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灰姑娘的时钟(课文)
- 格式:ppt
- 大小:581.00 KB
- 文档页数:13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灰姑娘》电子课本19 *灰姑娘从前,有个善良的女孩,她的妈妈死了,继母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家里。
她们把小姑娘赶进厨房,让她每天像女仆—样生火煮饭,洗衣服。
从此,可怜的小姑娘成天穿着一件灰褂子,满身灰尘,满脸污垢。
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灰姑娘常常到母亲的坟前哭泣。
她的眼泪像泉水一样,让坟旁的一株小苗奇迹般地长成了大树。
树上飞来一只白鸟,每天都能满足她的一个愿望。
国王为了给王子找新娘,连续三天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城内所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参加。
灰姑娘的两个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也去参加宴会了。
孤苦伶仃的灰姑娘又来到母亲的坟前痛哭,要求白鸟给她一身美丽的衣裳。
白鸟衔来一套用金丝织成的衣裙和一双晶莹透明的舞鞋。
灰姑娘穿戴好急忙赶到王宫。
她是那么美丽,继母和姐姐都没有认出她来。
王子走过来,和她握手,和她一次又一次地跳舞。
舞会结束了,王子要送灰姑娘回家。
但灰姑娘趁王子不注意,悄悄跑回家,换上破衣服,坐在灰堆边。
第二天,灰姑娘等到继母和两个姐姐离开之后,又穿上了白鸟给她的衣裳去参加舞会。
这是一件更漂亮的衣裳,全场的人都被她的美丽惊呆了,王子更是一步也不离开她。
舞会结束后,王子悄悄地跟在灰姑娘身后,眼看她在一座花园的梨树上消失了。
王子很惊讶,命人砍倒梨树,却没有找到灰姑娘。
原来,灰姑娘早就从树上跳下来,跑回家,换上灰褂子,躺在灶边睡觉了。
第三天,灰姑娘又一次来参加舞会,穿得比前两次更美,王子更加热情地陪她跳舞。
王子怕灰姑娘再次逃走,就在楼梯上涂满了柏油。
舞会结束了,灰姑娘逃回家中,可她的鞋被粘住了。
王子带上这只小巧而精致的水晶鞋,找到灰姑娘的父亲,说:让你的女儿试试这只鞋。
大女儿抢先试穿,可是她的大脚趾太长,穿不进去。
继母让二女儿试穿,可她的脚后跟太大,也穿不进去。
王子问灰姑娘的父亲:你还有别的女儿吗?父亲只好把灰姑娘叫来。
灰姑娘洗干净了脸,显得美丽动人。
王子把鞋给她,让她试穿,她轻易地将鞋穿好了。
她抬起头来,王子认出了她,连忙上前搀着灰姑娘回宫。
《灰姑娘的时钟》九年级语文教案《灰姑娘的时钟》九年级语文教案一、导入新课"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
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
先让我们一起研读《灰姑娘的时钟》。
二、指导预习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
"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
"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
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灰姑娘的时钟》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
("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
(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语文教案-灰姑娘的时钟一、教学目标1.理解《灰姑娘》的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色彩。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灰姑娘》的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生活中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2.灰姑娘和时钟道具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灰姑娘》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时钟元素。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灰姑娘的故事吗?故事中有什么特别的元素?(二)故事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灰姑娘》的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紧凑和神奇。
2.讲解故事中的时钟元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灰姑娘的时钟如此重要?3.分析灰姑娘的美好品质,如善良、勇敢、勤劳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灰姑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生活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灰姑娘的时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值得学习。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关注细节,发现美好,学会珍惜时间。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灰姑娘》的读后感。
2.观察生活中的时钟,思考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灰姑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4.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时钟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
一、教案基本信息《灰姑娘的时钟》学案学科领域:语文、阅读理解、文化素养年级段:小学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文本。
2. 教师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故事情节。
3.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钟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配故事文本给每个学生,并要求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记出来,待会儿一起讨论。
3.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故事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和回忆。
二、深入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配故事文本给每个学生,并要求学生阅读故事。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标注和思考,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综合知识复习题(附答案)一、书写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1、我看见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lán lǚ的年老水手走去。
二、名言名句默写(8分)2、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文中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每小题2分)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此中有真意,。
④八月湖水平,。
三、语段修改(6分)3.下面一段文字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请按要求完成。
如何解决汉江的污染问题是我省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
①湖北省环保局早就要求沿江企业必须限期在一个月之内停止向汉江排放污水。
②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
③以至环保工作、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①句有一处语意重复,应该删去的词语是:②句有一处语序排列不当,请修改:③句是一个病句,修改为:四、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B先天下之忧而忧先:C微斯人微: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怎样的心态?(用原句答)(2分)五、课文自主解读(7分)7、《故乡》回忆了“我”儿时的故乡,描绘了现实的故乡,也展望了理想的故乡。
请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理想中的故乡是怎样的?对此抱有怎样的态度?六、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罴①说鹿畏豹,豹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②而即之山。
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豹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豹走而虎至。
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灰姑娘的时钟》
姚友勇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1.学习课文从有趣的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的方法,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姚友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评《灰姑娘的时钟》 [J], 黄清理
2.评《灰姑娘的时钟》 [J], 黄清理
3.童话中的经济学——《灰姑娘的时钟》解读 [J], 甘其勋
4.《灰姑娘的时钟》 [J], 姚友勇
5.影视作品中的"灰姑娘情结"——以影片《魔法灰姑娘》为例 [J], 马诗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姑娘的时钟》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运用英语描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3)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回顾:(1)简要回顾《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2)讨论故事中的转折点和人物性格变化。
2. 语言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2)能够运用英语描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3)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关系的把握;(2)故事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3)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复杂情节的分析和人物性格的变化;(2)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2.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灰姑娘的时钟》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关注主要角色和事件。
2. 讲解故事:(1)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2)分析故事中的转折点和人物性格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中语文教案《灰姑娘的时钟》【自读导言】学习课文从有趣的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的方法,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体会文章一步步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学习编写提纲和摘录要点等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解说:任何一篇议论文必然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离不开这几个要素。
论点的提出,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有层次地分析证明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形成这样一个模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解决问题(结论)。
但也有一些文章并不是把论点放在开头的,放在中间或结尾的也不少。
这要因文而异了。
本文就是先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
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严密、鲜明。
)【自读程序】速读全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祈祷流逝无暇顾及迎刃而解鼹鼠蜥蜴(解说:这一步是初步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祈祷”读“qídǎo”,是指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逝”读“shì”,意思是(时间、水流等)过去。
“暇”读“xiá”,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刃”读“rèn”,“迎刃而解”的意思是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见于《晋书•杜预传》)。
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鼹”读“yǎn”,“蜥蜴”读“xīyì”。
)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说: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也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阅读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