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熔炼
- 格式:ppt
- 大小:8.79 MB
- 文档页数:96
球墨铸铁熔炼过程及铁水质量控制方法本文简述了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以及铁水质量控制的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球墨铸铁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铸铁材料,其生产过程中铁水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和铁水质量控制方法。
一、熔炼过程球墨铸铁的熔炼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熔炼、调整和浇注四个步骤。
1.原材料准备:球墨铸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铁水、废钢、回炉料等。
铁水要求含碳量在2.5% 以下,硅、锰、硫、磷等元素的含量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废钢和回炉料要求干净、无油污、无杂物。
2.熔炼:球墨铸铁的熔炼一般在电炉中进行。
熔炼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废钢和回炉料,并控制好熔炼温度和时间。
熔炼结束后要进行精炼,以去除杂质和气体。
3.调整:调整是指在熔炼结束后,对铁水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使铁水的成分符合要求,并使其温度达到浇注所需要的范围内。
4.浇注:浇注是球墨铸铁生产的最后一步。
在浇注前,需要对铁水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好浇注温度和速度。
浇注过程中要保证铁水充满模具,并防止出现冷缩、缩孔等缺陷。
二、铁水质量控制方法球墨铸铁的铁水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铁水、废钢和回炉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使用劣质原材料。
2.控制熔炼工艺:要求熔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废钢和回炉料,并控制好熔炼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和过冷。
3.控制调整工艺:要求对铁水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4.控制浇注工艺:要求浇注前对铁水进行净化处理,并控制好浇注温度和速度,避免出现冷缩、缩孔等缺陷。
浅谈3种铸铁熔炼法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碳合金,铸铁可分为:①灰口铸铁。
②白口铸铁。
③可锻铸铁。
④球墨铸铁。
⑤蠕墨铸铁。
⑥合金铸铁,本文国际铸业网就为大家介绍铸铁熔炼方法1.冲天炉熔炼法(1)冲天炉构造冲天炉的基本构造示如图1。
炉身、风箱及烟道等用钢板焊成。
炉身内部通常砌以耐火砖层,以便抵御焦碳燃烧产生的高温作用。
为了储存铁液,多数冲天炉都配有前炉。
(2)冲天炉熔炼原理在熔炼过程中,炉身的下部装满焦碳,称为底焦。
在底焦的上面交替装有一批批的铁料(生铁、废钢、回炉料、铁合金等)、焦碳及熔剂(石灰石、萤石等)。
通过鼓风,使底焦强烈燃烧,产生的高温炉气沿炉身高度方向上升,使其上面一层铁料熔化。
(3)冲天炉熔炼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冲天炉是最普遍应用的铸铁熔炼设备。
它的优点是:1、用焦炭作燃料,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用来熔化炉料和提高铁液温度,在能量消耗方面比电孤炉和其它熔炉节省。
2、设备比较简单,大小工厂皆可采用。
缺点:但冲天炉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由于铁液直接与焦炭接触,故在熔炼过程中会发生铁液增碳和增硫的过程。
采用了冲天炉一电孤炉双联熔炼法或冲天炉一感应电炉双联熔炼法,以充分利用冲天炉熔化效率较高、电孤炉和感应电炉对铁液过热能力强及化学成分控制容易的优点。
2.感应电炉熔炼(1)感应电炉构造及工作原理感应电炉是利用电流感应产生热量来加热和熔化铁料的熔炉。
炉子的构造分为有芯式和无芯式两种,在无芯式感应电炉中,坩埚内的铁料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并因此产生热量,而将其自身熔化和使铁液过程热。
在有芯式感应电炉中,需要加入用其它熔炉(如冲天炉)熔化的铁液,在环形铁芯内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沟槽内的铁液过程,并利用沟槽中铁液与其上面熔池中的铁液循环作用而加热全部铁液。
无芯式感应电炉具有熔化固体炉料的能力,而有芯感应电炉只能过热已熔化的铁液,但在过热铁液的电能消耗方面,则以有芯感应电炉更为节省。
(2)感应电炉熔炼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与冲天炉熔炼相比,感应电炉熔炼的优点是1、熔炼过程中不会有增碳和增硫现象,2、熔炼过程可以造渣覆盖铁液,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铁液中硅、锰及合金元素的氧化,3、减少铁液从炉气中吸收气体,从而使铁液比较纯净。
铸铁的熔炼安全方法及其特点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铁炭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但是,铸铁熔炼工序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铸铁的熔炼安全方法及其特点。
铸铁熔炼的安全方法1. 安全防护措施在铸铁熔炼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人员防护:熔炉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栏杆、安全带等,保证人员不会接触到高温、高压等危险物质;•器材防护:加入铁炭等物料要使用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器具,以确保物料不会伤及人员;•灭火设备:熔炉周围应该设有灭火器材,以防出现意外火情;•通风设备:铸铁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等有害气体需要得到及时排出,因此应该设置通风设备,保证空气质量。
2. 操作规范铸铁熔炼操作规范应该得到严格遵守,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主要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严禁使用带有铁钉、螺钉等金属杂质的铁炭;•熔炉温度过高时应该适当放缓投料速度,以免熔炉爆炸;•严禁在熔炉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禁止在熔炉口或熔炉周围工作人员接近熔炉,以免烫伤或灼伤。
铸铁熔炼的特点铸铁熔炼的特点主要包括技术要点、生产流程、工艺装备和优点等。
1. 技术要点铸铁熔炼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铸铁熔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所得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熔炼材料的质量对产品的品质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铁炭、石油焦等;•铸铁熔炼过程中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熔炉型号和操作方法,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2. 生产流程铸铁熔炼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采购符合要求的原料,进行物料配送、过筛和除杂;•熔炼:将铁炭、石油焦等原材料加入熔炉中,采取熔炼技术进行上料、温度控制、熔化等过程;•化验:对所得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等检测;•出炉:铸造、清理操作后,将所得产品取出炉子;•包装:按照规定,清洗、打码、贴标识等操作后,将成品包装。
铸铁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或者组织中具有共晶组织的铁碳合金。
工业上所用的铸铁,实际上都不是简单的铁一碳二元合金,而是以铁、碳、硅为主要元素的多元合金。
铸铁的成分范围大致为:C2.4-4.0%,Si0.6-3.0%,Mn0.2-1.2%,P 0.1-1.2%,S 0.08-0.15%。
有时还加入各种合金元素,以便获得具有各种性能的合金铸铁。
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态不同,通常可将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及麻口铸铁。
而灰铸铁中又可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而分为普通灰铸铁,蠕虫状石黑铸铁,球黑铸铁以及可锻铸铁。
1 灰铸铁灰铸铁通常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这中铸铁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以及其它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因而在机械制造中业获得最广泛的应用。
表1为灰铸铁的新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是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作为分级依据的。
由于灰铸铁对冷却速率的敏感性(壁厚效应),同一种牌号铸铁在不同铸件壁厚条件下的实际强度有很大的差别(薄壁与厚壁之间在强度上的差别达50-80MPa)。
表1 灰铸铁分级2 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一般是用稀土镁合金对铁液进行处理,以改善石墨形态,从而得到比灰铸铁有更高机械性能的铸铁。
球墨铸铁依照其基体和性能特点而分为六种:即铁素体(高韧性)球墨铸铁,珠光体(高强度)球墨铸铁,贝氏体(耐磨)球墨铸铁,奥氏体一贝氏体(耐磨)球墨铸铁,马氏体一奥氏体(抗磨)球墨铸铁及奥氏体(耐热、耐蚀)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具有不同比例的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组织。
铸铁性能与其石墨的蠕化程度(蠕化率)及基体有关。
在石墨蠕化良好条件下,珠光体蠕墨铸铁的强度和硬度较高,耐磨性强。
适于制造耐磨零件,如汽车的刹车鼓等。
而铁素体蠕墨铸铁的导热性较好,在高温作用下,不存在珠光体分解问题,组织较稳定,适用于制造在高温下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抗热疲劳能力、导热性的零件,如内燃机汽缸盖、进排气岐管等。
3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铁通过固态石墨化热处理(包括有或无脱碳过程)得到的具有团絮状石墨的铁碳合金。
铸铁熔炼工艺流程
铸铁熔炼工艺流程是指将铁矿石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转化为铸铁的过程。
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铁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交通等领域。
铸铁熔炼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矿石选矿:首先需要从矿山中采集铁矿石,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处理,将矿石中的杂质和非铁金属去除,得到纯净的铁矿石。
2. 炼铁:将铁矿石放入高炉中进行炼铁,炉内温度高达1500℃以上,铁矿石在高温下与焦炭反应,产生还原气体,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同时将矿石中的杂质和非铁金属还原出来,形成炉渣和生铁。
3. 调质:将生铁放入调质炉中进行调质,调整铁中的碳含量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使其达到铸造要求。
4. 熔炼:将调质后的铁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加入适量的废钢、废铁等回收材料,控制炉温和炉内气氛,使铁液中的杂质和气体得以排除,形成纯净的铸铁液。
5. 浇铸:将铸铁液倒入铸型中进行浇铸,待铸铁冷却凝固后,取出铸件,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
以上就是铸铁熔炼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
据不同的铸造要求和工艺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铸铁熔炼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铸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工业的发展。
铸铁熔炼温度
铸铁熔炼温度是指将铸铁炉料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完全熔化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便铸造成型。
一般而言,铸铁熔炼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铸铁材料的类型、成分、加热方式、炉型和铸造要求等。
不同类型的铸铁其熔炼温度也不尽相同。
例如,灰铸铁的熔点通常在1100℃左右,而球墨铸铁的熔点则要高一些,一般在1200℃以上。
铸铁的熔炼温度还会受到其成分的影响,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添加等。
一般来说,含碳量越高的铸铁,其熔点也就越高。
在炉型和加热方式方面,铸铁的熔炼温度也有所不同。
传统的铁皮炉、高炉等炉型通常采用燃煤、燃油等传统燃料进行加热,熔炼温度相对较低,且易产生污染物。
而现代的电弧炉、感应炉等炉型则采用电能进行加热,熔炼温度较高且能耗低。
最后,铸造要求也是影响铸铁熔炼温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铸造要求需要不同的熔炼温度来满足。
例如,需要铸造大型零件时,熔炼温度需要更高,以确保炉料能够充分流动,并填满模具中的空隙。
综上所述,铸铁熔炼温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
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铸造效果。
- 1 -。
铸铁熔炼温度
铸铁熔炼温度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将铸铁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熔
化的温度。
铸铁熔炼温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合适的熔炼温度可以
保证铸铁材料的质量,而不合适的温度则会导致铸铁品质下降,甚至
完全熔化失败。
因此,确定合适的熔炼温度对铸造生产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铸铁熔炼温度在1400℃到1550℃之间。
铸铁熔化后的温
度将根据不同的铸铁型号和铸造工艺进行调整,以保证铸铁材料具有
合适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熔炼温度的控制需要非常精确,因为过
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铸铁材料的性能。
在熔炼铸铁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铸铁材料的
成分、石墨形态、残余应力和铸型的形状尺寸等。
因此,在熔炼铸铁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熔炼温度,以保证铸铁材料的质量。
总之,铸铁熔炼温度是铸造工艺中关键的环节。
适当的熔炼温度可以
保证铸铁材料的质量,而不合适的温度则会导致铸铁品质下降,甚至
完全熔化失败。
因此,在铸造生产中,熔炼温度的控制应该非常精确,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以保证铸铁材料的质量。
铸铁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铁碳合金,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铸铁的熔炼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铸铁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1. 高炉法高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铸铁生产方法之一。
它是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投入高炉中,经过高温燃烧和还原反应,使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铁,并与焦炭中的碳相互作用形成铸铁。
高炉法的特点是炉温高、产量大、适用范围广,但是过程复杂,对原料的成分和炉料的配比要求较高。
2. 立炉法立炉法是一种传统的铸铁熔炼方法,在一些地区仍然广泛使用。
这种方法使用煤炭作为还原剂,将炉料直接放入炉膛中进行燃烧和还原反应,得到铸铁。
立炉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但炉温较低,产量相对较小。
立炉法适用于小型铸造企业和一些特殊需求的铸铁产品。
3. 电炉法电炉法是一种以电为热源的铸铁熔炼方法。
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炉内的热能,达到熔融炉料的目的。
电炉法的特点是温度控制精确,炉内反应平稳,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
电炉法适用于批量生产、要求炉料纯度较高的铸铁产品。
4. 中频感应炉法中频感应炉法是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铸铁熔炼的方法。
通过感应线圈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使炉料中的金属颗粒和渣滓产生摩擦热,达到熔融的目的。
中频感应炉法的特点是能耗低、熔化速度快、炉内温度均匀,适用于小型铸造企业和精密铸造。
综上所述,铸铁的熔炼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高炉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的铸铁产品;立炉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特殊需求的铸铁产品;电炉法适用于纯度要求较高的铸铁产品;中频感应炉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精密铸造。
选择合适的熔炼方法,可以提高铸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满足不同领域对铸铁产品的需求。
铸铁熔炼温度一、介绍铸铁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建筑业等领域。
铸铁熔炼温度是指在铸造过程中,将铸铁原料加热至使其熔化的温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铸铁熔炼温度的相关知识。
二、铸铁的分类铸铁根据其组织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和白口铸铁等几类。
不同类型的铸铁对应的熔炼温度也有所不同。
2.1 灰口铸铁灰口铸铁是最常见的铸铁材料之一,其熔点一般在1150℃左右。
灰口铸铁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石墨片,这种石墨片的存在使得铸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压性能,但韧性较差。
2.2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是一种强韧性能较好的铸铁材料,其熔点通常在1300℃左右。
球墨铸铁的组织中含有球状石墨,这种石墨的存在使得铸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零部件制造。
2.3 白口铸铁白口铸铁是一种高硬度的铸铁材料,其熔点一般在1400℃以上。
白口铸铁的组织中几乎不含石墨,因此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较差。
三、铸铁熔炼温度的影响因素铸铁熔炼温度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铸铁材料的类型、铸件的尺寸和形状、炉型和炉内温度分布等。
3.1 铸铁材料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铸铁对应的熔点不同,因此熔炼温度也会有所差异。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根据所使用的铸铁材料选择合适的熔炼温度。
3.2 铸件的尺寸和形状铸件的尺寸和形状对熔炼温度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大的铸件需要较高的熔炼温度,以保证铸造过程中铁液的流动性和充填性。
3.3 炉型和炉内温度分布炉型和炉内温度分布也会对熔炼温度的选择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炉子具有不同的加热方式和温度分布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熔炼温度。
四、铸铁熔炼温度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铸铁的质量,需要对熔炼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4.1 炉温控制通过调节炉内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可以控制炉温的升降速度,从而实现对熔炼温度的控制。
铸铁及工艺流程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铸铁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加工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铁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准备。
铸铁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废钢和熔剂。
生铁是指含碳量较高的铁块,废钢是指回收利用的废旧钢铁,熔剂则是帮助炉料熔化的物质。
这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高炉熔炼。
熔炼是铸铁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高炉中,将原料加热至高温,使其熔化。
在炉内,炉料发生还原反应,生产出液态铁水和炉渣。
液态铁水含有大量碳元素,是铸铁的主要成分。
炉渣则是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需要从铁水中分离出去。
接下来是浇铸环节。
将熔化的铁水倒入预先制作好的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铸铁制品。
铸型的设计和制作对于铸铁制品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铸件的形状、尺寸和内部结构等因素。
冷却是铸铁制品形成的最后一个环节。
铸铁在冷却过程中会逐渐凝固,形成坚固的铸件。
冷却速度对铸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控制好冷却速度,避免产生缺陷。
最后是后续加工。
铸铁制品在脱模后需要进行修磨、清理和涂漆等工艺,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和防止氧化腐蚀。
有些铸铁制品还需要进行热处理、机加工等工艺,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总的来说,铸铁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加工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确保铸铁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铸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铸铁及其工艺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铸铁熔炼技术分几种?关键词:铸铁熔炼技术分几种?1铸铁熔炼技术分几种?.1 冲天炉技术冲天炉仍稳居铸铁熔炼设备之首,至今仍担负着80%,以上重量的铸铁件的熔炼任务。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冲天炉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早期,我国铸造行业沿用原苏联的直筒形三排大风口冷风冲天炉,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改进和创造了多种冲天炉炉型,如曲线炉膛多排小风口热风冲天炉,倒置大排距两排风口冲天炉,中央送风冲天炉排交叉风口冲天炉,旋转进风冲天炉,卡腰冲天炉,无炉衬水冷冲天炉等。
其它特种炉和煤粉化铁炉,天然气化铁炉,国内也有过研究和应用,但使用还不普遍。
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后,符合我国特点的炉型和熔炼技术已逐渐完善和成熟,形成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多排小风口和两排大间距冲天炉系列。
在操作技术上,从一度追求低焦耗到重视铁水质量,进而讲求提高技术经济、劳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指标,逐步正确地开发应用了从炉料处理、修炉、烘炉到配加料、鼓风、炉况控制、铁检验等全过程的操作技术。
国外铸铁件生产中,熔炼时普遍采用铸造用焦,热风冲天炉和双联熔炼应用普遍,冲天炉富氧送风、除湿送风已得到应用,铁液温度高于1500度。
国内铸铁件生产中,熔炼时铸造焦应用比例不足1%,热风炉和双联熔炼应用很少,富氧和除湿送风已经开始研究,出炉铁液温度大多为1400度左右。
在比较短的历程中,我们在冲天炉理论研究、炉子结构、修炉材料、送风系统、热能利用、强化底焦燃烧、炉内气氛调整控制、铁水炉前检验、消烟除尘、非焦炭化铁、配料及熔炼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冲天炉技术的进步是我国铸造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50多年来,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冲天炉技术发展的成功之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发展了冲天炉理论和生产实践。
冲天炉熔炼的质量和效益与生产规模及炉子容量有密切的关系。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我国的相关企业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结构,致使国内至今冲天炉林立,其中3t/h以下的小型冲天炉占大多数,由此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7.铁水转运要求:吊运人员应将接种完毕之铁液于3分钟内倒入浇注盆,炉前操作工负责监控铁水转运时间并 记录, 若超过3分钟以上时该包铁液返回电炉,重新再处理。
(二)球墨铸铁熔化操作1.熔化操作工依照每日的生产指令启动熔解作业。
首先进行领料和备料工作,所用原料要干 燥,领到现场的原料按分类标识进行存放。
2.按《中频电炉操作规程》进行电炉操作。
3.化学成份控制3.1 正常调质时C、Si不得同时做上限或下限,在包内调整合金含量时合金块度<20mm,Si, 的调整幅度≤0.2%且只能用硅铁调整不可用接种剂调整。
3.2 按时査看分光仪检测结果(分光试验人员接到分光试片测试后,将分析结果报告到炉前), 各元素成分须控制严格执行《熔解作业基准表》中的规定。
当化学成分测得在下限时,熔化工在熔化工程师的指导下计算出达到目标值所需添加的量并负责添加。
此时不必再测成分3.3 对《熔解作业基准表》中要求不明确的微量元素控制目标为:Sn≤0.007%、Sb≤0.007%,其他元素≤0.05%。
如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需要电炉重新调质,调质合 格后方可出炉。
如成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按每包首尾模的插牌,将该包次回炉。
3.4 电炉铁液分析结果在标准范围内时,则可以出炉。
铁液调好后30分钟不出炉,需重新确认长度成份及白口长度3.5 铁液保温时间超过1小时,需重新调质。
3.6 每炉铁液冲入返回铁液≥两包时需重新调质。
4.温度和出铁控制:为保证铁水满足浇注要求,熔化操作工每包出铁前先进行除渣,然后用浸入式测温枪对铁液温度进行检测并记录,(预热浇包或浇注盆之铁液需在炉内测温一次〕 ,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不能出铁。
温度以《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的浇注温度范围为标准5.铁液转运量管制:作业人员根据生产状况在《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范围内确定每包铁液量 的目标值,出铁水时用吊钩称称量,允许误差为目标值的±30kg6.球化过程:6.1球化处理过程见《球化作业指导书》,为保证球化反应稳定,每炉最后残留<500kg时不再出炉 覆盖剂加入(依球化温度增减);出炉时避免铁液直接冲击球化剂,操作人员应控制铁液角度6.2每包出炉完毕,球化反应开始时焰化操作工应按动秒表开始计时,反应时间应≥50秒,以 防止球化不良,并要记录球化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