木齐东边,所以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
2.怎样探究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答:可以用手电筒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地球仪上哪里先被照亮,哪里就先迎来日出。
日出时间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所以在转动地球仪时,应该是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共40分)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浮力)。
2、在日常生活中,(泡沫)、(木块)、(带盖的空瓶子)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石头)、(铁块)、(铜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重量)、(材料)等因素有关。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5、潜水艇能在(水上)和(水下)航行,它是通过改变了潜水艇的(重量),而没有改变潜水艇的(体积)。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它,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
8、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
(8N)。
9、下沉的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0、淹不死人的湖是(死海)。
11、影响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因素有:(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1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3、铜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和水银,水银比铜(重)。
14、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15、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会改变)。
16、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1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8、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等因素都有关。
19、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浮)或(下沉)。
20、(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二、判断题(共20分)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
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
5、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
6、现在的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
11、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12、造一艘小船的计划应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
13、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
14、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
15、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浮或下沉。
(√)
16、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在水面上。
(√)
17、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
18、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
(×)
19、瓶中装上有颜色的水是为了看得更清楚。
(√)
20、在油中浮的物体在水中一定是浮的。
(√)
三、选择题(共20分)
1、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③),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①自身的重量②体积③颜色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②)。
①加盐②加清水③加糖
3、下面的(①)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①往水里加盐②水倒掉一些③水里加纯净水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③)有关。
①物体的重量②物体的颜色③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①)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①轻重②大小③体积
6、下面液体中,能使鸡蛋下沉的是(②)。
①盐水②油③水银
7、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③)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8、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②)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9、如果以下三个物体的大小、形状都相同,那么重量最轻的是(①)。
①木块②石块③铁块
10、如果以下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重量最重的是(③)。
①水②油③水银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
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②)有关。
①大小②轻重③形状
12、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②)。
①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②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③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13、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①)。
①浮力小于重力②浮力等于重力③浮力大于重力
14、一个物体放入水中会慢慢浮出水面,说明(①)。
①浮力大于重力②浮力等于重力③浮力小于重力
1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②)它受到的重力。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16、压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②)。
①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
②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加上拉力
③等于泡沫塑料块的重力减去拉力
17、用水桶从井里打水,当水桶离开水面时你会感觉到(③)。
①变轻了②无变化③变重了
18、死海的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①)。
① 6——7倍② 10——12倍③ 3——4倍
19、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①)。
最重的是
(③)。
①清水②马铃薯③浓盐水
20、造一艘小船的计划应包括(①②③)。
①准备②制作③改进和完成
四、探究题(共20分)
1、一片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的薄铁片,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薄
铁片浮起来吗?(1分)
答:做成船状或各种空心的形状。
2、外观一样的两杯水,一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3分)
①、放入马铃薯,观察在水中的沉浮。
②、采用蒸发的方法,观察在铁片上的痕迹。
③、各取相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称出重量,然后进行比较。
3、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乙槽
中的马铃薯是浮的,(4分)
(1)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①、甲槽中的液体是清水或是油。
②、乙槽中的液体是浓盐水或浓糖水等。
(2)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
①、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②、绑上一些能在浓盐水、浓糖水中下沉的物体。
4、如下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
(5分) (重力)↓
↑(浮力)
(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
(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此时,木块怎样运动?
答:向上浮。
(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
答:静止的浮在水面。
(4)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5、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计划(7分)
研究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方法:验证法实验器材: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2)、再把钩码放在水里,观察测力计上的读数,并记录数据;
(3)、最后用钩码的重量减去钩码在水里的重量就是水的浮力。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