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方法在水库坝堤基础勘查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物探技术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堤坝隐患探测的方法可分为破损法和无损法,前者包括坑探、槽探、井探和钻探等方法,后者则主要指物理探测方法.在物探方法中,曾长期采用电阻率剖面法、电阻率测深法和自然电场法等传统电法勘探技术,近10年来开发应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瑞雷波法、瞬变电磁法、音频电磁测深法,以及微波遥感、红外测温、地层测温等技术.实践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和瑞雷波法是相对较成熟和可靠的堤坝隐患探测技术.探测方法技术及特点1、高密度电阻率法从原理上讲,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电阻率剖面法的范畴,但与常规的电阻率剖面法相比,由于布置了大量电极,并通过阵列方式不断改变供电和测量电极,从而获得不同极距(深度)和不同水平位置的电导率(或电阻率)数据.该方法采样密度高,具有一定的二维地电断面成像功能,可直观反映地下不同性质介质变化及异常体的产状和深度.因此,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是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的电阻率法勘查技术.当坝体均匀时,由于浅表部干燥密实、下部水分增加,视电阻率等值线呈层状分布,从地表(坝顶)向下呈降低趋势.当坝体内存在不均匀土体、裂缝、渗漏通道等隐患时,则视电阻率等值线梯度变化大,成层性差,出现高阻或低阻异常闭合圈.因此,可依据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变化情况及曲线形态,结合地质情况和坝体结构特征,推断隐患的性质、产状和埋深等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堤坝浅部的裂缝、洞穴、松软层、高含砂层以及其它土质不均等隐患的详查.随着深度的增加,探测分辨率(特别是纵向分辨率)急剧降低.据电法勘探的理论推测,当径深比(洞径/埋深)小于1:10时,探测效果相对较差。
2、探地雷达法探地雷达是利用(超)高频宽频带短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变化的一种物理探测方法.雷达反射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可用来分析判断堤坝中的洞、缝、土体疏松及渗漏等隐患。
坝体常由粘土、砂砾石、块石、混凝土等材料筑成.对于土坝,坝体防渗物质物性均一,土质干容重较大.因此,在坝身碾压密实的坝体上,雷达反射波很弱,反射波同相轴连续,视频率均一.当坝体发生渗漏时,局部介质含水量增大导致电导率增大而产生明显的电性界面,在雷达图像中常表现为低频高强度反射特征,并常伴有较强的多次反射.在散浸区,雷达图像常表现为零星的条带状或断续强反射,以及杂乱反射.实际堤坝介质条件和探测环境下的洞、缝、松软及渗漏等隐患的雷达图像及其复合特征,则应具体分析识别。
综合物探方法在堤防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的堤防质量相关检测中,通过运用物理方式可以达到高效且没有损害的检测效果,但是运用比较单一的物探方式很容易给辨别堤防隐患方面造成多种解释。
因此就我们而言对堤防的质量作出准确的分类仍然比较困难,但将综合物探方法充分的应用其中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下面笔者主要针对于在堤防质量的检测当中综合运用地震勘探和雷达等方法展开探究,充分的将综合物探方法应用其中,同时把龙阴港作为实例,具体的对综合物探的方法应用在堤防质量的检测上展开分析。
【关键词】综合物探方法;堤防质量检测;应用众所周知,现在将物探方法运用到堤防质量的检测当中来不止有一种方式,比如说探地雷达,地震波法和高密度电法等,在进行堤防质量的检测中这些方法都发挥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但我们知道,堤防土质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如果只用一种物探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就很容易产生多种解释,这对于我们去判断正确的堤防质量并将其进行必要的分类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笔者从大渡河道中堤防的实际特点出发,先用探地雷达的方法对堤身和堤基进行检查,在相对异常的地段再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来详细对其进行检查,同时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段运用地震的测试方法检测,达到对堤身土体分层的具体状况分析进行有效弥补。
由此将多种物探方法应用于其中,根据验证以及分析,可以对堤防质量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1 工程简介大源渡航运工程处于衡东县和衡山县之间相汇的湘江干流中,其防护区在衡东县和衡南县以及衡山县等不同的地域中都有所涉及,防护堤的构造大部分都是相一致的,而且其堤坝一般都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填筑的。
库区中填筑堤身所用到的材料主要是以下两类,第一种为第三系的紫红色泥岩,泥质构造的粉砂岩和风化的板岩岩土,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大渡河这一防护区就是这一类的;第二种为粉色的粘土和黄红色网状的粘土,龙阴港和白衣岗等共七个防护区,它们的堤身进行填筑的时候所用的材料就是这一类的,每一个防护区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都不是很复杂,地下水一般都是松散岩层的孔隙水。
堤坝隐患探测中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万之漳【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物探法的分类与特征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浙江温岭东浦新塘堤坝为实例,具体说明了综合物探技术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作用、优点.实践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瑞雷波法及其综合运用能有效探测出坝体缺陷及查明渗漏原因.【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6(031)004【总页数】2页(P108-108,110)【关键词】堤坝;隐患探测;综合物探;应用【作者】万之漳【作者单位】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1堤坝隐患是指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或者人为、生物等原因引发堤坝出现裂缝或者出现不良地质危害等对堤坝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探测堤坝是否存在隐患以及隐患严重程度的方法主要有无损法与破损法两种。
在物探法中,经常利用传统探测手段如:电阻率测深、电阻率剖面以及自然电场等。
当前伴随科技的日益进步,高密度电阻率法、瑞雷波法以及探地雷达等现代化物探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堤坝隐患工作中。
1.1 高密度电阻率法根据物探法的探测原理能够看出电阻率探测法隶属于电阻率剖面探测法,但是由于该探测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布置的电极数量以及其探测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与常规剖面探测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二者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该方法在探测堤坝隐患时,需要通过陈列方式不断改变供电和测量电极,从而获取电阻率数据。
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法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采样密度,具有一定的二维地电断面成像功能,更好地对介质变化情况进行反应。
因此,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集电剖面和电测深技术为一体的勘查技术。
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过程中,堤坝的土体若是呈现出均匀状态,其表面会较为干燥、密实,并且堤坝下部水分会增加,视电阻率的等值线会呈层状分布,从地表向下呈现下降的趋势。
当堤坝本身呈现出不均匀状态时,视电阻率等值线的梯度会变大,存在层性差,出现高阻或低阻异常闭合圈。
综合物探方法在内蒙古某水库坝址区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孙锡荣【摘要】以内蒙古某水库坝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用综合物探方法对坝址区的断层及破碎构造带、岩体的波速及完整性系数等参数进行测量,为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对地面物探工作和测井物探工作分别进行研究.地面物探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而测井物探采用地震测井和超声波声速测井相结合的综合测井方法,在上下坝址区域布置高密度电法断面,完成了坝线地质构造勘察,查明了坝址区河床段顺河断层及破碎带的位置、规模和延伸情况,结果表明:上坝址区断面勘察范围内未见明显的破碎构造带或断层,岩体的完整性与岩体的风化程度、构造发育程度有关;下坝址区有一低阻异常带F1,存在破碎带,但受勘测区域地形条件限制,无法布置足够长的电法断面,无法确认勘测断层倾向,测试成果与地质勘查资料基本吻合.【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地面物探;测井物探;高密度电法;坝址区;应用【作者】孙锡荣【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 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1 概况1.1 工程概况内蒙古某水库工程是内蒙古锡伯河上唯一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以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
该工程的比选坝址有两个,即下坝址(推荐坝址)和上坝址(比较坝址)。
下坝址位于五家村南1.0 km处,正常蓄水位约950.0 m。
坝址以上河长33.3 km,水库控制面积40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3%,回水长度约8.0 km,坝长约900 m,拟建坝高约45 m。
上坝址位于正常蓄水位973.0 m,坝长约800 m,拟建坝高约40.0 m。
1.2 物探工作任务本次物探工作的目的是,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坝址区的断层及破碎构造带、岩体的波速及完整性系数等参数进行测量,为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在上下坝址上坝线区域布置高密度电法断面,完成坝线地质构造勘察,结合地质工作,查明坝址区河床段顺河断层及破碎带的位置、规模、延伸情况;2)完成坝址区地质勘查孔内波速测试,提供岩体的波速、完整性系数。
综合物探方法在水库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刘艳秋;徐洪苗;胡俊杰【摘要】在水库堤坝隐患、缺陷检测的众多勘查手段中,地球物理方法以快捷、无损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但采用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会产生探测结果的多解性;综合物探方法以多种物性特征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对异常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天然源面波(微动)等多种物探方法在安徽某水库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多种物探方法探测成果的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堤坝的安全维护及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及指导性价值.【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6页(P546-551)【关键词】综合物探方法;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微动【作者】刘艳秋;徐洪苗;胡俊杰【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安徽合肥230011;安徽工程勘察院,安徽合肥230011;安徽工程勘察院,安徽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1 引言水库堤坝是重要的挡水建筑物,分为混凝土坝和土石坝。
其中土石坝主要依靠坝体自重维持稳定,并在防渗体的防护下减少渗透水量。
在长期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各种内外力的作用下,堤坝状态随时都在变化,同时由于人为因素和动物破坏等原因,都有可能出现隐患。
比如生物破坏造成的洞穴、空隙、裂缝等,或者由于技术落后造成选址不当, 在不适合建坝的地区 (如岩溶发育区) 建设大坝形成天然的隐患,以及堤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以及堤坝完成后受内、外各种动力作用所造成的裂缝、脱空等地质现象,这些都会致使水库大坝不能够安全有效运行[1-3]。
如何快速有效地探查隐患, 有的放矢地对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处理, 一直是水库堤坝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堤坝隐患探测的方法分为破损法和无损法,为使探测过程中对堤坝二次损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地球物理方法以快速、无损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物探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解析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勘探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勘探工作的发展。
物探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然会愈发地成熟,对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也必然会提高。
因此本文深入分析物探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希望为未来勘查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物探法;水利工程勘察;应用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山区和贫困城市都使用净化的地下水维持日常的需求,这就对我们的水文地质勘测学家提出了更高的作业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探测方法。
物探法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勘探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可以使得到的数据、资料更加准确,有效地确保勘探的真实性,从而为工程建筑提供基础、有效的施工方案。
1、水利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1.1确保建设项目的科学合理性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因此,在进行勘察工作时,要结合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勘察方案,以获取工程场地的地质信息,通过分析计算,提出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使项目建设的工程措施更具针对性,为建设安全、稳固、优质的水利工程创造条件。
1.2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包括施工过程的安全及建成后的运行安全,其安全性大多取决于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比如边坡稳定就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不管是建设过程中还是运行期间都存在,一旦边坡失稳,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对开挖边坡的稳定分析计算是一项重点工作,需通过试验准确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以及岩体结构面特征值等进行分析计算,评价其稳定性,针对不稳定边坡提出处理建议,制定合理的工程措施。
水库的渗漏也是水利工程比较常见的问题,水库渗漏不但影响水库的效益,还影响水库的运行安全。
造成水库渗漏的因素很多,除了施工质量差以外,较多情况是勘察时未查清坝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的坝基防渗措施不到位而形成的坝基渗漏。
河南科技•创新驱动、.........................................>综合物探在豫西某水库大坝坝体检测中的应用吴献华重文锋(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摘要:水库的大坝渗漏隐患是一个十分严重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以豫西某水库的坝体检测为例,根据地球 物理特点,采用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综合性的物探方法,探测坝体内的老灌溉洞和漏水点的位置。
物探 的探测结果,结合钻孔验证表明,综合性的物探方法在查找均一坝体的老灌溉洞和漏水点时,物性的差异明 显,探测效果显著,为大坝的坝体加固和防渗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物探;大坝渗水;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钻探验证中图分类号:TV 6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5168(2016)09-0108-03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in a Reservoir Dam in West HenanWu Xianhua TongWenduo(Henan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Co. Ltd.,Zhengzhou Henan 450003)Abstract : Reservoir dam leakage is a very serious and critical problem . Taking a reservoir dam detection in west Henan for example , the location of the old irrigation hole and water leakage in the dam were detected with the compre hensive method of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and the natural electric field , according to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 combined with the drilling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property differ ence was obvious and the detection effect was remarkable with the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 in detecting the lo cation of old irrigation hole and water Leakage point ,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dam reinforcement and seepageprevention .Keywords :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 dam seepage ; high 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 natural electric field method ;drilling verification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解决土木工程勘察中工程地 质、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简称工程物探。
浅析物探运用于水利工程堤坝隐患检测摘要本文分析了物探方法运用在水工程堤坝隐患的检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仅供策参考!关键词水利堤坝隐患水利检测0 引言目前我国探测堤坝隐患传统的方法是钻探和人工探视,近期把地球物理勘探作为辅助手段列入规范,但钻探和人工探视皆不能满足准确、快速、无损伤等要求,且局限性较大,往往给工程又留下新的隐患。
因此,我国堤坝现状及经济条件决定了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堤坝隐患快速、准确、无损伤探测的首选方法。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物探仪器主要是传导类电法与波动类(如瑞利波法等)。
传导类电法由于其较低的现场测试速度,使其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限制;波动类方法探测速度较快,但受到探测频率的限制,即使如此,该法在工程检测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综合使用这两类方法是目前堤坝隐患探测的主要手段。
1.堤坝隐患的类型堤坝隐患指堤(坝)身或堤(坝)基的质量隐患。
对堤(坝)身而言,是那些可能造成堤坝破坏而没有被发现的异常;对堤(坝)基来说,是那些可能危及堤(坝)安全的管涌通道等。
通常堤坝隐患探测工作所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堤(坝)基础中的隐患:主要是未处理的渗透层或未清除的软弱层等。
一般,渗透层厚度变化范围较大,厚薄不一,有时埋藏相对较深。
②堤(坝)身的隐患:包括各种裂缝和生物破坏产生的洞穴。
其尺寸变化较大,小到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大时可达数米,埋深变化也较大。
③堤(坝)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软夹层、防渗处理施工不连续、防渗体搅拌不均匀等造成的质量问题。
2.堤坝隐患探测的基本特点及物探方法2.1基本特点2.1.1探测对象的严重不均匀性由于堤坝建成的年代不同,所使用的材质不同,加上抢险的紧急情况下所使用的各种应急物资造成堤坝内部的物性十分复杂,从而加大了高分辨探测的技术难度。
且堤坝的特点(堤坝为一有形体)决定了物探观测到的波场更为复杂,来自堤坝边界面反射干扰波的影响也会更加严重。
2.1.2探测深度对分辨率提出更高要求堤坝隐患探测要求仪器的探测深度一般在lOm~30m以内,由于隐患尺寸较小时只有几十厘米到十几厘米,有时甚至更小,这就要求仪器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水库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勘察方法,在水库地质勘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大量有关地质结构、地下水文特征及岩土工程力学性质等方面的信息,为水库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水库地质勘察中的常见方法及其应用。
一、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基于地球物理学原理的一种勘探方法。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重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地下储层的分布情况。
在水库地质勘察中,重力勘探可以被用来探测地下水库的深度和厚度,并进一步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
同时,重力勘探还可以用来判断地质构造的性质,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岩石的密度情况,为水库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二、电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差异来推测地下结构的勘探方法。
在水库地质勘察中,电磁法勘探主要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的探测。
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地下水位的深度和规模。
此外,电磁法勘探还可以识别地下固体和液体的界面,帮助判断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征和地下构造。
三、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并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的勘探方法。
在水库地质勘察中,地震勘探主要用于获取地下岩层的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记录并分析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可以推测出地下水库的储层性质和水文特征,为水库的选址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四、地电勘探地电勘探是一种利用地下介质的导电性差异来推测地下结构的勘探方法。
在水库地质勘察中,地电勘探常用于识别地下水位、水动力特征以及地下沉降等问题。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差异,可以推测地下岩土的含水性、孔隙度和渗透性等信息,为水库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水库地质勘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重力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和地电勘探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水库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为水库工程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合物探方法在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综合物探方法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坝体渗漏是影响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针对钻探技术效率偏低,钻孔数量不足无法查明坝体渗漏通道的问题,文章结合实例就物探方法在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坝渗漏;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法;探地雷达法;马旺水库引言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随着水库的运营,病险水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其中渗漏是最常见的病险问题之一。
水库渗漏,一方面会降低水库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溃坝或溃堤。
物探技术是水库渗漏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能为有效封堵及防渗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对水库大坝的运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水库大坝渗漏原因要准确探测水库渗漏,首先应该对水库大坝渗漏隐患产生的机理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探测工作。
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均质土坝渗漏情况有4种:坝体渗漏、坝体坝基接触渗漏、绕坝渗漏和输水涵管(涵洞)渗漏。
每种渗漏原因有所不同:坝体渗漏原因有坝坡裂缝,防渗加固新老防渗体接触不好,填筑土料太差,白蚁和老鼠等生物形成洞穴;坝体与坝基接触渗漏有清基工作没做好,岩溶坝基处理不好等;绕坝渗漏原因有坝体与岸基接触的地方清理不彻底,岸坡有向下游发育的岩溶通道,岸坡有白蚁和老鼠的洞穴没有清理;输水设施的渗漏原因有涵管对接没接好,涵洞砌时砂浆填充不实,与坝体填筑土接触不够紧致,放水闸门损坏导致封水效果不好。
2综合物探方法在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2.1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简称高密度电法,由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提出,原理上属电阻率法范畴,是在普通电阻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探测方法,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分析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下工程地质或不良地质问题。
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类似,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高密度观测点,增加空间供电和采样密度,提高纵横向分辨能力和工作效率。
物探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物探测试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效果介绍,说明了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探技术;工程勘察;水利工程1、引言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
工程物探、岩土工程物探与检测,从学科讲是一个独立学科,但在勘察领域它是从属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手段,是一门综合应用技术。
勘察领域中钻探、物探、岩土力学试验,三者是互补的,密不可分的。
物探之所以能够解决或查明有关地质和工程问题,是因为所要探测的地质对象与周围介质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而这种物性差异可影响被寻找地质体周围某种天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分布特征。
物探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物探仪器来摄取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并与均质条件下的物理场相比较,找出差异的部分来研究与勘探对象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地质问题或工程问题之目的。
2、工程物探技术方法目前国内物探主要开展的方法有:浅层地震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面波法、地震映象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TEM法)、工程CT (层析成象技术)、桩基无损检测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工程测井、声波探测和常时微动测试等。
2.1 浅层地震法浅层地震法是根据地下介质的波阻抗差异,利用纵波勘探的一种人工地震探测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测定覆盖层厚度,确定基岩埋深起伏情况,查找构造追索断层等。
2.2 瑞利面波法瑞利面波法是根据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瑞利面波勘探的一种人工地震探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能量大,衰减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进程中遇到密度变化时会出现频散现象,速度突然变化,在频散曲线上出现异常。
可用于探测地下异常体及密度变化情况。
2.3 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是根据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利用电磁波检测地下异常体或地层分层的一种检测方法,天线中心频率不同,探测深度及分辨率,随之改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天线。
浅析综合物探在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勘探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水利水电设施的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数量日益增加。
地质勘察是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环节,尤其是地质复杂的地区,其勘察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质量安全。
综合物探技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勘探技术,它能够大大提升地质勘察的速度和质量,是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标签:物探技术;水利枢纽;坝址勘探一、工程实例某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改善生态和发电等综合效益。
枢纽建拦河坝坝高约45m,正常蓄水位78.00m,相应库容26.739亿m3,校核洪水位84.903m,水电站装机180MW,船闸设计通航标准为2×1000t,工程等级为I等,工程规模为大型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为查明坝址区河床内覆盖层厚度和分层情况,并获取各地层动力学参数,同时查明覆盖层内胶结砂砾石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分布范围,开展了综合物探技术工作。
根据测试结果,河床表层松散砂卵砾石层纵波速度600~1200m/s,横波速度小于400m/s,含水较密实砂卵砾石层纵波速度1900~2400m/s,横波速度600~1200m/s,胶结砂卵砾石层纵波速度2600~3800m/s,横波速度800~1200m/s,砂卵砾石层电阻率260~6000Ω·m,较完整岩体纵波速度4500~5200m/s,完整岩体纵波速度5200~6200m/s,电阻率400~900Ω·m。
从岩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波速和电阻率差异来看,该区域具备地震和电法勘探的应用条件。
二、工作方法选用与工作布置(一)工作方法选用为了排除和减少物探资料的多解性,提高勘探精度,在工作中选用了多种勘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具体工作布置及方法选用如下:1、电测深法电测深法一般采用对称四极装置。
综合物探方法在水库坝堤基础勘查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综合应用高密度电法与浅层地震映像法有效探查出某水库坝址下部的断层破碎带及岩溶洞穴的具体分布,为业主单位制定出最佳预防治理方案,确保水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物探资料。
关键词:坝堤基础;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映像法;断层破碎带;岩溶裂隙
1 引言
水库坝堤是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
它的安全性除了与坝体上部建设质量有关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水库坝址基底岩性的稳定性。
据相关资料统计,水库大坝失事约有40%是出在坝基上,原因是水库坝基下部常常发育有岩溶洞穴或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由于施工前没有彻查及妥善有效处置,使建后坝体出现不均匀沉降、滑落,严重者可能出现溃坝洪水风险,给相关地区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甚至是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和环境损失。
因此基础处理及基础勘查工作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物探作为工程勘查的前沿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密度影像、浅层地震映像法、多道瞬态瑞雷面波等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应用,在探测岩溶地区地下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地灾评估方面已由辅助手段转为主要手段,改变了过去常规钻探一孔定音、一孔之见片面的勘查模式,省时省力又省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介绍的是某拟建水库坝址分布在大理岩地区的岩溶裂隙及构造破碎带发育区段,通过高密度电法辅以浅层地震映像法并经精心探查,查明了断层破碎带及岩溶洞穴的分布特点,为工程制定最佳预防治理方案,确保水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物探资料。
2 场区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
场区处于某河床及河床阶地中,南北两端为低山丘陵。
区域地层岩性为下古生界奥陶系黄顶子组大理岩、板岩、片岩、变流纹岩;中生界白垩系,下白垩系德仁组的安山岩、凝灰岩夹砂砾岩;以及华力西晚期的二长花岗岩。
探测区内岩性单一,除地表第四系外主要是二长花岗岩和大理岩以及大理岩与板岩互层。
探测目标物是断层破碎带及大理岩中的岩溶发育带。
探测区范围为坝基轴线
0-20-0+120m段,垂直轴线120m。
要求探测深度为50m。
区内中-弱风化的二长花岗岩显示高阻,电阻率在3200-6000ω.m 之间变化;大理岩往往与板岩互层一般在1600-3200ω.m之间;断裂破碎带由于破碎且富水多在几十-120ω.m;大理岩中岩溶洞穴或溶蚀沟多被地下水或泥沙充填,电阻率仅有十几-几十ω.m。
理论和实践表明,电性异常,充水断裂往往形成线性或串珠状低阻或低阻带异常,溶洞多表现圆形、椭圆形、囊、蜂窝或串珠状异常形态特征。
地震波弹性波速测试,地表第四系粘土及强风化岩层弹性波速多在n×100-1600m/s范围,中-弱风化的二长花岗岩及大理岩表现弹性波速高,波速大于3000米/秒以上。
断裂破碎及溶蚀裂隙发育地
段波速明显降低,当大理岩中发育有充土或半充填溶洞则产生绕射波、多次延续波、出现低速带等特征。
理论与实际都表明,探测区岩性与目标物存在电性与弹性波速差异,反映了工作区具备开展电法与浅层地震方法应用的物理基础。
3 方法技术
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国产wg-md-6型测量系统,观测参数为视电阻率ρs、供电电源由三菱牌mge2901型2.4kw发电机与整流源整流完成,最大直流电压输出340v,观测方式采用温纳四极装置。
在一条多芯电缆上一次布置90-120个电极,仪器自动观测,自动记录。
浅层地震映像法采用国产wzg-24g工程地震仪,采用剖面法测量,检波器为cdj-38型垂直分量检波器;参数为:记录道数为1道、采样时间200ms、采集点数2048、偏移距10m、道间距距1m,激发震源采用10磅大铁锤敲击铁合金垫板。
测网布设采用手持gps并辅以皮尺丈量,剖面0线布设是沿大坝主轴线0-20~0+120 m段布设,方位55°。
其它测线均以此为轴对称,向两侧依次排开,北侧为1、3线,南侧为2、4线,剖面长为288m。
线距30m,点距3m。
地震映像法剖面布设是根据实测电法异常及现场情况而定,记录点均布设在电法异常的地表投影处,点距3m。
4 探测效果
探测区通过综合方法探查,推出2条破碎带构造,圈定岩溶洞穴
7处,通过工程验证效果很好。
本文是以0线为例说明物探综合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
4.1 异常特征
图1为0线高密度电阻率反演拟断面图,图2为0线浅震映像剖面图。
由图1看出剖面下部反映两处明显的低阻体。
一处在对应地表
0+100m桩下部;另一处在对应地表0+20m下部。
4.1.1 0+100m桩:上部自西向东反映低阻范围较大,向右反映一个开口向上的漏斗状异常,视电阻率小于1000ω.m,漏斗中心显示低阻带,向右倾,倾角约50°,低阻带两侧为高阻体。
推断是两种岩性接触破碎带反映。
地震映像剖面图2在对应部位也出现了地震波同相轴弯曲,局部波形紊乱、波形绕射及波速降低等状况。
说明是破碎带,其推出位置及产状与电法推断结果比较吻合,根据物探异常设计了wzk1钻孔,钻孔验证于17.2~22.3m见到破碎带,破碎带上盘为大理岩,下盘为二长花岗岩。
4.1.2 0+20.0m桩:该异常整体处于两个次高阻中间,上部为线性低阻,左倾;下部低阻范围扩大,呈直立椭圆形,视电阻率为50~400ω.m之间,推断上部是一个往左倾,倾角60°的含水断裂带;下部可能是一个已充填的溶洞,洞顶埋深不好界定,这可能是由于断层与岩溶发育共生,往往是岩溶或溶蚀发育到一定程度,类似于椭圆形的岩溶异常扩大化的取代了线状断裂低阻异常,会导致二者
界限不易分辨。
由地震映像剖面图2显示,该深度处地震波同相轴有错断和向上弯曲现象,并且推断为溶洞部位波形紊乱,且呈低速带显示,认为是岩石结构疏松、破碎等不良地质结构信息反映。
基于上述设计了wzk2钻孔,该孔验证在19.4~24.7m时确实发现岩石破碎,局段见到断层泥。
在24.7~37.2m为溶洞,充填物多为直径100mm的砂砾含泥,在37.2m以下基本上都是中-弱风化大理岩。
断层的上下盘主要是强-弱风化大理岩。
4.2 钻探验证
为了解0线0+100m及0+20m桩下部地质情况,先后在0+90m和0+30m桩处分别施工了wzk1和wzk2两个钻孔,孔深均为50米。
4.2.1 wzk1验证结果,①0.0~8.4为粘土含砾;②8.4~17.2为强风化大理岩;③17.2~22.3m为断层;④22.3m以下为完整的中-弱风化二长花岗岩。
该验证结果与物探推断吻合很好。
4.2.2 wzk2验证结果,①0.0~6.3m卵漂石含粘土;②6.3~19.4m 强风化大理岩;③19.4~24.7m见有断层泥及断层角砾;④24.7~37.2m为溶洞,充填物为砂卵石及粘土。
该验证结果与物探推断二者吻合很好。
根据此次勘察,全区共设计16个验证钻孔,其中验证破碎带7个,验证断层及溶洞9个,而只有一孔误差稍大,是验证破碎带的,深度误差约在6米左右,余者定位都很准确,甲方非常满意。
5 结束语
5.1 高密度电法辅以浅层地震映像法,探测水库坝堤基础下断裂构造以及岩溶洞穴等不良地质体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成果,为水库大坝基础地灾治理与防护提供了较准确的物探资料。
表明物探勘查工作布置得当,工作参数选择合理,工作方法选择正确。
5.2 理论和实践表明,高密度电法具有效率高,反映异常形象、直观、分辨率高的特点;但也反映了它本身的弱点,比如探测深度浅,受外界地磁场干扰大,对接地、地形等条件要求严格;而浅层地震映像法除具高密度电法的一般优点以外,它不但具有分辨率高,还具有勘探深度大,几乎不受地磁场干扰,适合于地表盖层薄和岩石裸露的地段探测,弥补了高密度电法的某些不足。
所以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认证,既可消除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及多解性,又能大大提升推断解释成果的可靠性。
因此,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特别探查浅埋深的断层破碎带构造,圈定灰岩地区的岩溶洞穴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何晓燕.中国水库大坝失事统计与初步分析.南方周末
报.2011.
[2]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与新技术[m].地质出版社,1996.
[3]董浩斌.高密度电法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m].地质科技情报,2003.
[4]张玉芬.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马德明(1959-),男,1981年毕业于辽宁冶金地质学校,工程师,多年来主要从事工程物探及地质物探找矿工作。